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许昌市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许昌市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提高我市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水平,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农牧发〔2010〕6号)和《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的通知》(豫政办〔2009〕91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6.1%,已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产业。当前,我市畜牧业正处于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规模养殖发展慢、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畜牧业生产方式亟待转变;畜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土地、资金等问题与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的矛盾以及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与粪污环保治理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有利于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从源头对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控制,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有效提升疫病防控能力,降低疫病风险,确保人畜安全;有利于畜禽粪污的集中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逐步形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新格局。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以改造、提升、规范规模养殖标准化生产水平为手段,以增加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调整优化生产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努力实现畜产品供需基本平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养殖效益稳定增加、畜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生态环境友好和谐的综合目标,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积极实施“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即到2015年,规范、改造、提升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100个养殖小区,达到“六统一、六规范”(统一粉刷墙壁,规范外部形象;统一场区绿化,规范环境卫生;统一配置消毒防疫设备,规范防疫设施和技术;统一安装录像监控设施,规范场区管理;统一档案资料,规范生产记录管理;统一使用环保处理设备,规范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标准化改造效果,促进养殖企业上档升级,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2010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80个(其中,62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8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2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3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标准化养殖小区5个。
2011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120个(其中,9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15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10个。
2012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150个(其中,11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0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0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15个。
2013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180个(其中,13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5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25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5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5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20个。
2014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220个(其中,15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0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35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5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10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25个。
2015年,全市规范、改造、提升规模养殖场250个(其中,170个生猪标准化示范场、10个奶牛标准化示范场、45个蛋鸡标准化示范场、15个肉鸡标准化示范场、10个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养殖小区25个。
三、基本原则和场(区)标准
(一)基本原则
1.坚持规模化与标准化相结合。基础规模是前提,是必备条件;标准化是目标,是改造、提升、规范的主要内容。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评定标准执行,逐步实现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
2.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改造、提升、规范的规模养殖场(区),硬件建设基本实现现代化、设施化,软件建设实现管理制度化、生产规范化,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3.坚持培植典型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既要抓好规模养殖企业的改造、提升和规范,树立典型,又要通过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4.坚持标准化提升与长效监管相结合。规模养殖企业的改造、提升、规范工作,既要立足当前,全面落实标准化提升措施,力争取得阶段性创建成效;又要着眼长远,注重对标准化示范场的长效监管,确保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稳步发展。
(二)场(区)标准
1.规模养殖场标准是指生产管理规范、总体经营水平高、规模达到生猪年出栏1000头以上、或蛋禽存栏1万只以上、或肉禽年出栏30000只以上、或奶牛存栏200头以上、或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或肉羊年出栏500只以上的畜禽养殖场。
2.养殖小区标准是指符合乡村建设规划和防疫条件,布局科学合理,实行统分结合经营模式,饲养畜禽品种统一,拥有10个独立养殖单元以上,生猪年出栏3000头以上、或蛋禽存栏3万只以上、或肉禽年出栏5万只以上、或奶牛存栏300头以上、或肉牛年出栏500头以上、或肉羊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相对封闭的养殖区域。
3.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占地面积20亩以上,投资100万元以上,标准化畜禽舍建设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
4.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应距铁路、公路、河流、城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500米以外;距离其它养殖场或养殖小区500米以外;距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垃圾及污染处理场所、风景旅游以及水源保护区2000米以外。5.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在公共设施方面要求“三通”,即水通、电通、路通;在环保处理设施方面,要配套建设沼气工程或其它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达到粪污无害化处理标准,并且要求通过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6.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符合《河南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规模标准和备案程序规定》的要求,并备案登记。
四、工作重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指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各县(市、区)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适度、人畜分离、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思路,大力推广退出散养、退出庭院、退出村庄和进入小区、进入规模、进入市场的“三退三进”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发展规模养殖与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与实施沼气工程相结合、与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与畜牧业经济组织相结合,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各级畜牧部门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具体的建设方案,积极做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场址选择、圈舍设计、生产管理、品种引进、饲料供应、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工作的指导,推行标准化养殖模式,搞好种养平衡,推进畜牧业生态养殖和清洁生产,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建设标准,大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在场址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良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的过程。各县(市、区)畜牧部门要围绕重点环节,着力于标准的修订、实施与推广,达到“六化”,即: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要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检疫合格,实现畜禽品种良种化;养殖场选址布局应科学合理,符合防疫要求,畜禽圈舍、饲养与环境控制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的需要,实现养殖设施化;落实畜禽养殖场和小区备案制度,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制和使用安全高效饲料,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实现生产规范化;完善防疫设施,健全防疫制度,加强动物防疫条件审查,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实现防疫制度化;畜禽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实现粪污处理无害化或资源化利用;依照《畜牧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畜禽养殖档案建立和畜禽标识使用实施有效监管,从源头上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监管常态化。全市要建立健全畜禽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强关键技术培训与指导,加快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步伐,着力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壮大龙头企业,带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才能实现生产与市场的对接,产业上下游才能贯通,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牢固。要发挥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示范带动能力,鼓励河南众品食业公司、河南欧利优乳业公司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采取“公司 农户”等形式发展标准化生产。积极扶持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推广、行业自律、维权保障、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实现规模养殖场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鼓励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型批发市场、超市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并推动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上市畜产品的品牌创建,努力实现生产上水平、产品有出路、效益有保障。
(四)强化安全监管,保障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全面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完善畜禽品种、投入品、畜产品生产、产地环境、畜禽养殖、质量监测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导相关企业制定企业标准,建立健全畜牧业标准体系。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监督执法活动,依法规范种畜禽、兽药、饲料、无公害畜产品等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严厉打击添加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违禁物品的不法行为。完善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加强畜产品和投入品的质量监测,扩大监测范围,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全市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饲料、兽药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瘦肉精监测合格率达99%以上。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深入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扩大认证规模,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积极推行HACCP管理体系认证、ISO质量系列体系认证、兽药GMP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高标准、高起点组织标准化生产,培育和扶持一批名牌畜产品,不断提升我市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环保治理,搞好标准化规模养殖清洁化、生态化生产。各地要坚持一手抓畜牧业发展,一手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正确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工艺,对规模化养殖场实施干清粪、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上减少污水产生量;对于具备粪污消纳能力的畜禽养殖区域,按照生态农业理念统一筹划,以综合利用为主,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畜禽规模养殖相对集中的地区,可规划建设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厂),生产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对于粪污量大而周边耕地面积少,土地消纳能力有限的畜禽养殖场,采取工业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市政府成立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领导小组,加强督促指导和行政推动,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局,具体落实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工作。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将畜禽养殖标准化推进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市政府将定期进行检查督导,每季末对改造、提升、规范的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进度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年底综合排序,统一进行奖罚。
(二)落实政策措施。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通过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制定扶持政策。财政部门要安排一定的资金,支持畜禽标准化改造、提升和规范。同时,加强资金监管,确保发挥政策资金最佳效益。国土部门要按照《土地管理法》、《畜牧法》等有关规定,对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优先安排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用地。环保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督导工作,新建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畜牧部门要制定好畜禽标准化养殖业发展规划,抓好扶持政策落实和项目资金引导。水利部门要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用水提供优惠条件。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用电按有关政策执行。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机构要优先向改造、提升、规范的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提供贷款支持。
(三)强化项目扶持。要抓住国家、省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强畜牧业项目的立项和申报,积极争取国家、省畜牧业项目支持。重点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资金和肉鸡、蛋鸡、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等项目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钱物齐补的补贴形式,改造、提升、规范一批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搞好示范引导,促进现有养殖企业上档升级,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
(四)搞好服务指导。各县(市、区)畜牧部门领导班子要明确职责,分包场区,搞好服务,指导畜禽标准化改扩建工作。同时,成立标准化创建技术专家组,由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及养羊方面的专家组成,负责技术培训、指导和验收工作,帮助养殖企业解决有关技术难题,普及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规范,提高生产者质量标准意识和应用能力,确保“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