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科技简报
第11期
(总1409期)
濮阳市科学技术局编 2017年2月25日
实现五个突破 突出四个着力
市科技局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成绩斐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近年来,市科技局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有力推动了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我市科技创新人才工作实现了“五个新突破”
一是科技奖励工作实现了新突破。“十二五”以来,我市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48项,市科技进步奖239项。其中2项科技成果荣获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当年全省共评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2项,我市位列省辖市第一名,获奖等级之高创建市30多年来之最,填补了我市推荐项目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空白。
二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育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我市明锐建筑节能公司王凤蕊、宏业生化公司陈志勇、市农科院郭红甫、贝英数控公司王玉峰分别入选2014至2017年河南省杰出人才计划,我市连续4年进入我省这一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居全省第三位(排在洛阳、郑州之后);宏业生化陈志勇、惠成电子王中锋分别入选2015、2017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人数居全省前列。其中宏业生化陈志勇进入国家“万人计划”行列,成为我市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第一人。
三是院士工作站建设实现了新突破。截止2016年底,我市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分别是泓天威药业与武汉大学邓子新院士共同组的建河南省弘天威药业院士工作站、佳华化工与中国石油汪燮卿院士共同组建的河南省化工三剂技术开发院士工作站、盛源能源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李洪钟院士共同组建的河南盛源能源院士工作站,共柔性引进院士3人,引进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学历院士团队成员超过30人。
四是创新型科技团队建设实现了新突破。被省创新人才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认定省级创新型科技团队达到8家,分别是依托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建设的“河南省大豆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河南省玉米种质创新及机收品种选育创新型科技团队”和“河南省作物难治病害药剂防治研究创新团队”,依托宏业生化建设的“河南省过氧化物新材料创新型科技团队”,依托市林科院建设的“河南省林果重要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创新团队”,依托中原特车建设的“河南省石油装备及专用特车创新型科技团队”,依托贝英数控建设的“河南省数控磨削装备研究开发团队 ”,依托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团队成员已达到近百人。
五是政产学研合作实现了新突破。截止到2016年底,市政府已与24家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省科技厅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濮阳)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累计邀请了省内外高校院所115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74个,为我市企业搭建了一个引才引智的平台。我市产学研合作工作始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二、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四个着力”
一是着力自有人才培育。在市级科技计划体系中设立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专项,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创新人才专项、创新团队专项和产学研合作专项,发挥科技经费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以科技计划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实施培育我市自有人才,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自有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三年来共实施涉及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育和开发的项目54项,支持经费2002余万元。
二是着力人才舞台建设。大力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为我市科技人才施展才华、创新创业搭建舞台。目前,我市共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4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8家,市级88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37家;新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5家,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新型研发机构3家;这些平台绝大部分都是通过科技、人才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依托企业建设的,成为了我市引才、育才、用才的重要载体。
三是着力人才柔性引进。大力挖掘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每年都集中开展对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的征集工作,2015-2017年连续三年分别深入到了374家、992家和312家企业开展了技术和人才需求征集工作,累计征集到企业技术需求470项,人才需求4424人。根据企业这些需求,我们大力开展政产学研合作,狠抓人才的柔性引进工作,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形式,三年来共举办了26场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目前全市共有409家企业与国内外341家高校院所进行合作,合作项目532项,柔性引进科技人才超过700人。
四市着力“国字号”科技品牌创建。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四支国家级科技航母舰队”(分别命名为企业号、农业号、进步号和持续号)。目前“企业号科技航母舰队”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4家;“农业号科技航母舰队”已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2家、市级21家;“进步号科技航母舰队”已拥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及先进县(区)3家;“持续号科技航母舰队”已有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2家、省级3家。“国字号”科技品牌已成为我市一张招才引智的靓丽名片,我市的创建经验,被副省长徐济超批示在全省学习推广(科技人才开发与成果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