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贫困地区脱贫规划(2015—2020年)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启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濮阳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确保濮阳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了《濮阳市贫困地区脱贫规划(2015—2020年)》。现面向全市广泛征求意见,诚邀社会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建言献策。从即日起,至2015年9月25日,可将您的意见或建议通过电子邮件或信件等方式寄给我们。对于各位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在下一步的修改过程中考虑吸纳。

通信地址: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市发改委农经科

邮政编码:457000

电子邮箱:pyjwnjk@163.com

       联系电话:8916262

附:濮阳市贫困地区脱贫规划(2015—2020年)(征求意见稿)

 

 

濮阳市贫困地区脱贫规划

2015—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濮阳市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全市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一体化发展,实现到2020年贫困地区与全市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依据《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共濮阳市委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濮阳市贫困区域包括538个贫困村、27.4万贫困人口。范县、台前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濮阳县是河南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濮范台是《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确定设立的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其中黄河滩区是河南省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地区。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贯彻中央、省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立足点,以增强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着力点,坚持政府主导、行业通力合作、社会鼎力相助、农民自力更生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经过持续的政策扶持和干部群众的努力奋斗,全市贫困地区状况发生很大改变。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市以黄河滩区为突破口,启动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完成了一批“水、电、路”进滩工程和教育、卫生改善项目,流转土地11.85万亩,扶持培育中小产业项目105个,完成培训13.4万人次,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脱贫致富步伐显著加快。同时,大力实施了一批整村推进、到户增收、扶贫到户贴息小额贷款等扶贫开发项目,全市完成了251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5.12万贫困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完成农村脱贫和解决温饱人口21.6万人。

但是,由于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政策等因素制约,全市贫困地区,特别是黄河滩区,与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势头相比,仍然呈现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随着全省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特别是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更加突出。目前,全市53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27.4万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黄河滩区、北金堤滞洪区和西部黄河故道风沙区,贫困发生率为9.41%,高于全省2.41个百分点;其中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市总数的66.5%。黄河滩区作为全市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涉及面广,贫困程度高,贫困人口多,包括152个贫困村、7.4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达24.1%,2014年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404元,分别是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的53.1%和46.8%。贫困地区普遍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自我发展能力弱,行路、住房、就医、上学、增收困难等现象仍然存在,加之因灾、因病、因学等问题返贫现象更加突出,扶贫成本和难度日益增高,扶贫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重道远。

(二)发展环境与机遇分析

虽然,如期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存在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也面临很多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央、河南省相继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将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这为我市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是河南省启动实施了“三山一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工程规划,将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实施精准扶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这为我市贫困地区,特别是黄河滩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三是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被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上升为国家战略;河南省政府研究出台了《濮阳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29个省直厅局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支持濮范台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意见。这为我市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四是我市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全面启动,明确了黄河滩区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帮扶责任、保障措施,将举全市之力打好黄河滩区扶贫攻坚战。这为全市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了基础保障。五是河南省启动实施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将大大改善滩区群众生存条件和发展环境,为滩区群众脱贫提供了新的路径。六是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财力支撑;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落实《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紧紧抓住中央、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以黄河滩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导向,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加快劳动者素质提高,切实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切实解决深度贫困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确保实现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分类施策。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各方面资源,按照产业、村庄、土地、环境、公共设施配套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将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实施精准扶贫,摸清扶贫底数,分清致贫原因,全面建档立卡,对照“转、扶、搬、保、救”五条脱贫途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紧密结合,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与实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用足用好促进农村发展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和国家大型项目建设成果,实现生产力优化布局、城乡统筹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产业为基,就业为本。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突出开发式扶贫。加强产业发展载体建设,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增强区域造血功能。加快推进贫困群众向产业集聚区、城镇转移,提供就业平台,鼓励创业创新,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实现脱贫致富。

稳步推进,分批实施。推进扶贫开发,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做到行得通、办得成,稳得住、可持续,少花钱、多办事。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对已经规划好的群众迫切期盼的尽快办;对正在规划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分类实施;对目前尚不具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科学合理规划,分批分期实施。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政府承担规划、指导、支持、监督的主体责任,县级政府承担规划实施、群众脱贫致富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职能作用,更加广泛、更为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身奋斗的主体作用。

(三)目标任务

2017年,华龙区实现脱贫目标;2018年,开发区、清丰县、南乐县实现脱贫目标;2019年,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对因灾、因病、因学等返贫人口进行特殊救助,确保完成全市脱贫目标。

“十三五”期间,累计完成538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任务,实现水、电、路、气、房、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完成黄河滩区231个村庄、5.4万户、21.05万人的居民迁建任务,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加大贫困地区群众技能培训力度,完成10.11万人的培训任务,实现5万人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实施精准扶贫,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全市27.4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如期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濮阳市2015—2020年县区脱贫目标任务一览表

单位:人

县区名称

脱贫人数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合计

市合计

45401

67531

65457

58685

36928

274002

濮阳县

12500

14400

15000

15000

19174

 

76074

范  县

10760

10800

10900

10800

10004

 

53264

台前县

9880

12280

12250

10750

7750

52910

清丰县

5458

14500

12800

8815

 

 

41573

南乐县

3903

12100

11100

10168

 

37271

开发区

2620

3151

3151

3152

 

 

12074

华龙区

280

300

256 

 

 

 

836

三、建设任务

扶贫开发是“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黄河滩区为重点,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主线,围绕“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分类施策,强力实施精准扶贫,为加快推进全市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创造良好条件。

(一)加快转移脱贫

具体任务。以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强化技能培训,突出智力扶贫,全面提升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技能培训10.11万人(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1.5万人,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参加短期技能培训3.5万人,培训贫困村产业发展所需实用技术人员5万人,培训基层组织负责人和致富带头人1100人);搭建信息平台,出台激励政策,鼓励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5万贫困群众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主要措施。

1、“六路并进”,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人社、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在培训方面的专长,六路并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挥合力。切实加大对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针对不同需求,鼓励新生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青壮年劳动力参加短期技能培训或职业教育、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在市、县、乡构建齐抓共管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全覆盖。

2、搭建平台,推进转移就业。探索“政府 企业 农民工”模式,立足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和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等载体,建设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建立贫困县、贫困村与发达地区企业长期合作关系,有计划有组织的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鼓励本地企业大力吸纳本地劳动力转移就业,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市民转变,实现就业方式由劳动型向技能型转变。

3、创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率。创新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实行上门培训,免费培训,切实提高培训人员就业上岗率,较快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

4、强化资金管理与服务。加强培训资金管理,使各类培训资金在农民获得技能、转移就业、增收致富上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监测服务体系,加大监测服务力度,确保每个年度、每一阶段的培训转移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强化产业扶贫

具体任务。以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为目的,突出开发式扶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扶持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广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招引、培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鼓励自主创业,力争“十三五”期间通过产业发展辐射带动15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主要措施。

1、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整合黄河滩区土地资源为突破口,以调整农业种养结构为重点,以培育发展特色加工业为核心,努力构建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格局。强化产业特色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突出地域特色,突出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和谐互补。突出产业发展重点,濮范台试验区重点发展畜禽、水产、劳务、中药材、食用菌、旅游、苗木花卉、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八大主导产业;清丰、南乐、华龙区、开发区重点发展粮油、食用菌、蔬菜、苗木花卉、经济林、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强化产业载体建设,健全完善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立足乡域产业特色,建设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种养小区、工业园区、商贸集聚区,集聚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滩区迁建,在安置区周边设置小型企业创业园,引导带动迁建群众自主创业。

2、加快构建产业扶贫体系。重点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带动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村合作组织,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探索建立企业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企业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贫困户”发展模式,促使农业生产向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坚持村为基础,连片规划,循序渐进,构建“户有致富项目、村有特色产业、乡镇有主导产业、县有支柱产业”的发展格局,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扶贫体系。

3、实施开放带动扶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制定招商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各类企业、投资主体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针对贫困地区各自发展特点,以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苗木花卉和林果业、水产养殖业和特色加工业为重点,有针对性的谋划包装项目,借助多种平台和形式广泛推介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确保招商项目落地建设。积极招引特色加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在濮范台试验区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基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增收渠道。

4、强化科技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引进新品种、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培养农民技术人才,提升科技素质,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广和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依托科研院校、农业专家实施科技扶贫项目,建立科技扶贫试点村和示范户,逐步使科技扶贫措施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主要手段。

5、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组建,进一步激发社会投资积极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财政扶贫贴息资金规模,拓展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实施范围,创新贫困户贷款担保机制,降低贫困户贷款门槛,积极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发挥信贷资金对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继续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试点,有序扩大互助资金项目试点范围,缓解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提高贫困村农户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不断探索扶贫到户、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新路子。

6、创新增收到户机制。结合实际,采取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带资入股分红等经营模式,或由村级统一规划、农户自主实施的方式发展产业,重点扶持能够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符合当地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好、适于贫困户发展的高效种植业、规模养殖业、农产品加工储运、特色旅游、加工制造等项目。将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融入当地主导产业,实现增收到户项目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有机结合。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周转式扶贫长效机制,持续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实现特色产业滚动发展。

(三)实现搬迁脱贫

具体任务。以保障黄河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改善生存状态为目的,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生计为先,密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布局,稳步推进安置区建设、居民整体搬迁、旧有村庄拆除复耕和农民转移进城等各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有序搬迁安置黄河滩区231个村庄、5.4万户、21.05万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实现黄河滩区7万贫困群众通过搬迁脱贫。

“十三五”濮阳市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计划表

单位:个、户、人

年度

濮阳县

范县

台前县

合计

2016年

17

3443

12430

 

 

 

2

572

2073

19

4015

14503

2017年

25

5046

21534

15

2804

11788

5

861

3553

45

8711

36875

2018年

23

4541

18099

15

5030

18326

9

1132

4842

47

10703

41267

2019年

30

7526

31070

18

4991

17188

11

1428

4706

59

13945

52964

2020年

29

9240

36773

23

5860

22208

9

1588

5884

61

16688

64865

合计

124

29796

119906

71

18685

69510

36

5581

21058

231

54062

210474

主要措施。

1、选准搬迁对象。搬迁对象为居住在黄河滩区、生活生产困难、无法就地实现脱贫的群众。搬迁范围的确定,由搬迁村提出申请,乡(镇)、县审核后确定。

2、科学规划扶贫搬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要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紧密结合。一是黄河滩区贫困村要因地制宜进行整村搬迁,统一规划,建设搬迁安置区;二是依托建制乡(镇)和中心村,建设或扩建搬迁小区;三是依托县城和产业集聚,以转移就业带动扶贫搬迁。

3、健全完善滩区迁建后续政策。用好、用足中央、省关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优惠政策,财政补贴资金要不折不扣的补贴到迁建农户,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要切实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结合实际,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流转承包、国土管理、土地调整、户籍迁转、子女入学、看病就医、工商执照、税费优惠、小额贷款、企业用工、劳务培训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滩区迁建提供政策支持和相关服务,并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减免搬迁户的相关费用。

4、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使滩区群众充分了解中央、省、市关于滩区迁建的优惠政策和安排部署,增强搬迁意愿。充分调动滩区群众参与滩区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支持和引导搬迁群众全程参与滩区迁建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督、检查、验收、管护等环节,发挥他们在家园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鼓励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报道滩区迁建的重要意义、支持政策、进展情况、先进典型,推广好做法、好经验,助推滩区迁建进展。

5、严格目标管理。实行滩区迁建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搬迁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土地规划、工程建设、水电路等配套和质量监督、增收项目安排等任务,按照职能逐项分解到各部门、落实到责任人,聚合社会帮扶资源,发挥各类扶贫资源要素的综合效益。

(四)提高低保标准

具体任务。以保障困难群众最低生活标准为目的,重点关注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低保标准,确保“十三五”期间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实现应保尽保。

主要措施。

1、完善低保制度。把农村特困老年人、失独老人、重度残疾、重大疾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完善低保政策,探索实行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办法和途径,根据脱贫标准提高低保对象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2、加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养老产业,鼓励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服务院(公寓)、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构建多形式、全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对象自愿入住的情况下,动员散居在农村的五保等特困供养对象全部入住敬老院,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对统计确认的符合参加养老保险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险。

3、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大力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健全针对未成年人的普惠性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孤儿、留守儿童的关心和保护。

4、加强残疾人救助。加快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支持建设濮范台三县康复和托养服务中心。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残疾人,对其实行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核定其年收入与国定贫困线标准差额,据实发放差额补助,使其年收入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

(五)救助突发贫困

具体任务。以帮扶救助因病、因学、因灾致贫人员为目的,对因突发性意外致贫返贫的群众,实施救助扶贫,进一步规范救助制度,完善救助体系,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

1、规范救助制度。进一步规范实施困难群众救助制度,救助范围更加侧重于贫困家庭,救助标准要与困难程度相适应,针对致贫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救助,确保救助工作真正为群众“救急、解难”。大力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切实发挥社会救助的保障功能。

2、强化医疗救助。农村特困供养人员和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在医疗保险、大病商业保险等报销或支付后,根据个人实际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情况,实行分类救助帮扶。对特困供养人员住院治疗费用,按个人实际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大力救助。

3、实施教育救助。加大农村贫困学生资助帮扶力度,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按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实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帮扶救助,多渠道帮助其完成学业。

四、政策保障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扶贫政策、资金倾斜,努力提高贫困县财政保障能力。健全完善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各县(区)政府也要相应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比例。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引导濮范台三县依托项目管理,整合使用各级各类性质相近、用途一致的项目资金,实行项目申报统一管理、资金投放统筹安排,使各项资金互相匹配,形成合力,发挥效益。切实用好濮范台试验区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沿黄乡镇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发展。充分利用中央和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贫困村、少数民族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逐步提高贫困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

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行业部门扶贫是新时期大扶贫的重要部分。以规划为依据,以县级为平台,将与扶贫开发性质、功能相近的资金项目整合安排。按照“集中资金办大事”的原则,将各类专项扶贫项目集中安排,形成合力。以工代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土地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资金都要与扶贫开发项目融合衔接。各有关部门要围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明确的村级道路畅通、饮水安全、农村电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产业增收、乡村旅游扶贫、教育扶贫、卫生和计划生育、文化建设、贫困村信息化等10项重点工作,以及农田水利建设、土地整治、环境治理工作,履行部门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项目、政策等投入力度,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因地制宜实施产业扶持政策,有计划地将大型项目、重点工程和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布局安排到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改设施、强基础,改村容、美环境,改服务、强功能,改民俗、树新风”,对152个滩区贫困村实行简约过渡,以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为主;对其余贫困村进行改造提升。结合黄河滩区迁建计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贫困村改造提升规划,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工作程序,确定改造提升建设项目,确保实现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实施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连片开发,对濮范台试验区贫困村的水电、农田、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连片建设,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事业同步发展,有效带动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及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稳步推进黄河滩区五年攻坚行动,有序实施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项目,加快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步伐,切实改善滩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的标准,对每个贫困村和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精准识别。建设与全国、全省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相衔接的市级扶贫信息网络,做到精准管理。深入分析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找准扶贫路子、选准扶贫项目,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人,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做到精准帮扶。量化考核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成效及贫困县扶贫开发成效,做到精准考核。坚持发展与扶贫并重,通过发展创造有利于“造血式”扶贫的大环境,使贫困群众有更多公平的发展机会,推动精准扶贫更加有效、更可持续。

完善金融保险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机制。积极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扶贫互助资金组织登记注册,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本地农业农村;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支持贷款的贴息额度,加快信用户、信用村建设,对产业化扶贫企业贷款、贫困户到户贷款给予优惠。建立健全市场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金融资本和其他资金投向贫困地区,扶持贫困人口,发展贫困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创新农村财产担保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担保机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问题。鼓励保险机构增加农业险种,扩大农业险种覆盖面。

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创新农业经营模式,鼓励农民承包经营权依法公开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企业、工商资本到黄河滩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生态旅游业。加快农村户籍改革,引导群众向城镇及产业集聚区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地方开展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工作,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对经过规划建设的新农村住房、扶贫搬迁住房实行产权登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促进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较快增长。探索扩大住房保障制度适用范围,覆盖搬迁到县城和乡镇居住的扶贫对象。

进一步完善社会扶贫机制。进一步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扶贫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定点扶贫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与扶贫工作,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各级组织部门要为每一个贫困村选好配强第一书记,按照《贫困村脱贫标准》,帮助贫困村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各类帮扶项目。县(区)政府要根据各贫困村脱贫需求,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按计划、分年度集中投放,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扶贫困村,确保按期实现脱贫目标。

改革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加大扶贫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使扶贫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把扶贫资金分配与工作考核评价相结合,探索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竞争性分配办法。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项目审批权下放到县后,市级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县级政府负责管好用好资金。积极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作用,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扶贫效益。

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对贫困县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引导范县、台前、濮阳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完善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对扶贫效果好的进行奖励,对扶贫效果差的进行问责。建立贫困县退出激励机制,认真实施贫困县脱贫规划,对提前实现脱贫目标的县予以通报表彰,再继续享受两年扶贫政策。

五、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级统揽、分级负责、强化监管、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实行党政领导负责制,县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市级脱贫工程领导小组,由市领导任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参加,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明确各级职责,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负责规划、指导、督促、检查、考评,落实行业部门责任。充分发挥市、县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作用,量化落实行业扶贫任务,纳入责任目标考核范围。市直部门特别是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主动搞好服务,抓好项目落实,完成行业扶贫任务。各县(区)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制定分年度具体实施规划并完成目标任务。

强化基层组织和扶贫队伍建设。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注重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锻炼和选拔村干部。对带领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人、有知识有技术的致富能人,要进行重点培养,纳入村后备干部队伍。采取制度化措施,建立青年干部定期到最艰苦、最基层的贫困乡村挂职锻炼制度,继续选派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加强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加强扶贫工作机构,贫困县要充实扶贫部门力量,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有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开发工作。

    严格规划管理。强化规划审批,县级实施规划要与产业、村庄、土地、环境、公共设施配套规划及省新农村建设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相衔接。实施规划要自下而上,由县级政府审批,逐级报省备案。要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紧密结合实际,扎实有序推进。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