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动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文号 平政办〔2014〕59号 索引号 005452065/2014-00008 关键词
主题分类 政府办文件 体裁分类 服务对象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全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14〕128号)精神,加快推动我市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抓好落实。    一、重要意义    都市生态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都市区域范围内紧密依托城市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农业,是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人才队伍、经营方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形态。    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现代工业、科技装备,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生态、安全的鲜活农产品,满足城乡社会消费需求;有利于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循环农业,为城市居民提供接触自然、体验农业以及观光、休闲的场所与条件,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有利于城郊生态功能建设,营造优美宜人的生态景观,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提高生活环境质量;有利于促进农业与第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带动城乡资源双向流动,对发展都市周边经济、促进社会稳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规划,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近郊为重点,以建设循环农业等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抓手,以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为动力,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城乡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城市区农业创新与升级,辐射带动全市农业发展,逐步构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框架。    (二)总体布局和目标。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循环农业、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创意农业、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等为主体,以提升农产品品质质量、生态环境建设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形成以平顶山市区为龙头,以县(市、区)为支撑,以中心乡镇为补充,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局面。用3—5年时间,促进郊区农业和城市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依托,集中打造一批环城区“1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着力发展融生产、生活、生态、观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到2020年,把都市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成为“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循环农业复制推广区、农业多功能开发先行区、农业标准化样板区、农产品物流核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区,率先实现“三农”协调发展,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大幅提高,实现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优化生态、富裕农民的目标。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规划。要将都市生态农业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与城镇化规划、循环农业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为都市生态农业发展预留一定发展空间。按照中小城市相结合、产业圈层分布特征明显,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的要求,做好示范区规划编制。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将宝丰县城周边、叶县北部纳入平顶山核心区,建设“1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高效农业。同时,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建设“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各地要统筹处理发展粮食生产和都市生态农业的关系,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二)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切实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领导,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保障和改善市民生活。重点抓好蔬菜、果品、禽蛋、鲜奶和肉类、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生产,稳步提高自给能力。大力扶持全市“菜篮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对老菜地的保护,在城市周边地区合理规划建设新菜地,重点建设平顶山市城区周边及县(市)城区周边的直供蔬菜基地。重点规划发展两个蔬菜生产“带”、6个重点生产区,即:311国道和许南公路沿线蔬菜生产“带”;近郊城市蔬菜供应保障核心区、南部设施蔬菜生产区、西北露地蔬菜生产区、北部供港及加工蔬菜生产区、张良黄姜集中种植区、库区水生蔬菜种植区。要大力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根据实际条件,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标准建设蔬菜基地。积极发展城市周边适度规模的特色生态养殖,提升城市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    (三)积极培育现代休闲渔业。依托渔业养殖基地,以食、钓、赏、购为重点,开发渔食品、组织渔活动、挖掘渔文化、搞活渔旅游,发展休闲渔业,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渔品餐饮业,重点打造适度规模的精品渔庄。开展垂钓活动,以沙河、澧河、甘江河、北汝河等主要河流为重点,创建一批水库、河流、池塘等垂钓基地,打造一批集养鱼、钓鱼、赏鱼、品鱼、购鱼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渔庄。    (四)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抓好旅游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创建、知名品牌培育、服务体系建设、乡土文化挖掘、精品线路打造等工作,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和乡村风貌,着力培育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市民农园、民居农庄、民俗观光村和农业公园等农业旅游重点景区。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和整体水平,构建环城市游憩带。打造平顶山休闲观光农业品牌,申报认定一批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进一步推动创意农业发展,注重对知名品牌的保护,加强对地理标志、著名商标的规范管理。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工作。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大力发展城市近郊苗木、花卉产业,建设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五)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郊园林和绿地建设,将郊区不适宜种植农作物的荒滩、荒地纳入绿化美化用地规划,减少裸露农田和扬尘。建立农产品产地生态环境污染监测网点,开展实时动态环境质量监测,保障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技术,减少秸杆焚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控制农药化肥使用。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逐步改良土壤,提升农产品品质。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农业投入品使用。支持推广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发展节能农业,开发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六)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流通业。大力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打造面、肉、乳、果蔬、柞蚕等7类农业产业化集群,形成一批产值超亿元、带动农民超千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认真做好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发挥农业信息化的引导作用,统筹规划全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布局,加快建设以平顶山市为中心、以各县(市)城市为节点、在全省有影响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散地批发市场。积极发展业态多样、便民、安全的城乡鲜活农产品零售网点,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菜篮子”零售终端网络。加快建设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执行农业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质量追溯监管制度。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执法检查,围绕关键季节、重点区域和品种,在都市生态农业区域农产品产地和加工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加工企业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点。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登记)工作,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展都市生态农业是一项涉及部门多、领域广的系统工作,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各级政府务必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高度,将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各相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职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多层面地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发展。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安排相应的资金支持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菜篮子”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要向都市生态农业倾斜。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都市生态农业建设,鼓励资源型企业和民营资本以协作、参股、合作、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加强农业金融服务,对都市生态农业项目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    (四)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集聚的优势,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并使之成为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依靠力量。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五)抓好示范带动,促进交流合作。2015年确定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宝丰县、叶县5个县(区)先行开展试点,探索发展都市生态农业路子。各地根据本地实际,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优先选择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强的地方开展试点,率先建设一批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要科学引导,防止出现一哄而上、全面开花的现象。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经营权,强化耕地保护意识,严禁借发展都市生态农业之机变相从事房地产开发等。要加强与国内都市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和农业发达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加大省外、境外都市生态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学习借鉴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促进全市都市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2014年11月19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