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新乡市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

索 引 号: 公开方式: 公开时限: 发文字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class="pmingcheng"> 2021-12-01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新乡市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的
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省关于发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 工作 部署, 以及 《新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经市政府同意, 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培育龙头企业为着力点,以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为载体,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全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围绕打造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通供应链,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内在关联性强、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造就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不断提升我市工业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发展目标

1 .产业规模持续提升。 瞄准四个千亿产业集群总目标,分阶段 进行 培育:

到 “ 十四五 ” 末,形成装备制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到 2030 年,新增食品制造、生物与新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

到 2035 年,形成装备制造 2000 亿级产业集群,新增轻纺工业千亿级产业集群。

2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集群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协同更加紧密,到 2025 年,装备制造 、 食品 、轻纺、化工、 生物与新医药五大产业集群营业收入总量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 70% 以上。

3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到 2025 年,五大 产业 集群 R&D 经费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突破一批集群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有效支撑产业集群发展需要。

新乡市千亿集群培育目标表

单位:亿元、 %



集群名称

2020 年

营业

收入

2023 年

2025 年

远景目标

营收

目标

年均

增速

营收

目标

年均

增速

营收

目标

目标

年份

装备制造

624

900

13

1000

10

2000

2035 年

食品制造

257

400

16

550

16

1000

2030 年

轻纺工业

334

450

10

530

10

1000

2035 年

化学工业

246

275

4

300

4

/

/

生物与

新医药

208

350

19

500

19

1000

2030 年


二、培育重点

(一)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 营业收入力争由 2020 年的 624 亿元提高至 2023 年的 900 亿元,年均增速 13% 。到 “ 十四五 ” 末,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1000 亿元。到 2035 年,营业收入达到 2000 亿元。起重设备、振动机械、液压过滤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战略路径: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培育和传统装备产业升级 “ 双轮驱动 ” 。做强起重机械、振动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做大过滤设备、农业机械、环保装备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龙头企业: 到 2023 年,力争培育营业收入 100 ~ 200 亿元企业 2 家(卫华集团、新航集团)、 50 ~ 100 亿元企业 2 家(河南矿山、豫飞重工)。

产业布局 :长垣市起重智能制造专业园区重点布局高端起重设备、立体停车装备;卫滨区高端装备专业园区重点布局轨道交通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辉县市先进成形高端装备制造及成形产业园区重点布局成型设备、汽车零部件;高新区航空航天专业园区重点布局无人机、飞机零部件、过滤设备;牧野区机器人专业园区重点布局机器人、数控机床。

(二)食品制造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营业收入力争由 2020 年的 257 亿元提高至 2023 年的 400 亿元,年均增速 16% 。到 2030 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1000 亿元,打造全国优质面粉及面制品加工基地、全省重要的高端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战略路径: 落实食品工业 “ 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 三品战略专项行动,适应消费升级趋势,聚焦绿色安全、营养方便、质量效益,发挥小麦支撑作用,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做大做强面粉及面制品加工;聚焦小包装、细分割,走连锁加盟道路,迅速做大做强肉制品和冷冻食品;结合文化创意、旅游,走定制化发展道路,提升休闲食品核心竞争力;引入先进保鲜技术,走冷链配送道路,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等新模式、新业态。

龙头企业: 到 2023 年,培育营业收入 50 亿元以上企业 1 家(五得利面粉)、 10 亿元以上企业 10 家。

产业布局 : 围绕 “ 中国第一麦 ” 优势资源,持续吸引小麦精深加工国内外龙头企业在延津县布局,打造国内优质面粉及面制品加工生产基地。支持辉县市谋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充分利用太行山优势资源,融合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山楂饮品、文创休闲食品。 支持原阳、封丘、获嘉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承接中高端食品制造产业,大力发展中央厨房,重点打造建设原阳县食品产业园、封丘县食品产业园、中国 · 中部牛羊肉加工产业园。

(三)轻纺工业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营业收入力争由 2020 年的 334 亿元提高至 2023 年的 450 亿元,年均增速 10.4 % ;形成 主导产品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的高质量现代轻纺产业体系。

战略路径: 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现代家居、造纸及纸制品 3 大优势领域,不断完善我市轻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区域带动力和国内影响力。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新乡轻纺产业链整体竞争水平;强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轻纺品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打造绿色轻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促进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完整、市场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龙头企业: 到 2023 年,培育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白鹭投资集团),超 50 亿元企业 1 家(金龙铜管),超 40 亿元企业 1 家(新飞制冷),超 30 亿元企业 1 家(新亚集团),超 10 亿元企业 2 家(中纺绿纤 、华洋包装 )。

产业布局 :纺织服装产业按照 “ 一园区、两集群 ” 的思路 , 加快建设经开区绿色纤维专业园区和辉县吴村、延津王楼等两个棉纱产业集群区,鼓励高新区等其他地区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 , 积极发展特色纺织服装产业;现代家居产业大力推进高新区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白色家电基地、原阳家具产业园基地建设,依托牧野区海宝电器、大班家具,获嘉县家具产业园两个支点,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家居产业集群;造纸及纸制品产业重点推动新乡县、辉县市等两大造纸产业集群区转型升级,提升中高档产品比重,打造国内知名的纸制品加工和纸包装基地。

(四)化工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营业收入力争由 2020 年的 246 亿元提高至 2023 年的 275 亿元,年均增速 4% 。到 2025 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300 亿元。全市化工行业区域布局合理、产品技术先进、特色优势明显,基本建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战略路径: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为重点,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的完善、延伸、拓展,坚决淘汰 “ 散、乱、污 ” 小化工企业,扶持壮大优势骨干企业,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行业组织结构,做优做强化工产业。

龙头企业: 到 2023 年,培育营业收入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心连心集团),超 20 亿元企业 2 家(银金达集团、瑞丰新材)。

产业布局 :支持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依托心连心为主体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基地,获嘉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化学工业和以现代煤化工为基础原料的新型建材,获嘉县楼村精细化工专业园区培育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卫辉市铁西专业园区形成以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辉县市孟庄和洪州专业园区依托现有企业加快改造提升。

(五)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 :营业收入力争由 2020 年的 208 亿元提高至 2023 年的 350 亿元,年均增速 19% 。到 2030 年,营业收入突破 1000 亿元 ,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知名的生物技术药物创新高地、高端医疗器械与卫材生产基地。

战略路径: 立足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和卫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四大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培育为主线,以 “ 延链、补链、强链 ” 为抓手,以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生物制药,瞄准高端医疗器械,推动原料药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现代中药,遍访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盟、领军研发团队、集群集聚发展高地等,搭建合作平台,畅通循环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

龙头企业: 到 2023 年,培育营业收入 100 亿元企业 1 家(华兰生物), 50 亿元企业 1 家(驼人 集团)

产业布局 :高新区依托华兰生物、拓新生化、佐今明药业、海滨药业等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药物及现代中药的研发生产;平原新区积极打造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专业园区;经开区和新乡县依托双鹭药业产业园、新谊药业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化学创新药物;辉县市依托我市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培育中药材深加工基地;长垣市加快医疗器械专业园区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提升创新能力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集群协同创新水平,优化集群创新布局,推动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集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

强化企业主体培育。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 独角兽 ” 企业等。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 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一批 “ 卡脖子 ” 技术难题。

鼓励集群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品研发。发布集群创新产品目录,落实首台(套)、首批次奖励政策,强化新品推广应用。

到 2023 年,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 20 家以上 , 高新技术企业 25 家以上。

(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工信局、发改委 )

(二)强化项目支撑

牢固树立 “ 项目为王 ” 的发展理念,积极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促进产业链延伸的重大项目,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关键项目库。

入库项目优先列入省、市重点项目 , 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强化要素保障,促进项目早日开工 和 投产, 早日 达产增效。

2021 — 2023 年五大产业集群力争完成重点项目 211 个,总投资 858 亿元。

(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各县 〔 市、区〕政府 、管委会)

(三)加强载体建设

实施先进制造业开发区 “ 二次创业 ” 行动。推动开发区整合扩区,完善开发区发展规划;支持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重点发展 1 ~ 2 个主导产业,鼓励重点培育 1 个新兴产业;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

加快先进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突出先进、智造、专业发展定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金融链、供应链、政策链 “ 六链融合 ” ,强化工业用地收储、标准厂房建设、创新平台打造、开放平台建设、投融资平台建立、产业基金设立等要素支撑,打造先进制造业 “ 领军旗舰 ”“ 精品店 ” 。重点抓好绿色纤维、电池及电动车、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动力电池、生物与新医药、新乡机器人、起重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先进成形高端装备等园区建设。

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要严把 “ 进口关 ” ,鼓励各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积极引进主导产业或相关配套企业及项目。将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主导产业集中度纳入县域经济考核重要指标内容,力争主导产业占比不低于 60% 。

(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管局、资源规划局,各县〔 市、区〕 政府、 管委会)

(四)培育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关联度高、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销售网络中的龙头作用。推动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有力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中。

通过龙头企业发展,带动中小配套企业集群集聚,形成产业链条。通过培育壮大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 支撑产业集群发展。

实施企业家培训工程,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到 2023 年,五大集群培育营业收入 100 亿 元 以上企业 5 家,营业收入 50 亿 元 以上企业 5 家,营业收入 10 亿 元 以上企业 15 家。每个县(市、区)至少有 1 个营业收入 10 亿元以上大企业。力争新增上市企业 4 家。

(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金融局,各县 〔 市、区〕政府 、管委会)

(五)抓好产业链条招商

以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为基础,明确产业延伸的方向和重点,发展研发、制造、销售、物流 等 一体化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研究开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后勤保障等非制造环节,为产业集群内的其它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遍访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研发机构、领军人才、国内重点产业集群,绘制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图谱,依托产业链图谱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加快延链补链强链。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龙头企业或配套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集聚发展。

(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各县 〔 市、区〕政府 、管委会)

(六)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推进面向产业集群内部广大中小企业多联式、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

鼓励为产业集群发展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营销、政府性融资担保等中介机构建设,为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解决生产、技术、管理、品牌、人才、信息等方面问题提供支持和服务。

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积极吸收产业集群内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加入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发展搞好服务。

(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 、 人社局、金融局、民政局,各县 〔 市、区〕政府 、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推进机制。 新乡市千亿产业集群培育工作作为 “ 万人助万企 ” 活动的重要内容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建立领导分包机制,每个产业集群由 1 名市级领导分包推进。各县(市、区)政府具体负责本区域有关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市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 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财政局、税务局、统计局、金融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各县 〔 市、区〕政府 、管委会)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政策,加大财政、金融、税务、土地、环保等政策支持力度,形成政策配套扶持体系。

对产业集群内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补链项目生产性服务平台,优先使用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等各类市级资金。优先争取国家、省财政资金和专项基金支持。设立产业集群培育基金,优先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优先保障用地需求,新增工业用地 80% 用于五大产业集群。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优先用于五大产业集群。优先保障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需求。优先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发改、科技、金融、资源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分别制定出台扶持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政策意见并督促落实。

(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科技局、金融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 )

(三)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抓好国家、省、市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营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全面开展 “ 万人助万企 ” 活动,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 )

本文件自 2021 年 1 月 1 日起 施行 , 2023 年 12 月 31 日截止。

附件: 1 .新乡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2 .新乡市食品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3 .新乡市轻纺工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4 .新乡市化学工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5 .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 年 11 月 2 日


附件 1

新乡市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 2021 — 2023 年)

一、产业概况

新乡市装备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主要包含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工电气、汽车零部件四大类。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位于全省前列,成为全市规模最大的工业行业、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四大产业聚集区之一,也是河南省当前重点打造的四个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之一。 2020 年, 451 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623.8 亿元,同比增长 2.8% ,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量的 26.9% , “ 十三五 ” 期间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 长 9.8% 。

全 市各个县(市、区)均有装备制造企业分布,拥有新航集团、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飞重工、威猛股份、中铁装备、日升数控、孟电兴迪等知名企业,起重机械、振动筛分机械、汽车空调、汽车滤清器、动力转向系统、公路养护设备、专用数控机床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名列前茅。

二、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基本建成以创新驱动、智能引领、绿色发展、产业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体系,产业素质全面提高,起重 机械 、振动筛分机械、液压过滤领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力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 900 亿元,年均增长 13% 。

到 2025 年, 力争将我市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千亿产业集群,年均增长 10% 。

到 2035 年,力争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在 2025 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 2000 亿元,年均增长 7% 。

三、战略路径

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积极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培育和传统装备产业升级 “ 双轮驱动 ” 。做强起重机械、振动筛分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做大过滤设备、农业机械、环保装备等特色产业,加快培育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航空航天、智能成套装备等高端装备产业。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突破口,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新乡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四、 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1 做强优势装备制造业

( 1 )起重机械。 依托卫华集团、豫飞重工、河南矿山等龙头企业,发展高端和新型智能起重机产品。加快应用变压变频调速、故障自诊、远程运维、智能防摆和防撞、近场感应防碰撞等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大型化、专业化。 延伸 产业链条,做强起重电机,着力引进控制模块、起重传感器、减速机等相关知名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兼并整合中小企业,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

加快长垣市起重智能制造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为全市先进制造业 “ 精品店 ” 和 “ 领军旗舰 ” 。发挥新乡起重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智能物流仓储等智能装备,增强综合竞争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提供设备现场维修、远程检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再制造等服务。构建全球性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进一步开拓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市场。

( 2 )振动筛分机械。 运用静态密封结构设计、工业物联网技术、低频高幅与高频低幅设计、离散元法( DEM )、大刚度包容体设计、超静定梁系结构组合等先进理念和手段,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重点开发节能环保复频振动筛等高效率、高可靠性、低噪音、低能耗、大型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振动筛分机械。

推进威猛股份、中誉鼎力、高服筛分、格林机械等企业围绕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向服务领域拓展,不断推进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优化与创新,提高服务要素在投入产出中的比重,实现价值链的延伸和提升。鼓励企业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细分市场发展需求,深耕细分领域,抢占节能环保等新兴领域市场。完善产业链条,着力引进振动电机、轴承等国内外领军企业;鼓励企业加快焊接、热处理、金属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提升,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及使用寿命。

( 3 )汽车及零部件。 结合汽车行业智能网联、动力新能源、轻量化发展趋势,依托河南新飞专汽、高远公路养护设备等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冷藏保温车、道路施工和维护管理专用车等优势产品,巩固提升专用车产业竞争优势。依托豫北转向、豫新热管理、河南广瑞、斯凯特汽车管路等企业,做强汽车转向系统、滤清器、空调、制动器、汽车管路等优势产品,开发匹配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的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电控、自动泊车系统、辅助驾驶系统、车用仪表及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辉县市汽车部件产业园建设,将我市打造成中部地区重要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依托新鸽摩托、丰收车辆、合众鑫辉等骨干企业,加快推进电动三轮车企业转型升级,研发、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实用、设计新颖的新型电动三轮车,积极开拓物流、快递、邮政、环卫等应用领域和广大农村市场,打造全省一流的电动三轮车生产基地。

2 做大特色装备制造业

( 1 )过滤分离设备。 依托平原滤清器、胜达过滤、平原航空器材、航空工业流体污染测控技术研究所、河南中顺过滤研究院等优势企业,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多功能、模块化、系统化、集成化、智能化过滤器与过滤分离设备,着力提升设备的集成化、智能化、成套化水平,继续保持在航空、汽车、煤机、制冷等传统领域的领先地位,抢占环保、风电和地热水供热等新兴领域市场份额;完善产业链条,搭建产业平台,着力引进滤材知名企业,努力把新乡打造成国 内 一流的过滤产品生产基地。

( 2 )农业机械。 依托和协集团、沃德机械、花溪科技等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重点突破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可靠性与自动监测、智能信息化等关键核心技术,做强玉米、花生、中药材等高效收获机械和饲料机械、农作物秸秆打捆机、鲜奶储运罐、粮食果蔬烘干设备等优势产品,向高效智能、舒适便捷、节约可靠、复式功能、宽幅大型、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抢占高端农机市场;大力发展植保机械,依托中科院农灌所的科研优势,着力引进、发展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与河南科技学院合作,加强畜禽疾病防控及智能预警研究,着力开发智能畜禽养殖设备,将新乡市打造成中部知名的畜牧养殖设备生产基地,进一步提高新乡农机品牌的市场知名度。

( 3 )节能环保装备 。 结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依托华洋电工、豫变电工、天利热工、威猛股份、西玛鼓风机等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高效节能电机专用线、节能变压器、节能风机、节能高效工业炉、生活垃圾智能分选、建筑垃圾智能分选等节能环保设备开发,做强做大节能环保装备产业。

3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

( 1 )数控机床。 依托日升数控、孟电兴迪、天丰机械、河南勤工等企业,大力发展轴承套圈和滚动体数控装备、内高压成型数控装备、冷弯成型数控装备、五轴切管机等专用数控机床,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数控机床企业来新投资,补全高端机床产业链缺失环节,积极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技术新模式的融合应用,提升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 2 )工业机器人。 依托勤工机器人、鑫景龙机器人、河南卫特机器人等企业,加强与河南省机器人产业联盟和省内外高校及研究院所的合作,聚焦 “ 机器换人 ” 需求,重点发展焊接、切割、喷涂、搬运、码垛等工业机器人,力争在机器人本体设计和制造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持勤工机器人、金红鹰机器人等机器人集成供应商与本地企业对接,积极争取我市机器人在 全 市乃至全省相关行业的推广应用。

( 3 )航空航天装备 。 一是 航空机载设备。 依托新航集团、华航航空、永安机械、天一航空等企业,大力发展飞机环境控制、液压操纵、燃油系统等流体压力与流量控制装置、流体污染测试与控制装置等航空机载设备,巩固军用航空机载设备市场,积极拓展民用航空机载设备市场,在优势领域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应用市场,实现航空航天产业的重点突破和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是 无人机。 依托正大航空、中兵重工、智农云服等企业,积极扩大军用无人机产品体系和种类,大力开拓民用无人机市场。积极发展军用无人靶机和民用无人机系列产品,提升无人机导航、通讯、飞行控制、监测与数据链、感知与规避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和保障性水平。

( 4 )高端智能成套装备。 一是 盾构机械。 依托中铁装备公司、中铁隧道公司,加强与郑州盾构研发制造基地协作配套,加大上下游配套企业引进,加快构建隧道专用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技术服务、再制造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隧道装备及后配套产业基地。 二是 智能成套装备。 持续推动装备企业与用户企业间紧密协作,形成产业升级的整体合力,重点推动郑州中远氨纶、大为创新与新乡化纤的合作,联合开发纺织化纤成套设备、冷转印设备,壮大我市高端智能成套装备 规模实力 。

(二)重点任务

1 龙头企业培育

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工程,落实 “ 万人助万企 ” 、市领导分包服务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集中政府可控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头部企业。到 2023 年,力争培育营业收入 100 ~ 200 亿元企业 2 家(卫华集团、新航集团)、 50 ~ 100 亿元企业 2 家(河南矿山、豫飞重工)、 10 ~ 50 亿元企业 8 家以上,培育主板上市企业 1 家(卫华集团)。

2 强化开放合作

2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图谱

支持原阳、封丘、获嘉发展飞地经济,积极承接中高端食品制造产业,大力发展中央厨房,重点打造建设原阳县食品产业园、封丘县食品产业园、中国 · 中部牛羊肉加工产业园。到 2023 年,全市各食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集聚区内食品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力争超过 60% 。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新乡高校院所科研优势,推动食品产业产学研用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实现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的新突破,提高食品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加强对食品产业创新型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着重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创新人才。推进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在食品工业中的全面应用,开展行业先进制造技术模式的试点示范,鼓励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工厂。

5 .强化项目支撑

立足 “ 项目为王 ” 理念,重点支持山东鲁花集团年产 10 万吨花生油、 50 万吨面粉及 20 万吨挂面项目,五得利面粉日加工小麦 1 万吨、挂面 2000 吨扩建项目 , 康迪粉业 30 万吨小麦面粉高值化深加工及资源绿色循环产业项目, 富元食品年产 1 万吨速冻餐饮产品及蔬菜生产线建设项目、年产 5000 吨速冻饼类产品项目,米多奇食品年产 2.5 万吨馍片自动化及技术改造提升项目、口口妙食品年产 5 万吨休闲食品项目,雨轩牛羊肉制品一体化产业项目等 44 个总投资 152 亿元的项目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 300 亿元、利税 12 亿元。

附件 3

新乡市轻纺工业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 2021 — 2023 年)

一、产业概况

轻纺产业是新乡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 以 纺织服装、现代家居、造纸及纸制品产业 为主 。新乡市是省规划的四大综合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郑州、南阳、新乡、周口),重要的制冷产业生产基地和木质家具生产基地,再生纤维素长丝产能居全国第一位,造纸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二位。

我市轻纺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 234 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 15.5% 。其中, 纺织服装 规上企业 95 家,主要分布在经开区、辉县市、延津县、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等地区。现有棉纺锭约 200 万锭,再生纤维素长丝产能 10 万吨(世界第一)、氨纶纤维 12 万吨(全国第三) 、 绿色纤维 9 万吨(全国第一),机织印染 4.12 亿米、针织印染 3.71 万吨;拥有年产工装、运动服、工业特种防护服 1186 万件,针织服装 260 万件,西裤 600 万条能力。 现代家居 规上企业 7 4 家,主要分布于高新区、原阳县和获嘉县。 2020 年全市家用电冰箱产量 194.2 万台,家用冷柜产量 18.5 万台,家用洗衣机产量 49.2 万台。 造纸及纸制品 规上企业 53 家,主要分布在新乡县、辉县市、卫辉市、经开区。造纸年产能 240 万吨,占全省 的 15% ,位居全省第二位。 2020 年全市共生产机制纸及纸板 107.27 万吨,同比增长 4.93% 。

2020 年轻纺产业经营情况表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

增速 %

占全市总量 %

利润

(亿元)

同比

增速 %

占全市总量 %

轻纺产业

334.1

-6.2

13.3

5.2

-38

3.8

其中:纺织服装

112.3

-11.7


2.13

-54.1


现代家居

140.7

-5


1.2

-63.2


造纸及纸制品

71.3

-6.2


1.79

238.3


2021 年 1 — 7 月 , 轻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230.3 亿元,同比增长 37.7% ;实现利润 15.8 亿元,同比增长 738.1% 。

新乡市在轻纺产业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纺织服装 行业利用绿纤原料优势积极向无纺布、消毒湿巾、天丝面料等下游产业链延伸。在拒油阻燃防静电面料印染、整理和特种工业防护服生产方面形成了集聚发展,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世界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现代家居 行业形成了以新飞制冷、海宝电器、新科隆电器、金龙铜管、飞鸿实业为代表的白色家电产业链,和以大树家居、大班家具、宏达木业为代表的木质家具产业链。 造纸及纸制品 行业龙头企业新亚集团、鸿泰纸业、天邦科技三家企业 2020 年营业收入位居全省前十。

二、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轻纺产业营业收入力争突 破 450 亿元,年均增长 10.4% ,培育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白鹭投资 集团),超 50 亿元企业 1 家(金龙铜管),超 40 亿元企业 1 家(新飞制冷),超 30 亿元企业 1 家(新亚集团),超 10 亿元企业 2 家(中纺绿纤、华洋包装)。形成主导产品规模不断扩大,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高质量现代轻纺产业体系。

到 2025 年 , 营业收 入力争突破 530 亿元,年均增长 9.7% ,培育营业收入超 150 亿元企业 1 家(白鹭投资集团),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新飞制冷),超 50 亿元企业 2 家(金龙铜管、新亚集团),超 30 亿元企业 1 家(中纺绿纤),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更趋完善,创新能力更强,轻纺产业得到全面优化提升,继续保持再生纤维素长丝和绿色纤维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将新乡市打造成国内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家电产业重新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造纸及纸制品产业保持省内领先地位。

到 2035 年 , 力争实 现千亿产业集 群,把新乡市建设成为能够满足国内外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具备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科技和品牌为引领的省内知名轻纺产业基地。

三、战略路径

以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顺应和把握消费升级大趋势,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重点围绕纺织服装、现代家居、造纸及纸制品 3 大优势领域,不断完善我市轻纺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区域带动力和国内影响力。充分发挥行业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提升新乡轻纺产业链整体竞争水平;强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轻纺品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 升级,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增强行业发展后劲;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打造绿色轻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大力促进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完整、市场体系完善、布局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四、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发展纺织服装、现代家居 、 造纸 及纸制品 产业,建设省内知名的轻纺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高端棉纺、绿色纤维,积极拓展功能面料、特种用布和时尚服装、家纺等新领域,补齐新型面料染整印花短板,加快培育引进知名服装、家纺品牌。强化智能家居产品研发,积极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示范企业,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冰箱、空调等智能家电产品,积极承接智能家电产业转移,建成省内重要的智能家电产业新高地。造纸行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造纸工业为目标,提高供给质量,补足短板,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加强清洁生产,加大生物质能源利用,注重节能减排,倡导绿色低碳消费。

1 纺织服装

遵循 “ 做大纤维、做强纺纱、做精印染、做新终端 ” 的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优化发展布局、集中要素资源,按照 “ 一园区、两集群 ” 的思路加快建设经开区绿色纤维专业园区和辉县吴村、延津王楼等两个棉纱产业集群区,鼓励高新区等其他地区根据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 , 积极发展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外引内培,积极引进时尚元素,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

做大纤维,依托白鹭投资集团、中纺绿纤等龙头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优势;做强纺纱,大力推动辉县市、延津县两个棉纺产业集群,提升现有纱线制备和织造技术,实现纱线和织物的高档化、绿色化;做精印染,推进经开区绿印潮流小镇建设,提升我市印染企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转移印花和数码印花等无水或少水印染工艺技术,加快绿色生态纺织品和功能性纺织品研发和生产;做新终端,突出我市特种面料、工装、防护服优势,打响梭织功能性服装品牌,开发品质家纺产品,加强与东南沿海先进纺织服装终端企业对接合作,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入驻新乡。

2 现代家居

积极打造 “ 两基地、两支点 ” 的现代家居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推进高新区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白色家电基地、原阳家具产业园基地建设,依托牧野区海宝电器、大班家具,获嘉县家具产业园两个支点,开展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实施升级改造,提高智能制造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和富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家居产业集群。

一是强化载体支撑,加快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建设,引进国内一流的冰箱、冷柜生产线,做强做大冰箱、冷柜优势白色家电产品,推动康佳空调、洗衣机生产基地尽快落户,完善新飞白色家电产品矩阵。二是依托新科隆电器、金龙铜管等家电配件企业传统优势,鼓励企业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推动产品更新换代,巩固新乡市在制冷铜管、蒸发器、冷凝器等领域领先地位。三是充分发挥大树家居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原阳县家具产业园、获嘉家具产业园传统家具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发展全屋定制、个性化定制家具,积极推进家具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

3 造纸及纸制品

优化造纸发展布局、集中要素资源,重点推动新乡县、辉县市等两大造纸产业集群区转型升级,提升中高档产品比重,打造国内知名的纸制品加工和纸包装基地。开发绿色产品,创建绿色工厂,通过 “ 四个遍访 ” 引进先进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

一是鼓励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走内涵式增长道路。二是聚焦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利用新乡县造纸工业优势地位,充分发挥新亚集团在液包纸、文化纸以及热源丰富的优势,依托凯丰纸业、众恒纸业、汇鑫纸业等企业,发展一批液包纸包装和热敏纸切割分销企业,打造国内知名的纸制品加工和纸包装基地。三是加强创新驱动。引导新亚 集团 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全产业推进三大改造,加大新一代制浆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强清洁分离、膜分离、新型涂布、废水回用、生物质精炼等前沿技术研发,以先进的制浆技术和环保新技术,推动造纸工业转型升级。

(二)重点任务

1 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支持其实施重大项目,提升其 技术装备水平、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能力。鼓励白鹭投资集团、中纺绿纤、新飞制冷、金龙铜管、新亚集团等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销售网络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产业龙头作用,提高产业集群整体实力。积极推荐新飞制冷、新亚集团申报河南省制造业头雁企业,落实人才培训、用地、能源、金融、项目资金等各类惠企政策。结合正在开展的 “ 万人助万企 ” 活动,加强企业服务,梳理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煤、用地需求, 强化生产 要素保障。 2025 年白鹭投资集团营业收入力争超 150 亿元,新飞制冷力争突破 100 亿元。

2 依托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加大产业转移力度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 “ 一台两器 ” 工程建设,瞄准世界先进、国内领 先水平,紧跟轻纺产业先进技术演进步伐,依托绿色纤维专业园区、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白色家电基地、原阳家具产业园和新乡县造纸及深加工基地,结合链长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轻纺产业 “ 创新链 ” 。

表 1  “ 四个遍访 ” 目标单位


产业聚集地

龙头企业

行业协会

研发机构、

产业联盟

绿色纤维纺纱

山东、安徽

如意纺织、恒丰纺织、安徽华茂纺织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等

中国纺织科学院、山东如意国家纺纱工程技术中心、纺织绿色发展联盟、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东华大学等

织造

浙江、广东、

江苏

申洲国际、广东溢达、常州旭荣等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长丝织造协会等

中国纺织面料技术创新联盟、宁波申洲面料工程技术中心

服装、

家纺

浙江、福建、

江苏、广东

雅戈尔、九牧王、罗莱家纺、富安娜家纺、郑州云顶服饰、娅丽达服饰等

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

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中国服装智能制造联盟、中国家纺物联生态联盟等

新乡市纺织服装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但是在绿色纤维纺纱、织造、服装和家纺等环节较弱。进一步加大外出招商走访力度,积极宣传推介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优势,做到 “ 四个遍访 ” , 瞄准绿色纤维纺纱、织造、服装、家纺等领域,主动上门对接国内国际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产业联盟、领军研发机构,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活动,加快招引一批 “ 强链 ” 企业和项目。

绿色纤维纺纱领域 依托中纺绿纤,瞄准山东、安徽等地纺纱企业,加强与德州恒丰纺织、华茂纺织等企业对接,争取引进先进绿色纤维纺纱技术企业; 织造领域 依托上游化纤、棉纱原料和下游印染的产业链优势,重点与江苏、浙江、广东等织造产业集聚地对接,推动与申洲国际、广东溢达、常州旭荣等龙头面料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引进一批织造龙头企业; 服装、家纺领域一是 依托经开区纺织服装出口基地,瞄准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服装家纺产业聚集地,推动与雅戈尔、九牧王、罗莱家纺等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开展合作,力争引进一批品牌服装企业入驻新乡。 二是 深入贯彻 “ 郑新一体化 ” 战略,充分发挥新乡在化纤、绿色纤维新材料 方面的 优势,结合棉纺和印染,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面料,加强与郑州娅丽达服饰、云顶服饰等知名服装企业合作,力争达成稳定的供应关系,最终形成产业 深度 配套与融合。

表 2 “ 四个遍访 ” 目标单位



产业聚集地

龙头企业

行业协会

研发机构

家电

珠三角、

环渤海(青岛)、

长三角

格力、美的、海尔、海信等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

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博西家电中国新研发中心

家具

浙江、广东、四川

顾家家居、喜临门、欧派家居、索菲亚、好莱客、红苹果、左右家私、全友家私等

中国家具协会、浙江省家具行业协会

深圳市智能家具研发中心、全友家居软体研发中心


根据家居全产业链图谱,着眼价值链高端和终端,着力开展 “ 四个遍访 ” ,遍访家居产业发达的广东、山东、浙江、江苏、四川、上海等家居产业聚集地,主动上门对接国内国际龙头骨干企业及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产业联盟、领军研发机构,精准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知名家电、家具龙头企业。

家电行业 一是 要依托新飞、金龙、科隆等重点企业,瞄准广东、山东等家电产业先进地区,力争引进美的、海尔、格力等国内一线家电企业。 二是 要贯彻 “ 郑新一体化 ” 发展思路。利用省内郑州大学汉威物联网研究院、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核心区等创新优势,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把握郑州正在建设格力生产基地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我市科隆、金龙等上游企业与郑州家电企业的配套合作,抓住时机做大做强。

家居行业 一是 要积极与浙江、广东、四川等重点家具产地对接,提高谋划发展的眼界和定位。同时,贯彻 “ 郑新一体化 ” 发展战略,瞄准郑州知名家具企业,力争引进一批知名家具品牌。 二是 充分利用新乡板材企业优势,大力招引索菲亚、好莱客、欧派家居等全屋制定企业,推动家居行业由大众化的产品经济向个性化的服务经济过渡。 三是 依托新飞制冷在家电行业的品牌优势,鼓励新飞与国内外知名家居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定制家电与定制家居相互渗透、融合和重组。 四是 以大树家居 为 示范引领,积极推进家居产业链与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引导家居企业由 “ 前店后厂 ” 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以 “ 双高引领 ” 战略带动家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表 3 “ 四个遍访 ” 目标单位



产业聚集地

龙头企业

行业协会

研发机构

造纸及纸制品

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

玖龙纸业、晨鸣纸业、太阳纸业、山鹰纸业、金光集团 APP (中国)等

中国造纸协会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金光(中国)浆纸技术研发中心


目前我市造纸行业产能已基本饱和,下一步要根据造纸全产业链图谱,转变发展方式,走内涵式增长道路,调整优化组织和产品结构,向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紧抓 “ 限塑令 ” 政策机遇,着力开展 “ 四个遍访 ” ,遍访造纸产业发达的广东、山东、浙江、江苏等造纸产业聚集地,主动上门对接国内国际龙头企业、产业联盟、领军研发机构,引进先进、成熟、适用的制浆造纸和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加强资源化综合利用,推动我市造纸行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方向 发展。

3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载体

大力推进经开区绿色纤维专业园区、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和原阳家具产业园建设,加强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 集约发展。在整体规划布局框架下 , 以环境容量为前提,按照生态安全、环保可控、产业发展的原则,高标准集中规划布局纺织、印染、服装、家电、家居、造纸等产业 。 园区实行集中供热、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中水回用,走规模化、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对入驻的企业优先保障项目用地,优惠工业用地价格、厂房租赁价格;对于发展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广阔、发展后劲足的企业优先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向轻纺企业倾斜。积极推动新乡市(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原分院与瑞士利达集团合资建设全球绿纤纺纱试验创新中心,围绕绿色纤维产业链不断推出 “ 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产品 ” ,再辅以创新发展模式,将专业园区打造成绿色纺织创新基地。到 2023 年,绿色纤维专业园区营业收入占纺织服装规上企业收入比例超过 70% 。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要推动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全产业发展,吸引家电配套零部件企业落户新乡,形成供应链本地化,产业集群发展。原阳家具产业园要充分利用丰富林材资源及企业集聚等优势,按照扩大生产制造规模、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发展商贸物流的思路,注重引进集成设计、五金配件、装饰配件企业,加快建设高标准的国家级家具检测中心。

4 提升创新协同能力

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攻克一批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装备。加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加快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新乡科技学院服装学院、中纺院中原分院等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联盟;积极建设省、市级服装设计、家居设计研发中心,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广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引导新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推进造纸行业三大改造,加大新一代制浆技术的开发力度。到 2023 年轻纺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 21 家(新增 3 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力争达到 31 家(新增 5 家)。

5 项目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 “ 项目为王 ” 的发展理念,加速推进轻纺产业项目建设步伐,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重点实施白鹭投资集团年产 10 万吨高品质超细旦氨纶纤维、年产 2 万吨生物质纤维素、新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南服装出口基地、新飞智家科技产业园、新飞超低温制冷产品、新亚集团 40 万吨食品卡纸 2 期等 47 个项目,总投资 236 亿元,年新增营业收入 231 亿元,年新增利税 14 亿元。


附件 4

新乡市化工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 2021 — 2023 年)

一、产业概况

化工产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被列入省定六大化工基地之一(新乡高端专用化学品基地)和省煤化工生产基地重点市。现有经省政府认定的化工园区 7 家,入驻规模以上化工企业 3 1 家,入园比例为 21.5 % 。我市规模以上化工企业 144 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的 9.52% ,约占全省化工企业数量的 17% ,主要分布在新乡县、辉县市、获嘉县、卫辉市、延津县等县区。涉及领域主要有基础化学原料制造、肥料、农药、专用化学品制造、化工新材料等。

2020 年,我市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 245.5 亿元(其中,现代煤化工占比 45% ,化工新材料占比 12% ,高端精细化工占比 28% ),同比增长 -1.4% ;实现利润 10.3 亿元,同比增长 22.3% ,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10.6% 、 8.7% 。

2021 年 1 — 7 月,实现营业收入 141.5 亿,同比增长 8.7% ;实现利润 5.5 亿元,同比增长 37.2% ,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 9.51% 、 7.14% 。

(数据不含化学纤维和医药中间体,已分别列入纺织服装和生物医药产业链)

二、发展目标

“ 十四五 ” 期间,考虑到资源、环境约束较重,我市化工产业发展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做优做强产业。到 2023 年,化工行业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275 亿元,年均增长 4% ,培育超 100 亿元企业 1 家(心连心集团),超 20 亿元企业 2 家(银金达集团、瑞丰新材)。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新型高效肥料产量增加,化工新材料不断发展,高端精细化工比重 持续 提高。

到 2025 年,营业收入力争突破 300 亿元,年均增长 4% ,培育超 200 亿元企业 1 家(心连心集团),超 50 亿元企业 2 家(银金达集团、瑞丰新材), 全市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 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效果,实现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全行业区域布局合理、产品技术先进、特色优势明显,基本建成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化工产业基地。

三、战略路径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升创新能力,以现代煤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为发展重点,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的完善、延伸、拓展, 聚焦结构优化调整,坚决淘汰 “ 散、乱、污 ” 小化工企业,扶持壮大优势骨干企业,通过调整优化企业产品结构、行业组织结构,进而达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为今后做优做强化工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四、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1 .现代煤化工

通过技术改造、工艺提升、设备换代实施产业升级,推动下游产品深加工和产业链拓展延伸,淘汰落后工艺 , 整合分散产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心连心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集中区域内的合成氨、甲醇产能指标优先供应,以合成气、合成氨、甲醇等为基础资源, 纵向延伸、 横向拓宽产业链,实现产业链族群式发展,形成资源集约、循环绿色的多元化产业发展体系。

加快大型连续加压气化装置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核心气化技术优化升级,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合成氨、甲醇产品产能弹性调整,利用煤制合成气多联产工艺发展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加大高端新肥料的研发与推广,以减肥增效、土壤修复、提高果蔬粮品质为研究方向,实现企业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多元 化 的目标。依托甲醇、氢气等原料,发展甲醛、氨基树脂、双氧水、二甲基甲酰胺等下游高附加值产品。

2 .化工新材料

围绕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医疗健康、消费升级等对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力争突破一批关键化工新材料以及关键配套原材料的供应瓶颈,通过技术改造和科研创新,优化提升现有材料性能,开发 新 产品,提升整体产业化发展水平。

支持银金达集团发展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提高功能型聚酯材料的综合性能,突破高收缩率低收缩力复合膜制备工艺,解决建筑用阻隔膜基材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开展生物基改性耐热聚酯材料关键技术开发,攻克高性能耐热聚酯材料制备关键技术,打破国内耐高温聚酯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开展非结晶性共聚酯材料研究,打破国外对该类产品制备技术的封锁。推进瑞丰新材料年产 15 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及润滑油添加剂科研中心项目建设,提升产品的研发与检测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3 .高端精细化工

发挥专用化学品领域的传统优势,推进两糠产业链、树脂系列产品、甲酰胺系列产品、吡咯烷酮系列产品、油田化学剂等特色优势领域持续升级,培育一批产品质量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细分行业领军企业。

支持立白实业开发高端个性化洗涤产品,引进高端日化产品。支持锦源化工围绕对位酯主导产品,向医药中间体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支持发展高端纤维,促进纺织服装产业绿色发展。

(二)重点任务

1 .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加强大企业(集团)培育,落实好大企业(集团)培育各项政策措施,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金融服务、开放合作、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培育心连心集团、银金达集团等龙头企业,推动化工企业由 “ 量 ” 向 “ 质 ” 发展,由 “ 大 ” 向 “ 强 ” 转变,带动上下游企业链式发展。依托 “ 万人助万企 ” 活动,跟踪协调解决龙头企业在 生产经营 与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家培育,依托国内外知名高校、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开展 “ 走出去 ” 培训。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推动资源整合,优化要素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到 2023 年 , 力争将心连心集团打造成超 150 亿龙头企业;到 2025 年 , 力争将心连心集团打造成超 200 亿企业,将银金达集团与瑞丰新材打造成超 50 亿企业 。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形成规模集聚发展。

2 .依托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加快开放合作


结合我市化工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做到 “ 四个遍访 ” ,瞄准化工新材料、涂料、日化、 化学 添加剂、功能性薄膜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行业,积极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进高端技术、项目、人才;遍访龙头企业及研发机构,进一步深化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产业链补齐短板、锻造长板,通过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联盟、产业技术孵化基地等,构建并畅通基础研究、技术应用、产业转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链上企业积极向上下游延伸,延链、补链、强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供应链,建立以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全流程产业链体系,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协作配套开展合作,促进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集群发展优势,提升行业竞争力。

3 强化产业集聚,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依托 7 家化工园区,突出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实施差异化、特色化集群发展战略,形成集聚效应。以环境容量为要求,按照生态安全、环保可控、产业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标准化工园区。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坚决淘汰 “ 散、乱、污 ” 小化工企业,严禁化工园区外新建化工企业。加强和完善园区基础和公用工程建设,配套建设工业用水、电力电网、天然气管道、污水处理厂、化学危险品废弃物处理装置等,园区实现集中供热、集中供水、集中治污、集中中水回用;建立工业用气、公共管廊、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等公用工程,走规模化、集约化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加强园区监管服务,按照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发展理念,推进化工园区建设。支持新乡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依托心连心为主体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打造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基地,获嘉县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化学工业和以现代煤化工为基础原料的新型建材,获嘉县楼村精细化工专业园区培育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产业集群,卫辉市铁西专业园区形成以发展新型煤化工、精细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园,辉县市孟庄和洪州专业园区依托现有企业加快改造提升。

4 提升创新协同能力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化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鼓励优势企业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依托中国氮肥工业(心连心)技术研究中心、瑞丰润滑油添加剂科研中心、银金达集团制造业创新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向产业链高端跃进。聚焦科技创新需求,鼓励企业 围绕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 创建 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集中高效创新资源,为全行业服务 , 引领产业发展。

5 加快项目建设

落实 “ 项目为王 ” 的发展理念,发挥项目引领带动作用,强化项目支撑。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主攻方向布局重大项目,争取早日建成达产,重点实施心连心集团绿色化改造、晋开延化 6080 、中科新投年产 50 万吨 PBAT 类生物降解树脂项目、瑞丰新材料年产 15 万吨润滑油添加剂系列产品等总投资 158.5 亿元 的 23 个项目,项目达产达效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 182.2 亿元,年新增利税 28.5 亿元。

附件 5

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

( 2021 — 2023 年)

一、产业概况

近年来,新乡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保持了较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现有规模以上生物与新医药企业 114 家,约占全市规上企业的 7.54% 。初步形成了生物技术药物、医疗器械及卫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 4 大发展领域,拥有血液制品、疫苗、中成药、抗生素、核苷系列化学原料药及制剂近 2000 个品种规格,是 “ 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 ” 、 “ 河南省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 ” 。拥有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 7 家、省级研发平台 76 家,高新技术企业 42 家,行业研发人员 5000 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相关领域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 100 余人。 2020 年,行业营业收入占全市 工业 总量 的 9% ,同比增长 58.3%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55.7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营业收入增速 3.4 个百分点,对全市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 130.8% 。 2021 年 1 — 7 月份,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 123.2 亿元,同比增长 13.5% 。

二、发展目标

到 2023 年,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350 亿元,实现年均增速 19% 左右。

到 2025 年,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500 亿元,实现年均增速 19% 左右。培育上市企业 1 家(华兰疫苗)。

到 2030 年,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营业收入力争达到 1000 亿元,实现年均增速 15% 左右。培育上市企业 3 家。

经过 10 年左右的发展,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生物技术药物、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占据主导地位,化学原料药比重进一步下降,现代中药对产业成长贡献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知名的生物技术药物创新高地、高端医疗器械与卫材生产基地。

三、战略路径

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和卫材、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现代中药四大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培育为主线,以 “ 延链、补链、强链 ” 为抓手,以专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能力提升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聚焦重点领域,突出生物制药,瞄准高端医疗器械,推动原料药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现代中药,遍访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盟、领军研发团队、集群集聚发展高地等,搭建合作平台,畅通循环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生物技术药领域 :加快血液制品、新型疫苗、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等生物制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 P3 实验室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研发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先进疫苗,以及抗肿瘤、抗类风湿等单克隆抗体药物,开发以检测传染病、血液病、肿瘤为主的特异性诊断试剂。支持基因测序产品、生物检测产品以及与仪器配套使用检测品的研发和产业化。

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领域: 发挥 “ 长垣卫材之乡 ” 在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注射穿刺器械、基础外科手术器械、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等领域的既有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器械,鼓励发展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智能技术为特色的健康信息服务产品。

化学药领域: 加强关键药物中间体和高端原料药的研发与制造,突破高附加值化学药物剂型改造技术,提高通用名药物研发效率和质量,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物的研究力度。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吸引外资,围绕临床急需、供应短缺的药号迅速开展一致性评价工作,通过提高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水平,提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推动仿制药企业 “ 浴火重生 ” 、提质增效。

现代中药领域: 推动一批创新中药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推进传统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突破中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加强组分中药研究,加快研究中药制剂技术,实现中药产品剂型多样化。开展名贵中药材人工替代品的研究,积极扶持优质饮片发展,加快中药国际化步伐。

(二)重点任务

1 .龙头企业培育

围绕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扶持培育和引进有拳头产品、知名品牌、可靠品质的专精特新企业,提升优质生物与新医药企业集中度。 一是 重点推动华兰生物、驼人集团、拓新股份、亚都实业、亿信医疗器械、瑞诺药业、乐普恒久远、佐今明制药、百泉制药等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 集中优势资源,采取专项服务,围绕企业难点、痛点、堵点集中发力,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培育打造龙头企业。 二是 围绕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现代中药等发展方向,引进行业头部企业总部迁入新乡,在新设立研发机构、建设生产基地,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格局。到 2023 年,培育 100 亿元企业 1 家(华兰生物), 50 亿元企业 1 家(驼人 集团), 10 亿元企业 3 家;到 2025 年,培育 200 亿元企业 1 家 (华兰生物), 50 亿元企业 1 家(驼人集团), 10 亿元企业 5 家;到 2030 年,培育 500 亿元企业 1 家(华兰生物),百亿元企业 1 家(驼人集团), 50 亿元企业 2 家, 10 亿元企业 10 家。

2 .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图谱



围绕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图谱,实施 “ 延链、补链、强链 ” 工程,坚持做到 “ 四个遍访 ” ,积极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打通本地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提升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 四个遍访 ” 清单

集聚区域

龙头企业

行业协会(组织)

研发机构

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医药经济圈、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东北、云南

天坛生物、康泰生物、复星医药、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华大基因、乐普医疗、 鱼跃医疗 、恒瑞医药、贝达药业、丽珠集团、华东医药、科伦药业、中国中药、红日药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白云山

中国医药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

产业链前端,遍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津药物研究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等药物基础研发机构以及医药研发服务( CRO )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药物联合研发攻关,吸引在新设立研发服务机构,在新药研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方面同本地企业形成协作,推动研用合作、本地化配套。

产业链中端, 生物技术药领域 ,开展强链工程,依托高新区万华高科生命产业园、平原示范区生物与新医药专业园区,以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生物制品产业发展先进地区为目标区域,遍访天坛生物、康泰生物、复星医药等知名企业,在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工程药物等领域开展重点招商,强化我市在生物制品领域的领先地位。 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开展延链补链工程,依托长垣市医疗器械专业园区,以广东、山东、浙江、北京等为高端医疗器械集中区为目标,遍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深广高端医疗器械集群、迈瑞医疗、威高股份、华大基因、乐普医疗、 鱼跃医疗 等,在基因测序、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等领域重点招商、延链补链。 化学创新药领域 ,开展延链工程,依托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以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浙江、上海、宁波等 “ 长三角医药经济圈 ” 为目标,遍访恒瑞医药、贝达药业、丽珠集团、华东医药、科伦药业,在小分子药、肿瘤药、心血管药、肝病药等领域开展重点招商。 现代中药领域 ,依托太行山优势中药资源,以吉林、山东、广东、云南等中成药企业聚集区为目标,遍访中国中药、红日药业、云南白药、片仔癀、白云山,在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大品种等领域开展重点招商,补强现代中药产业链。

产业链末端,遍访国药控股、中国医药、上海医药、九州通等医药批发企业,一心堂、老百姓、益丰药店、大参林等医药零售龙头企业,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美年健康等专科医院,推动我市医药产品、服务进入国内医药流通、服务龙头企业供应链体系,构建共生共赢的良好产业生态。

3 .打造产业集聚平台载体

加快平原示范区生物与新医药专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 “ 一台两器 ” ,加快招商步伐,推动在谈项目落地,迅速壮大规模,加快形成以华兰基因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医药研发高地,努力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加快长垣市医疗器械专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 “ 卫材之乡 ” 核心竞争力强以及销售网络健全等优势,加快打造 “ 一核一片 ” 的医疗器械总体布局,形成南北两翼错位发展格局。 “ 一核 ” 即以驼人产业新城为依托的健康产业园,重点发展诊断试剂、诊断监护设备、健康设备制造等高附加值医疗器械领域; “ 一片 ” 即在专业园区北部围绕满村、丁栾镇、张三寨 3 个乡镇创业园,重点集聚发展医用耗材。到 2023 年,两个专业园区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占比力争超过 70% 。

4 .提升创新协同能力

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围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产业化,探索组建政、产、学、研、用技术创新长效合作机制。 一是 鼓励整合高校院所、医院、龙头企业等主体,充分发挥新乡高校人才、科研及平台优势,成立相关产业联盟,助力科技成果实现技术转移转化。 二是 加快国家自创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建设,重点实现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化学创新药物、现代中药以及干细胞研究等领域关键创新技术突破,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产学研多方资源融合共建、企业化运作,打造生物医药领域专业的 “ 技术创新先行者 产业生态建设者 ” 。

5 .加快项目建设实施

牢固树立 “ 项目为王 ” 理念,聚焦具有引领性、带动性、成长性的重点项目和重大研发计划,借助 “ 万人助万企 ” 活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问题,用好各类项目资金,全力支持项目建设,提升产业规模和竞争力。重点实施华兰基因单抗生产基地、华兰疫苗新型疫苗产业化及疫苗供应保障能力建设项目、华大基因华中中心项目、新乡制药年产 5000 吨核苷系列原料药及 2 亿支注射液项目、佐今明制药现代工业园项目、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亚都实业二类医疗防护用品等 48 个总投资 112 亿元的项目建设。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 128 亿元、新增利税 22 亿元。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