文号 | 平政〔2013〕66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4-00003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和重发区,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对于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建设市,《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平政〔2012〕77号)提出了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目标。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豫政〔2013〕63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综合气象观测能力建设 改造升级区域气象观测站,建设乡镇多要素自动观测站,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系统。提升温室气体、雾霾、负氧离子、雷电等环境气象监测能力。建立部门间气象观测站网规划建设协调机制,将交通、旅游、能源、水利、林业、环境等各类专业气象探测设施纳入气象综合观测网总体布局,统筹建设农业、城市、能源、交通等专业气象监测网。市、县级政府要编制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将保护工作纳入各级城乡规划,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加强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 建立完善平顶山市短时临近精细化预报预警系统和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发布业务系统,加强对突发强降水、冰雹、大风、高温等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加强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加强水文气象、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交通气象、旅游气象和环境气象等专业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建设。加强针对关键农事(时)、重大活动期间的天气气候预测预报业务。建立雷电预报预警业务系统,开展雷电预报、预警、风险评估综合业务。 三、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平顶山市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建设,不断丰富气象观测、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为农服务、气象为城市运行服务等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建设市、县两级突发事件(含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中心和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系统。建立集约化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实现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播报。建立煤炭、旅游等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工程。建立市级农业气象灾害移动调查系统,配备气象应急指挥车,提升突发气象灾害及各类突发事件的气象应急保障能力。 四、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分灾种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和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气象部门要与工业信息化、公安、民政、国土资源、环保、交通运输、铁道、水利、农业、卫生、安监、林业、旅游、地震、电力监管等部门及有关单位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五、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网络 媒体、通信企业和社会单位要依法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气象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学校、医院、车站、旅游景点、建设工地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以及农村社区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高音喇叭等资源,无偿播发或刊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拥有上述资源的部门和单位要同气象部门建立合作发布机制,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重点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套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大喇叭、一套显示屏,力争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预警信息送达每一个乡村。继续发展气象信息服务站和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争取达到每个乡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每个行政村有气象信息员,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基础工作设备。 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 以市、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为平台,以标准化炮站建设和作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作业装备和队伍建设,按照规定有计划地更新地面作业装备,培训作业人员,完善养老、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人工影响天气年度工作方案和作业计划,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作业。 七、加强基层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县级气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推进平顶山市气象科技园建设,将其建成现代化、多功能的新型国家级气象探测基地、气象防灾减灾业务科研基地及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7月前投入使用。 八、保障措施 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对气象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考核。 全面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以各级政府为主的市、县、乡三级气象防灾减灾、人工影响天气、气象为农服务等工作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建立完善相应投入保障机制。 建立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要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将发展气象事业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地方气象事业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201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