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实施意见(三政〔2012〕67号)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
实 施 意 见

三政〔2012〕6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现就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农民掌握和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的水平和能力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把农民培养成为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当前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02.5万人,其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占36.6%,一些地方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是家庭农业生产的主力;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4.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1%,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4%。自2004年以来,由农业部门组织实施的阳光工程、扶贫部门实施的“雨露计划”、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就业培训计划和发展改革部门组织的退耕还林培训,接受培训人数仅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19.5%,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提高我市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省九次党代会和市六次党代会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我市“四大一高”战略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据我市农业农村工作“重在调、落实抓、持续转、确保增”的发展方针,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热心农村社会事务管理、扎根农村生产创业的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为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原则。依靠行政力量,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培训能力。
2.服务产业原则。立足我市由传统特色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化的发展方向,把服务产业、支撑产业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首要任务,以提高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重点。
3.因地制宜原则。面向农业生产经营和农村社会管理等不同对象,因地制宜,分类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强化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目标任务
(一)扩大规模。“十二五”期间,要将农民教育培训覆盖全市所有乡村,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5万人次,培养具有中高等学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3000人。
(二)改善结构。通过教育培训使农民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明显改善,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大幅提升,使我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90%;持有绿色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中高等学历证书的农民数量达到70%,农村各类实用人才的结构更加协调,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提升能力。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基本建设投入,重点充实完善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培训条件与手段,充分发挥县、乡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在农民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专兼职教师培训覆盖面达到100%。加快推进互联网、远程教育、多媒体、科技直通车等现代教育手段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满足农民多元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
四、培训形式、内容和对象
(一)培训形式。坚持校企合作联动,将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指导、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集中办班与下乡培训相结合,重点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送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高培训层次。农民教育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0天以内,培训教师以当地专家为主。
(二)培训内容。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关键技术和紧缺人才开展教育培训,围绕果、牧、菌、菜、药、茶、蚕等特色产业种植、农产品经营、标准化生产开展培训。卢氏县主要围绕食用菌、中药材、茶叶、桑蚕产业等开展培训;灵宝市主要围绕果品、食用菌产业等开展培训;渑池县主要围绕小杂水果、辣椒种植、食用菌产业等开展培训;陕县主要围绕果品、食用菌产业等开展培训;湖滨区、义马市主要围绕养殖、休闲农业等开展培训。
(三)培训对象。重点培养生产经营型人才、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农村发展带头人,特别是着力培养科技示范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种养大户、农机能手、动物防疫员、大学生村官等。
五、工作重点
(一)广泛开展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围绕提升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农业科技直通车、明白纸等宣传手段,坚持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新知识培训,努力使农民掌握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文明水平。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增强质量安全、资源环境保护和依法维权等意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适应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开展务工技能和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和城镇生存能力。
(二)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农时季节,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多种方式,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开展高产优质新品种、高产高效种养技术、防灾减灾技术、节本增效技术、农机化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农业生产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根据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重大农业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向广大农民推广普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培训时间1—2天,使每个受训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每年接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农民10万人。
(三)系统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依托阳光工程等相关农民培训项目,重点对从事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服务的职业农民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劳动力素质和结构,增强农民就业的能力,提升农民生产经营服务水平,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健康发展。培训时间4—6天,每年接受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1万人。
(四)扎实开展农民创业培训。依托阳光工程项目,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等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开展创业培训。通过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使其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方法、提升创业能力,促进其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培训时间15天左右,每年接受创业培训的农民150人以上,到“十二五”末接受创业培训的农民达到1000人。
(五)积极开展农民学历教育。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中专,委托职业技术学院等,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村组干部、农业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复转军人等,开展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改善农业劳动者的学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作用,中职教育要结合实际开设涉农专业,并做好送教下乡、科技下乡活动,每年培训农民30万人。积极推进省部联建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实验项目,做好“户联组地联片”创新模式建设。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工作,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路子。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要抓住国家支持中职教育的契机,争取支持、扩大招生、强化管理,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职班办成样板班。争取全市常年在校生2000人以上,到“十二五”末完成中职教育5000人。
(六)全面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增收致富能力培训。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需要,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党的先进性、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现代经营管理、村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着力提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和管理村级事务的能力和水平。用2—3年的时间,让农村基层干部全部接受培训。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农业农村工作目标管理。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业务管理部门、培训机构和农民的积极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加大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经费投入。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民教育培训,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努力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充实和改善农民教育培训设施设备条件,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场所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三)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业科研单位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逐步构建起市、县、乡相互衔接,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教学资源建设,及时把农业新技术和新成果转化为浅显、通俗、形象、易懂的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资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工作水平。
(四)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通过张贴挂图、发放宣传资料、拍摄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动员农民参加培训,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效果。要不断挖掘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和优秀农民,有组织、有计划地加以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九月十四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