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平政〔2016〕67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6-00046 | 关键词 | 农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平顶山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30日
平顶山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
为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种养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豫政〔2016〕75号)、《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顶山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2016—2018年)的通知》(平发〔2016〕19号)等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农业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契机,按照种养结构调优、加工能力调强、经营规模调大、产业链条调长的要求,着力推进“四优”、“六化”,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优质饲料玉米、优质菜果、优质草畜,推进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生态化引领、品牌化战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确保我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小麦品种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8年,符合企业加工标准的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50万亩,绿色生态小麦发展到60万亩;优质饲料粮稳步发展,优质饲用籽粒玉米发展到30万亩,全株青贮玉米发展到20万亩;优质菜果品质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发展到60万亩以上;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发展到5万亩,牛肉产量达到5万吨,奶产量达到25万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5%以上,加工增值率提高到1:3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高。
二、突出改革发展方向
(一)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结合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推进集中连片种植,实行专种专收专储专用,实现优质优价。调整优化小麦品种结构,开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高产高效技术集成、储藏加工、食品研发等技术研究和推广。依托县、乡、村基层组织,整建制推进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生产基地。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培育一批生产规模大、产品竞争力强、品牌信誉度高的种植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引导规模经营主体与小麦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优质专用和绿色生态小麦规模化种植和专收专管专储专售专加工,实现产销对接。(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粮食局、市供销社、市农科院)
(二)发展优质饲料玉米。积极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推进粮改饲,发展优质饲料玉米。适当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发展优质花生和大豆。引进、示范、推广适合我市畜牧业发展的玉米品种,结合畜牧养殖、饲料企业生产需要,重点发展高蛋白饲用籽粒玉米和全株青贮玉米等饲料粮。建立“养殖企业+种植基地”、“饲料生产企业+种植基地”、“种植(养殖)合作社+种植基地”三种饲料粮发展模式。建设一批烘干设施,扩大籽粒玉米烘干比例,提升玉米品质,提高玉米就地转化率。(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农科院)
(三)发展优质菜果。调整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反季节蔬菜品种,加强果蔬集约化育苗场建设,通过建立商品化蔬菜育苗基地,延长蔬菜产业链前端,带动基地发展。扩大设施种植规模,发展设施西瓜、设施甜瓜、设施桃、设施葡萄等瓜果,推广西瓜、甜瓜优质早中熟和小果型品种,调剂瓜果市场供应。加快设施蔬菜的温室、大棚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发展春提早和秋延后以及越冬蔬菜生产,提高12月—次年4月“冬春淡”蔬菜自给水平。在鲁山县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平地,积极探索发展越夏茄果类蔬菜、高山娃娃菜、早秋白菜、早秋萝卜等,提升8月—9月“秋淡”蔬菜自给水平。(责任单位:市蔬菜办、市林业局)
(四)发展优质草畜。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生产,积极推广青贮、微贮、氨化等实用技术,提高花生、玉米、小麦、红薯等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粮改饲”试点县项目建设,实施国家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项目,大力推广紫花苜蓿等牧草连片化、规模化种植,积极推广饲草调制技术,提高饲草转化效率。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奶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建设完善郏县红牛繁育中心,规范开展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不断提高育种水平和供种能力。应用胚胎移植、性控冻精等高新生物技术,加快良种扩繁速度。加强郏县红牛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加快郏县红牛高档牛肉开发步伐。扩大优质奶牛、肉牛规模,抓好30万头肉牛和10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牧场化转型,大力发展农户肉牛基础母牛养殖和肉牛标准化规模育肥。(责任单位:市畜牧局、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农科院)
三、着力实施“六化”
(一)着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根据全市农业实际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布局。
1.优质小麦生产布局。在叶县、郏县、宝丰县、鲁山县、舞钢市等粮食主产区建立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在主要畜牧养殖企业周边,改造建设生态农田,发展绿色生态小麦。
2.优质饲料玉米生产布局。依托牛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优质青贮玉米;依托其它畜牧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发展优质饲用籽粒玉米。强力推进粮改饲,发展饲料粮,在全市43个乡镇建设饲料粮生产基地。
3.优质菜果生产布局。实施蔬菜生产“2带5区1核心”发展规划,建成311国道、许南公路沿线蔬菜生产带和郏宝、洛界公路沿线蔬菜生产带,南部设施蔬菜生产区、西北露地蔬菜生产区、北部供港及加工蔬菜生产区、张良黄姜集中种植区、库区水生蔬菜种植区、以及近郊城市蔬菜供应核心保障区。重点发展叶县和郏县西瓜、甜瓜优势产区,做强鲁山县和舞钢市梨、葡萄优势产区,巩固发展郏县李子、桃传统产区,因地制宜发展鲁山县、宝丰县核桃生产。
4.优质草畜生产布局。建设肉牛、奶牛养殖基地。在低山丘陵和河流滩区,大力发展优质牧草规模化种植;在平原农区,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饲料化处理利用。以鲁山县、叶县、舞钢市、郏县的丘陵山地等为重点,建立郏县红牛等优质母牛品种繁育基地;在平原农区,建设肉牛标准化育肥基地,夯实肉牛产业发展基础;以宝丰县、郏县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
(二)着力推进规模化经营。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确保2016年底前完成任务。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围绕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支持开展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完善工商资本租赁农地准入、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对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到2018年,全市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4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供销社)
(三)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推动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建设;围绕生态循环农业发展需要,加快相关标准体系建设,着力争创国家标准,积极制定地方标准,大力发展企业标准。加大农业标准化应用力度,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操作规程,推行产地标识管理、产品条形码和二维码制度,实现生产设施、过程和产品标准化。开展高标准粮田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和绿色畜牧业示范县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按照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产品品质、品相、品牌。(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
(四)着力推进产业化发展。坚持以加促养,以养带种,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完善产业链,重点支持食品加工、生猪、肉牛、奶业、禽业、蔬菜等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建设“一园三区”健康食品加工基地。 “一园”即平顶山市健康食品产业园,“三区”即宝丰石桥绿色食品加工区,鲁山奶业、粮食及特色产品加工区,叶县清真食品、健康食品加工区。初步完成具有战略性的全市食品工业布局,逐步打造在河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食品产业集群。抓好生产基地建设。鼓励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自建或带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联建原料专用生产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原料供给和质量安全。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重点建设以南水北调沿线高品质生态林业观光带,平桐公路生态循环农业观光带,平郏路城市休闲农业观光带,叶县农业公园,鲁山县西部百里温泉休闲农业观光带,鲁山县凤凰山、林丰庄园生态林果观光园,鲁山县蓝莓休闲采摘体验区等项目。(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市畜牧局、市工商局、市粮食局)
(五)着力推进生态化引领。树立生态循环发展理念,以生态化为引领,强力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大力推广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种养结合等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抓好24个县级生态循环农业试验区建设;依托现代农牧合作总社,力争3年内在全市发展生猪生态养殖千头线500条;在抓好红英院士工作站、循环农业研究院工作的同时,与江南大学、河南城建学院合作,共建河南省健康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健康食品协同创新共同体,力争3年内建成国家级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叶县国家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项目整县推进为引导,积极开展绿色高效技术集成模式攻关和试验示范,在每个县(市)选择1—2个乡镇开展整建制推进,重点示范推广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节本增效技术模式,初步形成主要粮油作物绿色增产模式。实施化肥、农药施用量减施行动。大力推广有机肥替代、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统防统治、低容量喷雾、绿色防控、精准施药等技术,到2018年,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8%以下,农药利用率提高2.5%左右。(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农科院)
(六)着力推进品牌化战略。按照“市场引导、企业主体、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知名品牌,努力形成由国优、省优和“鹰城名优”品牌农业构成的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发展体系。抓住品牌农业发展关键环节,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切入点,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健全品牌农业制度体系,建立市、县两级品牌农业申报评定机制,全面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和“鹰城名优”品牌评定,培育一批知名品牌。到2018年,全市新增3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新认定20个“鹰城名优”农业品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市农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开拓上海目标市场,组织“鹰城名优”农产品在上海开设体验店,对入沪产品实行第三方认证、直接同大型批发市场对接,将平顶山市各类优质农产品全面推向上海市场。(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
四、强化改革创新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示范性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推进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与联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到2018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600家,省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家、市级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0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20家。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实施实用人才培训计划、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培训计划、扶贫攻坚培训计划,鼓励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创业。从现代农业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示范基地,着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生产技能、经营管理和创业发展能力。加强技术跟踪指导,强化创新创业服务,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发展能力,把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成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每年培训0.5万人,到2018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三是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综合执法、市场信息等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镇和区域农技站的综合服务功能。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物资、技术、信息、管理等农业综合服务超市, 开展单项服务、套餐服务和“一站式”全程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粮食、邮政系统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和参与合作式、订单式农技推广服务。(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林业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供销社、市扶贫办)
(二)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农业信息化,推动信息化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一是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整合科研规划和项目、基地、人才等要素资源,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步伐。深入推进以循环农业、智慧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技术研发攻关,大力推广轻简化、智能化、精准化农作物生产管理技术。二是推进农业信息化。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在高标准粮田规划区、设施农业和畜禽水产养殖基地推广基于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的网络化农业环境监测系统。整合涉农信息网站和数据库,打造信息新、产品优、服务全的现代互联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三是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大型化、智能化,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农机农艺相融合,提升农业设施装备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建设机械化作业示范区。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重点提高收获、烘干、加工设备等装备水平,推进秸秆饲草收集、加工贮存以及饲养设施、畜禽水产绿色养殖机械化。到2018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2%左右。(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市农科院)
(三)创新农村金融保险体系。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稳妥有序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鼓励银行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产特征和资金需求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授信管理流程。创新涉农融资担保方式,推动大型农机具、专利权、商标权、股权、债权、保单、仓单等纳入抵(质)押担保范围,有关登记机构要完善反担保抵(质)押登记办法,依法办理抵(质)押登记手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各保险公司大力开发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和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产品,探索建立农民和保险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保险机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涉农企业和种养农户,由保险机构直接给予“融资+保险”的一揽子资金和保险支持,政府给予相应农户贷款贴息和保费补贴等政策支持。完善提升“合作社+政府+银行”、“互联网+合作社+保险机构+金融企业等新型融资模式”,不断扩大覆盖面。(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平顶山市中心支行、平顶山银监分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市农机局)
(四)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实施目标市场开拓战略,全力开拓上海目标市场,把平顶山打造成全国一流的供沪农产品生产基地。推进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产地直销配送市场建设,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强基地型农产品物流园区等产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等设施建设,大幅提升园区冷藏储存条件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改造低温运输等冷链配送设施,鼓励集中产销区,培育冷链物流企业,建设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创新与大型连锁超市直供直销模式,建设一批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建立市场与产地相匹配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专业、便捷的平顶山市优质农产品专业电商平台,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优专特、“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和乡村旅游资源入驻电商平台,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畜牧局、市农机局、市邮政局、市供销社)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搞好种养业结构调整,共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县(市、区)要建立组织协调机制,细化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明确工作责任。市农业局要强化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组织指导,密切跟踪工作进展,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市财政局要围绕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支持措施。市国土资源局要合理保障农业产业发展用地特别要充分考虑农业产业发展尤其是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合理确定用地标准,预留用地空间。平顶山供电公司要确保农业企业生产用电需求,对粮食烘干机械用电要按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执行。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责任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完成任务。
(三)强化考核奖惩。为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市政府将开展多种形式的督促检查,建立评估、通报和奖惩制度,切实推进各项举措落地。建立问责机制,对推进不力的进行督办和问责。各县(市、区)要建立相应的督查通报、考核奖惩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