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2011]28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103-00062
  • 信息分类: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1-03-14 17:33
  • 名 称 :许政[2011]28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2011]28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2011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一一年三月八日

     

    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保民生,以重大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开放招商三项重点工作带动全局,多策并举,奋力拼搏,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较好地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主要计划指标较好完成。全年生产总值1312.78亿元,增长13.3%,高于计划2.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7.45亿元,增长22%,高于计划10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9.36亿元,增长22.3%,高于计划1.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32亿元,增长19.5%,高于计划3.5个百分点;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达到10.84亿美元,增长26.3%,高于计划14.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196.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71元,分别增长10.6%和8.2%,分别高于计划4.6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29万吨和3.4万吨以内,全年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重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招商引资三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力实施“3618”投资促进计划,重点项目建设较快推进,全年确定的1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超过年度投资计划29亿元。西继电梯生产基地一期、许继大功率电力电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中原电气谷风电研发中心、众品公司速冻调理肉制品生产线、康德药业迁建、首山一矿等44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新能源电动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线、中原电气谷创业服务中心等3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完善落实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等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在全省重点项目点评观摩活动中,我市名列前茅。制定实施了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和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的“11条”措施,产业集聚区建设提速发展。全市10个重点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1372亿元,增长65%,实现利税165亿元,增长63%。组织了3次产业集聚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年新开工项目3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全年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中原电气谷“2415”项目攻坚计划顺利实施,魏武大道建成通车,温州电气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风电结构件、风电控制项目开工建设。大力实施“5266”招商引资行动计划,招商引资取得良好成效。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原花博会、“百名豫商看许昌”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32个,合同引进市外资金903.9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3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三)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装备制造、能源、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见到成效,风电整机生产线具备批量生产能力,森源电动汽车部分产品投放市场,许继电动汽车充电站在世博会上应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增长130%以上,112个列入全省“转型升级双千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41.7亿元,53个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增长点。着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投资增速达到26.3%。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重点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启动,众品公司中原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园一期建成投用。金融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光大银行、浦发银行落户我市,全市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4.5亿元,贷款余额562.3亿元,分别增长27%、17.3%。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全年粮食总产275万吨,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良好,新增花木面积10万亩,荣获“中国花木之都”称号,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46.5%。

     

    (四)城乡建设全面提速。许昌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编制了《许昌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173个新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城市功能和形象显著提升,81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9亿元,许都大剧院、市体育馆建成投用,89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23亿元,建设安置房400万平方米。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加快推进,G311线许昌至鄢陵段改建工程、永登高速许昌连接线建成通车,许禹铁路改造一期工程顺利实施,石武客专许昌段开始铺轨。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和67个试点村村容村貌整治工程顺利实施,改造提升农村公路557公里,新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2.6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02万口。

     

    (五)改革创新实现较大突破。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攻坚前行,列入改制台帐的39家单位有35家改制方案完成报批,其中18家已完成改制,13家台账外单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攻坚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资产重组迈出重要步伐,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公司成功重组,万里运业、日月机电公司分别与香港第一东方集团、中石油环保研究院实施了战略合作。资金瓶颈得到积极破解,举办了四次银企洽谈会,全年新增贷款120亿元,森源电气、远东传动轴IPO首发融资18.2亿元,全年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突破60亿元。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全市完成土地流转面积125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9家,林权发证率达到60%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新增9个省级企业研发平台,6个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实施。

     

    (六)改善民生取得积极实效。“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涉及民生的支出达到66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6.4%。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新建面积11.56万平方米,惠及130所中小学校,许昌学院扩建工程、许昌技师学院一期工程、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全市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现对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中小学全覆盖,随务工就业农民进城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入学2.4万人。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共建成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00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基层文化事业得到加强,2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85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258个农家书屋均已建成投用。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达到51.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6.29%,累计发放城乡低保2.1亿元。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工作扎实推进,全市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7万人。

     

    二、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出口增长2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目标和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减排目标。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开好局、有作为、求突破”的要求,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实施“3611”投资促进计划,围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要素三个方面,在工业、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农林水利、交通等六个领域,安排100个重点项目,力争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认真做好风电齿轮箱生产线、智能电网产业园等55个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抓好风电机组生产线、许继集团轨道交通用智能型中压开关生产线等45个在建项目,确保完成序时进度;加快恒源公司扩建、许昌铁矿、许禹铁路改造一期工程等40个计划竣工项目,确保按时竣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继续抓好郑渝铁路许昌段、许昌现代物流港等重大前期项目谋划工作,争取尽早具备建设条件。坚持重点项目联动和资源配置机制等行之有效的十项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好全市城镇化发展意见,确保全年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全面加快许昌新区建设,完善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按照“主副两中心、四区加两翼”的空间布局,以启动新区主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快各功能区建设。加快新区道路、新区医院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提升新区的承载能力。全力抓好新区112个重点项目,力争完成年度投资110亿元,强化新区项目支撑。加快重大交通设施建设,确保石武客专许昌段建成通车,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G311许襄段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推动“一中心、五组团”向心发展。安排实施一批城建重点项目,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实现市区主城区城中村改造全覆盖。持续抓好市容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巩固提升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数字化、灯饰化管理水平。

     

    (三)加速产业集聚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产业集聚区“两年提升推进计划”,实施2011年产业集聚区“3213”发展计划,全市10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00亿元,其中工业投资20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超过1300亿元。认真落实优惠电价、财政支持、用地保障等扶持政策,引导项目、资金、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向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配置,着力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区百亿元产业集群。积极采取BT、BOT等融资方式和整体开发模式,加快产业集聚区道路、水电气热、金融、物流等基础设施和生产性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公共服务向产业集聚区延伸。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标准,严格控制“两高”项目入驻,实现集约节约发展。实施中原电气谷“8813”项目建设计划,即建设8个重大产业项目、8个基础设施项目、1个安置小区,确保完成年度投资30亿元,中原电气谷显现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坚持月通报、季考核、年奖惩的绩效考评机制,推动各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

     

    (四)推动产业优化发展。抢抓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大力实施风电装备制造、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五大工程,力争风电整机实现规模化生产,金润公司电动客车项目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许继集团电动汽车智能充电站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动以我市为主的全省智能电网特色产业链建设,力争新材料、生物医药项目实现新突破。着力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加快电力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机装备、电梯集成装备、烟草专用机械装备成套化发展,壮大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规模和质量。积极引导食品、纺织、发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不断提升产品档次和规模。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深入融合,积极实施可再生能源等新能源项目,推动能源行业健康发展。强力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力争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1%以上。深入实施“3615”现代物流业提速工程,积极推进航空物流港、众品冷链物流港等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推进市旅游服务中心、花博园综合开发、神垕古镇综合开发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和20%以上。发展壮大金融业,推动许昌银行增资扩股,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支持城市农信社组建农商行,积极引进1—2家外埠股份制商业银行,力争全年新增银行贷款135亿元。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突出抓好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企业研发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研发中心3—5个,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力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

     

    (五)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省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力争全年粮食产量达到275万吨以上,实现稳产增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高产粮食、优质蔬菜、名优花木和中药材“三大基地”建设。实施现代畜牧业“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力争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7%。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强化公司化运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3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农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农民合作社200家,加快提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深入推进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基本完成林权证发放,完成造林17.8万亩。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和67个试点村村容村貌综合治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户用沼气3万口,新建农村标准超市100家,新改建提升县乡公路300公里,新增机井1000眼,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0万人,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做好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和中线工程许昌段建设,确保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带动发展,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重点,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围绕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和加快劣势资本退出两大任务,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推进企业战略重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把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灞陵桥等文管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整合教育资源,组建文博教育集团。大力实施“5368”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围绕园区、产业、企业、项目和重点区域5个方面,谋划推介300个重点招商项目,突出抓好6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合同引进市外资金800亿元。大力发展和利用资本市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1—2家企业实现上市,2家以上企业上报IPO申请,2—3家企业进入辅导报备,上市预备队企业继续保持在30家左右。积极推进瑞贝卡等上市企业再融资,做好市投资总公司债券发行工作,力争全年利用资本市场融资55亿元。

     

    (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深入实施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强污染物防治、资源节约和管理,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年耗标煤1万吨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继续在重点高耗能行业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积极开展公共机构、城市公交和出租等公共领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申建工作,积极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等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示范项目。组织实施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争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加快推进东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县(市)第二轮城镇污水处理厂等重点减排项目,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八)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事业项目谋划、争取和建设,继续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和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加大市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加快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申报,加快推进许昌技师学院、许昌卫校扩建、许昌学院续建工程、许昌工商管理学校新校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卫生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成4个县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和5个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改建任务,全面建成剩余703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东城区三甲医院、建安医院等重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设。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保持在6万个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万人,保持城市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努力实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目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基本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要加强煤矿安全和交通、消防、非煤矿山、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附件:许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点击浏览)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