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许昌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610-00470
  • 信息分类:市政府公报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6-10-18 04:40
  • 名 称 :关于印发许昌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关于印发许昌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许政〔2005〕7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八月三十日

     

     

    许昌市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依法及时、公开处理人事争议,保护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人事争议处理工作,保证办案质量,根据国家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河南省人事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发生的人事争议。

     

    第三条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仲裁委员会)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第四条处理人事争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及时、公正、合理的原则;

     

    (二)单方申请,当事人双方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的原则;

     

    (三)独立办案,一级仲裁的原则;

     

    (四)先行调解,及时裁决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市、县、区设立仲裁委员会,是同级人民政府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人事争议的专门机构,其工作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政府制定的有关政策,制定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仲裁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二)负责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工作,接受上级仲裁委员会业务指导和监督,领导、监督本级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监督检查下级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三)负责监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者人事争议调解小组的工作;

     

      (四)审定仲裁员资格,聘任专职、兼职仲裁员;

     

      (五)研究处理重大和疑难人事争议案件,并做出决定;

     

    (六)协调有关人事争议处理方面的事宜。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主任由同级人民政府分管人事工作的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委员由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担任。

     

    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第七条仲裁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人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办公室主任由人事行政部门负责人兼任。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处理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八条仲裁委员会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实行仲裁庭制度。仲裁庭在仲裁委员会领导、监督和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的协助下具体承办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庭是非常设性的处理人事争议案件的临时机构,仲裁庭依照法律、法规处理人事争议,实行一案一庭制。

     

    仲裁庭由3名以上(含3名)的单数仲裁员组成,仲裁委员会应当指定1名仲裁员担任首席仲裁员;简单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也可以指定1名仲裁员独任处理。

     

    第九条仲裁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聘请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律师担任兼职仲裁员。

     

    兼职仲裁员与专职仲裁员在执行仲裁公务时享有同等权利。

     

    兼职仲裁员参加仲裁活动时,所在单位应当给予支持。

     

    第三章受理范围

     

    第十条仲裁委员会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具体包括:

     

    (一) 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人事争议;

     

    (二)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 企业单位与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属人事行政部门管理事项的争议;

     

    (四) 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仲裁的人才流动争议和其他人事争议。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对下列人事争议不予受理:

     

    (一) 超过时限的人事争议;

     

    (二) 司法部门已受理或审结的争议;

     

    (三) 仲裁委员会已经审结,当事人没有新的事实、证据足以改变仲裁结论又提出同一标的仲裁申请的;

     

    (四)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应受理的争议。

     

    第四章仲裁管辖

     

    第十二条人事争议案件的受理,实行行政区域管辖。县(区)的人事争议,由县(区)仲裁委员会受理。跨县(区)的人事争议,市直单位和驻市单位的人事争议案件,由市仲裁委员会受理。

     

    第十三条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后,当事人对管辖有异议的,应以书面形式提出,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异议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案件受理后,仲裁委员会的管辖不受单位行政区域、行政隶属关系变更的影响。

     

    第十四条县、区仲裁委员会之间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上级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

     

    有管辖权的县、区仲裁委员会由于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由市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

     

    市仲裁委员会指定管辖,应书面通知报送的仲裁委员会和被指定的仲裁委员会;报送的仲裁委员会接到通知后应及时告知当事人。

     

    第五章仲裁参加人

     

    第十五条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人事争议案件的当事人。法人由法定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非法人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

     

    在仲裁过程中,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更换的,由新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继续参加仲裁活动,并向仲裁委员会提交新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书。原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参加仲裁活动的行为有效。

     

    已审理结束的,其调解、仲裁结果对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具有约束力。

     

    第十六条当事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参加仲裁活动;当事人死亡的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参加仲裁活动。监护人、法定代理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不明确或者互相推诿的,由仲裁委员会指定代理人。

     

    第十七条当事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但必须向仲裁委员会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委托书必须明确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委托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仲裁请求,提起反请求,进行和解,必须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

     

    委托代理人的权限如果变更或解除,当事人应当于开庭前书面告知仲裁委员会,并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十八条当事人一方在三人以上,并有共同仲裁申请理由的,应当推荐代表参加仲裁活动。代表人数由仲裁委员会确定。

     

    第十九条与人事争议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经申请并获准后可参加仲裁活动,必要时也可由仲裁委员会直接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第二十条当事人在仲裁活动过程中可以申请回避、进行辨论、请求调解。

     

    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应当遵守仲裁程序和庭审纪律,履行发生效力的调解书或裁决书。

     

    第六章处理程序

     

    第二十一条人事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应当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在发生争议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仲裁委员会提出,并按被申请人数递交申请书副本。

     

    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申请时效的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受理。

     

    第二十三条仲裁申请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 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申请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等。

     

    (二) 被申请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如果被申请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等。

     

     (三) 仲裁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理由。

     

     (四) 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二十四条仲裁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工作。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初步审查:

     

    (一) 申请人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 申请仲裁的人事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三) 该人事争议是否属于本仲裁委员会管辖;

     

    (四) 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是否齐备并符合要求;

     

    (五) 仲裁申请是否符合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对申请材料不齐备或者有关情况不明确的仲裁申请书,申请人应按要求进行补充。对以上内容的审查应自接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审查结束。

     

    第二十五条对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应在5日内作出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决定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要求被申请人在接到申请书副本后15个工作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决定不予立案的或者初步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或审查结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并送达申请人。

     

    第二十六条对决定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组成仲裁庭。

     

    第二十七条仲裁庭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 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二) 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

     

    (三) 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员、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书面或口头说明理由。仲裁委员会对回避申请应及时作出决定,并通知当事人。

     

    第二十九条仲裁庭成员应认真审阅案件材料,审查证据,分析案情,查明争议事实。

     

    第三十条当事人应当对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仲裁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时,可自行收集证据,有权向有关单位查阅与案件有关的档案、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

     

    仲裁庭认为有必要调查时,可以调查取证。调查人员调查时,应出示有关证件,告知被调查人应实事求是地提供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

     

    第三十一条在遇到专门问题时,仲裁庭可以向专家咨询或者委托专门机构进行勘验或鉴定。

     

    第三十二条各仲裁委员会之间可以互相委托调查。受委托方应按委托方要求的期限完成调查,逾期不能完成的应及时函告委托方。

     

    第三十三条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先行调解。仲裁庭应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促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第三十四条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写明仲裁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庭成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效力。

     

    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处理人事争议案件,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或者仲裁庭认为不需要或不宜开庭的,可以书面仲裁,书面仲裁应当在全面准确地掌握案件材料的基础上客观公正地进行。

     

    第三十六条决定开庭处理的,仲裁庭应于开庭前5日内将开庭时间、地点等书面通知当事人。仲裁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回申请处理;被申请人经书面通知,无正当理由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仲裁。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以延期审理:

     

    (一) 必须到庭的当事人和其他仲裁活动参加人有正当理由没有到庭的;

     

    (二)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临时提出回避请求且理由成立的;

     

    (三) 需要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重新鉴定或需要补充调查的;

     

    (四)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延期开庭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八条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裁决书。裁决书由首席仲裁员、仲裁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当庭宣布裁决的,应在宣布后5日内发给裁决书;定期宣布裁决的,宣布裁决后立即发给裁决书。

     

    第三十九条仲裁庭审理案件,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七章执行和监督

     

    第四十条发生效力的调解书和裁决书当事人必须执行。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 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 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确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另行组成仲裁庭重新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第四十二条仲裁委员会主任对本委发生效力的裁决书,发现确有错误,需要重新仲裁的,应当提交仲裁委员会讨论决定。仲裁委员会决定重新仲裁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第四十三条上级仲裁机构对下级仲裁机构已经发生效力的仲裁决定,发现有错误的,有权指定下级仲裁机构重新处理。

     

    第八章仲裁费用

     

    第四十四条人事争议当事人申请仲裁,应按规定交纳仲裁费,仲裁费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仲裁费分为案件受理费和案件处理费,案件受理费由申请人交付,案件处理费由当事人预交。

     

    仲裁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由申请人在收到仲裁委员会受理通知书后5日内交付。逾期不交的,按自动放弃仲裁申请处理。

     

      第四十五条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费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负担。案件经仲裁委员会裁决的,仲裁处理费由败诉方负担。双方当事人部分败诉的,由双方当事人分别负担仲裁处理费。申请人撤诉的,全部费用由申请人承担。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仲裁委员会可以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建议当事人主管单位或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 干扰仲裁活动,阻碍仲裁人员执行公务的;

     

    (二) 拒绝提供有关文件、资料和其他证明材料的;

     

    (三) 提供虚假情况的;

     

    (四) 对仲裁工作人员、仲裁参加人、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五) 拒不执行已发生效力的调解书或裁决书的。

     

      第四十七条仲裁人员应依法秉公办案。仲裁人员如有玩忽职守、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四十八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