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成文日期: 失效时间: 发文字号: 发文机关: 发布日期: class="pmingcheng"> 2023-01-03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新乡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
工作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新乡 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 工作方案 (20 22 —202 4 年)》已经市政府2022年10月22日第10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 年11月18日

新乡 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 工作方案

(20 22 —202 4 年)

为整合全市创新资源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确保对标对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根据《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建设创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创〔2016〕370号)有关要求,结合 新乡 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搭建高博会开放创新平台、争创国家农高区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集聚创新资源和优化要素配置为目标,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新乡打造成为一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聚力发展的高地,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魅力城”,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 、 发展目标

到202 4 年 底 , 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突破 3 .1 % ,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突破 3 % ,财政资金对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强。力争年均新增注册企业达到1.3万家,建成省级以上各类孵化载体超过20个,在孵企业超过 1000 家,技术合同交易额年增长20%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400个,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6. 8 件 以上, 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 1 000 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 9 %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5 6 % ,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GDP比重达到2 2 % , 把 新乡 建设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三、主要任务

(一)发挥自创区创新引擎作用,擦亮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底色

1 .加快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建设。 积极推进高新区“一区多园”统筹各类创新要素、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将红旗区、卫滨区、牧野区、凤泉区以及平原示范区在不改变原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以“区外园”形式纳入高新区范围,构建统一规划、品牌共用、各自建设的协同发展体系。通过“一区多园”整体布局的调整,将中原农谷、中电科22所电波科技城、地下空间多物理场综合试验平台、平原科教城、智慧岛等重大创新载体直接融入自创区核心区,推动高新区整体经济规模提升30%左右(从目前700亿营收预期提升到900亿左右),初步打造千亿级开发区。(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 市委编办、市资源规划局 , 卫滨区、红旗区、牧野区 人民政府, 高新区 管委会)

2 .重塑科技企业评价和激励模式。 以开展企业创新积分制为契机,以高新区为试点,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基于科技创新视角建立符合区域发展实际的创新积分指标体系,对企业发展成效及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精准绘制企业“科技画像”,建立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的科技企业发现机制,重塑科技企业评价和政策激励模式,总结形成先进工作经验和做法,并在全市复制推广,力争让企业创新积分制成为区域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支持创新主体、强化现代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的有力抓手,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创新供给。(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市财政局、 市金融局、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管委会)

3 .持续开展科研管理体制创新 推进科技成果所有权分类改革,探索实施各类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完善能够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和管理体制,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每年至少举办驻新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4场,转化不少于100项科技成果,进一步提升驻新高校院所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 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金融局 ,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4 .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建设中原农谷、万华生命科学产业园、氢能产业园、数字科技城等,推进高新区、经开区加速进位升级,平原示范区成为郑州都市圈的特别合作区,逐步建成布局合理、集群集聚、资源集约利用、特色优势鲜明、发展动能强劲的产业体系。发挥“成果八条”政策引导作用,高标准争创国家成果转化示范区,培育超过1000人规模的专业化、市场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建立5个以上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形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改革先行区和集聚区。(责任单位: 市 发改委、市工信局、市 财政局、市科技局 、 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各县〔市、区〕政府、高新区、经开区、平原示范区管委会,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二)打造高博会常态化创新平台,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5 .打造高博会 常态化创新平台。 开展常态化、专业化的办会模式,打造新乡科技对外开放的品牌和平台。不断夯实高博会的引智引才成果,继续强化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重点落实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快各类创新资源向我市聚集,用好用足合作单位的科技、项目、人才资源,服务新乡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 市 工信局、市 教育局、市商务局, 各县〔市、区〕政府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6 .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共赢发展 加快推进新乡市与河师大、中电科22所联合共建的中原数字技术重点实验室、深部地下多物理场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地下空间多物理场综合实验平台“两室一平台”建设,共建河师大物理、化学“双一流”学科建设和电波研究院“两学科一学院”建设,积极融入省科学院体系 。 全力支持河南师范大学争创细胞分化调控与靶向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太行实验室建设,支持新乡医学院更名“河南第一医科大学”、支持河南科技学院创建国家小麦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生物育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支持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支持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各县〔市、区〕政府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7 .加强创新人才团队引育。 优化升级高校毕业生留新就业创业10条暖心举措,为完成十四五、十五五留新30万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任务提供政策支撑。充分发挥“牧野英才2.0”三年行动计划政策优势,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吸引力,十四五期间争取吸引高校毕业生留新创新创业突破15万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 开展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支持 数字经济技术产业研究院联合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培训院校和机构共同建设“职业技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打造新型技能型人才,支撑创新创业发展壮大。 (责任单位: 市 委人才办、 市科技局、 市 教育局 、 市工信局 、市人社局 , 各县〔市、区〕政府,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8 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 鼓励政府产业基金以参股、跟投等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天使、创投领域,投资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团队, 引导金融支持科技创新, 开展“科技贷”贴息 工作;人行开展科技创新再贷款, 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大力实施“登顶太行”上市行动计划,推动企业抢抓上市机遇,组织开展上市培训交流活动,落实《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新乡市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行动方案(2022-2024年)》文件精神,对在境内深交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及北京证券交易所(原新三板精选层)上市的企业,市财政按照时间节点,分别给予100万元、2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真金白银惠企强企 。 ( 责任 单位:市金融局 、 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9 实施知识产权 强市战略。 发挥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河南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业务优势,加快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发挥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学科优势,加强知识产权专业化人才培养;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引导资源向高价值创造、高效益运用倾斜;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和诉前调解工作,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运营体系和保护体系,为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供有力支撑,鼓励企业社团主导或积极 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制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企、强校、强院。(责任单位: 市市场监管局 、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10 .推进双创孵化载体提质 升级。 推进“智慧岛”建设 ,加快建设“数智谷”,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式 , 加快形成能够自我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 高水平双创载体 ,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小气候”。推进中关村e谷(新乡)创想基地孵化器、信腾e创众创空间、863科技产业园晋位国家级孵化器,立足各产业集聚区和制造业专业园区建设一批具有突出专业的企业孵化器;支持高校院所立足优势学科和专业领域,建设以科技人员为核心、成果转移转化为主要功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构建开放共享、互动交流的高校院所众创生态圈。(责任单位: 市 发改委、 市 科技局、市人社局、市 工信局 , 红旗区、牧野区 人民政府, 高新区、经开区 管委会,  新乡 国资集团 、新乡 投资集团 , 驻新高校 、 科研院所 )

(三) 发挥民营企业规模优势,加快 创新主体 梯队培育

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机制,大力培育优质企业,促进经济提质扩量,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11 . 推动大企业“顶天立地”。 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工程,明确发展路径,力争到“十四五”末,培育白鹭化纤、科隆集团等11家龙头企业营收达到百亿级,全力推动心连心集团、卫华集团、科隆新能源等企业A股 上市,逐步打造由领军企业、头部企业组成的市场旗舰劲旅。(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市金融局、 市科技局 ,各县〔市、区〕政府)

12 . 孵化小企业“铺天盖地”。 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营造小企业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降低企业税负和融资成本,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形成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 市工信局 、市金融局,各县〔市、区〕政府)

13 .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震天撼地”。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到2024年底争取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800家;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贡献 度。 (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 、 市工信局 ,各县〔市、区〕政府)

(四)聚焦 先进制造业体系 ,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认真落实换道领跑战略,聚焦打造“以未来产业为先导、新兴产业为支柱、传统产业为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以“双长制”为抓手, 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原则,加快发展供应链金融,实施千亿集群打造工程,推动制造业强市建设。

14 .做优生物医药产业 。 加快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研究院、河南先进医学产业园建设,发挥华兰疫苗P3实验室平台作用,继续稳固新乡在血液制品、疫苗产品领域的龙头支柱地位;加快高端化学原料药的研制,推动现代中药的开发与运用;做大做强高端医疗器械及卫材产业,打造全国医用防护用品“三基地”“三中心”,力争2024年集群营收突破4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信局、 市科技局、 市发改委、 市 卫健委,各县〔市、区〕政府)

15 . 做强 电池及新能源产业 。 做大做强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等产业链各个关键领域,加快推进超晶格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产品、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加速锂电产业的迭代升级。(责任单位: 市 工信局、 市 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

16 .做大农业节水装备产业 。 紧盯“全省第一、国内一流”目标, 通过龙头企业 配套企业 服务主体模式和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模式, 推进辉县市、北大荒集团和农灌所联合 建设智慧灌溉装备制造产业园、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 。(责任单位: 市 农业农村局、农灌所、 市 工信局、市科技局 、 市水利局、辉县市)

17 .前瞻布局氢能产业。 加强前瞻布局,提升氢能产业园承载能力,加速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加紧与省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争取更多政策落地新乡,为下一步实现研发、场景应用、上下游产业集聚创造更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发挥氢能专项基金(25亿规模)作用,依托新乡市现有产业基础,加快加氢站建设 ,十四五末建成 9 个 加氢站,打造全国一流的 氢能重卡应用场景,引导氢能产业发展。(责任单位: 市 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市城管局 、市 商务局 、市 应急 局,各县〔市、区〕政府)

(五)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作用,实现 经济社会迈向 高质量

1 8 .推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延津县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原阳县省级稻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升农业附加值。(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政府)

1 9 .推进科技赋能健康新乡建设 加强科技创新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作用,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远程会诊、上下联动和协同医疗监管等区域的应用,加速网上诊疗、网上挂号、网上会诊等智慧医疗普及,积极开展妇女“两癌”筛查和十四项“泛癌”筛查。(责任单位: 市卫健委 、市大数据局 、市应急局 )

20 .推进科技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一是 壮大绿色产业,发挥新乡绿色纤维产业、过滤产业、振动筛分等产业优势,推动企业在废气、废水、固体废料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在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发展光电等绿色能源,培育壮大低碳高效产业、绿色产业,系统推进重点领域和行业绿色转型。二是构建绿色屏障,牢牢把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推进湿地连通、保育恢复;加快国家园艺种质资源库在原阳县落地,支持黄河滩地综合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推动黄河流域“三生”空间系统重构,努力创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乡经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各县〔市、区〕政府)

21 .推进科技赋能数字经济 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战略性工程,全方位打造数字经济新格局,实现弯道超车。 一是 加速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推动5G独立组网规模化部署,实现5G基站数量突破6000个;推进新乡数字科技城、华为新乡云计算数据中心、河南鲲鹏云计算中心等项目建设,确保整体规模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二是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应用为牵引,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大力实施“1 N”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实现上云企业数量突破8000家。 三是 建设数字产业研究院,全面提升数治能力,充分发挥“数字新乡公司”作用,利用中电科22所人才优势,整合数据资源,一体化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产业发展;建设纵向到底扁平化的“党建 大数据 全科网格”综合指挥体系和横向到边创新型的大数据综合服务监管体系,建立更加完备、系统、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责任单位: 市工信局 、 市发改委、市大数据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 、 市通管办 )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领导。建立以市人民政府市长任组长、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科技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坚持半年一调度、每年一考评,强力推动建设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创新工作 机制。 设立新乡国家创新型城市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新乡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重大决策提供决策咨询。充分利用省部会商和厅市会商工作机制,建立部门之间、部门与县区、地方与高校之间各类会商机制,加速信息互通,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协调联动,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协同创新工作新机制,科技部门注重统筹协调,抓好业务指导,及时提出对策建议;其他部门要政策联动和协同配合,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职责分明、齐抓共管的协同创新工作新机制。

(三)加强政策保障。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预算安排市级科技专项资金每年增长10%以上。科技、人才、工业、金融等各部门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政治责任,全面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切实增强创新服务意识,真正形成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优化营商环境。

(四)强化跟踪评价 。 把创新型建设工作列为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任期目标,建立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考核评价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在建设创新型新乡过程中的工作目标和责任,强化考核监督,确保创新型新乡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进。从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对社会民生发展的支撑与创新政策体系和治理架构等五个方面,细化考评标准,定期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监测评估,及时掌握各项指标进展状态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及时研究解决措施,保障各项指标顺利推进。

附件:1. 新乡 市 建 设创新型城市 三年行动 方案 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 .新乡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 分解表


附件1

新乡 市建设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工作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魏建平 市政府市长

副组长:崔红建    市政府副市长

成  员: 王  旸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编办主任

刘建学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局长

韩卫军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 滨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局 党组书记

王洪伟 市发改委主任

李修国    市教育局局长

李  亮 市科技局局长

宋光旭 市工信局局长

冯  晖 市财政局局长

岳绍琪    市人社局局长

王志勇    市资源规划局局长

杨富琴    市林业局局长

王洪珍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谌永强 市水利局局长

张文亮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李  进 市商务局局长

王培山 市卫健委主任

田顺宏 市应急局局长

马长杰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李  新 市政务大数据局局长

罗晓宏    市税务局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 创新型城市创建 工作, 李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


附件2

新乡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发展目标 分解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2022 年目标

2023 年目标

2024 年目标

责任部门

1

创新治理力

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

2.9

3.0

3. 1

财政局

2

常住人口增长率(%)

0.40

0.45

0.48

统计局

3

外国人才在外企就业人数(人)

19

21

23

商务局

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人) *

5.4

5. 5

5. 6

发改委

5

创新驱动力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

比重(%)

57.9

58.1

58.3

科技局

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

1.90 :1

1.85 :1

1.80 :1

发改委、人社局、农业农村局

7

人均实际使用外资额(美元/人)

230

240

250

商务局

8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人)

2.8

2 .9

3.0

发改委、人社局、农业农村局

9

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 *

1.13

1.10

1.08

发改委

10

PM2.5 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

51

50

49

生态环境局

11

技术创新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2.4 9

2.7

3.0

财政局 、

科技局 、 统计局

12

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

之比(%)

2.5

2. 7

2. 9

科技局

13

高新技术企业数(家)

620

700

780

科技局

14

省级以上创新基地(创新平台)数(家)

360

400

420

科技局

15

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占地方GDP比重(%)

18

20

22

高新区 、 科技局

16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6

6.5

6.8

市场监管局

17

成果转化力

省级以上创业孵化载体数(个)

18

20

22

科技局

18

在孵企业数量(家)

8 3 0

880

930

科技局

19

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870

970

1070

科技局

备注 :* :所涉及的指标不作为考核指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