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 “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5亿元,增长47.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1.26亿元,增长21.6%,高出全省增速5.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区内施工项目216个,占全市51.8%,其中,亿元及以上项目166个,占全市68.0%;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16个,占全市69.6%;1-2月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47.06亿元,同比增长16.5%,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为34.3%。
按照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平均额排序,我市居全省第13位,比去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按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序,居全省第10位,比去年同期下降6个位次。我市8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平均额均未进入全省前30位,反而有濮阳市、台前县、濮东等3个产业集聚区排在后30位,主营业务收入排序有南乐县、台前县、清丰县等3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前30位,濮阳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濮阳市产业集聚区等2个排在后30位。
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排名表
名 称
投资额(亿元)
省排名
比去年
同期
增速(%)
市排名
濮阳县
产业集聚区
10.74
74
上升5位
36.8
4
清丰县
产业集聚区
12.20
54
上升19位
45.3
3
南乐县
产业集聚区
12.66
51
上升26位
58.9
2
范县
产业集聚区
5.91
131
上升7位
34.6
5
台前县
产业集聚区
3.09
160
上升10位
79.8
7
濮东
产业集聚区
1.91
174
下降10位
-7.0
8
濮阳市
产业集聚区
3.27
158
上升1位
24.9
6
濮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13.56
43
上升35位
71.9
1
1-2月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排名表
名 称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省排名
比去年
同期
增速(%)
市排名
濮阳县
产业集聚区
19.24
76
上升8位
20.0
5
清丰县
产业集聚区
17.53
22
上升13位
38.4
3
南乐县
产业集聚区
10.47
10
上升43位
56.7
1
范县
产业集聚区
41.84
82
下降36位
19.0
6
台前县
产业集聚区
12.10
20
上升8位
39.5
2
濮东
产业集聚区
7.72
38
上升32位
28.4
4
濮阳市
产业集聚区
3.36
179
下降135位
-41.8
8
濮阳市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34.80
155
下降33位
-0.6
7
二、主要发展指标排位下滑的原因分析
(一)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市场需求未明显改善,投资环境乏力,招商引资难度加大,各产业集聚区招引的项目缺乏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带动能力较弱,对投资拉动较小。国家投融资政策收紧,部分企业资金紧张,资金缺口在10%以上企业比重为8.5%,缺口在20%以上的达9.6%,融资困难局面难以得到缓解,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和规模扩张。
(二)部分主导产业增速放缓。受市场疲软影响,一季度全市19个行业增速出现回落,其中属于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家具制造业回落6.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回落4.4个百分点;石油化工业回落2.1个百分点,造成产品销售不畅,部分企业出现产能不足、盈利率下降,导致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
(三)新开工项目数量及投资规模下降。全市产业集聚区新开工亿元及以上项目16个,占全市69.6%,完成投资4.2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19个,同比下降13.7%,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51亿元,除台前县产业集聚区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保持增长外,其它7个产业集聚区均出现50%左右降幅,投资规模下降,项目支撑能力明显弱化。
(四)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回落,重点监测的12种工业品价格,6种环比下降,7种同比下降。其中,天然气原油同比下降8.4%,环比下降1.9%,聚乙烯环比下降2.5%、甲醇环比下降6.6%。以化工行业产品为例,尿素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27.2%,三聚氰胺平均出厂价同比下降12.7%,生产成本倒挂严重。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集聚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8.6%,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
(五)部分项目未能及时进入统计名录库。统计部门对新入库项目要求比较严格,一季度,工业项目入库31个,比去年同期减少18个,总投资比去年低56.5亿元,2月份集中开工的98个工业项目中,部分项目因环评未批复,没有及时入库,造成已形成的实物工作量和投资不能及时纳入统计范围。如投资15.5亿元的君恒实业长链二元酸一期项目,环评已通过专家评审尚未批复;投资12.3亿元的班德路萜烯树脂项目环评已报省厅待批。
三、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建议
一是加快主导产业集群培养。围绕主导产业定位,按照“1062”工程确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依据产业图谱和招商图谱,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入驻。通过战略合作、兼并重组等方式,对现有的小微企业进行扶持提升,培育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个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规模。
二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一步加快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有力。以337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推进今年春季2批341个集中开工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施工高潮,尽可能多地形成投资工作量,督促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建成项目尽快达产达效。重点推进集聚区内新规划调整区域的道路、管网建设,加快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和市城区公共设施的全面对接,不断提升集聚区承载能力。
三是健全体制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充分利用周调度会、联审联批等机制,研究解决项目突出问题,完善项目建设条件。组织好“对手赛、挑战赛”活动,形成明争暗赛、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尽快出台市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开展摘星晋级行动,确保未达到门槛标准的产业集聚区达标,力争更多的达到星级标准。切实强化服务,落实责任,建立重点项目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实行挂牌督办、倒逼推进制度,对照时间节点,强力推进项目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