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索引号: 005837168-2016-0755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6-06-08 发布日期: 2016-06-08
发文字号: 商政〔2016〕17号 废止日期:
关键词: 主题分类: 商政
商丘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于 2016 年 2 月 5 日经商丘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6 年5 月31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十三五 ” 时期 (2016 ~ 2020 年 )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编制和实施《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打造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为中原出彩做出更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丘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编制,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政府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及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 “ 十三五 ” 发展的基础和环境

(一) “ 十二五 ” 时期商丘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十二五 ” 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以 “ 十二五 ” 规划为指引,紧紧围绕富民强市中心任务和 “ 两高一低一提升 ” 的发展目标,坚持 “ 持续求进,好中求快 ” 的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扩开放,控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完成了 “ 十二五 ” 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 十二五 ” 末,全市生产总值达到 1803.9 亿元,五年新增 660 亿元,年均增长 10.2% ,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 110.7 亿元,较 “ 十一五 ” 末增长 1.6 倍,年均增长 20.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 6500 亿元,是 “ 十一五 ” 时期的 2.3 倍,年均增长 18.6% 。粮食总产量连年增加,稳定在 120 亿斤以上,实现 “ 十二连增 ” 。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等科学发展载体功能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八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六大高成长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 57.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 30.5% 。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阿里巴巴 · 商丘产业带拉动效应显著增强,建成全国首个百万级全光网示范城市。 “ 十二五 ” 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 20.9:42.2:36.9 ;二三产业比重比 “ 十一五 ” 末提高 5.2 个百分点。

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率达到 47% ,中心城区辐射力明显提升,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实现互联互通、联建共享,城镇综合带动能力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商周高速、商登高速建成通车,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建设相继实施,集高铁、机场、高速公路、水运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雏形已现,将成为我省继郑州之后的又一高铁十字枢纽。深入开展 “ 六城 ” 联创和 “ 美丽商丘.整洁村镇 ” 行动,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商丘先后获得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 “ 国家园林城市 ” 、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 、 “ 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 、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和 “ 河南省卫生城市 ” 、 “ 河南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 ” 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 推进简政放权和行政职能转变,完成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下放一大批行政管理事项,理顺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等体制,国有企业、农村、社会管理、商事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和商丘演艺集团不断发展壮大,被评为 “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 。对外开放进入历史最好时期,成功举办 2012 、 2014 两届中国 · 商丘国际华商节,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累计达到 2177.5 亿元,年均增长 20.1% 。

民生事业得到新改善。 持续实施省定 “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 ” 和市定 “ 十件民生实事 ” ,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 80% 。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 11.2% 和 13.2% 。城镇就业累计新增 39.7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新增 38 万人,全市外出务工人员由 230 万人左右降低到 150 万人左右,更多的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解决了 335.2 万农村群众和 70 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农村 64.9 万人口脱贫。生态环境建设持续加强,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圆满完成,在全省率先建成林业生态市。文化、教育、卫生、计生、体育、双拥、气象、防震减灾、邮政、慈善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总体上看, “ 十二五 ” 时期是我市发展科学性明显增强、后劲势能积蓄壮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的五年,是商丘形象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的五年。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展现出光明前景。

专栏 1 : “ 十二五 ” 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指      标

“ 十二五 ” 规划目标

“ 十二五 ” 完成情况

指标属性

2015 年

年均增长( % )

2015 年

年均增长( % )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高省 1 - 2 个百分点

1803.9

10.2

预期性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933

18

1410.1

18.6

预期性

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83

14

110.7

20.8

预期性

4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亿美元)

2.66

20

3.24

26.8

预期性

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28

36.9

预期性

6 .城镇化率( % )

47

47

预期性

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 % )

1.6 左右

0.5

预期性

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8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34.3

累计 -30

35

约束性

9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2005 年价 ) (吨标准煤)

累计 -16

16

约束性

10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2005 年价 ) (吨)

累计 -16

17

约束性

11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 )

9.2

约束性

    二氧化硫( % )

5.5

约束性

    氨氮( % )

11.3

约束性

    氮氧化物( % )

14.7

约束性

12 .森林增长

    林木覆盖率( % )

28.6

28.6

约束性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2115

2115

约束性

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13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4.5

3.71

预期性

14 .五年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

35

39.7

预期性

15 .五年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

82

334.49

约束性

16 .农民人均可支配(元)

7500

10

7600

13.2

预期性

17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21800

9

23500

11.2

预期性

(二) “ 十三五 ” 发展面临的形势。

“ 十三五 ” 时期,国际国内环境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妥善应对,更加奋发有为地开拓发展新境界。

从国际看。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改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正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但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总需求不足的状况难有根本性转变,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国际环境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 国内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大城市群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继续上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贫困人口脱贫、农村人居环境和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突出 “ 短板 ” 问题将得到更大力度解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高。

从省内看。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态势, 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五、中部第一的位置,中原城市群加速崛起, “ 米 ” 字型高铁网正在形成, “ 一个载体四个体系 ” 、 “ 四个河南 ” 建设取得新突破,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 十三五 ” 期间,河南省将继续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加快对接 “ 一带一路 ” 战略,谋划建设河南自贸区,新上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构建科学发展载体,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经济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国家即将制定实施新十年中部崛起规划,中部地区将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主战场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向中高端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区,河南省面临着振兴崛起的黄金机遇期。

从自身发展看。 我市正处于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紧要关口,综合分析我市外部和内部发展环境,有着诸多发展条件和机遇。一 是区位 交通优势 。 我市 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河南省距出海口最近的城市,被商务部等十部委确定为全国 66 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 随着郑徐、商合杭、京九 3 条高铁以及商丘机场的规划建设, 我市将成为全省第二大高铁枢纽城市,有利于强化 “ 四面八方 ” 、连通全国的现代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形成大枢纽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产业群的总体发展态势。 二是发展载体优势。我市产业集聚区、服务业 “ 两区 ” 、专业园区等产业发展的载体日趋完善,产业集群规模逐步扩大,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 85% 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75% 以上。载体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有利于以产业集群和配套优势应对区域竞争,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争取主动、抢占先机。 三是产业转移优势。 当前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的趋势仍然没变,我市年 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近 500 亿元, 而且随着各地 “ 十三五 ” 规划的编制实施,产业转移的力度将更大, 同时特大型城市有向外疏散人口、产业需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名片有利于引进更多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 四是人力资源优势。我市高校数量已有 6 所,在校大学生近 8 万人,每年毕业大学生 2 万多人,人力资源丰富,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和返乡创业人员增多, 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业态形成。 五是历史人文优势。 商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促进发展打下了根基。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商丘好人 ” 品牌在全国全省的影响力明显扩大,树立了商丘对外开放良好形象。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商丘仍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人均水平低,仍然是当前最大的市情,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产业竞争能力不强和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以煤电铝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生产经营形势不太景气;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土地、水、人力资源、环境容量等资源承载压力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群体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改革进入 “ 攻坚区 ” 和 “ 深水区 ” ,法治建设、治理能力建设、社会文明程度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看, “ 十三五 ” 时期, 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整体 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这一时期,我市经济增长的行业结构将由以工业为主导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转变,动力结构将由要素驱动为主向要素驱动和创新驱动并重转变,城乡结构将由乡村型社会为主体向城市型社会为主体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既要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咬定发展不放松,推动经济总量、发展质量再上一个大台阶,又要适应新常态带来的诸多新变化,尊重发展规律和市情,妥善应对转型困难和风险挑战,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问题,加快推进改革创新,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开创 “ 四化 ” 协调发展新局面。

二、 “ 十三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

《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 “ 十三五 ” 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 五位一体 ” 总体布局和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强、城乡美、活力足、社会安、生态好、百姓富的魅力商丘,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更大贡献。

(二)战略定位

经过 “ 十二五 ” 的发展,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厚重的人文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有了进一步提升;形成了食品、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同时,商丘是 1986 年确定的全国第二批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7 年交通部确定的全国交通枢纽城市, 2012 年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 2015 年 商务 部等 10 部门确定商丘为全国 66 个 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之一。 综合分析商丘的这些优势和面临 国家重点实施 “ 一带一路 ” 战略,我省继续实施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三大战略规划 等各种机遇,商丘的战略定位是: 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强化面向长三角、中原、皖江和山东半岛等城市群的区域枢纽作用, 做 大做强商丘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商虞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 “ 商丘大都市区 ” ,努力将商丘建设成与大郑州都市区紧密互动、与周边省市协同发展、与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深入融合的豫鲁苏皖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到 2020 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 150 万人以上,在交通运输、商贸物流、教育、文化、信息等领域率先形成中心集聚辐射带动功能,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长为中部地区重要的新兴战略支撑点。

—— 建设现代 流通节点城市。 按照 “ 建设大交通、发展大物流、形成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 的思路,构建快捷、完善、高效的现代新型流通网络,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通节点城市。

—— 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依托郑徐高铁、陇海铁路、京九铁路、连霍高速、 G310 、 G105 等国家交通大通道,紧抓商合杭高铁、京九高铁、商丘机场、沱浍河航运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机遇,打造提升综合交通新优势,着力建设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国家级交通枢纽。

—— 建设历史文化名城。 突出打造商文化, 发挥 商丘古城、明清黄河故道、大运河遗址等历史文化优势,加强黄河故道生态带综合保护开发利用、商丘古城保护性利用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坚持开放带动主战略, 抢抓国家实施 “ 一带一路 ”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机遇, 充分弘扬亲商、富商、安商的优良传统,搭建开放平台,加强载体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项目。

(三) 空间格局。

按照主体功能鲜明、空间布局合理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形成 “ 一心一廊两轴五组团 ” 的发展格局。

“ 一心引领 ” : 坚持中心城区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引领发展,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 金三角 ” 等重点区域,积极推进商虞一体化,引导资源要素集聚,以中心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建成天蓝、地绿、水清 的宜居宜业中心城市。加快永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

“ 一廊提升 ” : 实施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加强沿线四省八市联动发展,加快构建一条生态因子完善、经济发展科学、文化底蕴深厚、旅游价值可观的生态廊道、经济廊道、文化廊道、旅游廊道,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 两轴带动 ” : 发挥交通大通道的传导作用,沿陇海铁路、郑徐高铁、连霍高速公路构建东西经济发展轴,沿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铁构建南北经济发展轴,贯通腹地、沟通内外,带动更大区域发展。

“ 五团支撑 ” : 加快发展民权县、睢县、夏邑县、柘城县、宁陵县五个组团,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功能,推进错位发展,吸引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努力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

(四)发展理念。

如期实现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全面依法治市,坚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党的领导,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自觉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始终贯穿于 “ 十三五 ” 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创新贯穿于一切工作的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更加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总布局, 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抢抓 “ 一带一路 ” 重大战略机遇,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主要目标 。

    综合考虑形势环境和发展条件,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到 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持续性基础上,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 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 创新能力大大提升,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过剩产能化解取得成效,新增长点形成规模,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大幅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基本形成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深入拓展,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建设成效扩大,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成为 “ 一带一路 ” 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功能和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中心城市辐射力带动力明显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 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土地、水等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平原绿化继续保持全省先进位次,中国 “ 长寿之乡 ” 称号进一步叫响 ,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全面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高于经济增长,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群众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学习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 2 : “ 十三五 ”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      标

2015 年基数

2020 年目标

年均增长( % )

指标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803.9

2706

8.5

预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元)

24790

37000

预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1410.1

2820

15

预期性

4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10.7

166

与生产总值同步

预期性

5 .实际利用外商投资(亿美元)

3.24

4.76

8

预期性

二、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

6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

36.9

39.8

7 .城镇化率( % )                          

47

          56

预期性

8 .企业研发经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

0.5

1.6 左右

预期性

9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

55

85

预期性

10 . 4G 用户普及率( % )

65

95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纯收入(元)

23500

37168

与生产总值同步

预期性

12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600

13390

与生产总值同步

预期性

13 .累计农村人口脱贫人数(万人)

64.9

55.8

约束性

14 .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39.7

50

约束性

15 .累计完成各类保障房建设(万套)

11.23

8

约束性

四、生态文明

16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

累计 -35

省定目标

约束性

17 .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累计 -16

省定目标

约束性

18 .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累计 -17

省定目标

约束性

19 .森林   增长

林木覆盖率( % )

28.6

31

约束性

林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2115

2200

约束性

2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天)

280

290

约束性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 )

9.2

省定目标

约束性

二氧化硫( % )

5.5

省定目标

约束性

氨氮( % )

11.3

省定目标

约束性

氮氧化物( % )

14.7

省定目标

约束性

    三、 “ 十三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发展重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千方百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旧产业转换,强化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协调发展,推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供给创新,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城乡结构调整,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有效供给,压缩无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供需结构更好相适应,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推进转型升级,加快动力转换,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

(一)建设先进制造业大市,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 2025 》,以增强产业竞争力为核心,突出创新驱动、集群集聚、智能转型,扩大优质增量,调整优化存量,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

1 .实 施 “ 千百 ” 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 聚焦高成长性产业,培育形成 3 个市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和 10 个以上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建设 “ 三城五基地 ” ,创建商丘食品工业名城、中原纺织服装制鞋城、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装备制造产业城,打造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国内重要的五金工量具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省内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到 2020 年培育形成 3 个市级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10 个以上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食品产业。 坚持规模化、精细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乳制品、面制品、冷链肉食、饮料酒制造等优势产业,培育高端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冷链食品等产业 , 完善原料基地、冷链物流、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加快商丘生态食品产业园建设。力争 2020 年全市食品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0 亿元。

纺织服装制鞋产业。 坚持品牌引领、龙头带动、集聚发展,改造提升棉纺织等传统产业,高起点适度发展印染产业,强化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形成区域配套、上下游衔接、多点支撑的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链。力争 2020 年全市 纺织服装及制鞋产业 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1200 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 坚持智能化、集成化、精密化发展,推动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依托民权产业集聚区,加快制冷产业、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 加快民权通航产业园区建设,打造集飞机研发设计、零部件生产、试验试飞、维修培训为一体的专业化园区。依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重点培育环保专用设备、电动(汽)车产业。依托虞城县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钢卷尺、五金工具产业。力争 2020 年全市 装备制造产业 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0 亿元。

专栏 3 :千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1 .食品工业: 重点推进雨润集团夏邑食品工业园、商丘肠衣产业园、 中粮集团商丘公司日产 1000 吨高端精粉、五得利集团日产 5000 吨面粉、梁园区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年加工谷物果蔬 200 万吨、 王朝国际年产 10 万吨优质葡萄酒、诚实人食品年产 30 万吨生态挂面、科迪集团年产 80 万吨液态奶二期工程( 40 万吨)、华航现代农牧年产 200 万吨速冻肉制品、河南万象食品年产 3 万吨休闲食品、广贸食品年产 3000 万箱凉茶、商丘饮之健复合酵素饮品、中农泰丰年产 80 万吨玉米胚芽油、共丰实业年产 8 万吨饼干、邦杰食品年产 5 万吨肉制品、 百分食品年产 100 万吨花生蛋白粉、明宇食品年产 50 万吨面制品、新丰粉业年产 50 万吨玉米及淀粉深加工、中欣盛食品年产 2000 吨速冻面点、中州食用菌年产 8000 万袋特色食用菌、奥神面业全谷物挤压食品、神野农业年产 41000 吨淀粉、鸿发商贸集团年产 20 万吨花生综合深加工及 50 万吨玉米及淀粉深加工 等项目建设。

2 .纺织服装制鞋: 重点推进河南永安纺织年产 2 万吨针织布料、诚鑫纺织年产 8 万吨棉纺毛纺制品、蔚兰纺织高档服装面料、河南远东织造年产 6000 吨绒布面料、宏商棉业年产 4000 万米高档服装面料、河南利斯特棉业年产 7200 万米高档服装面料、河南凤竹纺织日产 320 吨针织高档面料、祥熙织造年产面料 1 亿米 、河南赛琪工业园年产 100 万双旅游鞋及 1000 万件服饰、中国针织内衣城年产针织内衣 4 亿件、嘉信针织服装年产 5000 万套针织内衣、至信纺织年产 3000 万件针织服装、商丘手套城年产 20 亿双针织手套、广东小猪班纳服饰年产童装 3000 万件、绅士服装年产高档服装 500 万套、旗牌王(河南)制衣实业年产牛仔品牌服装 300 万件、安踏制鞋产业园年产 1000 万双运动鞋、特步睢县鞋业营运中心和加工基地、鑫润鞋业年产 2000 万双鞋材、河南腾润实业年产 1000 万双运动鞋、百盛鞋业年产 800 万双运动休闲鞋、鑫泰恒盛制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3 .装备制造: 重点推进中分仪器年产 1000 台智能配电设备、河南澳柯玛年产 1500 辆新型节能冷藏车、美力达年产 10 万辆节能电动汽车、河南英泰汽车年产 20000 台新能源(电动)汽车、海泰实业年产 10 万立方米冷藏保温车聚氨酯板、凯雪冷链设备年产 5000 台客车空调、商丘木兰电动车年产 100 万台电机、华信铸业年产 80 万套电气设备金属元件、台湾数控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年产 5000 台数控机床、金辉实业公司精密核心元器件制造、淮海铸造汽车及电梯精密配件、河南中亚冶金轴承集团年产 1000 万套精密轴承、河南中农福安农业装备年产 1000 台谷物烘干设备、金鑫轴承公司年产 800 万套精密轴承、志鸿机械设备公司年产 5 万台花生收获机、同和环保年产裂解固体废弃物环保装备 600 台、东和专用设备年产 200 套废润滑油处理环保设备、河南亚太能源年产 200 套垃圾处理环保设备、金蓬科技年产 150 套废橡胶处理环保设备等项目建设。

    生物医药产业。 坚持技术创新、协作配套、基地发展,全面提升国药集团、上海医药、华润医药等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管理能力,突出发展医疗保健器械、疫苗及诊断试剂、化学药、医疗保健品等,配套发展动物疫苗、饲料添加剂等生物农业产品,完善医药生产、医药装备、医药物流产业链条,打造省内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力争 2020 年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150 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 依托富士康实训工厂和培训基地的基础优势,规划建设睢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发展壮大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突出发展手机关键组件、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基础配套产业,大力引进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照明光学元器件等行业龙头企业,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力争 2020 年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300 亿元。

新材料制品产业。 以超硬材料和碳纤维为基础,加强力量新材料、万克钻石工具、惠丰钻石科技、河南永煤碳纤维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培育,坚持规模化、精深化、差异化发展,加快发展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制品。力争 2020 年金刚石及超硬材料、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200 亿元。

农资化工产业。 以科技提升品质,依托史丹利、嘉施利、拉多美等复合肥骨干企业,改进生物腐植酸复合肥及其制造方法、复合肥造粒塔等多项生产技术,实施基地化、循环化发展,突出抓好产业链条招商,发展高端肥业,着力打造中国最大的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争创 “ 中国肥都 ” 品牌。力争 2020 年农资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 300 亿元。

专栏 4 :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项目

1. 生物医药 :重点推进华柘商药业年产 800 吨西咪替汀原料药、国药现代基本药物生产基地二期、双鹤药业年产 110 吨氨苯蝶啶、上海现代哈森年产 3000 吨西咪替丁原料药、明清药业年产 400 万袋非 PVC 多层共挤膜大容量注射液、聚尔美制药年产 260 吨成品药、美兰生物工程兽用冻干活疫苗、金马药业年产片制丸制 40 万件、中联生物年产 9 亿支中药口服液、华中医药年产 60 万件中成药、亚都医疗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2 .新材料 :重点推进河南永煤千吨级碳纤维产业化及制品、智慧钻石年产 140 万片精密金刚石工业刀具、双赢钻石年产 80 万片金刚石工具、惠丰年产 200 万件金刚石复合片、河南鼎烜钻石年产金刚石微粉 5 亿克 拉和金刚石制品 110 万件(套)、力量新材料年产 500 万克拉金刚石大单晶、河南宏一光电科技年产金刚石微粉 3 亿克 拉及各类手机玻璃配件 50 万片、万克钻石工具年产 300 万件金刚石拉丝模及年产 200 万件 CBN 复合刀片、万达科技年产 150 万件金刚石制品、威驰科技年产金刚石刀具 35 万件等项目建设。

3 .五金量具 :重点推进海博工具年产 500 万台电动工具、田岛工具年产 10 万套精密量具、恒达电动工具年产 500 万套电动工具、谊科工具年产 600 万套五金工具、河南友工工具年产 1.5 亿只五金工具、家铭通用设备年产 800 万套电动工具、河南嘉亿工量具年产 4200 万只五金工具、 2000 万台气动工具、 3000 万只钢卷尺等项目建设。

4 .农资化工 :重点推进宁陵县中原肥都工程、得利丰肥业年产 100 万吨复合肥、帝益肥业年产 80 万吨复混肥、科旺年产 10 万吨生物菌肥、拉多美复合肥二期年产 100 万吨复合肥、君信肥业年产 30 万吨水溶复合肥、史丹利化肥公司年产 200 高浓度复合肥、誉鑫生物年产 150 万吨生物专用肥等项目建设。

5 .电子信息 :重点推进商丘市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工程、深圳龙芯中科公司年产 50 万块芯片、深圳达方电子年产 1.2 亿新型电子元器件、飞利浦 - 星林电子年产 8000 万只 LED 照明灯具、西默通信年产 4 万台通信路由器、深圳达方电子年产 12000 万只新型电子元器件、星林电子公司年产 100 万平方米多层高密度电路板、海乐电子年产 9000 万件 LED 显示屏、福鼎电子手机配件、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睢县金振源电子产业园、海纳泰兴电子智能手机和零配件等项目建设。

     2 .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 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重组整合,支持企业间开展战略合作,培育壮大优势企业集团。 以绿色化、高端化、园区化为方向,采取延长链条、淘汰落后、技术升级等手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水平。

煤炭 。推进煤炭科学开采、煤炭分级分质梯级利用,积极推进煤-化-电-热一体化发展,加强煤化工与发电、铝等产业间的战略合作,通过产品横向共生耦合、产业链纵向延伸及废弃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以绿色循环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为核心,积极发展高端化、多元化的专用化学品、精细化工产品。

平板玻璃。 严格控制普通建筑玻璃新增产能,支持发展功能技术玻璃和特种玻璃,提高精深加工用玻璃原片比重。强化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发展低辐射镀膜玻璃、超白玻璃、光伏发电玻璃、屏显基板玻璃、航空和车用安全玻璃等高性能玻璃产品。

电解铝 。加大优势铝加工企业引进力度,围绕市场需求,扩大轨道交通、汽车、包装、食品等领域中高端铝制品规模,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拉长铝产业链条,实现从原材料基地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的转型升级。

3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我市工业发展升级版。 围绕创新引领、壮大规模,加快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不 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培育智能手机、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及基础配套产品,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超硬材料、特种玻璃、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提升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加快新能源汽车及专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力争到 2020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35% 以上。

4 .实施智能制造应用工程。 深入 贯彻实施《中国制造 2025 》,以 “ 互联网 ” 为抓手,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业升级,推进设计制造协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等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工业机器人、棉纺智能化无人车间印染自动检测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试点示范,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到 2020 年重点行业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建设 20 家 “ 智能制造工厂 ” 、 100 个 “ 智能制造车间 ” 。

(二)建设现代服务业大市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坚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突出新需求引领、新技术应用、新领域拓展,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和组织布局形态,推动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功能提升。

1 .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 业。 以促进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发展。

现代物流业 。紧抓国家 “ 一带一路 ” 战略、国家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枢纽建设机遇,加快构建以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为龙头、 10 个产业集聚区专业物流园区为平台、多个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支撑的 “ 一核十园多节点 ” 物流业发展格局,建设成为东至连云港、西至郑州航空港、南联长三角、北接京津冀的全国重要的区域级物流枢纽。实施现代物流业重点企业培育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重点发展冷链、快递、建材、汽车、食品、医药等行业物流。积极创新物流配送模式,建立快速便捷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解决城乡居民配送 “ 最后一公里 ” 问题。加快推进传化公路物流港、电商园、快递物流园、 豫东农产品物流电商中心 等建设。到 2020 年,全市物流业业务收入达到 1000 亿元,建设成为辐射豫鲁苏皖的 区域级物流枢纽 。

金融服务业 。以提升区域金融服务水平为目标,依托商务中心区建设,加快华商农村商业银行总部建设,吸引各类银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机构在商务中心区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证券、期货、担保、典当行、信托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机构以及后台服务机构,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周边金融总部核心集聚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县域农信社组建为农商行,加快村镇银行组建步伐。着力引导和强化创新,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股权投资基金等新型金融业态,积极发展证券、信托、典当、租赁、理财等业务,打造机构齐全、服务高效的现代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构建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的长效机制 , 完善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体系。

商务服务业。 鼓励商务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发展,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引进国内 500 强、央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地区性总部或功能性中心,增强总部经济辐射带动力。加快发展资产管理、兼并重组、财务顾问、后勤管理等企业管理服务,积极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矿业权评估、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市场调查等专业 服务。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商务服务企业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工业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加快会展中心建设,吸引国家级、区域性品牌展会落户 , 培育一批知名会展品牌,建设豫鲁苏皖交接区域有影响力的工业产品会展基地。

专栏 5 :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

    1 .现代物流业。 重点实施商丘工业品博览中心、商丘传化公路物流港、中国邮政快递仓储分拣中心、亚邦三方物流、豫东粮食仓储物流中心、汇聚保税仓储、顺安达现代物流园、双汇仓储分拨中心物流、三全食品冷链物流、商丘市华辰仓储物流园、商丘市中原车城物流园三期工程、商丘空港经济区货物物流中心、商丘火车西站物流园区、商丘高速公路物流园区、商丘运河港货物物流中心、睢阳区豫东农资物流配送中心、睢阳区华航食品冷链物流园、夏邑农贸物流中心、夏邑中原商贸港仓储物流中心、柘城农商物流园、宁陵葛天物流园、睢县综合物流园、民权五角星综合物流园、虞城广纳利粮食物流园、虞城春发食品物流园等项目。

    2 .金融服务。 引进 10 家保险公司、 3 家股份制银行、 3 家证券经营机构,实施商务区环球金融中心、华商农村商业银行总部、 睢县金融中心、民权县乡村银行及邮政储蓄银行民权支行分理处等项目。

    3 .商务服务。 实施商丘针织品交易中心、示范区会展中心、梁园区孵化器综合建设、梁园区医疗器械会展交易中心、宁陵特色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宁陵信陵商务大厦、宁陵会展信息服务中心等项目。

    2 .发展壮大生活性服务业 。 把握消费升级新趋势,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提高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着力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 加快发展商务服务、健康服务、综合休闲、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新兴消费领域需求。

现代商贸业。 应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商业,采用连锁经营、快递配送、线上线下等先进模式,加快发展大超市、专卖店、连锁经营店等新兴商业业态,促进购物、休闲、娱乐互动发展,提升老城区商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规划建设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提升 “ 一站式 ” 购物水平。加快县城建设一批商贸中心,改造提升现有农产品交易等市场。深入推进 “ 新网工程 ” ,着力构建以乡镇连锁超市为骨干、村级连锁便利店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市场网络,新建或改造一批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展销中心。支持餐饮业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有机绿色餐饮和地方特色小吃,培育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到 202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1150 亿元。

健康养老、综合休闲等新兴服务业。 围绕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需求,着力培育高端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健康、养老、医疗、休闲度假等资源共享、融合发展,提升规模化、系统化、标准化水平,努力建设集康复保健、养生养老、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健康服务业品牌。加发展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服务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一批大型连锁养老机构。 到 2020 年,全市养老床位覆盖率达到每千名老人 35 张,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 60% 以上农村, 每个县(市、区)有 1 个大型养老机构, 形成制度完善、运行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

保障性安居工程及房地产业。 优化房地产供给结构,合理引导和发展商品房市场,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建立健全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给体系。推动棚户区货币化安置,提高棚改货币化安置率。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到 2020 年,基本完成全市集中成片的棚户区(旧城、城中村)改造任务。

专栏 6 :生活性服务业重点项目

    1 .现代商贸业 。丹尼斯二期、中原佳海商贸城、亿丰国际商业博览城、白云世贸商城、梁园国际商贸城、大商集团宁陵商业中心、示范区全国酒类生产物资调剂中心、市商务中心区 1 号城市综合体、市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街、虞城稍岗五金商贸城、柘城温州商务综合体、宁陵商业综合体、夏邑县商务区城市综合体、夏邑县万洲大都汇小商品博览城、睢县商务中心区城市综合体、睢县鞋材大市场、民权希刚国际家具博览城等项目。

    2 .健康养老业 。示范区养老中心、黄河故道养老健康产业园区(基地)、夏邑县栗城综合养老中心、睢县健康养老基地、柘城县孝心老年养老服务中心、虞城县社会村养老服务中心、梁园区幸福人家养老服务中心、睢阳区常春藤养老综合体、宁陵县人民医院老年康复诊疗中心、民权县明清黄河故道淤泛区养老服务中心、白云寺养老中心等项目。

3 .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 推进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到 2020 年基本完成现有 7 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完成现有约 1 万户城中村改造。

(三)建设现代农业大市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 三农 ” 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 发展现代生态高效农业,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健全农业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大市。

1 . 实施高标准粮田 “ 百千万 ” 建设工程 。夯实粮食发展基础,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标准化水平。统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土地整治田间规划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建成 660 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加强对高标准粮田区域内公共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确保长久利用和发挥效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粮经复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防灾减灾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模式,深入推进高产创建,形成从种到收套餐式技术组合,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推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扩大油料、果蔬、花卉、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到 2020 年,全市旱涝保收农田面积比重达到 75% 以上,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 120 亿斤以上 。

专栏 7 :粮食核心区提升工程

1 .中低产田改造 。涉及全市 6 县 2 区,到 2020 年底,改造中低产田 79 万亩。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 400 万亩。

2 .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 。在全市 6 县 2 区建成 100 万亩高产稳产田。

3 .土地整治田间规划工程 。在全市 6 县 2 区建设高标准粮田 142 万亩。

4 .高标准良田防灾减灾系统 。建设中部人工影响天气商丘基地,建设 32 个多要素自动气象站、 35 个自动土壤水分站、 16 个标准化固定炮站,建设 8 个高标准粮田气象科技园,建设市、县一体的 “ 三农 ” 气象服务平台。

2.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围绕自然禀赋和比较优势,坚持扶持培育和开放引进两个途径, 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创新、提升、优化和拓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产值高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发挥粮食资源优势,培育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木材初加工、精深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木材加工附加值,建设现代木材加工产业化集群。培育发展林果加工企业,加快果酒、果汁饮品生产加工和鲜果储藏基地建设,提高果品加工、储藏能力,建设果品加工产业化集群。培育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加强大型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提高苗木、花卉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建设苗木花卉产业化集群。加快畜牧业初加工、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粗放、低效畜产品向安全、高效畜产品转变,提高优质、特色畜产品比重,重点发展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养殖,建设现代畜牧产业化集群。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和气候标志农产品认证体系,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着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支持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 2020 年,全市 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 50% 以上; 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 5 家、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 80 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 230 家;创建国家级驰名商标 2 个、省级著名商标 20 个;力争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总数发展到 10 个。

 

专栏 8 :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工程

1 .果蔬产业化集群 。推进实施示范区张阁镇 5000 亩精品蔬菜种植基地、睢阳区民丰合作社食用菌栽培、夏邑县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园区、商丘市阿里郎合作社工厂化食用菌、柘城县蔬菜生产基地、梁园区闫庄新村果蔬采摘园等项目。

2 .面制品产业化集群 。推进实施商丘奥神面业产业化集群意大利面生产项目、商丘诚实人面业产业化集群等项目。

3 .乳业产业化集群 。推进实施科迪食品集团乳业产业化工程、睢县尚屯奶牛养殖基地、伊利集团柘城县奶牛养殖基地、民权县奶牛养殖基地等项目。

4 .其他畜牧产业化集群建设项目 。实施建设生猪、肉牛、家禽、肉羊四大产业优势集聚区 , 推动建设 5 大产业化集群。其中,生猪重点支持睢县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夏邑县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商丘贵友生猪产业化集群、睢阳区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肉牛重点支持睢县河集肉牛养殖基地、夏邑县万头肉牛育肥基地、睢阳区万头肉牛养殖示范基地、民权县肉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家禽重点支持虞城县鑫鑫养殖基地、夏邑县 1000 万只家禽养殖基地、睢县丰态农业年产 5000 万只标准化肉鸭等项目建设;配套建设畜牧养殖服务体系、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畜产品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等项目。

5 .木材加工产业化集群。 推进实施夏邑县金展木业有限公司、夏邑县东海木业有限公司、商丘市鼎丰木业有限公司、商丘市鼎立木业有限公司、商丘新荣纸业有限公司、宁陵宇森人造板有限公司、宁陵欧瑞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南海松本(商丘)木业有限公司、商丘市普瑞特木制包装有限公司等国家级、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相关基地建设。

6 .果品加工产业化集群。 推进实施民权县永生堂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民权果之源饮品有限公司、民权县九鼎葡萄酒有限公司、虞城县阿姆斯果汁有限责任公司等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及相关基地建设。

7 .苗木花卉产业化集群 。以集群辐射带动发展,大力推进夏邑县太平镇万亩彩叶苗木基地建设、虞城县城关镇园林绿化苗木和鲜花培育基地建设、民权县伯党乡园林花卉苗木培育基地建设。

3 . 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以 “ 菜篮子 ” 生产为主体,突出产业功能,统筹观光功能和生态功能,构建商丘城区和县城相结合、产业圈层分布特征明显的都市农业发展格局。 以市区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县(区)的 1 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以县城为中心,打造辐射周边部分县(市、区)的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大力推进生态景观型、体验参与型、高科技设施型、休闲观光型、特色精品型等多种类型都市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到 2020 年,全市围绕主导产业创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达到 15 个以上,省级都市生态农业园区达到 5 个以上。

 

专栏 9 :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

1 .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 。推进建设贾寨郊野公园示范园、黄河故道(商丘)国家花木产业园、示范区张阁镇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睢县生态农业科技园、夏邑太平镇生态示范园、黄河谷地瑞丰产业园、天地人生态养殖基地示范园、归德紫藤农业生态园等园区。

2 .其他都市生态农业观光项目 。推进实施睢县特色高效农业、宁陵富硒农产品产业化基地、睢阳区现代农业种植基地、梁园双八富农草莓合作社都市高效农业、睢阳区鑫山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等项目建设。

4 .健全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 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等规模经营模式,在农村土地确权的基础上,持续稳定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力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逐步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重点向种粮大户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加快农业科技及公共服务体制改革, 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信息益农社等项目建设,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加快推进豫东农产品物流电商中心、睢阳区豫东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宁陵县特色农产品物流园、民权县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运行市场化,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支农方式,支持经营性组织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

 

专栏 10 :农业品牌提升工程

1 .农业品牌提升工程 。规划创建国家级龙头企业 5 家、省级龙头企业 80 家;创建国家级驰名商标 2 个、省级著名商标 20 个。

2 .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机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事故应急处置体系、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电商平台、农产品冷链物流等。

3 . “ 互联网 农业 ” 。支持睢阳区智慧农业、夏邑县智慧农业、商丘市智慧农业综合管理平台、商丘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商丘农产品电子商务和可追溯系统平台、商丘农村信息益农社等项目建设。

(四)建设网络经济大市 ,大力发展网络经济新模式。

抓住信息时代正在走向数据时代的历史性机遇,坚持市场牵引、开放合作、跨界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网络经济新形态,建设电子商务强市,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1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 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新兴业态培育为抓手, 推动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强化人才培养培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模突出的电子商务强市。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促进服务民生模式创新、传统商贸业转型、工业生产组织方式转变。以 “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示范市 ” 创建为载体,拓展深化电子商务应用。强化示范创建工程,打造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加快示范区电子商务产业园 、睢阳区电商产业园、永城百市通商品交易所、虞城县电子商贸城等项目建设, 加快形成以电子商务企业为主体,集人才培训、物流仓储等多位一体的电子商务园区,提升辐射力,打造国内知名品牌园区。各县(市、区)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建设不同特色的电子商务园区。支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保障体系,整合资源组成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物流仓储体系,构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物流平台。到 2020 年,建成河南东部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全市应用电子商务开展内外贸易的企业达到 80% 以上,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 15% 以上。积极发展科技研发、商务服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

 

专栏 11 :电子商务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中部国际(商丘)电子商务产业园、商丘电商产业园、亚信集团联合搜狐公司商丘数据交易中心、商务区数码港、商丘众创电子商务产业园、商丘 “ 赶会 ” 商城电子商务、 永城百市通商品交易所、 柘城电商产业园、柘城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宁陵电商产业园、睢县电子移动互联产业园、睢阳区电商产业园、民权县高新区电商园区、夏邑县电子商务中心服务平台、虞城汇龙电子商务平台、虞城县电子商贸城等项目。

2. 深入推进 “ 互联网 ” 行动。 加速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实施一批重大行动和重点专项,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以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围绕智能化生产、精准农业、智慧物流等领域,创新产品与服务,优化流程和管理,打造产业智能服务系统,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以互联网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网络创新设计、网络文化、分享经济等业态,推广线上线下互动等新兴消费模式,大力开发融合型智能产品。以互联网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在惠民服务、绿色生态等领域,发展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政府网络化管理,建成更加普惠的智慧民生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基础支撑和制度保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进开放合作,加快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 “ 互联网 ” 生态体系。

 

专栏 12 : “ 互联网 ” 行动发展重点

1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重点实施 “ 互联网 ” 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高效物流行动,争取在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农业精准生产、农副产品追溯体系、能源生产智能化、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2 .培育发展新兴业态 。重点实施 “ 互联网 ” 普惠金融、电子商务行动,争取在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拓展、线上线下互动体验式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

3 .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重点实施 “ 互联网 ” 益民服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行动,争取在政府网络化管理服务创新、在线医疗、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旅游、税收服务、资源环境动态监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4 .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重点实施 “ 互联网 ” 人工智能、创业创新行动,争取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 “ 双创 ” 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3 .实施大数据 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需求牵引、融合创新、安全有序,大力推动大数据汇集、挖掘和应用,释放技术红利、制度红利和创新红利,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构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数据交易和开放共享,开展行业示范应用。建设商丘市云计算中心,打造 “ 智慧商丘 ” 。 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业、社会机构开展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社会众包等方式,依托专业企业开展政府大数据应用。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深入发掘公共服务数据,开发各类便民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大数据在一二三产业各环节创新应用,积极培育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大数据产业链,推动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和产业化,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面向应用的大数据交易市场,探索开展大数据衍生产品交易,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交易,探索数据资源定价机制。

 

专栏 13 :大数据发展重点工程

      1 .大数据应用工程。 重点建立工业大数据资源聚合和分析应用平台,研发面向服务业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建立农业农村数据采集、运算、应用服务平台。结合新型城镇化、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在城乡建设、健康医疗、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等领域开展大数据应用示范。

     2 .大数据产业发展工程。 积极引进和培育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挖掘等服务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3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工程。 整合政府部门公共数据资源,构建全市统一的政务云平台。制定数据资源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逐步实现信用、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文化、教育、科技、资源、农业、环境、安监、金融等领域的政府数据开。

4 .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宽带商丘建设工程,巩固全光纤网络城市建设成果,加快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公共场所高速无线接入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面推进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 “ 三网 ” 融合,实现广电、通信业务双向进入网络互通和资源共享。 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与电信运营商合作部署无线网络接入点 , 打造 “ 无线城市 ” 。到 2020 年,建成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和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分别达到 50Mbps 和 20Mbps 。

 

专栏 14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重点工程

1 .宽带网络普及提速工程。 推进 4G 网络和主要公共场所 WLAN ( 无线局域网)全覆盖,实施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宽带乡村等重大建设项目, 98% 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

2 .三网融合加速工程。 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加快推动 IPTV (交互式网络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与 IPTV 传输系统对接,构建与电信网络互联互通、开放架构、具备综合业务承载能力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3 .基础服务平台拓展工程。 建设商丘市云计算中心等 。

(五) 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围绕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增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能力,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县域城市为骨干、特色乡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到 2020 年,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 56% 。

1.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推进中心城市组团式、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和人口承载力,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到 2020 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 160 平方公里左右,中心城区人口 150 万人以上。强化板块发展理念,围绕高铁商贸中心区、商丘古城文化旅游区、商务中心区、食品工业园区、航空港经济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梁园区产业集聚区、睢阳区产业集聚区九个板块,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建成高铁商贸区、商丘古城文化区和商务中心区 “ 金三角 ” ,打造中心城区发展核心增长极。

完善中心城市功能 。继续开展 “ 六城 ” 联创活动,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成果,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阶段性目标。 推进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 。 实施中心城区道路交通 “ 畅通工程 ” ,构建城市立体交通体系,加快主次干道、立交桥、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设施建设,探索推进快速公交、城区轻轨等项目,统筹规划公交场站、换乘中心、停车场静态交通设施,充分利用好地下空间,增强城区道路通行能力,努力解决好行路难、停车难问题。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抓好汉梁文化公园、商都公园、植物园、花博园、华夏游乐园、商丘野生动物园、古宋河畔、商丘湿地公园、三陵台公园、城市森林公园、沙河公园等公园建设,加强城市防灾避险公园建设。配套建设公厕、生活垃圾中转站,强化环卫设施建设,提升环卫机械化作业水平,城区主次干道机械率达到 100% ,实现地净 “ 双十 ” 目标。强化建筑渣土统一规范管理,实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餐厨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推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县城之间的国道、省道升级改造,实现城市组团与县城快速连通。 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推进 “ 海绵城市 ” 建设,整治市区内河水系,到 2017 年中心城区主要河道实现水通、水清、水美,沿岸滨河道路全部打通,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到 2020 年,人均道路、绿化面积、内河水系治理达到省定标准。

 

专栏 15 : 2020 年商丘市城镇规模结构

1 . 100 万人以上城市:中心城区

2 . 3 0 ~ 50 万人城市:睢县、柘城县、民权县、夏邑县、虞城县、永城市

3 . 2 0 ~ 30 万人城市:宁陵县

4 . 3 万以上小城镇: 15 个左右中心镇。

2 .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健全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体制,以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为核心,从产业切入,从规划抓起,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通过 5 年的努力, 把示范区建成工业、物流业、高成长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协调发展的复合型经济发展区,经济、民居、生态功能兼具的综合性科学发展示范区, 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增长板块和龙头核心,成为全市探索试验、先行先试的示范。 向东延伸胜利路、长江路、华商大道等主干道。做好跨京九、济广高速公路立交桥和木兰大道、商都大道立交桥的规划建设,加快推进 105 国道和黄河东路道路提升工程,商合杭高铁商丘新区站建成使用。积极发展主导产业,重点发展以环保设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专项物流、区域分拨中心、加工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物流业,以总部经济、金融经济、商务经济、会展经济等为主的高端服务业,提高支撑能力。加快区内学校、医疗健康、养老院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调蓄水库、公共绿地、生态廊道等生态工程建设。 到 2020 年,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人口达到 56 万人。

 

专栏 16 :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工程

1 . “ 海绵城市 ” 建设示范工程。 对中心城区体育场、公园、广场等进行海绵设施建设,主要采用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初雨处理、旋流尘沙、生物滤池、透水铺装、雨水樽、蓄水模块、循环管网等设施的建设,实现雨水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将有效地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2 . “ 智慧城市 ” 建设工程。 新建政务中心工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工程、智慧畅通工程、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工程、智慧城管综合平台工程、智慧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工程、天网及智慧小区等工程。

     3 .加快发展县域城市 。 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理念,完善县城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不断提升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优化区域行政布局,有序推动撤县设市(区)。推进虞城县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加快永城区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民权、睢县、夏邑、柘城和宁陵县域中心城市建设。到 2020 年,永城市城区人口达到 50 万以上,夏邑县、虞城县城区人口达到 40 万以上,民权、柘城、睢县城区人口达到 30 万以上,宁陵县城区人口达到 20 万左右。永城市重点加快旧城区改造和新区建设,成为与商丘中心城市分工协作、相互支撑的市域重要的副中心城市。夏邑县围绕 “ 长寿之乡 ” 、 “ 孔子祖籍 ” 等金字招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引领城市发展转型。虞城县重点实施 “ 西向发展 ” 对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动中心城区与虞城交通一体、产业链接、服务共享、生态共建,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柘城县重点实施 “ 重心北移、两翼展开 ” ,加快推进公共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辐射周边、极具活力和魅力的生态园林城市。宁陵县重点实施 “ 东扩西延南展 ” ,强化与中心城区的互联互通。民权县重点实施 “ 东拓南扩 ” ,抓住郑徐高铁建设机遇,积极推进高铁商务区建设,大力发展高铁经济。睢县围绕 “ 中原水城 ” 发展定位,实施 “ 南拓东扩北提升 ” ,建设生态休闲城市。

4.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镇 。 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在全国重点镇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以 24 个 重点镇为抓手, 推动小城镇发展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服务 “ 三农 ” 相结合, 使之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 “ 三农 ” 发展的重要载体。 积极推进 4 个省级经济发达镇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支持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重点镇,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发展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节点等专业特色镇。推动远离中心城市的重点镇,通过提升服务功能,发展成为面向周边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心。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5. 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加强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 构建安全、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设施网络。加大道路、停车场和交通枢纽建设力度 , 优化路网结构,重点打通断头路 , 优化主次干道功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大城镇给排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排水与暴雨内涝防治体系,建设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防御系统,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大搞造林绿化,加快连霍和商周高速走廊造林绿化工作,加大公园、河岸、道路、水系、社区绿化工作,积极实施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加强城镇供热、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有县城、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 “ 十三五 ” 期间,中心城区新建道路 40 条、新建扩建公园 11 个以上、新增城市供水能力 10 万吨、新建污水处理厂 4 个,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45 万吨 / 日, 污水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 垃圾处理能力达到 1000 吨 / 日, 垃圾处理率达到 98% 以上。

 

专栏 17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1 .现代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工程。 加快推进地铁轨道交通、城市轻轨交通、城区立交桥、城市 BRT 快速公交系统、人行天桥及地下通道等项目建设。

2 .中心城区道路建设工程: 神火大道、北海路、文化路、归德路、黄河路、畅通路、迎宾路、长江路、中州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建设。

3 .中心城区给排水工程。 建成投用市第四水厂吴屯水库取水、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市第八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排水(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等项目建设。

4 .中心城区垃圾处理工程。 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商丘市建筑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粪便处理等项目建设 .

5 .集中供热管网铺设工程。 铺设供热管网 300 公里及改造老旧管网 100 公里。

6 .供气管网建设工程。 新建天然气中压供气管网 500 公里及配套设施。

7 .城区生态绿化工程。 加快推进汉梁文化公园、华夏游乐园、商丘野生动物园、商丘植物园、商都公园、古宋河畔、三陵台公园、沙河公园、商丘湿地公园、城市中心公园、花博园、示范区市民广场等项目建设。

8 .县(市、区)城镇基础设施工程。 推动虞城、柘城、宁陵、夏邑、睢县、民权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6 .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因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编制实施新农村规划。 按照产业、村庄、土地、公共服务和生态规划五规合一的要求,在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评估的基础上,编制、修订完善新农村规划,以产业发展为基础,科学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突出建设特色,打造农民幸福家园。

分区分类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纳入城市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根据产业发展基础,科学确定村庄改造的规模和形态,合理规划居住、产业、生态和公共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城市化改造。对城镇规划区外的村庄,在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最大限度向县城集中的基础上,分类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美丽乡村。 深入推进 “ 美丽商丘 · 整洁村镇 ” 行动,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开展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厕力度,实现组有保洁员、村有收集点、乡有中转站和运输车辆的目标,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到 2020 年底,全市行政村 90% 以上达到市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城镇规划区以外 50% 以上的村庄基本达到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文化站等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基层卫生队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乡村社区医生,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均衡配置。

 

专栏 18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1 .农村公路。 新改建农村公路县乡道 4080 公里,自然村通村公路改造约 6000 公里,改造危桥 733 座 2.9 万延米,过村镇路段排水设施建设约 3850 公里,安保工程 4500 公里。

2 .农村集中供水。 继续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到 2020 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 85% 以上。

3 .农村危房改造。 全面完成农村现有贫困户危房改造。

4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 重点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初步实现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处理。

5 .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建设改造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等。

7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加快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推动交通、供水、电力、广电、电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破除长期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权利不平等,实现统一户籍背景下享有平等的教育、住房、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重点消除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性政策性障碍,营造城乡一体化的要素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用地市场,创新发展面向 “ 三农 ” 的金融服务。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融合化,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8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创新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使城镇居民公平参与发展、公平分享城镇公共服务和文明成果。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教育牵动,完善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解决好 “ 三个一批人 ” 的城镇化问题,推动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农村人口最大限度向城镇转移。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居住证制度,优先解决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适应城镇产业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口及家属在城镇落户,逐步把目前已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力争每年实现转户 5 万人左右。

 

专栏 19 : “ 三个一批人 ” 城镇化工作重点

1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每年实现 5 万人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高校毕业生、职业院校毕业生等常住人口落户城镇。

2 .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改善。 全面完成 8 万套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同步推进安置区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网点等配套设施建设。

3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 建立健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激励机制,力争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 7 万人左右,带动随迁人口 6.5 万人左右。

(六) 加快开放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顺应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全国区域发展一体化的大趋势,把开放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以扩大开放 “ 一举求多效 ” ,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性发展战略,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动力结构转换,以更加积极、主动、务实的姿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打造开放高地,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1 .大力推进 “ 东引西融 ” 战略 。 全面融入 “ 一带一路 ” ,加强同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以及西部地区的联系合作,形成连贯东西、沟通八方的局面。向东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并与海上丝绸之路链接,成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向西积极对接 “ 一极三圈八轴带 ” 发展格局,与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相融合,成为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主动参与中西部开发,推进与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陇海兰新经济带、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的衔接。通过京九铁路、商合杭高铁、京九高铁,对接京津冀,紧盯闽浙粤,联动珠三角。争取郑欧班列东延,鼓励企业通过郑欧班列拓展沿线国家市场。依托商丘机场规划建设航空港经济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形成全方位开放开发的格局。

2 .加快建设开放平台 。 推动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升格为商丘海关,建成投用河南商丘保税物流中心,积极申报商丘综合保税区、铁路国家一类口岸,发展国际中转、 配送 采购 转口贸易 和出口加工等业务。加强与连云港、青岛等沿海港口的合作,完善快速大通关机制,打造内陆 “ 无水港 ” 。依托商丘机场规划建设航空港经济区,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开放招商平台,举办好中国 · 商丘国际华商节,打造一些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行业性展会、区域性展会。

3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施 “ 走出去 ” 战略,拓展发展新空间,鼓励企业围绕 “ 一带一路 ” 重点国家和区域,建立海外生产研发基地、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全球营销网络,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全面扩大开放领域,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全领域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出口规模,引进一批出口型项目,培育出口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和文化产品出口。大力发展优进优出货物贸易,推动由货物出口为主向货物、服务、技术出口相结合转变。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信息技术、业务流程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鼓励外贸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发展离岸贸易、国际中转贸易、市场采购贸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以及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

4 .实施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双倍增 ” 计划。把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提高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水平,到 2020 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完成产值实现 “ 双倍 ” 提升,研发投入比重占企业主营业收入的 3% 以上。实施 “ 两站两室三中心 ” 培育工程。以 “ 千百 ” 亿产业集群为重点,引导龙头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重点加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工程。支持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市设立分支合作机构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引导企业与知名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着力实施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行动,推进科学成果产权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和转化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各类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提升科技创造、应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

 

专栏 20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培育工程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 双倍增 ” 计划,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 到 2020 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5 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7 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0 家, 建成 30 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5 .实施产业链技术创新工程。 聚焦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围绕煤炭、新材料、冶金建材、制冷装备、工量具、纺织服装、电动(汽)车、农副产品加工等领域,引导支持企业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对生产流程、工艺和产品层次进行提升改造,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拉长产业链,向产业价值高端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及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企业服务管理平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产业链信息化服务平台、融资平台,推进供应链系统、电商平台、物流仓储等系统的建设,打造现代产业生态园、创新园。

 

专栏 21 :重大科技专项工程

1 .先进制造业领域。 组织实施智能装备、智能终端、功能材料、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重点研发专项。

2 .农业科技领域。 组织实施生物育种、精准栽培、新型疫苗、农业物联网、冷链食品等重点研发专项。

3 .民生科技领域。 组织实施生物医药、精准医疗、资源循环利用、环境防治、食品安全、信息安全等重点研发专题。

(七)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美丽商丘。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坚持节约集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和治理措施,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商丘。

1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 按照以人为本、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的原则,统筹推进以大气、水和土壤为重点的污染综合治理,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迁建市区化工企业,加强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重点推进工业企业脱硫脱硝除尘和挥发性有机物达标治理、城市扬尘烟尘污染综合防治、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完善空气环境监测网络,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确保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沿线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河道综合整治以及工业、城镇生活和农业等水污染源治理,确保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省有关目标要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98% 以上,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维持现有水平。积极预防和修复地下水污染,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敏感区域综合治理。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大种养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节能环保型炉灶,净化农产品产地和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实施环境风险防控行动。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持续开展环境风险源调查和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完善环境应急预案,防止大规模环境事件发生。到 2020 年,全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降低 45% 左右。

2 .加强生态系统建设。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廊道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系统。实施重点生态廊道建设工程,规划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带综合保护开发利用项目,打造横贯黄淮平原,集生态涵养、水资源综合利用、文化旅游、滩区土地开发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走廊。加快林业生态市建设,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实施生态廊道、农田防护林、平原沙荒造林、特色经济林、花卉苗木等林业生态建设提升工程。继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和林业产业发展。到 2020 年,新造林 50 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 20 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 31% 。

专栏 22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 .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达 70% 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

2 .全市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大幅提高,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15 年降低 45% 左右。

3 .新造林 50 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 20 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 31% 。

3 .深入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行动。 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全社会资源产出率。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生态建设,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环保服务业,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4 .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加强全过程资源能源节约管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减排降碳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实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计划,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约束,确保能源消费强度持续下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等工程,开发利用 “ 城市矿产 ” ,加快推进商丘静脉产业园建设,鼓励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建成商丘环保垃圾发电项目。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能力,强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和能源低碳化利用,扎实推进低碳城市、乡镇、社区试点,倡导低碳消费方式,推广应用碳捕集、封存与利用等低碳技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土地节约集约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有效开发空中水资源,积极引用黄河水,控制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展中水回用,强力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稳妥推进城市土地 “ 二次开发 ” ,逐步建立工业用地退出机制,大幅度提高建设用地单位投资强度和单位土地面积产出率。

5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修订完善生态环保地方性法规,全面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生态补偿、生态文明考核评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 “ 只能更好、不能变坏 ” 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和水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环保执法监管。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专栏 23 :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重大项目

1 .大气污染防治。 加快实施蓝天工程和商丘市大气雾霾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

2 .水污染防治。 加快实施商丘市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工程、民权黄河故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商丘天晖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及中水回用、民权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工程、睢县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及生态走廊、睢阳区古城湖水源生态保护、睢阳区城镇及工业节水工程等项目建设。

3 .土壤污染防治。 推进实施民权县污泥处置场工程、土壤改良提质工程等项目。

4 .风险管控。 推进建设夏邑县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虞城县、睢县畜禽无害化处理厂等项目。

5 .生态建设。 推动实施夏邑县运河湿地公园绿化、夏邑城市生态长廊、睢县中原水城国家湿地公园、睢县水土保持风沙区治理工程、宁陵葛天湿地公园、柘城容湖国家湿地、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

6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推进实施商丘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商丘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示范区福瑞斯生物质能源处理、示范区东和专用设备公司再生处理、一至再生资源年处理 300 万立方米建筑垃圾等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光强交通器材公司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瑞新通用设备公司废旧资源综合利用、夏邑可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宁陵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睢阳区顺义能源公司年产 20 万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睢阳区大地沼气公司秸秆利用、睢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睢县现代纸业循环经济产业园、睢县永仲动力科技公司电子垃圾处理及再利用等项目建设。

7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积极实施县(区)互联网节能管理与监察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环境监测平台等项目建设。

(八)着力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新水平。

坚持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促公平,突出抓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1 .大力开展脱贫攻坚。 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 深入实施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加大脱贫攻坚力度,举全市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资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实干,提高扶贫质量。 发展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知识和技能。加大 “ 互联网 ” 扶贫力度,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电商企业、流通组织、新型农民等市场主体,完善其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金融扶贫,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 积极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及配套加工产业,促进贫困群众稳步增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网络问题,把脱贫攻坚与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合力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 2018 年,我市 6 个贫困县实现基本脱贫摘帽。到 2019 年,我市 6 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现有建档立卡 55.8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健全精准扶贫长效工作机制。 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实行片区为重点、精准到户的工作机制,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加快建档立卡和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逐年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逐级督察制度。健全贫困县考核、约束、退出机制。

 

专栏 24 :脱贫攻坚重点工程

总体目标。 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为目标,确保 55.8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 6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1 .转移就业脱贫。 围绕脱贫攻坚谋划发展,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鼓励群众创业、提升产业集聚区等发展载体支撑能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把更多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转移到城镇落户,实现稳定脱贫。

2 .特色优势产业脱贫。 把扶贫开发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发掘农村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园区,实施贫困村 “ 一村一品 ” 产业推进行动,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 .生态保护脱贫。 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结合省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贫困地区的森林资源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好地区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4 .教育脱贫。 完善教育扶贫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教育经费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倾斜,实施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合理布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办好贫困地区特殊教育和远程教育,完善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效的长效机制。

5 .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 。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完成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6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农村低保市级统筹力度,制定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

7 .临时救助扶危济困脱贫。 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大临时救助制度落实力度,对那些遇到突发灾祸可能返贫致贫的群众,按照规定程序及时给予临时救济和社会救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2 .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 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推动就业扩容提质。 更好发挥城镇蓄纳就业功能,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充分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全面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统筹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50 万人以上。

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结合产业发展及企业用工需求,以农村劳动力、在岗职工、新成长劳动力为重点,实施定向、定岗和订单式培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建立重点地域、重点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发布制度,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有效对接。五年打造市级创业示范基地 14 个以上,省级创业示范基地 5 个以上。

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加强基层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到 2020 年县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覆盖面达到 70% 。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实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完善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 “ 三位一体 ” 的工作机制。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完善扶持政策期满退出制度。全面推行公共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实现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作用,引导企业改善用工环境,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依法保障职工基本权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推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快构建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失业调控一体化的失业预防工作体系。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健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完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

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不断提高保障标准、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社保待遇和水平。做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的实施。积极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大病保险、商业保险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医保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相结合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 “ 两线合一 ” 。全面建立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实现精准救助。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 机制,方便服务群众。

健全社会福利和其他保障制度。 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逐步拓展社会福利的保障范围,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不断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和规范慈善组织。

4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构建现代教育体系。

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加大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力度,新增资源重点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倾斜。 “ 十三五 ” 期间,新建公办幼儿园 210 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391 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613 所,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行动计划,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7% 。新建小学 34 所、初中 13 所、九年一贯制 9 所;改扩建小学 45 所、初中 26 所、九年一贯制 2 所;完成全市 14 所薄弱高中的改造任务。在市商务中心区布局建设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市一中和市一高 4 所学校新校区。加强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延伸。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服务,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平等接受教育权利。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面向全市主导产业的现代职业教育,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强品牌示范校、特色校和专业建设,重点建设 4 所品牌示范校和 11 所特色学校,加快推进 4 个品牌示范专业、 11 个特色专业和 10 个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探索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调整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以商丘现有高等教育资源为依托,推进商丘师范学院建设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快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并力争晋升为本科学校,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城职业学院力争晋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商丘幼儿师范学校晋升为高等专科学校,商丘高级技工学校力争晋升为商丘技师学院。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拓展商丘工学院和商丘学院特色专业,建设国内一流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

 

专栏 25 :教育重点项目

1 .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项目。 重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带来的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全市共新建小学 34 所、初中 13 所、九年一贯制 9 所,改扩建小学 45 所、初中 26 所、九年一贯制 2 所,预计新增义务教育阶段学位 118073 个。

2 .实施 “ 全面改薄 ” 项目。 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全市六县共 1860 所学校。

3 .普通高中改造项目。 完成全市 14 所薄弱高中的改造任务。

4 .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新建公办幼儿园 210 所,改扩建公办幼儿园 391 所,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613 所。

5 .实施文化提升工程。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商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 “ 商丘好人 ” 精神。深入开展道德养成实践和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 “ 书香商丘 ” ,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大公共文化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成市博物馆陈展并免费对社会开放,建成集群艺馆、科技馆等于一体的商丘文化艺术中心,加快推进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梁园区文化馆、睢阳区文化艺术中心、睢县文化艺术中心、夏邑县彭雪枫纪念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工程。繁荣文艺生产,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培养文艺人才,壮大文艺队伍,大力推进文艺创作。 规划建设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大力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 力争到 2020 年,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有线电视基本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精髓,突出打造商文化品牌,着力擦亮火文化、汉梁文化、庄周文化、木兰文化、孔祖文化品牌, 打造具有商丘特色的文化符号。积极申报中国第九大古都。 鼓励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兼并重组,支持文化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重点园区建设,打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支持做大文化创意产业,搭建综合服务平台。 到 2020 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 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5% 左右 ,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数 5% 左右。

 

专栏 26 :文化事业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商丘市民服务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南关码头遗址保护、商丘市基层文化站文化中心、市豫剧院排演培训中心、宋城影剧院升级、演艺集团《古城遗梦》实景剧演出、夏邑彭雪枫纪念馆,以及各县(市、区)传媒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6 .实施旅游精品工程。 加快黄河故道生态带综合保护开发利用项目、商丘古城、永城芒砀山景区及大运河遗址保护开发项目、民权白云禅寺等景点开发建设,打造 “ 一山一水一城一寺 ” 系列著名景区,形成南有商丘古城,北有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的旅游大格局。提升改造睢县北湖旅游景区、夏邑县天龙湖景区,加快推进清凉寺、日月湖、容湖景区、木兰文化园等景点的规划建设,培育发展宁陵万顷梨园、民权王公庄画虎村、天沐湖农家乐等一批重点乡村旅游项目,按照生态、旅游、文化、经济走廊的理念谋划开发利用,积极培育发展旅游新型业态,不断提高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专栏 27 :文化旅游重点项目

主要包括:黄河故道生态带综合保护开发利用、 商丘古城及大运河遗址综合保护利用、 永城芒砀山景区、白云禅寺景区、清凉寺公园、睢县北湖景区、 印象花木兰-木兰从军路线行、木兰文化旅游园、虞城县豫东花卉有限公司乡村旅游、梁园区天沐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商丘市应天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商丘市两河湾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民权 “ 两园一廊 ” 生态文化旅游 等项目。

7 .实施 “ 健康商丘 ” 工程。 坚持 “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 ” ,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体育事业,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医疗机构和康复疗养机构,建立 3 家三级甲等医院和 3-5 所 5000 张以上床位的康复疗养机构。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补齐专业医疗机构短板,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采供血、卫生应急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流通秩序。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促进健康服务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医疗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导健康服务新型业态有序发展。

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强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开展商丘市中医院重点专科和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梁园区、睢阳区、睢县三所中医院服务能力。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专栏 28 : “ 健康商丘 ” 重点项目

1 .医疗卫生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市第一人民医院综合内科病房楼建设、商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商丘市慢性病防控中心、商丘市胸科医院、商丘市传染病医院艾滋病感染性疾病外科楼、市中医院门诊楼扩建和儿科综合病房楼、市中心医院儿童治疗中心、市中心血站迁建、示范区三甲医院、商丘市肿瘤专科医院以及各县(区)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门诊楼病房楼等建设项目。

2 .体育设施重点项目。 重点实施商丘市体育中心、商丘世博体育馆、梁园区体育健身运动中心、夏邑县体育中心、柘城县体育中心、睢县体育会展中心、民权县东区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建成投用市体育中心,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健身指导和体质监测,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积极培育和引导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与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8 .全面加强人口工作。 全面做好人口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完善人口生育政策。 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继续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和生殖健康促进计划,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

保障妇女儿童等群体基本权益。 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机会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注重儿童品德教育和性格培养,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关注未成年 人成长发展。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

(九)加强社会治理,着力构建和谐稳定新局面。

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群众安居乐业为目的,正确认识及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 环境 ,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

1 .加大依法治市建设力度。 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在立法权限内,结合我市实际做好立法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推行综合执法,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监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普法教育,深入开展 “ 七五 ” 普法工作,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增强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2 .加大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力度。 坚持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创新发展大调解机制,提升县乡两级调处中心实体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发展专业调解组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加强改进信访工作,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治理,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着力打造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让群众有地方说理、有人员评理,打通解决群众纠纷诉求问题的渠道。

3 .加大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力度。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 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建设,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多元健康发展,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加大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力度,积极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县两级政府规划建设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建设具有亲和力的居住社区。增强社区服务职能,探索城乡社区协商民主,深入推进 “ 政社互动 ” 和社区减负,推进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去行政化,增强基层自治活力。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工作和 “ 两代表一委员 ” 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能力。

4 .加大平安商丘建设力度。 坚持以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 双安 ” 为目标,以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 “ 双治 ” 为途径,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基础制度建设 “ 双基 ” 为保障,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建设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治安环境 。推进智慧网格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提升网络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和谐、绿色互联网。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反恐防暴和反邪教工作。 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强化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妥善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深化涉法涉诉信访制度改革,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

5 .加大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力度。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预防治本,改革安全评审制度,健全预警应急机制,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安全环保搬迁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应急保障体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升气象、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推动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和规范化建设,强化保障和技术支撑,实施专业素质提 升工程、风险排查工程、安全创建示范引领工程,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让人民群众吃喝放心、消费舒心、使用安心。

四、夯实 “ 十三五 ” 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平台

(一)完善提升科学发展载体。 把 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 “ 两区 ”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丰富完善提升功能,增强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导支撑。

1 .推动提质转型创新发展 。 按照 “ 五规合一 ” 、 “ 四集一转 ” 、产城互动的要求,突出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导向,促进服务功能升级,推动产业集聚区上规模上层次,提高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主导区、科技创新核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开展产业、土地、城市、生态环境、区域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规划五规合一,推动开发空间统筹布局一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联建共享,形成产城互动长效发展机制。推广整体开发、集群引进,建设一批配套功能完善的区中园。按照市级做精做优、县级做特做专的思路,全面推进检验检测基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更加完备的检测体系。强化延链补链,完善技术创新、现代物流、口岸监管、人力资源、行政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智慧园区,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探索公司化开发运营机制。 到 2020 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增加值达到 800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4000 亿元, 9 个产业集聚区进入二星级,力争 1 ~ 2 个产业集聚区进入三星级。

专栏 29 :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

1 .商丘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电动汽车、环保装备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2 .梁园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医药及体育健身器材为主的健康产业和高端食品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35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3 .睢阳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以高端儿童服装、知名品牌服装为主的高档服装产业、高端休闲绿色食品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

4 .豫东综合物流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 亿元,晋升一星级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豫鲁苏皖区域性物流中心。

5 .民权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制冷家电、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产业,力争到 2020 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5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制冷家电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300 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制冷产业基地。

6 .柘城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金刚石超硬材料和医药制造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金刚石超硬材料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00 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超硬材料基地。

7 .夏邑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5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300 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加工基地。

8 . 睢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制鞋和电子信息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制鞋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00 亿元,建成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制鞋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200 亿元,打造全省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9 .虞城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和纺织服装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5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200 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钢卷尺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200 亿元。

10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 重点发展农资化工和家具制造产业,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晋升二星级产业集聚区,农资化工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300 亿元,建成全省优质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2 .加快服务业 “ 两区 ” 提速扩容增效发展。 突出商务中心区生产性服务功能,以专业化、特色化引领特色商业区发展,强化高端要素集聚、品牌特色培育、服务功能提升、产城融合互动。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现代专业市场建设和特色街区培育,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和融资、咨询、物流、孵化等配套专业服务企业入驻,打造一批支撑服务区域主导产业创新转型的高端商务服务平台,一批跨区域辐射的特色服务业集群。支持业态成熟、空间受限的服务业 “ 两区 ” ,按照企业运作、整体开发的模式,新建集交易展示、物流仓储、电商平台、教育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服务园区,探索形成 “ 一区多园 ” 管理模式。力争到 2020 年,有 3 个以上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全市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超 100 亿元,从业人员达到 10 万人以上,实现税收 10 亿元以上。

 

专栏 30 :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产业发展重点

1 .商丘市商务中心区。 重点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等,力争到 2020 年营业收入达到 200 亿元。

2 .梁园特色商业区 。以商贸服务业为主导,加快发展集现代市场体系、物流体系、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商业区,力争到 2020 年完成主营业收入 130 亿元。

3 .睢阳区特色商业区。 重点发展古城文化旅游、休闲商业和休闲娱乐业,统筹归德古城保护利用,打造以古城文化体验为特色的休闲旅游中心和休闲商业中心,力争到 2020 年,全区营业收入达到 25 亿元。  

4 .民权县特色商业区。 推动商文旅联动发展,建设葡萄酒展示交易、品鉴体验中心和商业商务服务中心,力争到 2020 年营业收入超过 55 亿元。

5 .柘城县特色商业区。 重点发展以精品零售、休闲餐饮、社区商业、酒店公寓及文化娱乐为支撑的现代商贸业 , 力争到 2020 年完成主营业收入 30 亿元。

6 .夏邑县商务中心区。 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商务中介、健康养生养老、高科技信息服务、检验检测、教育培训和批发零售业,力争到 2020 年完成主营业收入 55 亿元。

7 .睢县商务中心区。 以制衣制鞋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为依托,加快发展科技研发、商贸物流、教育培训、会展博览、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力争 2020 年 主营业务收入突破 60 亿元。

8 .虞城县特色商业区。 加快建设豫东商业广场、金融商务中心、锦城新都会和中新商业广场暨海洋馆综合体等组成的核心商圈及文化艺术中心,力争 2020 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30 亿元。

    9 .宁陵县特色商业区。 重点发展以家居、农资、农产品等批发为特色的商贸业,力争到 2020 年完成主营业收入 50 亿元。

(二)扩大承接产业转移成效。 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着眼于产业链整合提升和优势集群培育,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推动招商引资向高端化提升。

1 .创新招商方式。 围绕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进行招商,以产业链整合提升为重点,着力抓好延链补链招商、关联配套产业招商、核心技术和新产品招商、行业内重点企业和知名品牌招商,加快发展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围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逐行业论证梳理,绘制产业链图谱,按图索骥开展产业招商,引进高端农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结合国内外产业转移趋势和我市发展优势,加大符合我市产业发展需要的招商力度,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拓展 “ 贸易 投资 ” 、 “ 技术 产业 ” 等招商方式。

2 .提升招商层次。 优选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主导产业和优势突出的项目,主动对接各类大型企业,着力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国内 500 强、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其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分支 机构及相关研发、营销、采购、制造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充分调动我市现有企业合作发展的积极性,引导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进行产业链、产业群招商。鼓励在商各类商会和各地商丘商会等民间组织抱团引资。支持投资企业通过以商招商,贸易企业以贸易探路、投资跟进、工贸联动模式招商。鼓励外来企业投资我市重点产业,严格控制引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产业,同步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转型升级。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科学谋划项目,提前规划、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可行性研究等前置要件,努力提高招商签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投产率。

(三)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坚持改革推动、需求导向、政策协同、开放共享,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配置,激发广大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1 .培育创业创新群体。 营造公平竞争的创业环境,推动有梦想、有意愿、有能力的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失业人员等各类市场创业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实现创新支持创业、创业带动就业良性互动发展。 大力推进返乡创业,优化自身综合条件, “ 引凤还巢 ” ,引导具有一定技能和资本积累的外出务工人员带着资金、技术和项目返乡创业。 以青年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等为重点,培育一批创客和极客。 激活创新创业主体,引导传统企业实施 “ 二次创业 ” ,充分利用新技术、 “ 互联网 ” 改造提升传统业态,增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 引导创新型领军企业和行业骨干企业发展创业创新平台、投资购并小微企业,支持内外部创业者创业,增强企业创业创新活力。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2 .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 全面推进众创,培育一批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推动技术、开发、营销等资源共享。积极推广众包,鼓励企业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研发设计分发和交付、聚合社会创意、聚集跨区域标准化产能等。建立立体式众扶,开放共享公共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探索政府和公益机构、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支持小微和创业者成长的方式。稳妥推进众筹,探索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等实物众筹,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推动设立网络借贷平台。

3 .加快众创空间建设。 充分发挥各类投资主体作用,抓紧建设一批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创业创新载体,满足大众创业创新需求。政府通过租赁、购买、 PPP 模式或全额投资新建等方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创业创新载体。打造商丘市核心区创业创新园区集群,统一规划布局梁园区、睢阳区、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对现有较为成熟完善的创业创新载体重点扶持,为新建载体在土地、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鼓励和支持各县(区)重点利用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和空间,对现有和新建的各类创业创新载体进行规划和建设,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搭建创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鼓励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每个县(区)要至少建立 1 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包括孵化大楼、孵化工场、孵化园区等)和 1 家电商产业园区。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充分利用闲置厂房、楼宇等,构建综合型、楼宇型、门面型和市场型创业创新载体和众创空间。每所驻商高校要至少建设 1 个大学生创业园;符合条件的企业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特点,建立各类技术研发平台、知识产权转化平台、产业加速器等;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主导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企业技术研发机构,打造创业创新高端平台和以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创业咖啡、创业驿站、创意坊、创业训练营、创业沙龙等为代表,适合服务大众创业创新的众创空间。 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园、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科技孵化园、省电子商务创业基地、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就业基地等,推动全市各类创业创新载体数量、质量双提升。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把商丘列入全国创新型城市目录。

4 . 完善创新创业政策。 探索设立创新创业种子基金,对初创企业和项目进行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面向创业创新者的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建立创业创新发展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对引进的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在商丘创办的企业,经评估具有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给予资助。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与各类创业创新载体合作,加强银企对接,建立金融机构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支持创业创新的融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市、县(区)两级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为创业创新载体内外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包括政务、融资、法律、信息、营销、财务、培训、检验检测认证和技术转移等全方位专业化优质服务。到 2020 年,全市建成国家级服务平台 5 个、省级服务平台 8 个 。

 

专栏 3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工程

1 .科研基础设施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工程。 完善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向社会开放机制,推动公共财政投资形成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专利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2 .众创空间建设工程。 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建设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创业服务载体;加快发展创客空间、众创咖啡等众创空间。

3 .创新创业活动工程。 开展 “ 创业精英 ” 、 “ 创新人才 ” 、 “ 创新企业 ” 、 “ 十佳网店 ” 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失业人员、妇女、残疾人等各层次各类别的优秀创业创新主体评比竞赛和表彰活动,为科技创业企业和团队搭建创投对接、宣传推介的平台。

(四)不断深化各项改革。 积极跟进中央、省出台的改革事项,聚焦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聚焦影响民生保障和社会公平的突出问题、聚焦影响社会稳定和激化社会矛盾的突出隐患,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

1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以落实产权主体权利和责任、依法保护各类产权为重点,加快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分类改革和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产 权制度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探索以专利、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生产要素作价入股方式,促进股权结构多元化。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权能,健全土地流转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创造、应用和严格保护体系 。健全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建成投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实施减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以刚性制度管权限权,提高政府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信息化,全面推行 “ 一口受理 ” 服务模式,完善 “ 一照一码 ” 登记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建立健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构建集中统一的综合监管和执法体系。

3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完善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筛选一批优质项目,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

4 .建立现代财税制度。 以改进预算管理、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等为重点,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全面公开除涉密信息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部门的预决算。建立健全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健全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管控机制,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五、 “ 十三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措施

   (一)建设人力资源强市。 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全面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

1 .培养高素质技能劳动者 。深入推进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技能培训制度,基本消除农民工无技能上岗。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强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开发,推进普工向技工转型。建立健全技能培训与产业发展对接机制,鼓励企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项目。推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的 “ 大国工匠 ” 。

 

专栏 32 :全民技能提升工程

建设 5 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品牌基地、 4 个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5 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2 个省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示范基地、 3 个职业院校师资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和 1 个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实施高端带动 , 促进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完成 2600 名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和 200 名高级技师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任务。

2 .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 。 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突出 “ 高精尖缺 ” 导向,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物、企业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更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更大力度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和急需紧缺型人才。发挥政府投入引导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参与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引进。 积极探索 “ 引项目 引资金 引人才 ” 、 “ 研发中心 引进人才 成果转化 " 等新型人才引进方式。

 

专栏 33 :重大人才工程

    重点引进 500 名左右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 20 个领军型科技创业创新团队,引进 50 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成就和声望的领军人才,引进 10 名 “ 两院 ” 院士和海内外顶尖人才;组织实施 “331 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 ” ,打造一批能够进入国内科技前沿或省内领先水平的本土创业创新人才队伍。

3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健全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机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工作业绩为主要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推行以知识、技术、专利、成果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 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营造有利于人人皆可成才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二)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围绕破解人、地、钱等瓶颈制约,加快推动金融、土地、人力资源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各类要素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优化配置。

1 .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鼓励更多企业上市,加强对企业上市辅导,培育企业上市梯队,引导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发展保险市场,引导保险资金直接投资。 扩大债券融资,争取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和专项债试点,支持在重点领域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

2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深化国有土地出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和征地等制度改革,促进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集约高效利用。 改革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约束机制、存量建设用地退出激励机制、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合理比价调节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3 .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资源市场。 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鼓励公共服务机构与民营、外资品牌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培育独立于公共服务体系以外的多层次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全程信息化。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巩固提升基础设施发展优势,全面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化、现代化,打造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体系。

1 .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以建设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为目标,加快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商合杭高铁、京九高铁商丘段建设,构建 “ 十字形 ” 快速铁路网。积极推进邢商永地方铁路,有序推进周口至商丘至济宁地方铁路建设。积极开展机商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工作。开工建设陇海铁路商丘西北绕城货运专线。完善公路网建设,建成郑民高速公路开封至民权段、连霍高速公路豫皖界至商丘段扩容改造等项目,启动阳新高速公路商丘段,争取商丘至济宁高速公路纳入省高速规划。加快普通干线公路升级改造,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畅通水平。推进内河航运开发,加快建设沱浍河(河南段二期)航运工程,争取开工惠济河柘城睢县段、睢阳区大沙河。加快商丘机场建设,加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联系。积极有序推进民权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链式发展。重点建设商丘高铁、示范区高铁、民权高铁、商丘机场等综合客运枢纽场站,加快建设商丘动车存车场,积极争取动车运用所项目。

 

专栏 34 :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工程

1 .铁路建设重点工程 : 完成商合杭高铁商丘段建设,争取开工京九高铁商丘段,积极争取商丘动车运用所项目。积极推进邢商永地方铁路、周口至商丘、商丘至济宁地方铁路建设。争取建设郑州机场到商丘城际铁路。开工建设陇海铁路商丘西北绕城货运专线。 “ 十三五 ” 期间,新增铁路里程 280 公里。

2 .公路建设重点工程 : 着力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完成郑民高速开封至民权段,启动阳新高速公路商丘段、连霍高速豫皖界至商丘段改扩建工程,争取商丘至济宁高速纳入省高速规划。持续完善环城高速网络,打通一批市区主道干道连接高速公路,增设高速入口,拓宽出市通道,提高路网运行效率。 “ 十三五 ” 期间新增高速公路 170 公里以上。加强国道、省道等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加快形成市域快速通道体系,推进商虞、商宁、商柘的城市组团干线公路,实现县县通一级路,新增普通干线公路 700 公里以上。提升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城乡客运道路等为重点,加快构建县乡两级交通圈,新改建农村公路 4080 公里。

3 .民航建设重点工程 : 建成投用商丘支线机场,完善机场周边交通运输网络,加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联系,提升对外通达性,打造航空一小时经济圈,谋划航空港经济。积极推进永城、民权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林作业、应急救援、医疗救护、航空旅游等产业。

4 .内河航运建设重点工程 : 加快建设沱浍河(河南段二期)航运工程,积极推进惠济河柘城睢县段航运工程、睢阳区大沙河航运工程前期工作,实现商丘市水路运输通江达海。

2 .建设现代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 “ 引水增量、蓄水扩容、节水增效 ” 多种举措,着重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着力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在商丘南部实施引江济淮、周商永运河修复等工程,在商丘西部实施南水北调商丘段工程,在商丘北部实施三义寨引黄提水泵站修建、山东菏泽闫潭引黄南线民权北关提水等工程,充分利用市外水资源。恢复重建潘口水库,建设 10 处引黄调蓄工程,对黄河故道 7 座梯级水库进行清淤扩容,做好水系连通、水土保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工作,努力提高地方蓄水能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持续推进三义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赵口引黄二期等工程建设,实施一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完善防洪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实施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惠济河片)治理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面上排灌工程体系。

 

专栏 35 :重大水利工程

    主要包括:潘口水库恢复重建工程、引黄调蓄工程、黄河故道水源保护及 7 个中型水库清淤扩容工程、三义寨引黄提水泵站工程、闫潭引黄南线北关提水工程、引江济淮工程(商丘段)、周商永运河修复工程(商丘段)、南水北调工程(商丘段)、 三义寨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赵口引黄二期、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惠济河片)治理工程、全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市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

3 .建设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综合能源体系。巩固扩大商丘市永夏煤田煤炭生产规模,稳步推进柘城煤田勘探开发。加强与中国石油集团的合作,争取中国石油河南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纳入国家炼油专项规划,并尽快开工建设。建成商丘民生热电 2×35 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项目,扎实推进民权电厂 2×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前期工作,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和相关企业建设高效清洁背压机组。建设现代化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一批输变电站改扩建、骨干电网改造、农村电网升级等项目,增强小城镇和农村电网供电能力。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实施 “ 气化商丘 ” 工程,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专栏 36 :能源重大项目

1 .能源开发。 巩固扩大商丘市永夏煤田煤炭生产规模,稳步推进柘城煤田、神火集团李岗煤矿勘探开发,开展柘睢煤田前期工作。

2 .城市电网。 建成投用商丘民生热电 2×35 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 推进民权电厂 2×100 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项目前期工作、 加快商丘西、虞城县庄周 500kV 变电站建设,推动方平、东变、睢县范洼、柘城梁庄、虞城虞南、民权白云寺等 20kV 输变电工程和永城华盛、民权县、民权县、柘城慈圣、夏邑郭庄等 110 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发展智能电网。  

3 .高效清洁能源。 推动梁园区刘口乡 50MWp 设施农业光伏发电示范区、民权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夏邑 50MW 农光互补光伏发电、虞城县 20MW 光伏发电、梁园区产业集聚区 20 兆瓦分布式屋顶发电站、梁园区高铁安置区 10 兆瓦分布式屋顶发电站、夏邑县产业集聚区背压机发电、睢县农作物秸秆发电等项目建设。

4 .完善能源供给体系。 加快商丘千万吨炼油项目工作,规划建设东部沿海至商丘内地油气管网工程,推进连云港至商丘、商丘至阜阳、民权至商丘等油气管道建设,争取国家布局建设成品油储备项目。实施 “ 气化商丘 ” 工程,加快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豫东支线项目。合理规划布局中心城区充电桩、充电站等设施。

4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 完善提升商品市场,结合特色商业区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批发市场外迁整合,做好市场集聚发展规划和土地供应,完善社区商业网点配置,推进中小城镇商贸中心建设。培育壮大新兴交易市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目的,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促进线上线下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融合发展,构建大平台、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优化市场布局和结构,继续打响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品牌, 加快对光彩大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等改造升级,促进传统批发市场向现代市场转型, 做大做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规模市场,做优做精一批区域性专业市场,建设商品交易市场会展中心,高标准改造老旧市场,优先保障农贸市场建设用地,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

(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优化政务环境,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把服务的理念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之中,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工作提效,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着力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创新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和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着力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秩序、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进行查处,保障守法诚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着力优化法治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依法保护合法财产不受侵犯、合法经营不受干扰。着力优化舆论环境,使致富光荣理念深入人心,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使外来客商在商丘安心发展、成功兴业,形成 “ 引进一个、带动一片 ” 的局面。

六、强化 “ 十三五 ” 规划纲要的实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积极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努力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建设。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加强国防动员体系和后备力量建设,突出动员准备,突出应急力量建设,着力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深化国防教育,深入开展 “ 双拥 ” 活动,巩固 “ 双拥模范城 ” 成果,密切军政军民团结。发挥党管武装的政治优势,主动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排忧解难。建立健全检查指导、工作保障机制,推进全市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各项建设上水平。

(二)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 加强各类规划编制、实施和管理的制度建设。创新规划管理体制,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编制程序,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为统领,加强各级各类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形成各类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强化本规划作为制定专项规划、县级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本规划的导向调控作用,保障本规划的顺利实施。

1 .加强监测评估考核。 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监测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测,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组织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引入社会机构参与评估,增强规划评估的准确性和广泛性。完善规划考评体系,将《纲要》的约束性指标纳入各部门、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

2 .完善规划分工落实机制。 实现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各级政府必须正确履行职责,加强政策引导和组织协调,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三)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全市各级政府必须树立责任意识,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落实。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目标和任务,明确部门分工,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完善决策目标体系、执行责任体系和考核监督体系。

1 .形成政策支撑合力。 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注重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搞好政策法规制定和实施,综合实施消费、投资、产业和财政等政策,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密切联系宏观环境变化和发展实际,加强政策储备,为各项发展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2 .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 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广泛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的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使实施规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有效组织引导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

“ 十三五 ” 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全市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 抢抓机遇,奋发作为,真抓实干,为实现 “ 十三五 ” 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