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科技简报
第73期
(总1148期)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编 2013年10月10日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铸就辉煌
建市以来, 全市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64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42项,省级项目754项,市级项目2749项。投入科技经费28929万元,其中国家级科技经费3802万元,省级科技经费8349万元,市级科技经费16778万元。科技项目的实施,累计实现新增产值49亿元。申请专利7312件,授权专利4993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97件,居全省第5位。获得各级科技奖励成果1175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85项。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完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性能系列酸酐电子封装材料的开发”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濮阳濮耐高温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陶瓷棒复合透气砖的研制”等4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省第6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建市初的 20 %上升到2012年的48%。2011年,濮阳市被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濮阳市科技局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一、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助推工业强市战略实施
一是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截至2012年底,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家,河南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1家,濮阳市创新型示范企业23家。25家高新技术企业总资产达到88亿元,销售收入84.8亿元,高新技术产品收入59.3亿元,利税6.49亿元,出口创汇4.54亿美元。濮耐股份是市科技局扶持的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从1998年创业初期开始,连续15年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5项,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38项,帮助其成功申报了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高温陶瓷材料试验检测中心等,迅速成长为我市第一家上市企业。2012年10月,对全市2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63种产品在国内(或行业)市场占有率进行了调查,其中排名第1位的23种,排名第2—3位的13种,排名第4—10位的7种。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44亿元。
二是丰富发展创新载体,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2012年底,我市共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3家,组建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家。建设了濮阳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小微企业成长提供平台。目前已有25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入孵,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省工信厅认定为河南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弥补了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市政府与北京化工大学等20所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设了上海-濮阳创新驿站、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濮阳工作站等技术转移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举办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帮助企业引进技术、引进人才、谋划项目。至目前,全市290家企业与国内247家高校院所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合作项目359项。
四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止2012年底,共组织实施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44项,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成果,解决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濮阳贝英数控公司承担的“高速铁路重载货车轴承套圈数控磨床研制”专项,解决了国内外单工位加工多次装卡造成的精度误差大、一致性差的重大技术难题,产品技术指标达到P4级水平。河南华龙香料有限公司实施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年产1000吨天然等同及合成系列香料”,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系列香料项目3项,获得发明专利3项,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3800万元。
二、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实施了种业科技开发工程。通过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重大科技专项,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研院所为主导,种子企业参与的科研育种新模式。通过国家或省审定命名的农作物新品种41个,获植物新品种权授权保护品种8个,通过国家农业部登记农药(肥)品种5个。先后示范推广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新品种20余个,累计推广应用面积4000余万亩,增产粮食12亿公斤,为我市粮食连年增产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是实施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清丰县、南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台前县、华龙区被确定为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通过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集成推广了一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育壮大了清丰县的食用菌、南乐县的肉牛、台前县的鸭鹅养殖和羽绒加工、华龙区的城郊绿色蔬菜等一批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清丰县“珍稀食用菌产业化开发”,被列为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配套项目,引进新品种38个,建设科技示范基地20个,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
三是加快设施农业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从1995年大力兴办“白色工程”开始,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解决了一批生产中的共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了以花卉、蔬菜、草莓、食用菌、瓜果、节水莲藕等为主导产业的生产格局。止2012年底,全市设施农业总规模发展到40余万亩,其中100亩以上示范园区达到 176个,千亩以上示范园区19个亩,万亩以上示范园区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家,国家级蔬菜标准园4个。目前,市科技局正积极打造“濮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航母舰队”,大幅度提高我市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技惠民富有成效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硕果累累。30年来,我市累计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25项,这些成果在生产中得到了较好应用。同时加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濮阳恒润筑邦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20万吨/年碳四临氢芳构化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是2012年全省唯一一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该项目是国内第一套具有领先水平的碳四临氢芳构化工业化示范装置,建成后可向乙烯装置提供优质裂解原料,缓解乙烯裂解原料紧张局面,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1.2亿元。
二是关注民生科技,科技惠民取得新成效。心脑血管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早期预防和诊断技术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市污泥堆肥处理技术研究、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地震现场应急指挥系统应用等一批惠及民生的研究成果得到快速应用。组织实施了科技特派员行动。共派驻科技特派员249人,其中省级26人,帮助基层解决技术难题216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9项,申请专利56项,申请注册商标12个,成立专业合作社27个,辐射带动2.6万人受益。
三是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和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作取得新成效。华龙区和清丰县创建成功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南乐县被命名为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住宅节水减排改造技术、生物质节能设备示范应用等节能减排新技术得到较好推广应用。2012年,濮阳市明锐建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的“卫生间模块化排水节水装置”和河南巨烽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生物质节能设备示范应用”被收录到国家《科技惠民计划先进科技成果目录指南》。
四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举办科技活动周,组织科技下乡服务队,开通9600175科技服务热线,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热线,建设各类科技网站,向社会零距离传播先进适用技术。濮阳日报的《科技之光》专版、广播电视台的“龙乡科技”专题和“科技之声”广播专题节目,立足我市生产生活实际广泛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科技素质。
(办公室 计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