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平政〔2016〕20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6-00011 | 关键词 |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平顶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并认真抓好落实。 2016年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改委另行下达。2016年6月6日
平顶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我市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全市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全市经济总体保持中速增长、结构优化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5.4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20.4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粮食总产163.9万吨,其中,夏粮86.8万吨,增长9.2%;秋粮77.1万吨,增长57.2%。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12.5亿元,增长8.1%;出口总值5.89亿美元,增长6.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1%,提高1.25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92元,实际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50元,实际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全市又有5万贫困人口脱贫。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43%。 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受经济下行大势影响,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未能完成预期目标,特别是财政收入下滑,收支矛盾比较突出。二是转型发展速度不快,产业结构依然偏重,能源原材料行业占比高,接续替代产业支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投资增速回落较快,新开工项目减少,项目储备不足,经济增长缺乏后劲。四是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企业亏损严重。五是各类风险隐患增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民间集资、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仍待化解,一些行业隐性失业问题已经出现,社会稳定风险加大。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市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转型发展为主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转中求进、攻坚克难,更加注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防风险综合平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加快“四化”同步发展,持续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7%,实际到位省外资金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6个和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任务,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要着力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分类施策支持困难企业转型脱困。及早着手,做好我市煤炭、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特困企业摸排工作,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分类推进、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仍给予支持;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的企业,推动提标改造、优化升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企业,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逐步实现市场出清。二是帮助降低企业成本。清理行政审批前置的服务项目及收费,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电力直接交易,降低一般工商业销售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继续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和企业贷款中的不合理收费及绑定服务,适当下调政府性担保公司担保费率,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持续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深化企业大服务专项行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完善农民进城购房补贴等政策,将有稳定劳动关系的人口纳入公积金覆盖范围。推动公租房新增需求主要通过发放货币补贴、由政府购买或长期租赁存量商品房来解决,畅通商品房供给保障性住房通道,出台棚户区货币化安置指导意见,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引导房地产企业转型发展养老、文化、体育等跨界地产。四是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加强融资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另一方面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风险案件,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二)积极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形成“5﹢5”工业发展新格局。重点抓好“三个工程”:一是实施重点领域培优提质工程。在传统优势产业领域,发挥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轻工食品产业基础优势,延伸链条、强化合作,增强产业链中高端产品带动能力,培育传统优势产业竞争新优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实施战略先导发展工程,加快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重点推进清华紫荆科技园、中兴科技产业园极智联合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二是实施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结合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和依托载体,着力培育壮大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钢铁深加工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全年力争不锈钢制品、特种钢深加工、电气装备、尼龙化工、摩托机车等5个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三是实施结构升级项目扩量提速工程。重点推进100个左右亿元以上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真源制衣二期等项目40个左右;建成尧谷光电二期、雷钠科技锂电池等项目30个左右;加快推进中材环保公司高端环保装备产业化基地、利嘉公司不锈钢厨卫制品等项目建设,尽快在尼龙化工、电气装备、摩托机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不锈钢制品、电子信息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同时,不断强化创新驱动。设立市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整合产业发展转型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市技术市场交易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互联网+”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以现代物流为引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精细化、品质提升为导向促进生活性服务业提速发展。认真落实好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以实施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62231”发展计划为抓手,持续抓好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现代商贸、信息服务、养老和健康服务六大主导产业,确保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出台支持物流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重点加快苏宁物流园、圣光医药物流园、宝丰生态农果物联城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园区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改造。旅游业重点实施旅游消费拓展、服务提升、提质增效工程,推动乡村旅游和旅游小镇建设,推进温泉、滑雪等休闲度假旅游健康发展,提高现有景区的管理水平。文化产业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重点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完成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加快宝丰文化创意园、大香山文化产业园、马街书会民俗文化园等项目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做大汝瓷、钧瓷、花瓷等工艺品产业规模。信息产业重点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搭建各类信息平台,满足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现代商贸业重点创新经营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推进经营方式的转变。持续加强与知名电商企业战略合作,加快建设覆盖市、县、乡、村的电子商务应用体系和物流快递网络体系,推动叶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创建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电商产业园建设取得新进展。金融保险业重点发展地方金融,加快市商务中心区建设,吸引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养老和健康产业重点实施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推进计划,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鼓励发展医养结合,积极探索健康养老新模式。 (四)持续巩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坚持以农业提质增效转型为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一是继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划定基本农田并实行特殊保护,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和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全年新建高标准良田13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50万吨以上。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按照“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回归自然、生态安全”的理念,着力推进24个县级循环农业试验区和奶牛养殖、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启动平顶山食品加工园区规划建设,发挥宝丰顺义、舞钢瑞祥、红英农业等循环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建、改建生态循环规模养殖企业20家。三是不断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推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培育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网络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力争全年新增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3个、农民合作社300家、家庭农场100家。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追溯体系,培育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3家,认定“鹰城名优”品牌农业企业3家。积极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四是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做好北汝河综合治理,启动实施4类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年专项行动,完成17个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治理任务。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农村公路460公里。 (五)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优化投资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促进投资增速回升。一是抓好三大目标。投资目标,以2016年第一批318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60亿元,带动全市投资增长13%左右。开工目标,把促开工作为重点,确保应开尽开,10月底开工率达到90%以上。竣工目标,落实责任,卡死节点,确保应竣皆竣,尽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二是突出“三个重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郑万铁路平顶山段、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全线开工沙河复航平顶山段工程,确保许南路等项目竣工,积极做好平顶山机场、郑西高速鲁山段、城市轻轨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完成大西环、平鲁快速通道、平叶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深入实施“宽带平顶山”工程,推进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对宝丰翔隆不锈钢、神马实业股份东厂区搬迁扩产改造等已建成项目,促其尽快投产达效;对力帆树民摩托车和电动车工业园、业强公司1.2亿只热导管等计划建成项目,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对宝钢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中民投光伏发电等续建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提前建成。重大民生项目,持续抓好北汝河综合治理,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等按计划实施。三是完善推进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健全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重点项目,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储备库,建立项目滚动实施机制。四是抓好资金争取和项目谋划。加强重大项目谋划储备,编制好3年滚动投资计划,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抓住国家支持铁路、农村公路、城市建设等领域扩大投资机遇,抓紧谋划上报一批高质量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家专项建设资金和政策性贷款。 (六)不断提升科学发展载体水平。坚持承接转移、完善配套、创新体制,不断推动各类发展载体上规模上水平。一是推动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按照五规合一、四集一转、产城互动的要求,着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素保障能力。推广整体开发、以市促产、拓展提升、延链补链等集群招商新模式,加快培育形成竞争力强的百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优化完善功能布局,突出抓好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职工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污水、集中供热、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就业规模相适应的生活性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区镇管理套合工作。完善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年初确定计划、季度排序通报、半年观摩点评、年底考核奖惩的有效机制,强化示范作用,激发竞争发展活力。全年力争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00亿元,新增从业人员1.5万人;力争宝丰县产业集聚区晋级一星,高新区、叶县、郏县、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保持一星,平新、鲁山县、石龙、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保持门槛标准。二是加快服务业“两区”建设。坚持促集聚、凝特色、提服务、强融合,以龙头引进带动整体开发,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增效发展,全年服务业“两区”完成投资53亿元。大力发展服务业专业园区,推动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圣光医养结合产业园、宝丰汝瓷文化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力争2家专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市商务中心区鹰城中心、万达广场等项目;加快义乌商贸城、中原玉石城、叶县亿联建材家居五金城、宝丰万洋国际商贸城、石龙区温州商业街等项目建设进度。 (七)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的新型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力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52.6%、29.5%,分别提高1.6个、1.4个百分点。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尽快完成郑万铁路平顶山站周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白龟湖环湖规划,开展轻轨沿线两侧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二是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河滨公园、鹰城广场北部提档升级、供水管网改扩建等项目建设,实施湛北路、湛南路、南环路东西延伸工程,加快推进稻香路延伸、诚朴路南延、东环路南延等工程,抓好公共停车场、过街天桥、公共消防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加快北部矿区整治和湛南新城建设。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平宝大道、未来路西延、焦庄水厂供配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湖滨景观带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四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深入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制定附着在户籍上的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配套办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五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是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完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培育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发展的能力。七是推进中心镇和新农村建设。实施中心城镇示范工程,每个县(市)选定1—2个中心镇,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五规合一”要求,推动新农村规划建设,提高村庄规划覆盖率,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 (八)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方面: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及时跟进国家和省改革部署,不断增强放权的协同性,再精简一批审批事项、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搞好重点项目模拟审批试点。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实现事中事后有效监管。二是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推进财政管理流程化改革。力争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推进消费税改革和资源税费改革。加快农商行组建。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资产资本化、资本股权化、股权多元化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跨地域、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兼并重组。健全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支持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高集团、舞钢公司、中材环保公司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四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PPP项目收益和分配机制,完善项目储备库,筛选一批有稳定收益的特许经营项目开展示范。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五是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电力、天然气、教育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分类管理,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推进民办教育收费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管,探索建立成本公开制度。六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和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扩大开放方面:创新招商模式,大力实施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和集群招商,支持中兴科技产业园、宝钢装配式绿色建筑产业园等进行园区招商。举办好第六届“华合论坛”。继续开展招商引资专项督查,推动项目落地开建。鼓励支持平高集团、平煤机等优势企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开展工程总承包。加快出口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形成电气装备、特种钢材、医疗器械、小五金、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等出口基地。 (九)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新鹰城。一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突出抓好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控制、扬尘综合治理、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燃煤污染防治等工作,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完成电力企业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继续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快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和城镇新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加强白龟湖上游入湖河流绿化治理及南水北调沿线污染企业排查,加大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污染防治力度,力争地表水出境断面达标。二是加强生态系统建设。继续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农田防护林、城镇社区绿化美化等工程,打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走廊,完成造林21.8万亩;推进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推进新城区中西部城市水系、市北部山区生态建设和沙河治理等项目,规划建设沙河公园。三是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责任制,强化重点耗能单位和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推进建筑能效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完成省定目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投资和产出强度标准。推广应用节水、节材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引导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文明健康转变。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推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园区、企业通过验收。依托产业集聚区,谋划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和静脉产业园建设。 (十)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力度。一是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重点强化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的就业服务,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落实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建设一批创业孵化示范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贫困县为重点,实施好异地搬迁、以工代赈等精准扶贫措施,确保全年5万人脱贫。三是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巩固城乡居民医保覆盖率,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适当提高大病保险人均筹资水平和支付比例。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规范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机制。落实企业最低工资制度,多渠道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等养老模式,力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新增保障性住房12263套,基本建成5900套。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健全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完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行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全面改薄”工作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五年规划;推动实施平顶山市级技工学校等4所中等职业学校扩建,推进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启动市中医院搬迁,筹建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等工程,加快推进市儿童福利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市儿童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项目进度。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动叶县县衙博物馆续建等项目建设,做好市科技馆、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前期工作,创建省全民健身示范城市。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五是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坚决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各类群体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附件:平顶山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