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八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十大三门峡”建设,结合我市实际,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起草制定了《加快建设体育三门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解读如下:
一、制定《实施方案》背景、依据、出台目的
(一)制定《实施方案》的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的远景目标。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印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2022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4号)印发。
202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十大三门峡”,其中含“体育三门峡”。制定《实施方案》将有利于推进全市体育事业和体育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发挥体育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作用,有利于助力现代化三门峡建设。
(二)制定《实施方案》的依据
本《实施意见》主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体育河南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22〕24号)等文件。
(三)出台《实施方案》的目的
就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为实现体育强市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三门峡、高水平实现现代化三门峡中的重要作用的目的,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全民健身组织体系、体卫融合、体教融合、后备人才培养、体育产业、社会力量办体育和体育开放方面提出了要求,以期达到让体育在健康人民体魄、涵养城市精神、助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形象上发挥更大作用,高质量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的效果。
二、制定《实施方案》过程
2022年8月份开始,我们成立了工作专班,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进行专题调研。先后多次深入卢氏县、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渑池县和义马市基地实地调研,召开体育三门峡建设座谈会5次、专题工作会议3次。并向9个县(市、区)和26个市直单位征求意见,通过法制初审、公平性竞争审查和合法性审核,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三、意见征集和采纳情况
我们征求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涉及的25个市直单位和9个县(市、区)2条意见,采纳2条,未采纳0条。
四、《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明确了体育三门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在具体指标上,到2025年,基本建成更高质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和和结构合理、供给丰富、消费活跃、富有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0%;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县(市)以上城区全部建成“两场三馆”(体育场、室外体育活动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社会组织达到1个,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持续开展具有三门峡地域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供给更加丰富。体教融合深度发展,提升优势项目,发展潜优项目,青少年体育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河南省第14届运动会上力争好成绩,培育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参加全国及国际比赛。加快全民健身场馆设施的大数据、智慧化发展,开展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总规模超过50亿元。
第二部分,就建设体育三门峡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一)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推进三门峡市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和三门峡水上运动中心建设,推动各县(市)区“两场三馆”建设,推进黄河生态廊道沿线相关县(市)区体育公园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继续办好春节、全民健身节系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沿黄体育赛事,提升我市品牌赛事影响力。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品牌赛事活动。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加强职工健身服务。举办三门峡市第九届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线上赛事活动。举办冰雪旅游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文化节等群众性冰雪健身活动。(三)着力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加强市、县(区)两级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和健身站点建设,有序发展健身俱乐部,提升乡镇和社区体育组织覆盖率,搞好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组建、管理、指导和考核,继续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四)推进“体卫融合”。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卫生服务机构合作,将体质健康管理纳入居民健康管理内容,探索将国民体质监测纳入市民体检范围,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健身指导能力培训,培养具备制定运动处方和健身指导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五)推进“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课程质量提升,完善联合办赛机制,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体系,抓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六)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市体育运动学校、县(市)业余体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支持市属大中专院校和高级中学自办、联办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等项目高水平运动队。(七)以沿黄体育为媒,推进“体育 ”多业态融合发展。依托清水黄河资源和“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持续办好中国·三门峡横渡母亲河活动、环中原自行车赛、三门峡黄河马拉松暨三门峡天鹅女子马拉松和沿黄徒步赛事活动,发展帆船、浆板、赛艇、皮划艇、漂流、垂钓等体育赛事和健身休闲项目,加快构建富有三门峡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八)鼓励社会力量办体育。扩大社会力量参与,优化市场环境,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发展多形式、多层次体育协会和中介组织,加快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体育用品、体育服务、体育场馆等行业健康发展。(九)弘扬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体育开放。发掘、整理、保护、推广和创新传统体育项目。加强三门峡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创新,推广篮球、武术、锣鼓等传统体育项目。积极申办国家级和省级单项体育赛事,引进1—2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赛事。九项重点任务均设定了具体目标和责任单位,确保目标和责任明确。
第三部门,提出保障措施。要健全工作机制。发挥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促进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作用,统筹推进体育三门峡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要加强行业管理。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厘清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协会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要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支持体育发展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和购买服务力度。要加强监督落实。要根据本方案要求,逐年逐项分解落实目标任务,逐级压实责任,跟踪推进实施。健全动态监测和多方评估机制,对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
五、特色亮点
(一)满足全民健身需求,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三门峡市游泳馆、全民健身综合馆、三门峡水上运动中心、黄河生态廊道沿线相关县(市)区体育公园及体育场地建设,建设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加大全民健身赛事供给,提升服务品质,推进活动多样化。到2025年,培养150名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成为科学健身指导员。深化体教融合,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指导学生较好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明星等进校园。大力发展三门峡沿黄体育赛事品牌,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体教融合”,推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建立健全青少年竞赛体系,整合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以市锦标赛、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赛、俱乐部赛为引领的青少年竞赛体系。支持市属大中专院校和高级中学自办、联办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乒乓球等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加强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鼓励市体育运动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承接省专业队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任务。
(三)夯实体育产业发展基础,加快“体育 ”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富有三门峡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促进体育与健康、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5家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打造10家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依托清水黄河资源和“百里黄河生态廊道”,持续办好沿黄体育赛事活动,发展水上运动产业,推动水上运动竞赛表演、体验休闲、水上运动培训等联动发展。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在体育设施、赛事活动、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展。
(四)推动体育对外开放,弘扬体育文化。加强三门峡民族体育、民间体育、民俗体育的保护和创新,推广篮球、武术、锣鼓等传统体育项目。积极申办国家级和省级单项体育赛事,引进1—2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家级体育赛事、精品体育赛事。加强对运动项目发展历史沿革、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加大对优秀体育人物和事迹的推广力度。
六、文件时效
自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七、政策解读人
姓名:李国宣 联系电话:0398-2816279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