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 2023年2月22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新乡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5日
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国家层面,国家“十四五” 规划纲要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封地区位于多重国家战略和政策叠加区,新乡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长封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响应国家政策要求、顺应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明智之举;河南省层面,省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这就迫切需要长封两地告别传统“单打独斗”发展模式,走一体化发展道路;新乡市层面,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实施 “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布局,并出台《关于支持长封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为长封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目标,找到了新路径;长垣市和封丘县层面,两地多次召开长垣、封丘一体化协同发展座谈会,就深化两地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交流,达成共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开启长垣、封丘实质性推进一体化协同发展新征程。
第一节 发展基础两地地缘相邻,水网相连。长垣和封丘同处豫北平原两省三市交界。两地千百年来毗邻而居,地缘相近,县城相距20公里,近年来县城“南北相向”发展趋势明显。黄河在长封两地北上入海,是“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天然渠、文岩渠流经封丘,至长垣后为天然文岩渠,同时两地多条灌渠相连,水网相通。
两地文化同源,人地同脉。长垣、封丘均为千年古县,大多数历史时期同属一个辖区,两地之间自古交流互通频繁,长期以来形成了黄河文化、宋源文化、美食文化、先贤文化、相思文化、商贸文化、农耕文化等,两地方言习俗相近,文化同源,人地同脉,对推进长封一体化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和认知基础。
两地内联外通,交通便捷。长封两地内外联系通道较多,初步形成了“一高速、一国道、三省道、多条县乡道路”的一体化道路系统。为促进长封一体化交流融合,2022年5月两地沿G327免费开通了城乡一体化公交线路。
两地土地供需互补,完美契合。 2015年以来,长垣市产业用地需求较大,每年 约 1500亩产业项目用地无法保障。封丘县土地资源丰富,规划产业用地充足,开发建设潜力较大。两地土地资源供需互补,有利于两地一体化产业协同发展。
第二节 发展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需求增大,两地处于黄河最后一道弯,可与延津县、长垣市、开封市区、兰考、滑县、濮阳县和东明县抱团共同发展。根据两地发展条件,把长封一体化作为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有利于对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豫鲁合作,更好的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防洪安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国家粮食安全。
郑州都市圈扩圈增容。郑州都市圈从“1 4”扩展到“1 8”后,长封两地位于郑州都市圈核心区辐射范围内。当前郑州都市圈辐射带动作用初显,形成了巨大的协同效应和经济势能,将成为新时期提升 河南省区域竞争力的巨型引擎。推进长封一体化建设,有利于两地对接融入郑州都市圈,为承接郑州都市圈产业转移预留空间。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2016年4月,国务院同意支持郑州、洛阳、新乡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长封一体化将扩大两地制造业优势,有利于两地率先实现先进制造业改造升级,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成为自主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新乡市“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格局正在形成。推进长封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加快形成新乡市东部城镇组团,共同打造装备制造合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建成长封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长封两地县域经济“成高原”。
第三节 发展挑战资源要素处于约束阶段,一体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不高。长封两地水资源短缺,两地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的1/10;随着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实施,提升了长封两地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和提标改造标准,加 大了两地先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压力。在多重因素约束下,必须提高两地各类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满足长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
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一体化产业体系转型难度较大。长封两地就业人口95.45万人,三次产业就业构成30.3:39.6:30.1。从业人员以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为主,占比超过80%。金融、商务服务、科研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行业就业比重 小 ,占比不足3%。高素质人才缺乏,人才基础薄弱。全社会人口教育结构中,初中及以下人口占比68%,本科5%,研究生不足1%。绿色消费经济发展滞后,文旅产业发展缓慢,低吸引、低消费,游客逗留时间短、人均旅游消费低,业态单一,以观光旅游为主,高端化、多元化不足。两地人口就业结构与产业创新转型发展矛盾突出,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构建难度较大。
基础设施处于协调阶段,一体化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长封两地对外联通快速路较少,迫切需要区域交通快速化通道 ;两地之间国省干道密度1.13,道路网密度较低,现有国省干道提档升级迫在眉睫;县乡道路等级较低,通行能力差, 急需 打通两地县乡道路,提高通行能力,实现长垣市和封丘县的“无缝衔接”。两地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水平较低,市政基础设施尚未互联互通,各类设施缺乏协调,难以支撑长封一体化发展目标。
体制机制处于摸索阶段,一体化治理水平有待提高。长封两地通过多次召开协调座谈会,初步建立了长封一体化议事协调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但土地、财政、投资等激励政策措施仍需深化研究,统筹对接机制仍需强化,重大基础设施协调、部门行业对接、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仍显不足,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建设仍需加强。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深入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提出的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把长封一体化作为新乡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优化长封两地资源要素配置,突出“抓两头带中间”空间布局,共同构建产业发展、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文旅融合、生态保护等一体化新格局, 跨入 长封两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一体化新阶段,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河南方案,打造全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为实现“十四五”末全市经济总量在全省“进五争四”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发展定位落实新乡市“一轴两翼一组团”空间战略,建成新乡市市域东部重要增长极;依托郑新一体化装备制造合作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带、长封开生态文旅融合示范区建设,建成郑州都市圈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通过长封飞地产业园和跨县级行政区协调合作机制探索,建成河南省县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先行区;依托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滩区迁建生活改善样板区建设,建成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第三节 发展目标落实新乡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突出“抓两头带中间”,创新长封一体化合作机制,优化两地资源配置,推动两地统筹协调发展,分阶段分步骤实现长封一体化发展目标。
一年打基础。2023年末,长封一体化规划体系基本建立,长封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形成;长封飞地产业园启动区基本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落地3 —5个产业项目。
三年成规模。规划至2025年末,长封一体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畅通,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
五年起高地。规划至2027年末,长封一体化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态环境更加完善,长封飞地产业园全面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亿元以上,建成新乡市东部城镇组团,成为新乡市重要增长极。
十五年成高原。规划至2035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长封产业走廊全面形成,实现县域经济“成高原”的发展目标。
第四节 发 展战略生态优先战略。依托长封两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让“生态绿色”成为两地发展的本底,依托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担负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责任。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一条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创新驱动战略。以长封产业走廊为主线,在突出主导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同时,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完善生产性服务功能,打造创新引领、功能复合、集约高效的产业带。突出高端公共服务配套,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形成创新型产业发展的集聚地。
空间协调战略。加快长封两地道路交通网建设,协调各个空间载体的功能联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分工明确、协调有序、功能完善的空间格局。
产业支撑战略。 立足长封两地装备制造、卫材及医疗器械、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基础,秉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效益为本”的发展理念,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战略,完善两地产业链条,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潜力产业,统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一体化产业支撑。
第三章 构建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格局 第一节 构建“一廊四区一带多园”空间格局一廊即长封产业走廊。发挥长垣市和封丘县资源互补优势,依托G327构建以长垣城区、封丘县城为极核,覆盖沿线乡镇和产业园区,向北联系菏泽城区,向南对接开封城区,逐步形成新乡市东部区域性重要产业走廊。
四区即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金银花产业协同区和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
环卫起重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恼里镇、黄陵镇、尹岗镇、李庄镇等区域,依托封丘市级环卫(起重)产业园,重点发展环卫、起重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
卫材医疗器械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樊相镇、丁栾镇、佘家镇、赵堤镇、武邱乡等区域,重点发展卫材医疗器械等产业。
金银花产业协同区。主要包含应举镇、陈固镇、黄德镇、居厢镇、常村镇等区域,以特色产业(金银花、树莓)种植及深加工为主,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区。
生态文化产业协同区。北部片区主要包含苗寨镇、方里镇、孟岗镇、芦岗乡等区域,依托莲文化园、四季花海、沿黄观光公园、黄河水利风景区,打造黄河北岸知名旅游目的地;南部片区主要包含荆隆宫乡、陈桥镇、曹岗镇等区域,依托陈桥驿、曹岗险工及开封千年宋都深厚文化资源优势,打造黄河北岸宋源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带即黄河生态文化带。依托黄河、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渠、文岩渠等自然资源,构建集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游览、度假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沿黄生态文化带。发挥黄河沿线历史文化遗存和风景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养殖、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产业,构建富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生态文旅观光带。
多园即小城镇、美丽乡村和生态公园。挖掘长封两地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资源,把富有地域特色的小城镇、美丽乡村和生态公园,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的美丽家园,使其成为黄河战略中融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发展平台。
第二节 打造长封一体化协同发展区按照“长封一体化是有限目标、有限区域的一体化”要求,积极谋划“抓两头带中间”的空间载体,“两头”是长垣城区和封丘县城 ,“中间”是沿G327布局长封产业走廊。
(一)积极谋划长封产业走廊
积极谋划长封产业走廊,研究范围主要沿G327布局,包含封丘县城、长垣城区、冯村乡、赵岗镇、留光镇、常村镇和魏庄街道、恼里镇、封丘县环卫起重园等乡镇(街道办)部分范围。
明确近远期发展目标。近期3—5年,发挥长垣制造业优势,围绕起重装备、卫材及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以长封飞地产业园作为先行区,承接落地一批产业项目,飞地产业园初具规模,带动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远期10—15年,坚持产业发展最优化、资源利用最大化,调整优化长封一体化产业布局,以长封飞地产业园为主要载体,构建完善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优势制造业产业集群。
构建复合型开放性的空间格局。依托长封产业走廊,强化创新引领,加快长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转型升级,发挥长封飞地产业园的先锋作用,向东连接菏泽,承接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转移,加强豫鲁区域合作,建设长封—菏泽产业合作区;向南联系开封,强化文旅融合,探索生态保护协作机制,积极融入郑州都市圈,建设长封—开封产业合作区; 远期形成一条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复合型、开放性千亿级产业带,为打造新乡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实现“进五争四”目标和推进长封县域经济 “成高原”提供有力支撑。
(二)大力支持长垣市建设中等城市
提升长垣城区规划建设水平。 延续古城轴线,依托北大街、县前街、城大路、巨人大道,打造一条凝心聚力的城市中轴线;结合城市通风廊道设计,引风入城,为城市通风引水预留空间;划分8个组团级生活圈和28个社区级生活圈,分级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塑造更有弹性、更加均衡的空间结构;长垣古城以学宫(文庙)为核心,环以文昌宫(魁星阁)、蘧子祠(寡过书院)、白塔寺、节孝祠 等 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彰显文化特色;坚持“以城带产、以产兴城 、 产城融合”,对城区南部原本单一的生产空间融入生活、公服、休闲等服务功能, 形成 生产、生活、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混合空间,结合低效用地再开发,鼓励混合空间利用,使得南部城区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产城融合和职住平衡;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和裸露土地等闲置空间,“见缝插绿”,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口袋公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高品质的生活休闲空间。
规划将形成“一轴、两带、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轴”:城市精神文化集中展示轴;“两带”:中央公园带—闹中有静、活力开放的公园带;环城田园带—紧邻城区的郊野休闲带。“多组团”:强化组团结构,借鉴“定制城市”的理念,塑造服务不同人群的多个功能组团。规划期末,长垣城区规模将达到83.91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2423.6公顷,占比28.9%;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760.9公顷,占比9. 1%;混合用地522.5 公顷,占比6.2%;商业服务业用地566.2公顷,占比6.7%;工业用地1554.5公顷,占比18.5%;物流仓储用地46.6公顷,占比0.6%;交通运输用地1244.3公顷,占比14.8%;公用设施用地89公顷,占比1. 1%;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869.6公顷,占比10.4%;留白用地313.1公顷,占比3.7%。
谋划推进长垣新城建设。长垣城区建设的重点区域为产业新城,主要包含科教创新产业新城、驼人健康产业新城和蒲西产业新城。科教创新产业新城。 规划范围为西环路以东、山海大道以南、博爱路以西、南环路以北,规划面积25.29平方公里。通过引进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工业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院所,合理布局高校园区,高水平开展黄河科教创新港规划设计,推动四区一体建设,实现“产学研用”相结合,打造集高教、科创、孵化、文创等功能为一体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承载高技术产业的新基地和豫鲁交界区域科教创新高地。 驼人健康产业新城。 规划范围为博爱路以东、阳泽路以南、桂陵大道以西、南环路以北,规划面积4.94平方公里。核心区规划总面积86.93公顷,其中二类居住用地49.77公顷、中小学用地1.74公顷、商业设施用地1.73公顷、城市道路用地2.41公顷、二类工业用地28.64公顷、绿地和广场用地2.64公顷。规划期末建成长垣市的产业新城、健康新城和海绵新城。 蒲西产业新城。 规划范围为西环路以东、新菏铁路以南、亿隆大道以西、山海大道以北,规划面积5.13平方公里。通过构建科技研发、孵化器、成长器、加速器、总部基地为一体的创新创业链条,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建设科创谷。依托航天产业园和汽车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转型,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完善长垣之门、总部花园、体育公园、综合服务中心、人才公寓等商务、文化、居住配套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建成汇聚创新人才、融合蓝绿空间的宜居家园。
(三)加快推进封丘县城融合提质发展
大力推动三区融合发展。 推动原产业集聚区与长封飞地产业园产业融合。原产业集聚区现状建成区面积为5.8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25家,主要产业类型为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含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业(含机械制造)和服装加工业;长封飞地产业园正在建设华西卫材园中园项目,占地约1000亩,主要产业以卫材及医疗器械加工为主。两区现状连接道路主要以西环路和工业路 — 封曹西路为主。规划将两区作为一个整体,依托现状主导产业,以产业集群、要素集约、功能集中为导向,积极拓展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聚焦科技含量高、资本密度高、产业关联度高、投入产出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形成食品与大健康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等产业组团,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原产业集聚区、长封飞地产业园和城南新区三区融合发展。封丘县委县政府积极谋划城南新区建设,以生态引领、人文萃聚、智慧驱动为特色发展路径,打造生态化、人文化、智慧化的封丘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规划面积15.33平方公里,可承载居住人口14万人;原产业集聚区和长封飞地产业园规划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规划面积20.75平方公里,可提供就业岗位13万个。围绕产城融合规划理念,依托西侧开发区(原产业集聚区和长封飞地产业园)规划布局生产生活服务组团和新兴产业组团,让开发区为城南新区提供就业岗位,城南新区为飞地产业园提供配套设施。三区通过规划西环路、横二路、环湖路、南环路、开发路、大功路等主次干道路实现快速连接,推动三区产城融合和人口集聚发展,同时完善封丘县城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提高县城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支撑封丘县城高质量融合发展。
高水平规划建设封丘县城。 封丘县城将形成“一轴串三心、四廊润三片、多点映五区”的空间结构。一轴即城市复合发展轴,依托黄池路形成的集公共服务、文化、景观、交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复合发展轴;三心即北部生产性服务中心、中部商业服务中心和南部便民服务中心;四廊即依托现状天然渠、大功渠、文岩十支渠、大功一干渠等水系形成四条生态景观廊道;三片即北部产业片区、中部商业片区、南部商务片区;多点即各组团形成的次级公共服务和文化中心;五区为产业集聚区组团、教育园区组团、老城生活区组团、飞地产业园组团、城南新区组团。规划期末,县城规模达到38.48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1185.7公顷,占比30.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320公顷,占比8.3%;商业服务业用地194.4公顷,占比5%;工业用地826.7公顷,占比21.4%;物流仓储用地12. 5 公顷,占比0.3%;交通运输用地802. 4 公顷,占比21.9%;公用设施用地30.8公顷,占比0.75%;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372. 3 公顷,占比8.8%;陆地水域101. 7 公顷,占比2.5%;特殊用地1.8公顷,占比0.05%。
第三节 高标准规划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长封飞地产业园是新乡市委市政府关于长封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支撑长封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更是跨行政区划县域经济合作的创新之举。规划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是引领县域经济跨区域合作的规划实践,更是探索跨县域产业园合作机制的重要路径。
明确规划范围。 长封飞地产业园选址在封丘县城西部,北与原产业集聚区毗连,南与城南新区相邻,北至世纪大道,南至封荆路,东至封曹西路,西至西环路,规划面积为10.4平方公里。
确定目标定位。立高标准标尺、放大视野格局,规划期末,将长封飞地产业园打造为长封一体化协同发展增长极、新乡市产业承接转移样板区、郑州都市圈绿色集约发展示范区和河南省飞地经济发展试验区。树立“项目为王” 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营要求,分阶段规划建设长封飞地产业园,实现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长封两地发展增添新动能、厚植新优势。规划至2023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启动区基本建成,并落地3 —5个产业项目,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达到78.22公顷;规划至2027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基础设施完善,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基本形成,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达到439.87公顷;规划至2035年末,长封飞地产业园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00亿元以上,成为新乡市高质量发展增长极,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040公顷。
划分功能片区。依托长垣制造业基础,利用封丘要素资源优势,结合入驻 企业意愿,将长封飞地产业园主导产业确定为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规划将飞地产业园划分为四大功能区,充分利用封丘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长垣中大型健康卫材企业落户产业园区,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创新孵化平台,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医疗器械加工企业,建成医疗卫材产业片区,规划面积357.87公顷;整合、利用两地产业特色优势,为主导产业预留配套产业空间,打造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形成配套产业片区,规划面积193.23公顷;融合研发、创意、设计、中试、无污染生产等新型产业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化物流等新兴产业,形成新兴产业区,规划面积294.65公顷;围绕飞地产业园生产生活服务需求,重点配套居住、中小学及停车、商业等设施,建成生产生活配套区,规划面积193.36公顷。
优化空间布局。 引入“工业邻里”理念,以工业邻里中心组织飞地产业园的空间布局。规划期末,飞地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040公顷,其中工业用地639.9公顷,占比61.6%;交通运输用地170.6公顷,占比16.4%;居住用地146.6公顷,占比14.1%;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48.3公顷,占比4.6%;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2.5公顷,占比1.2%;商业用地6.8公顷,占比0.6%;公用设施用地4.9公顷,占比0. 5%;仓储用地4.7公顷,占比0.45%;河流水面4.09公顷,占比0.4 %。
第四章 加强长封一体化产业体系 建设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产业发展战略,立足长垣、封丘产业基础及发展需求,聚焦实现跨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跨区域优质资源合作、跨区域平台共建、跨区域供应链整合等目标,坚持优势互补、产业协同和共赢发展。规划期末,以长封飞地产业园和两地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构建完善产业链条,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潜力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长封一体化产业支撑,促进长封两地更好融入郑新、郑汴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做优做强主导产业依托长垣、封丘两地产业比较优势,坚持资源集中、突出重点,统筹推进装备制造、卫材及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主导产业做优做强。
(一)装备制造产业
物流搬运装备产业。发展高端和新型起重机产品。加快应用变压变频调速、故障自诊、远程运维、智能防摆和防撞、近场感应防碰撞等技术,实现产品轻量化、高端化、智能化、模块化、大型化、专业化。加快通用桥、门式起重机轻量化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新型节能轻量化桥、门式起重机(欧式起重机)。加大高智能军用起重机、智能物流搬运系统、核用中低放智能转运设备的开发。进一步满足下游行业特色需求,发展水利起重机、内河航运机械、外装式风电维护起重机、核级起重机、防尘防爆特种起重机、垃圾搬运起重机、航天发射塔用臂架式维修起重机等。
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等龙头骨干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及要素集聚效应。支持传统优势企业牵头,围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开展转型升级专项行动,探索部署数字化工厂、智能化成套生产线、设备及用户价值深挖、重构生态及商业模式等新业态。支持主体企业尤其是龙头骨干企业,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中下游企业合作,组建产业联盟和创新共同体,创新起重机、升降机、工作平台、机械式停车设备、立体停车装备等产品,增强能源电力、建筑行业、交通物流、汽车行业、装备制造等行业服务有效供给能力,合力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构建“起重机配件生产(行车轮、联轴器、卷筒组、吊钩组及滑轮组等)→起重机整机制造(大、小吨位起重机,随车起重机等)→运输安装→售后服务”特色完善的起重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带动铸造、电器、电缆、减速机、工程机械、现代服务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后期向建筑机械、冶金配件、矿用机械等方向延伸发展。支持河南速轮精密制造打造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车轮生产基地。落实好产业园区“二次创业”政策,提升卫华智能起重装备产业园、河南矿山智能制造产业园、环卫(起重)产业园区等载体平台的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对标一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资源要素集聚,打造千亿级物料搬运产业集群。开展国内外销售网点织密行动,实施品牌战略工程,推动起重装备、机械制造企业在“走出去”中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创新跨县域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模式。起步期推行地方政府主导共建模式。由长垣和封丘两地 政府建立装备制造产业协作框架,制度化推进装备制造产业转移和发展,重点引导长垣装备制造企业将除研发、总部经济等之外的生产环节转移到长封飞地产业园、封丘环卫(起重)产业园等空间载体布局,促进长封两地均衡发展、产业互补联动发展。成长期推行园区主导建设模式。随着长垣和封丘双方深入协作,推动管理权限下放产业园区,强化产业园区经济属性,由产业园区牵头推动装备制造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速培育和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成熟期推行企业主导建设模式。装备制造“链主”企业不断涌现,辐射带动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鼓励支持装备制造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补链强链延链,形成多产业链条竞相出彩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链群核心竞争力。
图4 —1 物料搬运装备产业链图谱示意图
专栏4—1 物料搬运装备产业链群重点工程 |
企业主体地位提升工程:支持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大方重型机器等龙头骨干企业向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推广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延伸;支持中小起重装备制造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上专注于细分行业发展;支持起重产业整机生产企业产业链整合,降低同质化竞争风险等。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依托已建成的河南卫华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卫华集团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物料搬运装备产业创新平台等。 起重智能制造培育工程:依托起重工业园和卫华起重智能产业园等现有园区载体以及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大方重型机器等龙头骨干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轻量化、专业化为方向,加快“双转型”(向智能化高端化和专业化定制化转型),推进“双同步”(数字化赋能和质量技术提升同步发力),做好“双拓展”(向产业链前端与后端拓展延伸),推进“七链融合”(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创新链、政策链、服务链、价值链),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中心两基地”(起重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起重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智能物流仓储装备产业基地)。 |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根据郑州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周边汽车发展现状及零部件的巨大市场需求,支持卫华特种车、东风鑫达、 垣发专用车、农建机械等龙头骨干企业,校准汽车后市场产品定位,重点发展高空作业、环境装备、物流运输、建筑施工等专用车辆制造。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做大做强专用车、减震器、橡塑制品、转向轴等种类产品,创新发展专业车、模型、金属冲压、橡塑等产品及服务,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减弱同质化竞争现象。实施延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坚持向系统开发、模块化供货的方式发展,向关键零部件、专用汽车(起重汽车、水泥泵车等)配套方面发展,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构建“汽车及零配件生产(发动机配件、传动系配件、制动系配件、电器仪表系配件等)→售后服务”产业链条。推动汽车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向创新转型发展,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专栏4—2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链群重点项目 |
专用车产业链强化项目:支持东风鑫达、垣发专用车、农建机械等企业重点发展高空作业、环境装备、物流运输、建筑施工等专用车辆制造。 橡塑制品产业链延伸项目:支持恒发、方元、优普等企业开展延长橡塑制品产业链项目。 载体平台能力提升项目:支持汽车产业园等提升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支持封丘积极服务郑州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和重大装备生产基地,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
(二)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
围绕新乡市生物医药千亿产业集群打造,充分发挥长垣医疗器械产业基础优势和品牌效应,推进医疗器械及医用耗材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及服务供给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化解产能过剩,减弱同质化竞争。支持主体企业尤其龙头骨干企业科技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创新发展高附加值医疗器械、诊断试剂、介入材料、实验耗材等高端医疗器械和健康服务。实施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构建三大产业链条。构建“低值耗材 高值耗材”联动的医用防护用品产业链条。低值耗材,重点开展新型卫生敷料制造和研发,加快一次性使用无菌手术包、一次性无菌手术衣、一次性使用导尿包、一次性使用手术敷料包、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检查手套等低值耗材、手术和医用器械转型升级。高值耗材,重点发展麻醉包、镇痛泵等特色麻醉耗材产品,电极、导联、探头等有源医疗设备的一次性配件产品及相关高植/介入产品,培育发展植/介入类产品、高端医疗设备等产品的定制专用辅料包,促进辅料产品向高端化、专业化纵深延伸,逐步拓展材料类、植/介入类等高附加值产品。构建“诊断监护设备 检验诊断设备”联动的医疗及诊断设备产业链条。诊断监护设备,重点发展持续血液净化系统、血液透析机设备和耗材、麻醉视频喉镜、一次性视频喉镜片、手术室监护仪、重症监护系统等产品的研制开发。检验诊断设备,重点发展第三方体外诊断中心、健康查体中心、健康档案和信息采集中心等医用检查检测服务及相关设备。依托驼人集团等重点龙头企业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河南省产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平台,联动长封一体化“飞地产业园”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构建“医用金属材料 高端功能植/介入医用材料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联动的医疗材料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不锈钢、钴基合金、钛及钛合金等医用金属材料,齿科、骨科、心脑血管等领域的高端功能植/介入医用材料,医用缝合线、医用敷料、防粘连材料、止血材料等领域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专栏4—3 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链群重点工程 |
载体平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驼人集团牵头,打造医用防护用品“三基地、三中心”(国家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储存基地、进出口基地、研发中心、调拨中心以及国家级医疗器械长垣中心);推进驼人医疗器械产业新城规划建设;支持封丘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医疗器械专业园区培育工程:依托长垣南部高端医疗器械、北部医用防护用品等现有产业片区,加快构建以医疗器械为核心,以生命健康服务、健康设备制造产业为延伸,电子商务、仓储物流、会展交易、专业服务等协同发展的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努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球知名的医用耗材生产基地、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积极承接驼人集团、亚都集团、华西卫材等产业转移项目,强化延链补链,探索跨县域飞地园区发展新模式。 产业链上中下游创新联动工程:实施上中下游创新联动计划,打造“成果采购 工业生产 健康服务”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上游“成果采购”环节:支持长封两地企业积极对接新乡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采购包括但不限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研究成果。中游“工业生产” 环节 :培育壮大现有卫材、医疗器械等企业,积极引进一批科研试剂、实验耗材、仪器设备等生产企业,如抗体药物研发企业、细胞/基因治疗企业、疫苗企业等。下游“健康服务” 环节:引进和培育智慧医疗(智能导诊、用药指导、远程诊疗等服务)、个体化精准诊疗、基因检测应用服务、第三方服务(医学影像、医学检验、药品质量检验、医疗器械检测、医药电子商务、医疗流通等专业性服务)等企业。 |
(三)健康食品产业
依托长垣生物医药、封丘健康食品和种养基地等产业基础,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上中下游企业深化合作,创新发展更多类型、不同层次的中药和健康食品。实施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壮大行动和补链延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扭转产业规模小、企业分散、不成链、不成体系等局面,打造有地方特色、竞争力强的两大健康产业链。构建“树莓”“金银花”等特色健康食品(或现代中药)产业链条。由生命果有机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牵头,形成“政府 科研 公司 合作社 农户 基地”产业链发展模式,强化“种植 加工 科研 观光 休闲”功能为一体的树莓产业链,探索构建“树莓果渣、种籽→鞣化酸、SOD、水杨酸等特殊成分提取→休闲保健功能食品”“金银花→金银花茶、富硒金银花水、特效药品、食品、饮料”“金银花等道地药材→精深加工→现代中药”高附加值产业链。构建“长垣厨师经济 封丘食材种养”有机融合的特色预制菜产业链条。顺应餐饮工业化发展大势,立足厨师之乡、长寿之乡、美食文化、特色现代农业种养示范基地等长封预制菜产业基础,创新拓宽预制菜市场,多元发展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预制菜品类,打造长封预制菜供应基地,培育预制菜“长封供应链”品牌。强化长封特色文化赋能,创新研制一批富有长封文化特色和内涵的预制菜菜品。高质量推进中央厨房项目,推动种植基地、食材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环节深度衔接,构建“农林牧渔、调味品等上游产业 中央厨房 商超、社区、学校、餐饮企业等下游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共生的预制菜产业链条。发展冷链物流,打通预制菜配送“最后一公里”。
专栏4—4 健康食品产业链群重点工程 |
——支持围绕金银花道地药材和优势大宗中药材,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 ——支持富元食品、倍儿鲜食品、生命果有机食品、永昶农业科技、博凯生物技术等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健康食品供给能力,创新发展速冻食品、树莓制品、红薯制品、金银花制品等健康食品新品类。 ——推进河南霍嘉餐饮标准化中央厨房项目(速冻食品生产线和蔬菜加工生产线)。 |
立足长垣、封丘两地产业实际,推进现代轻纺、新材料(铝粉、防腐材料)等潜力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现代轻纺产业
围绕新乡市轻纺工业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依托河南纺织强省成熟的产品、技术、市场等条件以及长垣和封丘“巧媳妇”工程所必需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条件,支持和推动长垣、封丘积极承接新一轮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打造全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共建长封现代轻纺产业群,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长垣及封丘纺织服装等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强化“医用服装(护士服、医生服、急救服等品类) 食品加工服装 普通工装(建筑、工厂、防腐工程等品类) 防护系列服装(防静电、阻燃等品类)”供给能力。在现有的面料、辅料、生产、销售及承接外贸订单等综合服务的服装行业全产业链基础上,坚持产业链招商,重点发展原材料生产、服装生产、服装设计、仓储配送、企业孵化等产业业态, 形成研发、设计、采购、生产、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创建一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中心,重点推进长垣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封丘服装加工产业片区、纺织产业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产业承载能力和服务供给能力。
专栏4—5 现代轻纺产业链群重点项目 |
“三品”项目:实施“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发展休闲装、时装、西装、职业装、针织服装等品类服装;推行网上定制服装和智能化加工。 “产业链深化”项目:建立以市场需求为目标、服装制造为前沿、面料开发为核心、纤维原料为后盾、标准检测为保障的产业链深度合作机制。开发应用非棉天然纤维、差别纤维等新型纤维,生产高品质纱线,发展休闲特色面料和中高档服装、家用纺织品。 “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项目:实施智能化改造与纺纱配棉设计、制造、管理、仓储、物流配送等环节数字化系统集成应用,推动传统纺纱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型,提高生产效率。 “金种子企业孵化”项目:加快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推进纺纱科技型企业“金种子”孵化,创建企业科技孵化器。 “载体平台提升”项目:提升长垣服装产业发展中心、封丘服装加工产业片区等载体平台承载及服务能力。支持封丘以河南洋荣服饰有限公司为引领,发展特色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打造纺织产业生产基地。 |
(二)新材料产业
建筑防腐蚀产业。依托长垣蒲北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并进,重点发展材料生产、材料研发、机具生产、施工设计、服务施工、施工机具、技术研发、质量检测、总部经济等产业业态,推动现有建筑防腐蚀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建筑防腐蚀产业“链主”企业,推动由单纯施工型向业务综合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扭转“大行业、小企业”格局,吸引更多上游行业(工业企业、建筑工程等)、中游行业(涂料、树脂、颜料、溶剂、助剂等化工细分行业以及防腐设备机具、材料生产商等)、下游行业(施工企业等)集聚发展,不断完善配套产业链,打造有竞争力的建筑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链群。实施企业品牌提升工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栏4—6 建筑防腐蚀产业链群重点项目 |
产业链条补链强链项目:立足苗寨乡和方里镇现有防腐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向上游的材料、机具生产、技术研发推广等以及向下游的维护保养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施工等转变,实现全产业链和全生命周期发展,建成防腐蚀产业创新基地,打造百亿级建筑防腐产业链。 载体平台功能提升项目:推进蒲北防腐蚀及建筑新材料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国·长垣国际防腐材料博览城、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腐蚀与防护材料研发中心、腐蚀与防护设备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 防腐品牌效应扩大项目:培育长垣市“中国防腐蚀之都”品牌,举办防腐蚀国际博览会等活动,创建绿色、智能建筑及防腐品牌。 |
铝粉产业。依托长垣蒲北防腐蚀及新材料产业园等载体,坚持扬优势和补短板并进,重点发展以铝粉深加工以及铝粉、粉末冶金、电子铝箔、金属铝颜料、光伏铝浆料用球形铝粉、铝银浆、电极箔等产品生产为主导的 产业业态,实质性推动长封铝粉产业企业与四川皓速、肇庆东洋、苏州博卡、保定吉诺等企业务实合作,支持远洋科技等现有铝粉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形成“链主”企业,引导下游铝银浆、光伏用导电浆、发热包、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企业或项目向长封集聚,推动铝粉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打造有竞争力的铝粉产业链群。围绕铝粉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统筹解决好水、电、天然气、蒸汽、物流以及标准化厂房、环保设施等产业基础设施问题,切实降低铝粉产业链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专栏4—7 铝粉产业链群重点项目 |
产业链条补链强链行动:以远洋科技公司产业为中心,拉长铝粉深加工产业链条,提升集聚度,引导下游铝银浆、光伏用导电浆、发热包、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行业龙头企业向长封集聚,实现铝粉上中下游企业联动发展。 载体平台功能提升行动:建设蒲北铝粉产业园,以铝粉深加工为主,发展金属新材料产业,打造金属材料精深加工及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化产业园区,重点招商生产金属铝颜料、光伏铝浆料用球形铝粉、铝银浆、电极箔等产品的企业入住园区。 龙头企业上市帮扶行动:引导远洋科技公司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全面提升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实现主板上市目标。 |
以“落地(承接)—发芽(培育)—生根(壮大)”为思路,移植长垣卫材及医疗器械优势产业,利用封丘要素资源优势,吸纳长垣市优质企业入驻;在移植、培育的基础上,强化优势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出效益,促使优势产业在园区“生根发芽”。长封飞地产业园将围绕卫材及医疗器械产业,探索“长垣总部 封丘基地” 、“长垣前端 封丘后台”、“长垣研发 封丘制造”等合作共建模式,打造集先进制造、创业孵化、产业联盟为一体的省级飞地示范园区。
卫材产业。依托长垣市卫材产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封丘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通过重点龙头牵引、产业链条延伸,优化卫材产业布局,形成优势互补。以华西卫材产业园项目为有效载体,以华西卫材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整合长垣卫材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入驻飞地产业园,建设集卫生材料生产、商业销售、科技研发、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全链条园中园。鼓励驼人集团等龙头企业将研发成果转移至飞地产业园转化落地,实现研发在长垣、产业化在封丘的卫材产业布局;通过驼人集团等龙头企业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飞地产业园落户,带动封丘县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医疗器械产业。 依托长垣市医疗器械产业良好基础,谋划建设Ⅱ类医疗器械产业园。以戈尔等重点企业为龙头,探索打造集注册认证、委托生产、营销推广、科技创新等内容于一体的医疗产业服务平台,整合、引进医疗器械产业企业入驻园区,推进长封医疗企业产业强链补链,持续壮大医药器械产业规模。
配套及新兴产业。围绕飞地产业园卫材、医疗器械等产业链群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开展精准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健康服务、教育、医疗、物流、住房等配套产业,协调引入新型卫材、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业态。重点培育高性能麻醉产品、新型留置针等高值耗材,生产诊断试剂、诊断监护设备、检验诊断设备、麻醉用品等高附加值医疗器械,以及纳米生物技术、可吸收可降解材料改性技术、胶体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入园孵化转化和制造。
专栏4—8 长封飞地产业园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
华西卫材园中园:以华西卫材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长垣3 —5家卫材企业,建设集卫生材料生产、商业销售、科技研发、物流配送一体化的全链条华西卫材园中园,总投资30亿元,占地1000亩。一期建设用地309亩,投资8亿元。 二类医疗器械产业园:该项目占地184.2亩,位于北干道以南、泰康路以东,总投资6亿元,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主导企业为戈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引进一次性使用吸氧管(带湿化瓶)、一次性使用多通旋塞阀、可吸收性缝线、可吸收性止血纱布、一次性使用压力传感器等二类医疗器械产品生产项目。 新材料产业园:该项目位于北干道以北、泰康路以东和北干道以南、泰康路以西,占地373.4亩,计划建设标准化厂房31万平方米,以材料端生产项目为主、以应用端生产项目为辅,总投资11.8亿元。 物流配送产业园:该项目位于西环以东、北干道以南,占地70亩,总投资2.2亿元。 |
规划至2025年末,长封两地基本实现道路交通运输服务体系一体化,长封飞地产业园、封丘县城与长垣城区之间基本形成1小时出行交通圈和快货物流圈,为推进长封一体化提供坚实支撑。规划期末,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高快路网为脉络的长封一体化交通网全面建成,长垣与封丘全域实现交通同城,交通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综合交通体系一体化发展目标。
第一节 打造多向畅联的对外综合运输交通网加快构建高效畅达服务便捷的铁路网。积极谋划长封两地区域性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密切与郑州、新乡、原阳、开封、濮阳和山东菏泽的联系,构筑豫鲁交界地区的综合轨道交通枢纽。改造新菏铁路沿线场站,重点提升货运服务能力,打造公铁联运的现代化物流通道。谋划推进新菏高铁和濮潢铁路,借助河南省大广物流通道建设契机,依托濮潢铁路,构建连接南北的省际交通轴。
加快推进高效便捷的高速公路网建设。积极推进大广高速和菏宝高速扩容升级,规划建设菏宝高速与S309互通立交、大广高速与G327互通立交;加快 沿黄高速 兰考至封丘段建设;加快建设长修高速S223至大广高速段,开工建设大广高速至豫鲁省界段,构建 由菏宝高速、长修高速、沿黄高速、大广高速组成 的“三横一纵”高速公路网。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通出入口建设 ,规划 沿黄高速封丘南出入口及G230出入口,新增沿黄高速尹岗出入口,菏宝高速长垣机场出入口和方里出入口,结合长修高速规划封丘北和长垣南出入口。
加强跨黄河桥梁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沿黄高速黄河桥,规划建设对接开封及郑州的濮潢铁路黄河大桥、对接菏泽及山东半岛的G327黄河大桥、新菏高铁黄河大桥、长修高速黄河大桥等六座跨河桥梁通道,提升黄河左右岸的交通联系;规划S220黄河大桥,形成客运为主货运为辅的快速通道;规划建设G327黄河大桥 与G230、大广高速、沿黄高速、菏宝高速黄河大桥,形成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快速通道。
积极谋划现代客货运枢纽。谋划封丘县综合枢纽站建设,形成集客运场站、物流场站、维修场站、公交场站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尽快建成长垣客运站,进一步完善区域客运场站布局。完善长垣汽车客运总站、长垣汽车站和封丘汽车站等现有客运站功能。
加快通用机场建设。大力推进长垣通用机场的选址、规划、建设工作,主要功能定位为旅游观光、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等。规划机场拟占地面积为1500亩,建设1800米长飞机跑道及机场指挥塔台、飞机停机库、候机厅、到达厅等机场配套辅助设施,近期按照二类标准建设,远景规划升级为一类。同时按照《河南省通用机场中长期布局规划(2022—2035年)》要求,开展封丘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专栏5—1 长封一体化区域交通重点工程 |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近期加快推进新菏高铁建设,远期谋划濮潢铁路。 公路密织成网工程:加快沿黄高速兰考至封丘段建设,推进大广、菏宝高速扩容工程,新建长修高速。 场站枢纽建设工程:近期推动封丘县综合枢纽站建设,尽快建成长垣客运站,推进长垣汽车客运总站、长垣汽车站和封丘汽车站升级改造工程。 黄河桥梁通道建设工程:近期加快推进G230封丘至开封黄河大桥、沿黄高速黄河大桥建设,谋划建设G327黄河公路大桥;远期推动新菏高铁公铁两用黄河大桥、长修高速黄河大桥、濮潢铁路黄河大桥规划建设。 通用机场建设工程:近期积极推进长垣通用机场的选址工作和封丘通用机场前期研究工作。 |
加快构建互联互通的干线公路网。实施S220长垣董寨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工程,增强封丘留光镇、赵岗镇与长垣城区、常村镇的快速交通联系,形成长垣城区西绕城快速路,减少过境交通对长垣城区的交通干扰。推进S310黄河大堤至封丘延津界改造工程,加强长垣与封丘北部乡镇联系。推动G327南移改建,构筑长垣城区南环快速路。实施S219天然文岩渠至陈桥段改建工程,实施封丘县起重大道尹岗镇苗寨村至S220改建工程,建设尹岗、李庄等封丘东部乡镇连接长垣城区的快速通道。
加快推进县乡公路提质衔接。发挥县乡公路在支撑长封两地乡村振兴方面的先行保障作用,大力推进县乡公路提质升级,积极推进长垣市与封丘县两地县乡公路对接工作。推动长垣城区宏力大道、巨人大道南延接封丘X006,贯通长垣城区联接封丘县城区的两条新通道。推进南延长垣韦陈线、X033,分别对接封丘X008、Y015,加强长垣常村镇与封丘赵岗镇、冯村乡的联系。西延南侧文岩渠堤顶路,由长垣九龙湿地公园沿文岩渠南岸向西延伸对接封丘X008,改造西杨庄桥、孔庄南桥等跨文岩渠桥梁,贯通文岩渠观光通道。
加快推进沿黄通道贯通工程。实施贯孟堤改扩建工程,连通恼里镇与尹岗镇的贯孟堤堤顶路,对接封丘县内黄河大堤路,贯通沿黄通道,打造黄河生态观光廊道。
专栏5—2 长封一体化城乡交通设施重点工程 |
公路密织成网工程:近期重点推进S219天然文岩渠大堤至长垣封丘界、S219封丘长垣界至陈桥段道路改建、推进S220长垣董寨至封丘留光段改建对接工程、推进G327升级扩建及改线工程;推进长垣韦陈线、X033、巨人大道和封丘X008、Y015、X006、Y028的道路对接工程;推进文岩渠堤顶路建设;远期推动S310黄河大堤至封丘延津界道路改造工程;推进长垣宏力大道、亿隆大道和封丘 X006、X005、S220的道路对接工程; 推进新长快速路(南线)建设。 沿黄通道贯通工程:近期推进贯孟堤堤顶路与封丘黄河大堤路道路对接工程。 |
(一)推进公交出行同城化
构建分层分级的公交体系。构建由长封快巴、长封城巴、长封公交三个层次的公交体系,规划沿G327、S219、S310—S223构成三条长封同城公交主通道,为乘客提供点点直达、大站快车、站站停靠多样化的运输服务,满足各区域、各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形成全覆盖、多层次、高效率的同城化道路客运体系。
实施长封两地公交年票政策。长垣、封丘采用统一年票制管理,统一收费标准、车型分类和统缴期限等,推进标准规则衔接、信息共联互享。推广无感支付、无感安检等服务,启用车辆自动识别系统,方便两地公交有效衔接。
(二)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加快构建“两核多点”物流枢纽体系。依托大广物流通道和晋鲁豫物流通道,打造以长垣市公铁物流枢纽和封丘县物流枢纽为“核心”,以中原新发地物流节点、陆港林昌物流节点、顺风物流节点、新运物流节点、新运起重物流节点、新昌物流节点、众泰物流节点,封丘县中心城区物流中心、封丘起重产业园区物流中心、港北新区物流中心、应举镇物流中心、黄德镇物流中心、赵岗镇物流中心为“多点”的物流枢纽体系。
积极推动特色产业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按照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原则,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物流高效集疏中转节点,积极融入新乡市现代物流强市建设方案。强力推动长垣市区域物流枢纽保税物流中心、海关监管信息平台、保税车间、保税仓库、铁路专用线、集装箱堆场、多式联运仓库等设施建设,提升区域物流集散辐射能力。加快建设封丘县现代物流产业园,服务封丘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发展。
(三)促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加强沿渠、沿河地区的堤防加固、生态修复和景观塑造,打造沿黄观光通道。统筹谋划实施一批知名品牌节事活动,谋划长封两地以文旅为特色的黄河生态观光通道项目,积极谋划沿黄公路、沿黄驿站、房车营地等旅游服务设施,打造沿天然文岩渠观光通道、贯孟堤堤顶路、沿黄观光通道等观光线路。
专栏5—3 长封一体化交通运输重点工程 |
同城公交合作工程:近期推进公共交通支付同城化、出行信息服务同城化、乘车优惠政策同城化的同城公交建设项目。 特色产业现代物流园建设工程:近期推进长垣市公铁物流园、封丘县物流园一期建设;远期推动物流园全面建设及长垣市区域物流枢纽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交旅融合实施工程:近期推进黄河生态走廊、天然文岩渠休闲旅游带建设;远期打造沿黄观光通道。 |
构建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需求管理;改善产业园交通环境,创造安全、清洁、舒适、人性化的交通空间;合理确定职住比,倡导绿色低碳出行,通过产业园居住和就业的合理安排,就近安排产业工人居住,减少长距离通勤出行,建设绿色低碳的道路交通系统。
构筑“四横三纵”的道路交通网。在现状道路基础上,强化与周边区域联系,形成了“四横三纵”的路网格局,为产业园人流和物流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交通服务。“四横”是贯穿产业园东西向的主要道路,从北向南依次为世纪大道、振兴路、封曹路和规划横二路。“三纵”是贯穿产业园南北的主要道路,从西到东依次为西环路、规划大功路和封曹西路。
合理确定园区道路等级。根据《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规划将产业园内道路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个等级。主干路为35 —60米(其中世纪大道为现状道路,红线宽度60米),是联系园区主要功能分区以及对外出入口的道路,车流量大,速度高, 是园区的主要客货运输线路。次干路为30 —35米,串联各个产业片区,承担交通集散作用和城市消防疏散通道功能。支路为15—30米,以产业园内部集散为主。
完善社会停车场和公交系统。结合邻里中心和公园绿地,设置社会停车场2处,分别位于科技路与发展路交叉口和泰康路与环湖路交叉口,停车场总用地1.93公顷;将园区的公共交通系统纳入封丘县城公共交通系统网络,沿世纪大道、振兴路、封曹路、规划横二路形成公交主路网,结合区域内道路布置常规公交站点,内部常规公交线网密度应达到2 —2.5公里/平方公里,站距为800—1000米,公交500米半径覆盖面积达50%以上。
合理确定道路横断面。西环路、封曹路、封曹西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50米,振兴路、横二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5米,大功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0米,横断面采用三块板形式;北干道、南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5米,开发路、研发路、环湖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0米,未来一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6米,其他支路规划道路红线为20 —24米,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
专栏5—4 长封飞地产业园道路交通重点工程 |
近期拟建设道路有3条,长度约2.01km,泰康路 (北干道至科技路)0.34km,开发路(世纪大道至科技路)0.85km,科技路(西环路至开发路)0.82km。 中远期拟建设道路7条,长度约5.73km。南干道西延 (大功路至西环路)1.24 km,协调路(大功路至西环路)1.52km,泰康南路(南干道至协调路)0.74km,开发南路(南干道至水车路)0.24km,科技路(开发路至大功路)0.49km,泰康路(科技路至振兴路)0.75km,开发路(科技路至振兴路)0.75km。 |
按照“均衡普惠、整体提升、区域共享”原则,大力推动长封两地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生活圈,构建高品质的城乡生活空间。
第一节 加快建设城乡社区生活圈建立以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依托、信息系统为支撑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构建网络化、无障碍、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动网络,逐步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打造“5分钟基本生活圈 —15分钟乡镇生活圈—30分钟县级生活圈”。重点围绕封丘县城、荆隆宫新区、封丘产城融合发展区,长垣城区、丁栾—满村—张三寨新市镇、恼里新市镇和赵堤—佘家新市镇,构建长封一体化发展核心功能的生活圈体系,重点培育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教育体育、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
第二节 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一)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共推高校院所落地建设。探索多样化合作方式,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打造一批产业贡献力大、创新应用能力高、结构带动力强的高等教育学院。支持高校与产业新城、长垣及封丘开发区联动发展,推进黄河科教创新港建设,使其成为长封一体化区域乃至豫鲁交界区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承载高技术产业的新基地。
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围绕长封两地的产业和就业需求,优化职业教育结构,突出特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育品牌示范专业,积极推进一个职业教育园区和三所职业学校建设。增强两地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1 X证书制度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职业教育与就业需求的衔接,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重点补齐城区教育短板。长垣城区和封丘县城应科学调整学校数量和结构,优化中小学校布局,缓解城区学位紧缺的压力,消除“大班额”。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改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实现校舍和场所标准化。
加强基础教育资源共享。加快长封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共同补齐学位不足短板,鼓励两地开展联合办学、教师培训、轮岗交流、教育管理等教育合作项目。
专栏6—1 长封一体化教育重点工程 |
高等教育建设工程:谋划河南科技学院长垣校区、新乡医学院长垣校区、河南工业大学长垣校区。 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加快建设长垣职教园区,谋划蒲北防腐职业培训学校、驼人医疗职业培训学校、封丘职业教育学校。 城区教育扩容提质工程:封丘县谋划建设4所初中、4所小学,长垣市近期新建4所初中、6所小学。 智慧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基于5G智慧物联网教室,近期建设长封两地统一的教育云平台,健全各类学校综合信息服务、智慧平安校园监测系统。 |
(二) 推进健康“长封”建设
完善两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补齐长封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重点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推动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提质升级。有序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服务能力,促进县、乡镇、村三级医疗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探索同城医疗合作模式。推动长封两地医疗信息电子档案、疾病监测、病毒溯源等资源共享共用,完善两地医疗机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双向诊断合作机制,共建长封医疗联合体。加快构建相互连通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共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构建区域一体化卫生应急和联防联控综合信息平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数据交换平台,推动急救信息共享和网络联通,搭建“健康长封”智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专栏6—2 长封一体化医疗卫生重点工程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搭建工程:近期升级改造封丘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迁建长垣市精神病医院、封丘县疾控中心;远期新建长垣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区,新建长垣市妇幼保健院。 同城医疗合作工程:建设“健康长封”智慧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
(三)实施文体设施联动建设
支持重大文体设施互补共享。完善长封两地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补齐文体设施短板,加强长封两地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互补共享,鼓励公共文化、体育交流合作;建立形成以县级文化馆、体育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健身馆为分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多功能场地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加快长垣科技馆、奥体中心,封丘城南新区县级文化设施、城北教育园区县级体育中心、城南体育馆等项目建设;推进黄河湾博物馆建设。
联合打造沿黄特色体育活动。建设沿黄河、天然文岩渠滨水慢道及沿黄驿站等旅游设施,鼓励两地联合举办马拉松、赛龙舟、自行车等体育赛事活动,促进文化体育信息资源共享,鼓励大型文旅企业在长封两地投资,谋划高能级文旅项目和品牌,共建智慧文旅服务平台。
专栏6—3 长封一体化文化体育重点工程 |
重大文体设施建设工程:近期新建长垣市奥体中心、封丘城南新区县级文化设施、城北教育园区县级体育中心、城南体育馆;远期新建长垣市科技馆。 沿黄特色体育活动建设工程:推进沿黄河、天然文岩渠滨水慢道、沿黄驿站建设,筹划举办特色体育活动赛事。 |
(四)加快社会福利与保障衔接
构建一体化的社会福利与保障平台。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福利与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支持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合作。
加强养老托育服务合作。全面放开托育和养老服务市场,支持投资者在长封创办各类托育园和养老机构,探索长封两地“幼托一体化”和多领域协作“养老共建”新模式。支持有实力的托育、养老服务机构输出品牌和管理经验,共建托育、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共建幼托一体园、智慧托育平台、养老服务基地、养老产业园等。探索建立长封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协作机制,深化在社会救助、志愿服务等领域合作。
实现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住房公积金统筹层次,共同建立住房公积金异地信息交换和核查机制。
第三节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鼓励长封两地政府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等新型模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完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使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长封之间均衡配置,逐步实现两地同城同待遇。
逐步缩小长封两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长封两地深入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工程,加大设施建设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允许丁栾—满村—张三寨新市镇、恼里新市镇、赵堤—佘家新市镇,荆隆宫乡、黄陵镇、应举镇、赵岗镇等重点镇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医疗资源,优先支持重点乡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补短板”,降低乡镇与城区公共服务落差。深入实施惠民工程,引领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完善长封两地居民需求动态反馈和供求衔接机制,探索“菜单式”、“订单式”公共服务新形式。
第七章 加快长封一体化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联通共享为原则,构建绿色、高效、智慧、安全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管和互联互通,支撑长封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优化区域供水方式,建立“多水资源”供水格局。统筹南水北调用水指标,用足用好外调水。利用水权交易市场,争取外调水资源,落实长封两地南水北调引水配额,联合推进新乡市“四县一区”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线项目,共建南水北调原水干管和南水北调水厂。加快实施引黄工程改造,提升引黄供水能力。扩建周营水源厂,提升其现有供水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推进大功引黄调蓄工程建设,加快投入运营,为农田灌溉提供保障。统筹推进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应急备用水源储备。统筹封丘和长垣南水北调水厂应急水库水资源调配,增强水资源战略储备,保障供水安全。
统筹水资源配置,强化长封水源的互连互通 。全面促进区域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快完善两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打造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多功能的现代水网体系,优化水源结构及其配置格局,统筹调度、合理利用各类水资源。加快实现长垣、封丘供水设施互连互通。沿G327修建长封供水互通互保管廊,建立重大调水工程协同保护机制,全面提升区域输水、配水环节的安全保障水平。推进水权制度建立。探索建立水权分配和使用权流转制度,打破供水边界。
加强水资源保护,深入推进节约用水 。重点保护周营、大功水库等水源地。提高长封两地水源地蓄清避污和抗事故风险能力,建立饮用水源应急处置预案和管理制度。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严格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控制。贯彻“以供定需,以水定发展”政策,量水而行,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大力发展雨水、污水再生水,建设海绵城市,加强用水效率管理,强化工业、农业等领域节水改造和技术推广,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专栏7—1 长封一体化供水重点工程 |
引水工程建设:近期进行周营水源厂扩建工程;远期建设大功引黄调蓄工程。 水厂建设工程:近期建设封丘县南水北调水厂、长垣市南水北调水厂(二水厂)。 应急备用水源储备工程建设:远期谋划封丘南水北调水厂应急水库和长垣南水北调水厂(二水厂)应急水库。 供水管网建设工程:近期建设南水北调原水干管;远期谋划长封供水互通互保管廊。 |
完善跨区域电网结构,增强供电可靠性 。优化供电结构,加强区域性电源建设。规划由上级电网500KV塔铺变主供,新乡中益热电联厂、长垣市光大垃圾焚烧电厂等作为长封两地备用电源。落实上级电网规划,均衡配置变电站。新建500KV封丘变、220KV封丘南变、220KV黄陵变、220KV蒲城变、220KV垣北变,保证区域输电能力。完善主网架和地区骨干电网,预留高压走廊。原则上不新增高压走廊,规划沿大广高速等既有廊道整合规划电力通道,提高廊道利用效率;加强两地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升级,推进电网智能化发展。
优化气源供应格局,完善供热机制 。以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为主供气源,LNG为辅助气源,构建供需平衡、结构合理的多气源供应格局。保留现状新长燃气(西气东输一线豫北支线),对老化部分燃气管廊进行改造升级。深化与鹤壁、焦作、菏泽等地区的能源合作,加强区域能源发展规划衔接,完善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机制,落实博爱—获嘉—长垣输气管线、中原油田输气管线等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改变长封两地上游气源单一现状。提升供热能力,完善区域热电气联调联供机制。将新乡中益热电联厂、封丘县天壕新能源生物质热电厂作为长垣、封丘两地城区主要热源,选择性保留现状分散天然气供热小锅炉和水源热泵供热站,建成“区域统筹、一张热网、多个热源、供需协调、市场化运行”的供热体系。
专栏7—2 长封一体化能源重点工程 |
变电站建设:近期建设500kV封丘变、220kV封丘南变、220kV黄陵变、220kV蒲城变;远期谋划220kV垣北变。 燃气管网建设工程:近期对现状新长燃气管线改造;远期谋划博爱—获嘉—长垣输气管线、中原油田输气管线。 热源厂建设工程:近期建设封丘县天壕新能源生物质热电厂。 |
高标准建设泛在高效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加快推进长封两地5G网络建设,支持电信运营、制造、IT等行业龙头企业协同开展技术、设备、产业研发、服务创新及综合应用示范。深入推进长封两地IPV6规模部署,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打造下一代互联网产业生态。部署天地人机一体化信息网络,形成天地网络互联节点,将长封地区打造为豫鲁地区的信息通讯节点。
高起点建设智慧平台运行信息支撑系统。推进长封两地信息资源与服务共享,建立统一标准,开放数据端口,建设长封一体化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长封两地政务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的融合、交换和共享,搭建长封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立足长封两地特色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共性需求,打造长封两地产业互联网平台。
统筹推进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管控。加强长封两地通信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推进长封两地信息安全应急体系衔接,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网络信任体系一体化建设。
专栏7—3 长封一体化信息重点工程 |
信息平台建设:近期建设长封一体化智能信息服务平台、长封经济信息服务平台、长封产业互联网平台。 |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建设大功引黄调蓄工程、陈桥引黄调蓄工程、于店引黄调蓄工程等一批控制性引黄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合理调配引黄水量。加快推进大功灌区、石头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推进左寨、郑寨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推进河库水系连通。整治现状河渠水系,重点沟通跨长垣、封丘两地的大功河干渠、天然渠、文岩渠和禅房总干渠,完善相关设施,打造旱引涝排、丰枯互补、内连外通、调洪防灾的长封一体化水系安全保障网。
实施黄河安澜工程,共谋滩区幸福。重视长封两地防洪工程建设,升级黄河大堤及防汛抗洪设施。推动贯孟堤加宽加固、引黄涵闸改建加固等项目建设,对贯孟堤长垣段按照50年一遇标准加 宽加固,连接贯通至封丘境内堤防。
专栏7—4 长封一体化水利重点工程 |
水系连通工程:远期谋划大功河干渠、天然渠、文岩渠等河渠连通工程。 黄河安澜建设工程:近期建设贯孟堤扩建工程。 |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聚焦网络、计算、人工智能等支撑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关键设施,围绕长封飞地产业园、长垣城区、封丘县城建设,不断提升长封两地的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面向科学研究、产品研发、城乡治理等发展需求,布局一体化算力基础设施,打造覆盖“超算 智能计算 云计算 边缘计算”的算力支撑体系。依托卫华集团、河南矿山、豫中起重等龙头骨干企业,建设长封一体化人工智能基础技术开发平台、应用性支撑平台和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在重点领域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长封一体化过程中城市治理、市政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构建长封一体化数字底座、智慧化治理设施、数字化生活设施、智能化生产设施、智能化交通设施、网络化能源设施,推动长封两地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升级。
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能级。鼓励和引导长垣、封丘加强协同配合,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新材料等前沿交叉学科、优势特色领域新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强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技术验证试验、中试熟化和成果转移转化等环节基础支撑,积极培育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功能服务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
第六节 推进长封飞地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飞地产业园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飞地产业园建设,构建绿色市政基础设施体系。
建设集约高效的供水系统。按照“集成共享、互为备用”原则,提高产业园供水效率,因地制宜推进雨水和再生水等各类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实现用水分类分质供应,有效节约水资源。规划近期由现状第二水厂供水,远期由现状第二水厂供水和引黄水厂共同供水,供水主干管采用环状管网。
完善雨污分流的雨水工程系统。加强产业园排水河道、排涝渠、雨水调蓄区、雨水管网和泵站等工程建设,实现雨水系统全覆盖。新建雨水系统全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雨水排向分为两个片区,规划横二路以北片区向东排入东侧文岩十支渠,规划横二路以南片区排入东南侧天然渠。
建设循环再生的污水处理系统。统筹考虑产业园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的便捷性和经济性,建设适度分散的污水处理设施。规划大功一干渠西侧分区沿西环路铺设污水主干管,向北排入现状污水处理厂;规划大功一干渠东侧分区,沿世纪大道和封曹路敷设主干管,排至现状污水处理厂。
完善保障有力的供电系统。改造提升产业园现有变电站,产业园供电由110KV封丘变电站及规划110KV封西变供电。
建设安全可靠的燃气供应系统。根据产业园发展需要,以西气东输天然气为主要气源,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新建若干门站、LNG储配站,形成多源多向、互联互通的产业园燃气输配工程系统。气源为北环现状新长天然气门站,位于封丘县封黄路北段路东大马寨路口;园区采用中压管网一级供气系统,燃气管道应环状布置。
建设清洁环保的供热系统。科学利用地热资源,统筹天然气、地热、生物质等能源供给方式。产业园热源采用地热,规划建设3座供热站。
建设先进专业的垃圾处理系统。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全面实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分类运输、分类中转、分类处置,最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第八章 强化长封一体化生态环境共治共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按照生态共建共享、环境共保共治的思路,建立健全长封两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联动机制,共同建设黄河生态涵养带,优化良好绿化布局,加快开展生态廊道建设和黄河北岸滩区生态修复,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协同推动跨县域河流水系管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体化生态体系。
第一节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和水生态修复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加强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三线一单”管控约束,共同构建点线面的生态格局,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将长封两地建成国家级县(市)生态文明示范区。
建设黄河生态涵养带。以沿黄景观为基底,依托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黄观光公园(荆隆宫片区、东湖片区、青龙湖片区、李庄片区、恼里片区、总管片区)、黄河水利风景区等多处重要生态保护源地,构建一条贯穿长封两地的生态涵养带。
构建多条生态廊道。以黄河大堤、水系(贯孟堤、天然文岩渠、文明渠、丁栾沟)、交通沿线(大广高速、G327、S219、S220、S310等干线公路)、生态林带等,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廊道,建设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绿色生态景观带。
加强黄河滩区生态保护。联合实施长封两地的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逐步实现黄河滩区人口向黄河大堤北侧转移,腾出黄河滩区生态空间;严格环境准入,不得在黄河滩区内新增排放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引导黄河滩区内现有排污单位向堤外搬迁,暂不能搬迁的要采取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统筹推进黄河滩区内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定期开展黄河“清四乱”专项行动,及时清理各类阻水建筑,打击违法挖沙等行为。
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加强大鸨、青头潜鸭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的保护,委托河南师范大学等驻新高校开展野生动植物本底调查,科学制定野生动植物管理政策。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力量,创新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擦亮生态保护名片,禁止对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乱捕乱采和破坏。
开展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天然文岩渠、文岩渠、天然渠、文明渠、丁栾沟等主要河流河湖缓冲带建设,截留两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河湖、幸福河湖。实施主要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摸清土著鱼类和水生动植物本底;实施河道清淤疏浚,消除底泥污染,扩大水域面积,为水生态修复打好基础。
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园。树立全域一体的大生态发展理念,以不破坏湿地原生态环境、不干扰候鸟活动为原则,依托嫩滩湿地原生态环境优势,在滩区乡镇布局科研观测站、湿地生态保育中心、候鸟栖息地保育区、湿地保育区等湿地生态保育业态,吸引科研机构、中小学生等客群。在苗寨、芦岗、李庄、陈桥等滩区乡镇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园。
专栏8—1 长封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
近期项目:封丘县推进国土绿化提速行动暨“花海封丘”建设,计划完成植树造林1.21万亩,新建或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7万亩,确保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打造一批“森林乡村”示范村;长垣市将开展路河渠整治绿化工程,计划提升围村林110个,打造森林美丽宜居 小城镇1个、森林乡村18个;积极推进天然文岩渠申报省级幸福河湖。 远期项目:两地将共同推进新乡黄河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黄观光公园及黄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封丘县推进黄河廊道、穿滩公路、风电大道建设,着力打造陈桥古镇及黄河湿地公园(荆隆宫片区、东湖片区、青龙湖片区、李庄片区)、铜瓦厢景区、青陵台景区、黄河古渡四大景区,推进沿黄生态涵养带工程建设、应举嘉联生态旅游基地项目建设;长垣市将启动建设沿黄湿地公园(恼里片区、总管片区)、黄河水利风景区、天然文岩渠生态画廊综合体、九龙湿地公园田园综合体等一批沿黄生态景观项目。 |
第二节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产业发展实行准入制度。优化长封两地工业园区布局,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卫生材料等特色低污染产业,推动现有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探索建立产业准入清单。
制定并实施区域2030年碳达峰行动计划,持续削减煤炭消费总量。鼓励长封两地重点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电力、铸造、化工、砖瓦窑等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和碳减排工作。调整长封两地运输结构,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提高长封两地建筑节能标准,推行装配式建筑,构建绿色低碳的建筑体系。
提升生态固碳增汇能力。严控长封两地生态空间占用,稳定现有林地、草地、湿地、耕地等碳库固碳作用;提升两地现有森林公园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乔灌木蓄积量,强化森林抚育经营,对中幼龄林进行科学抚育,调整优化树种、龄组、径级和密度结构,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改善生长环境,培育优质健康森林,增强森林固碳速率和碳汇能力。加强长封两地现有湿地的保护与修复,探索建立长封跨县域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等方式,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
第三节 推进环境污染防治
建立健全长封两地生态一体化联盟机制,完善区域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推进长封一体化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建设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统一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明确生态环境布局,配套产业政策和生态补偿政策等。协同推进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长封一体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治新格局。
(一)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建立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实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警联动机制,实现长封两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
推进工业污染物深度治理。推进长封两地现有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控制,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使用新型高效的末端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水平;规范和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管理工作,培育推动企业“梯度达标”。强化部门联动,创新监管方式,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工作。
加大VOC S 综合整治力度。对于重点排放VOC S 企业,逐步淘汰高VOC S 含量溶剂型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原料,逐年提高水性、高固体分、无溶剂、粉末等低VOC S 含量产品,同时加大抽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限值标准,不断加大源头替代力度。按照“应收尽收、分质收集”原则,督促企业通过设备、场所密闭或工艺改进,不断提升废气收集率,大幅度减少无组织排放现象。鼓励涉 VOC S 企业采用RTO、RCO等高效治理技术和装置,提高治理效率。
强化移动源污染监督管理。全面实施长封两地汽车排放检测与维护制度,加强排放检测机构监管。推进“河南电子通行证一体化平台”建设应用,加强超标排放车辆通行管理;加快推进大宗物料运输企业门禁系统建设。加强重型柴油货车路检路查和停放地入户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篡改车载诊断系统(OBD)等违法行为。
加强扬尘污染治理。加快长封两地智慧工地建设,落实施工管理“八个百分之百”要求。强化渣土物料运输车辆管理,防止抛撒现象发生。扩大道路清扫保洁范围,全面实行“城乡治脏”;加强道路、水利等线性工程环境管理。禁止焚烧垃圾、秸秆等行为。
强化声环境功能区管理。开展长封两地声功能区评估与调整,加强施工噪声、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社会噪声管理,营造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
(二)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
协同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长封一体化水污染防治协同机制,强化跨县域断面水质统一管理,开展天然文岩渠等跨区域河流联合整治。
保障饮水安全。持续开展长封两地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工作,定期“回头看”,确保环境问题“动态清零”。加强长封两地饮用水质、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取水水质监测工作,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深化污水治理。全面排查长封两地入河排污口,建立信息台账,落实“查、测、溯、治”四项要求,对入河排污口实行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对涉水排污单位进行深度治理,全面达到省定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工程,进一步提高治污减排能力。
整治黑臭水体。深入开展长封两地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加强城镇建成区、城乡人口稠密区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长垣城区和封丘县城污水雨水管网分流改造,优化城市污水收集系统,提升乡镇现有污水处理厂运维水平,加快完善城区排水体系,增强排水管网收集效能,尽快消除污水直排现象。
(三)深化土壤与农村污染防治
协同推进长封两地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区域性污染源头预防,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坚决守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将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要求逐步纳入长封两地的国土空间规划,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风险现状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涉重金属及不符合土壤环境管控要求的项目落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域禁止规划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设项目;开展长封两地现有土壤污染风险源排查工作,制定风险隐患整改措施并限期整改到位,切实消除土壤污染的潜在风险。
强化耕地安全利用。优先保护农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确保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规范农业生产过程,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饲料,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肥料;建立长封一体化土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狠抓建设用地风险管控。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强化建设用地在收储、转让、变更用途等环节中的土壤环境质量联动监管;加强对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管理,督促土地使用人、污染责任人落实风险管控措施。
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整治。持续优化长封两地畜禽养殖空间布局,加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环境准入管理;加快发展种养有机结合的循环农业,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处理利用设施建设,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
第四节 推动长封飞地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绿色发展。长封飞地产业园主导产业为卫材及医疗器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集中长垣市和封丘县环境容量等要素指标,优先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项目建设需求,不足部分可从新乡市其他区域内调剂支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组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专班,提前介入、跟踪服务,为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打好基础。
建设“两型”产业园。要严格落实长封飞地产业园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求,完善园区雨污水管网建设,杜绝混接错接现象;切实做好产业园建设项目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指导,落实建筑工地大气污染防治要求;规范建设工业企业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设施,提高污染防治能力,努力达到国家和省环保绩效A、B级企业标准。加强对产业园土壤和地下水的环境监测,确保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产业园要建设集中统一、严格规范的一般固废、危险废物储存设施和场所,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处置。成立长封飞地产业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专业人员,切实做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将长封飞地产业园打造成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园区。
第九章 加快长封一体化文旅融合 发展
挖掘长封两地文化资源价值,推动旅游市场和服务一体化。发扬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传承,立足文化高度认同的价值基础,把文化旅游作为推动长封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在发展文旅产业、推出文旅精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公共文化交流与信息共享、构建现代公共文旅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现代文旅市场体系等方面协同发力,推进长封一体化文旅融合发展。
第一节 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落实国家及省市文化产业发展部署,抓住河南省全面推进“兴文化工程”的发展机遇,围绕长封文旅融合一体化目标,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提升文化自信和软实力。依托长封文化同源、史脉相承等基础,瞄准文旅资源整合、文旅价值挖掘、文旅价值孵化、文旅价值产业化等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体验、文化研究、文化消费、文化会展、文化出版、文化演艺、文化服务、文化信息传输、文化产品生产等文旅业态繁荣发展,打造文旅融合产业链和文旅融合新高地。
专栏9—1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
封丘陈桥文化园:以长封文旅一体化建设为牵引,统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化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等系列项目建设,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园。 长垣孟岗君子文化园:培育君子文化创意、君子文化节会、君子文化演艺等业态,打造黄河文化、三善之地、君子文化等文旅产品融合发展。 |
第二节 共同建设黄河文化公园
以黄河为纽带,推动黄河文化公园建设,加强沿线特色旅游资源、湿地生态资源开发,将长垣、封丘的黄河文化苑、曹岗险工、天然文岩渠等重点旅游景点有机串联,延续黄河历史文脉,讲好黄河故事,大力弘扬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
着力打造曹岗黄河故道主题公园、北国秦淮·四季花海公园及赵堤豫北乡愁文化园等特色旅游景点。曹岗黄河故道主题公园定位为黄河岸边的自然公园,以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低空体验为主要功能。北国秦淮·四季花海公园定位为四季观景文化,以亲水休闲、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为主要功能。赵堤豫北乡愁文化园定位为田园水乡,主要功能以美食体验、农耕体验等为主。
专栏9—2 长封一体化文旅重点工程 |
黄河文化公园:近期建设封丘曹岗黄河故道主体公园、长垣赵堤豫北乡愁文化园;远期谋划封丘陈桥花岗景区、长垣北国秦淮·四季花海公园 。 特色旅游产品:建设曹岗险工、油菜花海、花海骑行、水上乐园、“天下粮仓”综合服务中心、小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豫北水街等特色旅游景区、景点和服务设施。 |
第三节 推动长封乡村旅游发展
积极推进长封乡村旅游,传承长封两地乡村农耕、民俗、餐饮、宗祠、建筑、民约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实现长封两地乡村振兴。将陈桥驿等历史文化名镇、苗寨镇宋庄民俗村、工业艺术园 相串联,谋划长垣—封丘具有豫北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
重点推进陈桥文化园、方里莲文化园、宋庄特色民俗村、工业艺术园等特色乡村旅游景点建设。打造多元融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民俗体验、艺术创作等为主的文旅产业项目,促进长封两地的乡村游一体化发展。
专栏9—3 长封一体化文旅重点工程 |
近期项目:打造长垣—封丘具有豫北特色的乡村旅游路线,串联封丘陈桥驿等历史文化古镇、苗寨镇宋庄民俗村、工业艺术 园 ;封丘黄河湿地—宋文化旅游区,长垣市提升“花香云寨”“醉美大浪口”“美味米屯”等乡村旅游品牌 。 远期项目:封丘县重点开发以文化体验、生态观光、民俗体验、艺术创作等为主的文旅产业项目;长垣市着力打造方里莲文化特色休闲园、宋庄特色民俗村、工业艺术园等项目。 |
第四节 打造长封美食文化共同体
依托长垣“中国厨师之乡”“中华美食名城”等名片,汇聚长垣肉丝带底、油馔、锅贴豆腐等精华美食与封丘飘香鱼、卷尖、巨岗猪头肉等特色美食,在长封两地共同建设豫北特色美食文化街,打造美食文化共同体,定期联合举办美食节、厨师节,壮大豫菜规模,吸引外地人到长封地区品尝美食。
专栏9—4 长封一体化文旅重点工程 |
近期项目:长垣、封丘两地分别建设豫北特色美食文化街。 远期项目:谋划打造长垣烹饪园、烹饪文化产业园。 |
第五节 打造长封历史人文景点
重塑长封两地历史人文体验四景,依托封丘黄池古遗址、陈桥驿、曹岗险工、长垣赵堤镇等古遗址,塑造黄池风云、陈桥故地、黄河险工和豫北水街四景。
打造长封两地自然风貌感知四景,依托封丘金银花种植基地、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青龙湖和天然文岩渠等自然景观,塑造金银花开、鹤舞滩涂、碧湖掠影和天然古渠四景。
专栏9—5 长封一体化文旅重点工程 |
近期项目:封丘县将建设教育公园、四馆一剧院、嘉联生态园;长垣市将建设君子文化产业园、天然文岩渠等自然景观项目。 远期项目:封丘县将建设黄池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中国青陵台相思文化园、小城中医养生园、尹岗乡黄河三十九道坝等项目;长垣市将建设滩区迁建博物馆。 |
第十章 创新长封一体化发展保障机制
第一节 绘制一张蓝图,实现规划共谋共管
“一本规划”谋发展。坚持前瞻性、系统性、整体性原则,科学编制长封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和产业、交通、生态等专项规划,着力构建“1 N”规划体系;同时强化与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将长垣市和封丘县上升为新乡市东部功能组团,明确功能定位,加强与新乡市区组团、平原示范区组团以及其他市县城区之间的空间联系。“一张蓝图”统全域。长封一体化发展的各类专项规划应与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精准衔接,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建立覆盖示范区全域的管控体系,实施统一的国土空间管控规则。“一个平台”管监督。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探索建立统一的长封一体化项目生成、审批、监管信息平台,切实提高长封两地的空间治理水平和效率。
第二节 完善一种机制,实现区域共商共治
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除制约长封一体化发展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完善有效的长封一体化合作机制,为长封两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建立完善长封一体化议事协调机制和日常工作制度,加快推进建立制度统一、规则一致、执行同步的协同发展机制,及时解决涉及长封一体化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长封一体化重大行政决策过程中,创建联合听证、专家咨询和公众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动长封一体化公共事务协同治理机制,加强安全发展和区域应急管理合作。建立长垣和封丘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形成一体化持续发展合力。通过长封飞地产业园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断完善长封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和政策,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与路径创新。
第三节 构建一个体系,实现设施共建共享
在长封两地探索建立一个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各级政策性、引导性资金及其他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参与设立长封一体化重大设施协同建设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县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等领域。以新乡市国资集团为载体,探索联合组建长封一体化基础设施投资公司,统筹推进跨县界交通设施建设,解决交界地区“断头路”、“瓶颈路”矛盾;统一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环保排放标准,探索建立长封两地内外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长封两地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统筹布局一批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建设南水北调水厂、静脉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
第四节 创新一套政策,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推进长封一体化考核机制,突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考核导向。探索灵活的土地供应政策。在长垣市“三块地”改革试点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短期出让、租赁等产业用地灵活供地方式,避免优质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积极探索按实际用途分类管理、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生态、旅游等用地政策。建立人地挂钩机制、促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推行多元化的复合用地供应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多项创新政策。加快飞地园区、合作园区等政策创新。积极承接郑州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探索外部合作园区共建共享机制和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园区市场化,招商组团化。
以长封飞地产业园为载体,建立长封一体化产业发展专项支持基金,协同制定出台土地、财政、投资等激励政策措施。支持长封飞地产业园引入战略投资者和第三方产业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飞地产业园建设和运营新模式,鼓励飞地产业园多元化开发。支持开展与国内发达地区园区合作共建,探索飞地产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机制。参 照省级开发区体制改革要求,推行“管委会 公司”模式,探索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等制度改革,使长封飞地产业园真正成为长封一体化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