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办[2007]2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0704-00013
  • 信息分类: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07-04-11 09:00
  • 名 称 :许政办[2007]2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办[2007]21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四月四日

     

    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实施方案

     

    为规范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根据信息产业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信部信〔2006〕229号)和《关于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信部信〔2006〕597号),结合许昌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互联网等信息传媒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原则,突出许昌特色,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大力普及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通过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促进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信等先进技术手段,依托卫星、宽带、电话线、光纤等信息接收的资源,实现系统整体开发应用,三年内建立健全四级网络平台(市信息中心、县信息平台、乡信息服务站和村信息服务点)。重点实施“93111”工程,即全市建成90个涉农乡镇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大厅,300个农业信息化重点村,扶持100个种养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为代表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户,建立1000名专(兼)职农村信息员队伍,带动10000户农民上网(即农民“万户上网工程”),全面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二)年度目标

    1.2007年完成四级网络和平台建设,建立和扶持100户种养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为代表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户,以鄢陵县花木集中主产区和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区为重点,建立100个农业信息化重点村,完成1000名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

    2.2008年新建100个农业信息化重点村,以乡镇移动、联通营业服务厅为依托,完成9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大厅建设。

    3.2009年新建100个农业信息化重点村,开展农业信息技术在农村远程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示范,探索电脑、广播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带动万户农民上网,基本达到农业信息户户通。

    三、试点内容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1.完善市级。对许昌农业信息网进行第四次改版升级,按照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要求增加相应栏目,主要增加花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整合市直涉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加快农业专家数据库建设,完善“12316”农业语音热线电话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2.提升县级。各县(市、区)都要成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充实人员,负责采、编、发系统,使县级农业网络平台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建立农业信息服务大厅。

    3.强化乡级。依托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全市建立90个乡(镇)农业信息服务大厅,做到“五有”:有场所、有3—5名技术人员、有1—2套终端接收设备和宽带接入、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批农民信息员队伍。

    4.普及村级。全市建成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DVD接收终端,在许昌城乡一体化推进区63个行政村逐步建成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达到“三有”、“三会”:有电脑、有人员、有信息发布栏;会电脑上发布信息、会下载有关信息资料、会开展信息技术服务。其他县(市、区)也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建立一批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3年内建成300个信息化示范村。

    5.示范农户。选择一批信息需求高、示范能力强、经济条件较好的“种、养、加”大户、农民经纪人,建立农村信息化示范户。先期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和鄢陵县陈化店镇、柏梁镇选择100个示范户,每户配备电脑一台,作为2007年农村信息化示范市示范农户,带动全市万户农民通过互联网获取服务信息。

    (二)建设“四大系统、二项示范”工程

    1.农业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农业热线语音电话“12316”系统,通过把各种文字信息组织成语音信息,以电话形式播放给听众;农业政策数据库系统,把中央的惠农政策,通过网络传递给广大用户;农业生产资料监管系统,农资经营企业全部上网,实现信誉度分级。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疫病防治等实用数据库。

    2.农业远程教育和多媒体数字终端系统。通过建立农村远程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平台,开展“贴近农村、方便农民”的远程教育,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做到“一人讲课、万人听讲”,实现系统平台和信息资源的兼容共享。

    3.农业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农业产业化企业、民营工业园、生态园、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等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探索电子商务模式。在农村选择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户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与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通过他们示范带动周围农户。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根据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与医疗卫生部门合作,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建成较为完备和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试点。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适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5.农村人才建设示范。充分利用“12316”农业信息服务语音热线平台和信息服务“大篷车”等综合信息化手段,依靠信息服务站点和专兼职结合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建立健全面向“三农”的信息化培训基地,重点培训市、县、乡、村领导干部、信息技术骨干和专兼职农村信息员。三年内,信息大篷车要服务到全市的96个乡(镇、办事处)、2339个行政村(社区),直接和间接培训各级农村干部1万人次,各类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10万人次,农民100万人次。

    6.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示范。与广电、网通等部门合作,采取优惠补贴措施,启动“村村通光缆工程”,每年建设100个信息村,3年完成300个村,推动“万户农民上网”工程;与移动、联通、网通公司合作,开展万部手机送农民、固定电话家家乐活动,促进农村电话普及;与广播电视部门合作开展“许昌农业信息综合节目 中央7套电视进农家”工程和农业信息电波入户工程。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一些农民能够用得起、用得了、用得好的信息终端产品,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逐步形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利用九种方式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

    一是农业信息网络。二是12316农业语音电话。三是农业信息综合节目的播放。四是农村党员教育网络DVD接收终端。五是联通的13333743000专家热线。六是农业短信。七是电子显示屏。拟在许昌县尚集镇和苏桥镇丈地村、鄢陵县农业局、花博园和陈化店镇等地建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许昌农业信息。八是农业信息大篷车。九是农业信息发布栏。在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和311国道两侧选择20个村建立示范点,每个行政村建一个农业信息发布栏,由村信息员定期发布有关农业信息。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加强领导和协调,市政府成立许昌市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管理领导小组,主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委、农业局和市直农口各单位、广电、教育、劳动保障、通讯等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承担试点的具体业务工作。

    (二)加大投入,确保资金需求。本着“完善市级,提升县级,强化乡级,普及村级、示范到户”的原则,试点三年内市财政计划每年安排一定农业信息化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按照目标任务先建后补,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经验收合格者,给予奖励和补助。试点单位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试点工作。

    (三)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根据国家试点市建设的要求,科学设置、合理调配信息化现有技术力量;同时,重点培养计算机软件设计、网络维护及信息分析、预测人员。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信息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用高素质队伍、高素质人才来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四)突出特色,完善服务手段。围绕许昌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先期开展试点工作。根据全市花木种植养殖大户和经纪人的信息需求,计划发展农村信息化示范户70户;示范户主要分布在许昌—鄢陵311国道和许昌—长葛城际快速通道两侧;对示范户进行重点扶持,由市发放电脑一部,由县补助上网费用,由电信公司铺设光纤进村入户;种植大户在搞好自身经营的情况下,发展带动周边农户。

    (五)完善机制,规范服务运作。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农村信息化工程按层次化分工、产业化定位、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的思路进行建设。制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工作规范,积极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投入主体多元化,靠利益机制运作,确保农业信息化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六)严格奖惩,实行典型带动。市政府对试点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并适时对试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力、不能按计划开展工作的给予通报批评。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