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0—2022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已经2020年8月5日市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8月15日
新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办〔2020〕27号),扎实推进新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数字经济与鲲鹏产业生态健康快速发展,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总要求,加快新乡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治理智能化、集约化、人性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创造力、竞争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强政府引导,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全力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建设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以推动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强政策扶持,激励市场主体,抢抓鲲鹏产业发展新机遇,培育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惠民优先。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坚持需求指引、效果为先,以解决城市治理“痛点”为主攻方向,突出为民、便民、惠民,着力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
2.整体规划,系统布局。坚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一张图”、“一盘棋”,强化整体规划和分类指导,明确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推动整合优化与协同共享,实现建设模式由分散建设向共建共享转变。
3.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应用示范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
4.统筹推进,分步实施。按照一个体系架构、一个通用平台、一套城市数据、一套建设标准的原则,统筹规划网络、共性支撑平台、基础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化支撑体系,有序推动行业智慧化应用,有计划、分步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三)发展目标
加快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城市大数据治理体系。打造高效协同、精准治理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新乡市情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做强鲲鹏产业生态,奠定数字经济基础;做优龙头企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引领行业转型发展;做实特色农业智能化示范工程,驱动行业数字化发展;做大新型互联网服务业,加快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到2022年,初步建成新乡市智能基础设施和运行中枢,主城区全覆盖;建成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智慧城市行业应用,成为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1-3个项目入选全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进入全省新型智慧城市第一方阵,数字经济占比显著提升。
二、总体架构
我市新型智慧城市以城市大脑建设为主体,按照“一个基础、两个中心、三大体系、四类应用”的架构规划实施,各县(市)、区根据自身需求,在与市级大数据中台统一标准、无缝对接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特色智慧应用。
夯实一个基础:
依托新乡市“1 1 N”的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链体系,构建新一代信息设施基础,涵盖物联网、互联网、电子政务网等通信网络和计算存储资源集约化支撑体系,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统一的网络、计算、存储、物联感知等资源服务。
建设两个中心:
建设可扩展的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支撑各行业、各系统有效运行及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建设高效的城市管理智能运营指挥中心,集决策、预警、治理、指挥、展示于一体,推动社会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城市管理、政务服务等多领域协同。
构建三大体系:
构建管理与运营体系,通过可量化、可视化技术实现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管理、监控、运营、服务一体化;
构建标准规范体系,各县(市)、区按照全市统一的标准规范推动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实现区域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一体化。
开展四类应用:
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按照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路,重点开展产业发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四类智能化创新应用。
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中枢神经”。一个基础是城市大脑的基础支撑,两个中心是城市大脑运行的载体,三大体系是城市大脑运行的盾牌,通过“1 2 3”的数据共享和联动,逐步建成新乡市智慧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四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实现城市治理模式、服务模式与产业发展的全新突破。
三、推进计划
第一阶段:规划引领,夯实基础(2020年8月—2020年12月)
系统调研智慧城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分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急迫需求,评估发展状况和重点目标,实施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逐次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对四大类智慧应用的重点任务组织可行性论证,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第二阶段:聚焦重点,优化提升(2021年1月—2021年12月)
聚焦重点项目,制定实施规划、建设要求与验收标准,选择条件适宜的县(市)、区,采用公开招标方式从鲲鹏生态企业中确定实施主体开展试点建设。打造示范工程,不断完善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提升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适时予以推广。
第三阶段:互联互通,融合创新(2022年1月—2022年12月)
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的技术底座和服务支撑能力,初步实现各应用领域的互联互通。持续增强示范工程的实施效果,逐步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通过融合创新不断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一)顶层设计与基础建设
1.加快编制整体规划。组建新乡市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编制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制定项目管理与评价体系,对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管理与监督,对项目运行效率、使用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
2.推进鲲鹏生态链建设。坚持和完善“1 1 N”的总体架构,与东软集团、太极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吸引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加盟,力争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突破,构建产业生态链;支持鲲鹏生态相关企业和单位开展鲲鹏生态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积极探索鲲鹏适配领域的解决方案。
牵头单位:黄河网信公司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推进5G网络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做好5G基站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衔接。持续扩大城市、公路沿线、垂直行业应用场景5G网络覆盖,积极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与规模化商用,实施“网络强市”战略。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新乡铁塔、新乡移动、新乡联通、新乡电信,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统筹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按照“统筹集约、适度超前、利旧建新”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城市和重要行业、领域的感知基础设施。依托通信铁塔、电力塔、路灯杆、监控杆等塔杆资源,完成“雪亮工程”等城市前端传感器建设,新建、改造一类、二类具有人员车辆抓拍功能的前端智能传感器占比不低于80%,打造AI视频一张网,建设数据仓库和算法仓库,实现多级多域灵活组网。加快推进重要交通枢纽等9类重点部位,桥梁建筑、地下管廊等23类其他重点部位传感器建设与联网,促进物联网技术深度应用,构建城市“神经网络”。在中国电波科技城、大数据产业园和市行政综合办公区打造智慧园区示范工程。
牵头单位:河南天博物联网研究院
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资源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机关事务中心、新乡铁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5.构建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加快建设华为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新乡鲲鹏云计算中心等项目,推进“多云共治”,构建全市统一高效、安全可靠、按需服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和统一数据资源池。优化市级时空地理大数据平台,建立时空地理信息服务总线,打造集态势感知、智慧预测、智能分析、决策支持、统筹指挥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脑。提升数据挖掘分析、数据治理、数据服务能力,加快推进“一码通”建设,实现城市感知数据、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的全面汇聚与融合,为政府决策、城市管理、社会公益等各行业提供基础的数据信息服务。
牵头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
配合单位:市资源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6.建设城市管理智能运营指挥中心。整合共享全市人、地、事、物、组织五大基础信息要素,完善“三网合一”的城市综合治理服务管理体系,推动智慧应急指挥、社会综合治理、智慧城管运营和“一网通办”、“一网通管”等集聚融合,实现高价值情报信息快速传递,打造集决策、预警、治理、指挥、展示于一体的城市管理智能运营指挥中心,促进城市治理体系统一化、智能化与精益化。
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城管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产业发展类智慧应用
1.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倍增工程”,引导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生物与新医药等优势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基于5G的智能化改造,培育3个省级智能工厂、8-10个智能车间。支持家用电器、家居家具、通用设备、机器人等领域重点企业构建数据采集互联体系和数据中心,搭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推动“企业上云”,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制造业发展。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发展智慧农业。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为龙头,加快实施“黄淮流域优质小麦产业链智慧化工程”,优化“互联网 气象 农场”的智慧气象服务,推广农业设施智能控制、大田“四情”监测、水肥药一体化智能灌溉等应用示范,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建设。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应用,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城市治理类智慧应用
1.推进智慧环保建设。优化提升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线获得大气、水、土壤相关指标实时数据,促进环保、气象、国土、林业、水利等领域信息共享,构建生态环保领域智慧监测与预警应用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精准化与智能化。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配合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市气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发展智慧水利。积极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在水文、水质、水资源、供水、排水、防汛防涝等水利信息系统中的适用,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实时传递雨量、水位、水量、水质等要素信息,实现信息智能化识别、监控、计算和管理,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运营的效率和效能。
牵头单位:市水利局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应急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推进公共卫生智慧应急体系建设。系统总结信息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制定信息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做好公共卫生智慧应急体系的顶层设计,统筹信息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支撑公共卫生管理能力现代化。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检测技术等融合创新,发展网络式、非接触式、自助式检测技术,有效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率与疑似病人交叉感染率。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配合单位:市应急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4.打造智慧食安区块链云平台。通过AI技术、区块链技术和IoT技术,全面提升明厨亮灶硬软件水平,建设互联网 透明车间,增强设备的交互性和智能化,逐步实现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和餐饮单位生产加工全过程透明化。增强线上视频传输速度与数据分析能力,实现线上智能化监管,帮助商家打造“可知”、“可视”、“可感”的阳光餐厅。
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配合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市城管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民生服务类智慧应用
1.发展智慧教育。重点布局区域教育云、智慧校园场景,赋能教学、教研、教管、评价等教育核心业务,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汇聚共享教学智慧,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化学习,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全新的智慧教育生态。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发展智慧医疗。加快远程医疗系统整合,推动5G在移动急救、远程会诊等场景的示范应用。构建涵盖医疗、医保、医药、康养等领域的智慧医疗大数据平台,实现各类健康医疗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形成“横向协同、纵向管控,生态互联、服务无界”的健康医疗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与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卫健委
配合单位:市医保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发展智慧物流。推动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产品可追溯、在线调度管理、全自动物流配送、智能配货等领域的应用,建设全市公共物流服务信息系统,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一、二、三级配送中心节点网络体系建设,构建社区品牌便利店供应链体系和电子商务全程冷链物流体系,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百米”问题。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改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生态宜居类智慧应用
1.打造智慧社区。以社区居民的安全为核心,以BIM或CIM IoT GIS为底座,整合人员、设施、服务、组织与数据,推广小区智能安防、流动人员管理等智慧化应用,提升社区综合治理水平,构筑物业、业主、智能家居和周边商家四维度场景社区生态链,打造以人为本的智慧社区。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2.发展智慧旅游。加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型文化旅游在线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智慧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培育一批“互联网 旅游”创新示范基地。整合旅游数据资源,完善集共享、发布、营销、调度、指挥于一体的智慧旅游应用,为游客提供安全、精准的全链条信息服务。
牵头单位:市文旅局
配合单位: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3.促进能源智慧化管理。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电力系统为中心,建设包含光伏路面、光伏智慧路灯、光伏车间等场景在内的新型绿色能源公共建筑,并与绿色能源集控站组成多母线直流微电网,打造绿色化、智能化、互动化的能源体系。将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网络、供热网络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系统等紧密耦合,横向实现电、气、热、可再生能源等“多源互补”,纵向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高度协调,生产和消费双向互动,满足系统内多元化用能需求,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配合单位:市住建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供电公司,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集中统一领导,注重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协调智慧城市建设和管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督促协调和服务指导,按照全市统一规划,落实《关于规范全市电子政务项目管理的通知》(新智慧办〔2020〕1号)文件要求,有序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各县(市)、区要根据全市统一部署,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完善政策标准。以国家、省相关政策法规为基础,尽快制订出台新乡市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产业发展、人才保障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政策体系。市市场监管局要会同发改、科技、工信、资源规划、住建等部门加快建立我市新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鼓励企业、行业协会、技术单位等参与或承担新型智慧城市标准、规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建立完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开展评价。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配合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创新建设运营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模式,做大做强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开展“一招四引”,积极与实力雄厚的企业共建投资运营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政府买服务、企业做运营”的市场运营机制,支持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和重大项目实施、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不断开拓市场规模。鼓励高等院校建立新型智慧城市人才实训基地,培育多层次、复合型、实用性人才,推进“政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四)开展试点示范。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入手,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或重点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五)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规划与建设,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御能力和管理水平。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重要数据和个人信息采集、使用与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
配合单位:市委机要保密局、市公安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六)强化督导考核。健全对项目、部门、地区的考核标准及考核制度,加强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督导考核,对项目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对重视不够、行动迟缓、未按时完成任务的予以问责,全面协调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
配合单位: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务大数据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