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林业局关于开展“2018年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年”活动的通知

索引号: P0210-2018-0102 公开责任部门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公开日期 2018-11-08 公开目录 原市林业局公开信息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商林〔2018〕10号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各县(区)林业局 、湿地公园管理局:

为落实十九大提出的关于生态和湿地的发展战略,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林业局48号令《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精神和国家林业局对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强商丘市湿地的保护管理,全面提升我市湿地公园的水准,确保2019年成功验收,经研究在全市开展“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年”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内在要求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有着“地球之肾”的美誉,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在保护湿地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市的生态条件,加快推进环境连片整治,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一项具体措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二)我市具有丰实多样的湿地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基础

我市地处黄河故道,有着丰厚的湿地资源,现有湿地面积 22927.93公顷。经过多年努力,现已经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5个,湿地公园占地面积5048.36公顷,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3823.51公顷,涉及民权县、梁园区、虞城县、睢县、柘城县等5个县(区)27个乡镇(办事处),涵盖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泛洪平原等多种湿地类型,是典型的内陆河流湿地,为湿地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据2014年调查显示,我市湿地资源一是植物资源丰实:有维管植物56科、148属、214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2种,裸子植物2科6属7种,被子植物53科141属205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1种,银杏;国家II级重点保护3种,为乌苏里狐尾藻、野菱、野大豆。二是动物资源多样:脊椎动物5纲27目57科243种;其中,鱼纲7目12科36种,两栖纲1目3科6种,爬行纲2目5科9种,鸟纲16目36科182种,哺乳纲1目1科10种。其中,鸟类资源最为丰富,有世界仅存不到500只的极危鸟类青头潜鸭(2016年在民权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发现),被称为“鸟中熊猫”的中国特有珍稀鸟种震旦鸦雀(2015年在梁园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发现);国家I级重点保护4种,有白鹳、黑鹳、金雕、大鸨,国家II级重点保护21种,为鸢、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大鵟、红脚隼、红隼等。占全国鸟类种数的13.2%,占全省鸟类种数的42.42%,占湿地总数的36.81%。

湿地公园规格之高,数量之多,面积之大,生物多样性之广都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建成后,将是中原一大靓丽的景观。

(三)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加快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在最大限度维持区域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湿地合理利用,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绿色产业,有利于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的渠道。

(四)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是提升城市品位的有力举措

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展示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普及科学知识和开展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宣传教育的基地,同时也为展示“生态商丘、绿色商丘、文明商丘”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更好地彰显商丘历史文化名城生态魅力。

(五)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紧迫性

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申报程序从2017年1月1日起,由原来的直接申报变成先建成省级,再申报国家级。

我市从2000年开始创建并申报,2013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公园试点得到国家局正式批复,2014年柘城容湖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睢县中原水城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虞城周商永运河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先后得到国家局正式批复。2017年河南梁园黄河故道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得到国家局正式批复。按照国家局对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验收要求,先期得到正式批复的民权等四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已经到了三年建设期的最后一年,如果2018年年底达不到验收标准,将从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开始创建,并将向省政府说明未能如期创建成功的原因和情况。

目前我市国家级湿地公园,大部分尚未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部分湿地公园建设资金有的被整合,并没有用到湿地公园建设上来,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有的没有任何进展,如果不加改进,2019年的湿地公园成功验收将会落空。

二、明确湿地公园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和《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各项要求,以建设生态,打造商丘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和生态旅游胜地为目标,坚持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主要任务

按照“保护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强国家级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和景观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我市湿地生态功能与自然景观品位,构建国家级湿地公园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体系,探索湿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途径,推动我市旅游服务、生态种植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到2018年底,先期建设的民权等四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要基本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到2019年,基本形成我市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宣教、科研、监测体系,先期建设的民权等四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要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并通过验收,到2022年,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全部通过国家验收。

有条件申报湿地公园而未有申报的县区要积极申报。

三、推进湿地公园重点工程建设

(一)认真组织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重点工程

在继续严格控制污染排放,巩固我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把湿地恢复与景观改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施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进一步美化我市湿地自然生态景观,为发展湿地生态旅游产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加快湿地公园宣教工程建设

按照“设置合理、图文清晰、科学规范、整洁美观,并与周围景观和环境相协调”的要求,加快湿地公园宣教工程建设,抓紧设立湿地公园标志、标识、标牌和解说牌,在服务管理区内设立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建立解说系统,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加强科研监测工程建设

进一步加强与有关科研教学单位的技术协作,按照规划要求,建设湿地监测站点,做好湿地水环境、生物资源的动态监测,并加强湿地保护科学研究工作,为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服务。

(三)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为满足湿地公园科研监测、生态旅游、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在不破坏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道路(包括游步道)、码头、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四、加快发展湿地经济

(一)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模式

牢固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正确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关系,在保护中谋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充分发挥我市湿地环境与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模式,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的资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让生态环境直接产生绿色GDP,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让湿地经济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

(二)建立社区共管机制,促进湿地公园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积极探索湿地公园社区共管共建机制,协调处理好湿地公园与周边居民之间的关系,让群众在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发展湿地经济中得实惠、增收致富。

五、加强湿地保护管理

(一)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湿地

加快《商丘市湿地保护条例》的制订进程。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河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严厉打击侵占、破坏湿地的行为。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制度建设。抓紧制订湿地公园巡护管理、技能培训、科研监测、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并会同县(区)林业、农业、规划、国土、旅游、水利等相关部门,制定我市湿地公园相关行业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完整的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二)加强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

抓好湿地保护管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湿地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逐步形成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的稳定的管理队伍。

六、加大投入力度

(一)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县(区)林业局要向政府申请每年安排适当的湿地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湿地公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湿地保护、科研、监测、宣教设备的购置。

(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要加强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植被恢复、栖息地恢复、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等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对我市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科研、宣教、监测体系等管理能力建设的支持。

(三)建立多渠道投资建设湿地公园机制

创新投资、建设和经营机制,根据项目性质,广泛吸收金融资本、工商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加快我市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步伐。

七、加强湿地公园建设领导

(一)成立组织,健全机构

按照国家湿地公园的验收标准,所属县(区)要抓紧时间成立专门机构,明确领导,具体负责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管理、利用工作。配备办公场所,必要的交通工具,为湿地公园管理机构履行职责,开展日常巡逻等工作,创造必要条件。要成立由县(区)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专项领导组,加强湿地公园建设试点工作的协调、督查,切实解决公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量化指标,纳入考核

有湿地公园建设任务的县(区)要层层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任务。

(三)强化宣教,营造氛围

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公益性、系统性、长期性的社会工程,要强化科普宣教活动,营造广泛的社会氛围。一是开展“世界湿地日”、“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走进湿地公园”、“农耕文化展”书画摄影大赛、万人签名等活动。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信、网站等多种媒体平台,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画册等形式,全方位扩大宣传面。三是开展“湿地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游园”活动,开设专家讲座、湿地征文大赛、小学生手抄报比赛、湿地活动学校、校讯通湿地知识宣传等。四是建设宣传阵地。建设宣教中心、乡村湿地学校、农耕文化展室、农民画展室、民间剪纸艺术展室、中小学生展室、户外宣传牌、导示牌宣教廊道等。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大剂量的科普宣教活动,使社会各界及广大群众对保护湿地、爱护环境、建设生态家园成为共识。

(四)加强督导,确保成效

市林业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督导督查工作,相关县(区)要每月汇报一次进度,市林业局适时将组织对全市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情况进行巡回观摩,并将观摩结果报告省林业厅及市委、市政府,同时在全市予以通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