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号 | 平政〔2016〕66号 | 索引号 | 005452065/2016-00045 | 关键词 | 服务业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
主题分类 | 政府文件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城区、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平顶山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12月30日
平顶山市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豫政〔2016〕70号)精神,为加快推进我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率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相结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专业化与融合化相结合,加快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力争到2018年, 全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服务业质量、效率大幅提升,服务业增加值达到650亿元,3年平均增速在7.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0%以上;服务业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在12%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42%以上。
二、围绕结构优化,构建服务供给新体系
坚持需求导向,优化供给结构,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商贸、健康养老、居民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一)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1.现代物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支撑行业来抓,突出抓好物流项目建设和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坚持产业互动与资源整合相结合,推进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互动融合协同发展;以产业联动提升产业集聚区生产物流服务能力,以公共配送提升城乡居民消费物流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扶持发展第四方物流,促进跨境电子商务与境内电商联动发展,构建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满足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到2018年,全市现代物流业增加值超过60亿元,年平均增速达到10.5%,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覆盖全市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全面推进物流技术设施标准化,打造辐射周边、连接全国的区域物流枢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市商务局)
2.现代金融。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推动金融业态创新,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吸引各类金融分支机构入驻我市,丰富金融产品,规范和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鼓励平顶山银行跨区域发展,增加网点布局,努力做大做强。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农村商业银行步伐,推进县(市)组建村镇银行,力争到2018年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积极稳妥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和知识产权金融。到2018年,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总规模达到95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15.8%以上,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担保行业门类齐全,功能完善,运行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行平顶山市中心支行、平顶山银监分局)
3.信息服务。抓住“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把信息产业培育成高成长性服务业,全面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强化应用普及,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和扩大信息服务消费。推动信息服务业向特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强化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推动传统商圈向体验式、智慧化转型,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网络服务业系统。到2018年,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8%,基本建立门类齐全、协同高效的信息服务产业体系。(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市商务局)
4.研发设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增强技术研发能力,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企业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培育建立1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培育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进入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试点,支持平高集团等大型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市财政局)
5.检验检测认证。加快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发展,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验、标准、认证等服务。在巩固和完善国家 高压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同时,加快国家能源高效清洁炼焦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步伐,加大力度在水泥、盐化工、煤化工等领域建设省级产品检测检验中心。(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工业和信息委员会、市发改委)
6.商务服务。围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人力资源、营销策划、会计审计、法律税务、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等提升产业发展素质的专业咨询服务,推动商务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的大型事务所和中介法人机构,打造一批高端商务中介服务集群。依托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街)等发展载体,推动商务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发改委)
(二)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1.旅游产业。以持续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树立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全社会、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旅游要素配置,提升旅游服务承载能力,推动景区提档升级,加快产品业态创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扩大旅游消费,构建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链的旅游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提升。推进鲁山县和舞钢市创建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通过对我市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一中心三区两带”的旅游发展格局。一中心:平顶山市城市旅游中心功能区;三区:鲁山县生态旅游主体功能区、舞叶全域旅游主体功能区、宝郏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两带:南水北调中线观光廊道景观带和沙河生态廊道景观带。到2018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 4253万人次,年均增速达到10%,旅游总收入突破2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3%。(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发改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2.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推动文化与旅游、制造、建筑、农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支持发展数字传媒业(新媒体)、创意设计业、演艺业、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五大类文化产业项目,打造“魔术演艺、文化旅游、工艺美术”三大传统文化品牌。立足平顶山市文化资源分布,落实平顶山市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一核,两带,五区”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核”即:平顶山文化传承创新产业发展核。“两带”即:名瓷文化创意产业带和沙河生态休闲游憩带。“五区”即:演艺产业发展区、体育业发展区、禅修康养发展区、休闲研学发展区和盐疗旅游发展区。以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城市、现代工艺美术产业名城、区域文化创意中心为目标,到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0%以上,占全市服务业的比重达到 4.1 %以上。(责任单位: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3.现代商贸。加快流通体制创新、新型业态培育,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我市现代商贸业发展。在平顶山市城区打造四大商圈(以新华特色商业区为中心的生态休闲商圈、以卫东区特色商业区为中心的现代综合商圈、以湛河区特色商业区为中心的专业市场商圈、以市商务中心区为中心的新城区商圈)。实施“一社区一中心”工程;改造提升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完善配套新城区商业设施;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
4.健康服务业。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支持有条件的非公立医疗机构做大做强,引进1—2家国内外龙头医疗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健康养老基地和中心。积极促进医疗护理、健康体检、卫生保健、康复护理、健康咨询、中医保健、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近距离规划建设。完善市、县、乡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抓好县级中医院达标建设工作,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天瑞旅游公司、二郎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健康旅游基地。到2018年,全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95亿元。(责任单位: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发改委)
5.养老服务业。以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导向,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信息系统,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试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大型连锁养老机构,落实养老机构扶持政策,建立高龄老人敬老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创建一批养老服务示范社区;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企业依托社区设立连锁便民服务网点。鼓励圣光集团与大型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进中兴健康养老产业园项目、宝丰县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前期工作。到2018年,符合标准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居家养老服务在内的社会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市养老机构实现平均每千名老年人不少于30张床位。(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发改委)
6.居民和家庭服务。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家庭配送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推动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将洗染、废旧物资回收、修理维护、保洁保安等需要就近提供的家庭服务站点纳入社区服务体系。支持大型家庭服务企业到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点,开展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业务。规范家庭服务市场管理。逐步建立家庭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加强家庭服务市场经常性监管。(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
三、围绕跨界融合,扩展服务供给新领域
以融合发展为目标,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紧密结合,做到全产业、全价值、全循环融合发展。促进服务向制造渗透:实施生产制造环节效能提升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打造“服务+制造”“平台+模块”的网络化协同生产服务体。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在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推广“多品种、小批量、准时化”定制服务生产方式。加快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引导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推行线上线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开展生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支持发展功能复合型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农业生态观光园和市民农园。(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局)
四、围绕开放带动,打造服务供给新优势
借助华合论坛等开放平台,突出招大引强择优,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信息等重要领域大力引进龙头型、旗舰型、基地型和总部型项目。转变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探索适应服务业集聚发展特点的招商模式,积极运用规划方案招商、运营管理招商、行业商协会及龙头企业以商招商等方式,推动由单个项目招商为主向功能区块整体招商为主转变。更加注重以优质综合服务招商,突出专题性推介、区域性对接、集群式引进、基地化布局,引龙头、补链条,推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与我市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高位嫁接、集群发展。建立招商签约项目督查机制,加强重点招商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开工率和竣工投用率。(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五、围绕载体建设,增强服务供给新支撑
以产业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园区,加快领军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区。
(一)提升服务业“两区”发展水平。增强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功能,市商务中心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楼宇经济、研发设计等服务,增强区域综合商务服务功能。舞钢市和郏县商务中心区要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展示交易、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服务,提升专业服务功能。提升特色商业区生活服务功能。依托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专业服务等领域,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形象展示窗口,积极发展平台型、体验式消费、“互联网+”等新兴业态,推动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设计研发、教育培训、双创孵化、物流配送等适应新兴需求的服务功能。到2018年,5个服务业“两区”晋升星级,4个达到门槛标准。(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规划建设服务业专业园区。依托自然资源、交通、科技、信息、环境等优势,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健康养老、专业交易市场等领域建设和改造一批服务业专业园区,建立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加强园区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企业和项目入驻。到2018年,建设形成10个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专业园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科技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民政局)
(三)培育服务业重点企业升级。在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文化旅游、养老健康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培育30家带动能力强、增长潜力好、品牌影响大的现代服务业骨干企业,推动创新业态模式,加快跨界融合,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引导服务业企业进行升级改造。服务业重点企业要利用信息化、标准化、自动化对企业进行功能提升,各企业要积极创建企业网站,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物流深度融合,鼓励物流企业建设立体仓库,购置自动化装卸系统。鼓励服务业行业和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管理效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财政局)
(四)统筹推进服务业重大项目。统筹谋划规划服务业项目布局,以项目建设推进服务业发展,把更多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优先支持高端服务业项目和带动力强的服务业项目,强化用地保障,在投融资、用水用电、引导资金支持等安排上给予倾斜。实施项目建设跟踪管理,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建立服务业重点项目库,编制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每年滚动实施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实行动态化管理。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项目推进的第一责任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
六、组织实施
(一)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加强对本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要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市级领导分包、主管部门主抓的推进机制,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县(市、区)要明确工作任务,加强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本地服务业发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二)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做好服务业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健全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两区”、服务业领军企业等统计制度和定期发布制度,改进小微服务企业抽样调查和派生服务数据采集。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提高服务业统计分析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政府金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