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四年五月十二日
许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去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支持、帮助下,全市人民不畏困难,努力工作,全面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10.2亿元,增长12.8%,比计划高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与计划持平;第二产业增长16.8%,比计划高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10.5%,比计划高0.5个百分点。
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继续实施“稳粮扩经”政策,粮食种植面积572.8万亩,比计划多2.8万亩;花木、中药材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8.6万亩和25.3万亩,分别比计划多3.1万亩和5.3万亩。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园区完成投资1.6亿元,53个项目顺利实施。积极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了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市实现了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全年新建、改建县乡公路760公里,全市2311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继续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14.6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利用国债资金5600万元,加强了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白沙水库和佛尔岗水库除险加固、良种繁育、退耕还林、花卉苗木等项目建设。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0.8亿元,增长16.4%,比计划高4.4个百分点。许继集团、黄河集团、瑞贝卡公司、许昌卷烟厂等大型企业的增加值增长均超过20%。制定了“一城三基地”即许继高科技电气城、烟草工业基地、金刚石生产基地、发制品生产基地的中远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许继集团企业信息化、河南科力新材料公司纳米碳酸钙、骆驼鞋业冷粘鞋、许昌金彩虹印染特种后整理、河南豪丰农业机械公司秸秆还田机、河南森源电气公司真空断路器、许昌银星纳米材料公司纳米材料等一大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发电量5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加8.4亿千瓦时;卷烟47.3万箱,比上年增加5.3万箱。
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活力增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5.5亿元,增长25.6%,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0.1%。全市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94家非公有制企业中,86家实现盈利。采取多种措施,克服“非典”的不利影响,服务业在逆境中发展良好。一批旅游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中原花木交易会暨生态旅游节,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2亿元,增长10.7%。邮政业务总量达到1.04亿元,增长14.9%;电信业务总量14亿元,增长55%。各类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62.4亿元,比年初增长17.3%;贷款余额206.7亿元,比年初增长12.2%。
招商引资、投资和外贸出口增势强劲。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国债项目55个,争取国债建设资金2.3亿元。全年县(市、区)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32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60%。实施项目带动,扩大投资规模。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亿元,增长36.9%,比计划高26.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58.4亿元,增长41.5%,比计划高31.9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全市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增长38.3%,比计划高28.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2.6亿美元,增长36.1%,比计划高26.1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69个(112个子项目)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7.8亿元。续建项目中,许昌市区国省干线绕城公路、梁北煤矿年产原煤90万吨项目、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市中心血站、许昌烟机厂异地扩建、河南江河公司亚麻酸生产线、河南众品食业公司众品园区、东区道路新东路等26个子项目已经竣工。新开工项目中,豫中纺织公司新增1000头气流纺生产线、黄河集团金刚石制品生产线、禹州制药集团异地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许昌至开封(兰考)高速公路许昌段工程、襄城县首山一矿、白沙水库除险加固、许昌卷烟厂技改工程、瑞贝卡公司技改工程、河南骆驼鞋业公司冷粘鞋生产线、上海兰生公司硫化鞋生产线、鄢陵县生态旅游项目、县乡公路国债项目等按计划开工,并完成了计划投资量。前期工作项目中,禹州电厂二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国家发改委已委托中咨公司完成了评估;许昌至登封高速公路,已完成施工招标;第三热源厂项目建议书已呈报国家发改委,并完成了设备预订购;许昌学院二期工程已完成前期报批。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能力增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9214个。全市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11965人,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961人。全年登记失业率2.5%。“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共发放养老金30197万元,发放率100%。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92元,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80元,增长5%。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争取到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社会事业国债资金3346万元和一批省补助建设资金,涉及高中扩招、中小学危房改造、防治“非典”发热门诊、疾控中心网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农村中心卫生院、博物馆、文化馆等国家、省支持项目69个。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民政、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
三、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保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是2004年经济发展计划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也是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年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加大全市招商引资力度。强化对各地、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的分解,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组织保证,强化对招商引资的服务,强化对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严格招商引资考核,并建立严谨的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通过进一步开拓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确保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2004年,国家仍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确定增发建设国债资金1100亿元,加上年结转300亿元,仍为1400亿元的国债资金。抢抓机遇,认真研究国家投资政策,选准、选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方向的项目,确保再争取到一批国债建设资金和省专项资金。高度重视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前期工作要有一定的深度,把项目库建设作为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全市目标管理,以此提高全市项目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千方百计启动社会投资。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经营性的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建立政府退出机制,推动已建成的政府投资项目依法转让产权或经营权。
(二)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今年安排重点建设项目92个(138个子项目),其中,续建项目27个,新开工项目45个,前期工作项目20个。总投资519亿元,2004年计划投资78亿元。重点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当年计划投资都是历年计划盘子最大的一年。一是加快续建项目工程进度。确保卷烟总厂自动化物流系统和烟叶醇化库建设、瑞贝卡公司发制品技改、森源电气公司真空断路器生产线、骆驼鞋业公司冷粘鞋生产线、众品公司众品产业园区建设、天健公司垃圾发电工程、许平南高速公路等23个项目年内尽早竣工投入使用;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许昌至开封(兰考)高速公路许昌段工程、襄城县首山一矿、许昌市和禹州市、长葛市天然气建设工程、白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二是开工一批新的建设项目。争取许昌市地下水保护计划东区水系工程、北汝河治理工程、许继富士电梯公司电梯生产线、许继集团高科技电气城一期、县城电网改造工程、国省干线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疾控中心建设、东城区城市支路网、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市区河系治理工程等33个项目年内竣工;创造条件,使老牌水泥公司2×3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河南一林纸业公司异地技改、禹州中锦水泥公司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黄河集团纳米级超细微粉生产线、宏伟纸业集团白卡纸生产线、鄢陵华丰棉业公司化纤生产线、许昌辰雨信息科技公司短信遥控器生产线、许昌阳光电缆公司电力电缆生产线、襄城美福林焦化公司年产120万吨焦炭工程、禹州电厂二期、第三热源厂、许昌至登封高速公路、许昌至扶沟高速公路、禹州至登封地方铁路等重点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并形成施工高潮。三是做好一批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南水北调许昌段工程、襄城县电厂一期工程、禹州电厂三期、许继电气城二期工程、许昌卷烟厂“十五”技改工程、许昌煤矿、禹州林板一体化、山花公司大豆产业园、许昌至禹州铁路“小改大”等前期工作项目,要达到一定的工作深度,尽快具备开工条件。
进一步抓好重点项目制度建设,用制度促工程进度,保工程质量。实行重点项目目标责任制,重点项目纳入各县(市、区)、市直主管部门责任目标。实行项目公示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实施“阳光工程”。实行项目建设进度督查制,建立和完善项目进度工作台帐。强化重点项目招投标制、工程质量责任制、施工安全责任制。加强项目建设调度例会制度,及时通报情况,分析问题,协调解决。加强对重点项目和国债项目的经常性稽查,确保政府出资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政府投资的安全高效。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一是认真抓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重点抓好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32个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挂牌,大力推进园区国际化。二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有限的耕地,积极稳妥地发展绿色农产品和高效的经济作物,提高农作物复种指数,增加优质小麦、优质蛋白玉米、优质大豆、脱毒红薯等优质农作物的比重,发展优质农业和高效农业。力争新增花木面积6.4万亩,新增中药材面积9.7万亩,蔬菜保持在85万亩左右,使经济作物所占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粮经比例达到64:36。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安全饮水工程”,解决好农村部分地区浅层水被污染问题。实施农网改造三期工程,对县城、市郊110KV电网进行改造。加强管理,建设好今年国家安排的10条国债农村公路。
强力推进工业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一是搞好“一城三基地”的规划实施工作。进一步完善“一城三基地”规划,加大力度,抓好实施,确保规划项目落到实处。二是强化银企合作。与金融部门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及时组织企业、项目单位与金融部门对口衔接,加强沟通,加强了解。采取积极措施,加大金融部门对我市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三是继续搞好特色工业产业基地建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各方面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保护好、发挥好、引导好,因地制宜搞好特色工业产业基地规划及项目建设。四是继续抓好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工作。对已列入国家、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要督促企业搞好项目建设工作,保证按时发挥效益。积极推进许继集团可控硅换流阀国产化、黄河集团金刚石压机、河南一林造纸公司高档文化用纸、许昌传动轴总厂汽车传动轴、众品公司无公害冷冻猪肉调理食品、豫中纺织公司高档服装面料等一批新的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再争取一批国家、省工业结构调整资金。
大力发展服务业,努力扩大消费。一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各方参与”的旅游业发展机制,加大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投入,重点抓好鄢陵生态旅游、紫云山、霸陵桥等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提高许昌旅游接待水平,壮大旅游产业规模,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达到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标准。二是继续清理抑制消费的不合理规定,制定和完善刺激消费特别是住、行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住房、汽车消费。在农村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抓好教育收费、医疗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加大力度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加快市场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扶持鄢陵花卉、禹州中药材、长葛农机配件、襄城蔬菜、许昌县豆制品等龙头批发市场的建设,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培育规模化经营的批发商,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积极推行市场协会制和市场业主责任制;市区农贸市场要加快“农改超”步伐。
(四)抓好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多渠道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建成28所农村中小学危改项目,尽早开工许昌学院二期、许昌二高迁建项目。大力支持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积极推进我市与郑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认真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加强市紧急救援中心、医院传染病区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建成全市6个疾控中心网络,改造建设一批农村乡镇中心卫生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建成四个县级文化馆,加快数字电视双向交互网建设。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强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争取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认真解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实施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348公顷。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大力推进市区污水管网环通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市区主要河流变清、变亮。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大、资源约束性强的生产能力盲目扩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积极推行节水、节能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安全生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有效的预防火灾措施,确保不发生特大火灾事故。
附件:许昌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