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科技简报第八十七期

濮阳科技简报

第 87 期

(总762期)

 

濮阳市科技局办公室编          2008年10月30日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濮阳科技工作巡礼之九

 

近年来,濮阳市科技局以实施科技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载体,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一、依托濮阳市科技服务中心建立了六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

濮阳市科技服务中心是全市公益性科技服务的龙头。几年来,该中心逐步构建了“媒体宣传、热线咨询、网络传播、实地指导、教育培训、示范开发”六位一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模式。与报纸、电台、电视台等传统新闻媒体联办科技专栏,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科普平台。在濮阳电视台开办了《龙乡科技》电视专题,及时报道科技动态,宣传致富经验,传播实用技术。该电视专题和其他科技视频一起集成于户户通视频数据库,满足了互联网用户和农村机顶盒 电视用户的即时视频点播。开通了科技服务热线,开创了国内农业生产领域智能化科技信息服务的先例,接受咨询20000多人次,组织专家现场解决难题600多场次,构建了实时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在科普方面的优势,创办了中原科普网等9个科技服务网站,构建了现代网络传播平台。引进开发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专家系统,由信息采编、数据服务、终端显示三个子系统组成,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开设了18个栏目,涵盖了与三农有关的8个大类22个专业2000多个品种信息,同时,具备专家咨询、网上发布、供求信息、信息查询、行业论坛等五大功能。成立市县两级8个农业科技专家顾问团,组建市县两级20个科技下乡服务队,针对农民咨询的问题及时调度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服务,构建了立体互动的专家服务平台。发挥星火培训基地作用,采取田间指导、媒体讲座等形式,累计培训各类人才10万多人次,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科技培训平台。发挥示范基点和中介组织优势,推广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成果和新技术、新品种500多个,构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开发平台。

二、依托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建立了科技信息辐射中心

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是濮阳市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其理事单位由市水利局、农科所、林科所、市情报所、市植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市科技服务中心、市计算机中心、市畜牧站、市种子站、市植保站、市农机站、市经作站、市林技站等科研或科技服务机构和各县(区)科技局、各乡镇专业技术协会组成,注册会员7560名。濮阳市科技信息协会一方面通过实施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把现代信息网络与农业生产经营相对接,形成了具有濮阳特色的“政府引导、项目扶持、协会运作、多方参与”的科技信息进村入户传播模式。另一方面依托科技含量高、社会与经济影响较强的涉农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营销大户,建立科技信息辐射中心。协会通过这些中心,举办与当地支柱产业相关的技术培训,把先进实用技术发布出去,把技术辐射传播给周边农村,带动农民致富。至目前,协会已建立了21个具有产业特色的科技信息辐射中心,辐射面积达河北大名、山东聊城、莘县、荷泽、新乡、长垣等6个地市13个县的近80个乡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依托农业科技园区,搞好科技示范推广

市科技局以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园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到2007年,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科技园区121个,其中综合类30个,养殖类29个,林果类19个,花卉类11个,食用菌类8个,其它24个。这些园区辐射面积达到120万亩,带动59762个农户致富,为濮阳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技园区以特菜、脱毒种苗繁育和高档食用菌等为主导产业,年生产脱毒甘薯试管苗50余万株,原种苗50万株,在全市推广生产脱毒甘薯3万亩,平均增产30%以上,年产脱毒马铃薯50万粒,在全市推广2.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000公斤,亩均收入1000多元,年产特菜22万公斤;年产优质无土苗150万株,带动周边地区年产反季节蔬菜1.97亿公斤。辅射带动华龙区孟珂乡北寨、岳村乡高庄等两个乡6个村推广反季节彩椒种植500亩,年增社会效益600多万元。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