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许昌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制定的《许昌市城镇绿化植物配置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第91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
许昌市城镇绿化植物配置指导意见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面积4996k2m。许昌市西部是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m;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其中平原面积3638k2m,占全市面积的72.81%。土壤分为棕壤、褐土、紫色土、红黏土、潮土和沙礓黑土等6个土类。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多偏南风,冬季多偏北风,常年主导风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年平均日照2181.3小时,年平均降水量在671.1mm—736.0mm,年平均无霜期217.5天,年平均降雪日数在8.9天—12.7天之间,年平均风速2.5米/秒。许昌市属华北区豫西山地和黄淮平原亚区植物区,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一、总则
(一)为规范全市城镇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行为,贯彻落实《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园林绿化评价标准》等规定,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制订本意见。
(二)本意见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修复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二、绿化植物配置选择的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绿化植物的配置选择应考虑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相互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景观。
(二)适用性原则
绿化植物的配置选择应考虑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等因素,优先使用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植物。
(三)景观性原则
根据美学原理,对植物的配置要按照满足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应考虑不同植物的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
(四)经济适用性原则
植物的选择配置要综合考虑成本和文化性、艺术性,满足功能和景观要求,达到经济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五)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地方特色,引进驯化外来植物种类,增加植物种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
(六)安全健康原则
绿化植物的选择要避免因绿化植物的选择不当而产生病虫害及环境污染。
三、适宜许昌栽植的绿化植物
(一)乔木
1.落叶乔木
(1)观叶:悬铃木(法桐)、银杏、白蜡、乌桕、鹅掌楸(马褂木)、楸树、水杉、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七叶树、枫香、杜仲、丝棉木、千头椿、香椿、垂柳、旱柳、馒头柳、毛白杨、速生杨、红枫、喜树、黄连木、黄栌、朴树、臭椿、枸树、椴树、桑树、火炬树。
(2)观花:樱花、国槐、紫玉兰、黄玉兰、玉兰(白玉兰)、合欢、碧桃、香花槐、刺槐、西府海棠、梅花、辛荑、榆树、泡桐。
(3)观花观果:黄山栾、栾树、苦楝、木瓜、枣树、柿树、核桃、杏、李、桃、梨、苹果、山楂、无花果、皂荚、枫杨。
(4)观叶观花:紫叶李、红叶桃、紫叶矮樱、美人梅、红栌、稠李。
(5)观枝:梧桐、金枝槐、蟠槐(龙爪槐)。(6)观叶观花观果观枝:红宝石海棠。
2.常绿乔木
(1)观叶:香樟、雪松、龙柏、蜀桧、白皮松、马尾松、黑松、油松、五针松、侧柏、罗汉松、棕榈、刚竹、箬竹、冷杉。
(2)观叶观花:大叶女贞、枇杷、广玉兰、川滇木莲。
(二)灌木
1.落叶灌木
(1)观叶:红叶小檗、珍珠梅、绣线菊。
(2)观花:月季、紫薇、腊梅、迎春、连翘、黄金条(金钟花)、木槿、紫荆、黄刺玫、棣棠、榆叶梅、垂丝海棠、贴梗海棠、日本海棠、牡丹、玫瑰、锦带、迎夏、丁香、郁李、紫穗槐、枸杞、天目琼花、木本绣球。
(3)观果:石榴、樱桃。
(4)观枝:红瑞木。
2.常绿灌木
(1)观叶:红叶石楠、日本女贞、大叶黄杨、小叶女贞、金叶女贞、海桐、石楠、珊瑚树(法国冬青)、卫矛、金边黄杨、金森女贞、洒金柏、刺柏、豆瓣黄杨、雀舌黄杨、铺地柏、十大功劳、蚊母。
(2)观花观叶:桂花、夹竹桃、凤尾兰、杜鹃、红花继木。(3)观叶观果:南天竺、枸骨、火棘。
(三)花卉
1.一年生花卉:矮牵牛、一串红、鸡冠花、万寿菊、三色堇、瓜叶菊、翠菊、波斯菊、孔雀草、百日草、彩叶草、凤仙花、长春花、地肤等。
2.二年生花卉:黑心菊、虞美人、羽衣甘蓝、金盏菊、石竹、红叶甜菜、雏菊等。
3.多年生花卉
(1)宿根花卉:菊花、芍药、玉簪、长夏石竹、蜀葵、萱草等。
(2)球根花卉:红花酢浆草、美人蕉、鸢尾、麦冬、葱兰、大丽花、紫叶酢浆草、郁金香、唐菖蒲等。
(四)草坪
1.暖季型草坪:狗牙根、天堂草、马尼拉等。
2.冷季型草坪: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剪股颖、白三叶、马蹄金等。
(五)地被植物
金银花、麦冬、鸢尾、扶芳藤、金边扶芳藤、常春藤、长夏石竹、矮牵牛、杜鹃、枸杞、白三叶、地锦、锈线菊等。
(六)攀缘植物
1.观叶:常春藤、爬山虎、地锦、扶芳藤。
2.观花:凌霄、紫藤、藤本蔷薇、茑萝。
3.观果:葡萄。
(七)水生植物
1.挺水:荷花、芦苇、水葱等。
2.浮水:睡莲等。
3.漂浮:浮萍、凤眼莲等。
4.沼生:水生鸢尾、千屈菜等。
(八)屋顶绿化植物
金银花、佛甲草、垂盆草、麦冬、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枫、红叶小檗、月季、紫薇、杜鹃、连翘、凤尾兰、棣棠、腊梅、红瑞木、南天竺、火棘、迎春、常春藤、葡萄、紫藤、扶芳藤、茑萝、红花酢浆草、美人蕉、金盏菊、大丽花。
四、各类绿地绿化植物的配置和选择
(一)公园绿地
1.公园绿地植物配置要求
(1)应以乔木为骨架,复层配置,栽植密度合理。注重物种多样性,丰富绿地景观。大于50002m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乔、灌、花、草相结合,物种要丰富,植物种类(含品种)不低于20种。
(2)绿地中植物种植应以乔木为主,乔灌木种植面积比例应不低于70%。林下不得裸露地表,应配置地被植物或草坪。
(3)公园绿地绿化面积占总面积应不低于7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80%(包括垂直绿化)。
2.公园绿地植物选择
(1)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等。
(2)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3)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4)公园绿地中的水面,应选择配置荷花,品种应丰富,突出许昌市的“莲城”特色。
(5)以大规格乔木为主。落叶乔木胸径不低于8cm,枝下高不低于2.5m;常绿乔木胸径不低于6cm,枝下高不低于2.2m;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胸径不低于15cm,枝下高不低于2.8m;常绿乔木胸径不低于8cm,枝下高不低于2.5m。
3.推荐种类
银杏、五角枫、樱花、垂柳、香樟、雪松、大叶女贞、楸树、悬铃木、白蜡、合欢、鹅掌楸(马褂木)、苦楝、栾树、黄山栾、三角枫、毛白杨、国槐、水杉、广玉兰、梅花、碧桃、红宝石海棠、红栌、川滇木莲、黑松、白皮松、元宝枫、龙柏、刚竹等乔木,桂花、腊梅、紫薇、月季、红叶石楠、海桐、锦带、紫荆、木槿、日本女贞、贴梗海棠、珊瑚树(法国冬青)、榆叶梅、垂丝海棠、绣线菊、黄刺玫、卫矛、天目琼花、蚊母、木本绣球、凌霄、紫藤等花灌木和攀缘植物,红花酢浆草、葱兰、美人蕉、紫叶酢浆草等花卉,荷花、睡莲、芦苇、水生鸢尾、千屈菜等水生植物。
(二)道路绿地
1.道路绿地植物配置要求
(1)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标准:园林景观路道路绿地率不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到50m之间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小于20%。
(2)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大规格乔木占总栽植乔木数量的80%以上。
(3)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中间分车绿带应阻挡相向行驶车辆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至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m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4)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株距应为4m。
(5)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段绿带总面积的70%。
(6)立交桥绿地乔、灌木栽植面积应达到绿地面积的60%—70%以上。环桥绿地应配置不影响交通视野的低矮花灌木、点缀树丛、孤植大树等;桥下应栽植攀缘植物,垂直绿化桥柱、桥体;沿桥体两侧绿地应栽植高大速生乔木。
(7)规划绿地面积较大的高速路及立交桥两侧应配置乔、灌、草复层混交绿带;高速路及一般公路立体交叉处在弯道外侧应植数行乔木;两条道交汇到一条道的交接处及中央隔离带,应栽植低矮灌木及草坪;立体交叉面积较大的,按公园绿地配置;坡度较大处以草坪式护坡绿化为主。
(8)交通岛周边的植物配置宜增强导向作用,在行车视距范围内应采用通透式配置。中心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布置成装饰绿地。立体交叉绿岛应种植草坪等地被植物。草坪上可点缀树丛、孤植树和花灌木,以形成疏朗开阔的绿化效果。桥下宜种植耐荫地被植物。墙面宜进行垂直绿化。导向岛绿地应配置地被植物。
2.道路绿地植物选择
道路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1)行道树选择落叶、深根性、枝下高较高、冠大荫浓、耐修剪、寿命长的高大乔木为主,并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如耐旱、耐瘠薄土壤、抗污染等。
(2)红线宽度大于40m(含40m)的道路,行道树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15cm,枝下高应不低于3.2m;行道树常绿乔木胸径应不低于8cm,枝下高应不低于3m。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行道树落叶乔木胸径应不低于12cm,枝下高应不低于3m;行道树常绿乔木胸径应不低于8cm,枝下高应不低于3m。
(3)花灌木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种类。绿篱植物和观叶灌木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种类。
(4)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
(5)选择植物应无毒、无臭、无刺、无飞絮,落果对行人不造成危害,病虫害少或易于防治。
3.推荐种类
(1)行道树推荐种类:以落叶乔木为主,选用悬铃木(少球或无球的)、银杏(嫁接品种)、国槐、黄山栾、杜仲、楸树、白蜡、丝棉木、七叶树、苦楝、千头椿、乌桕等。
(2)道路绿化带推荐种类:银杏、樱花、紫叶李、枇杷、红玉兰、红枫、红叶石楠、红宝石海棠、日本女贞、金森女贞、大叶黄杨、紫薇、紫荆、木槿、桂花、锦带、大叶女贞、广玉兰、垂丝海棠、水杉、雪松、毛白杨、日本海棠、小叶女贞、海桐、珊瑚树(法国冬青)、金叶女贞、鹅掌楸(马褂木)、常春藤、爬山虎等乔灌木和攀缘植物,美人蕉、鸢尾、矮牵牛、葱兰、麦冬等花草。
(三)居住区绿地
1.居住区绿地植物配置要求
(1)新建居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5%。
(2)充分考虑绿地功能,运用混合式方法复层配置,建设人工生态植物群落。以观赏小乔木为主,不低于苗木总栽植数量的50%,高大乔木不低于20%。栽植密度合理,空间相对开敞。
(3)在统一基调的基础上,树种力求丰富。配置种类数同公园绿地关于植物种类数的规定。
(4)建筑南面绿地小气候条件好,植物种类可丰富,但不得影响屋内采光和通风;东、西面应种落叶大乔木夏季遮阳,西、北面应配置耐风耐寒树种,北面应选择耐荫小乔木、灌木及地被植物;种植乔木距离建筑不得小于5m,窗下不得种植乔木及大灌木。
(5)绿地植物配置应提高生态含量,美化居住环境。多布置有益身体健康的保健植物,如:香椿、喜树、银杏、樱桃、香樟、长春花等;适当配植鸟嗜植物和蜜源植物,如:无花果、乌桕、柿树、香花槐,吸引动物和生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居住环境。
2.居住区绿地植物选择
(1)植物应以乔、灌、花、草、攀缘植物合理配置,以乔木为主。
(2)居住区主路两侧及开阔地宜种植高大乔木。
(3)居住区植物选择应适地适种,不应种植对人体有害、对空气有污染和有毒的植物。植物生长健壮,病虫害少,无毒、无臭、无刺、无飞毛、落叶整齐。
(4)应多选择能观花、观果及文化品位高的植物。
3.推荐种类
银杏、香樟、香椿、红枫、白蜡、栾树、大叶女贞、枫杨、水杉、五角枫、樱花、广玉兰、碧桃、喜树、乌桕、柿树、无花果、香花槐、白皮松、油松、刚竹、杏、无花果等乔木,腊梅、桂花、海桐、锦带、紫荆、紫薇、木槿、红叶石楠、日本女贞、垂丝海棠、珊瑚树(法国冬青)、榆叶梅、杜鹃、樱桃等花灌木,红花酢浆草、长春花、麦冬、早熟禾、马蹄金、茑萝、金银花等花、草、攀缘植物,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
(四)单位庭院绿地
1.单位庭院绿地植物配置要求
(1)单位庭院绿化面积应占总面积的40%以上,绿地率40%以上,绿化覆盖率50%以上。
(2)单位庭院绿化以植物造园为主,乔、灌、花、草、攀缘植物配置得当,四季有花、四季常青,园林景观突出,小品建筑优雅、富有特色,环境自然优美。
(3)单位庭院的裸露墙体要有攀缘植物覆盖,有一定数量的立体绿化面积。
(4)单位庭院停车场应建设成为林荫停车场,绿化遮荫面积应不低于停车场面积的30%。停车场周边应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并宜种植隔离防护绿带;在停车场内宜结合停车间隔带,种植高大庇荫乔木。庇荫乔木可选择行道树种。
(5)单位庭院临街围墙,除军事设施、监狱等有保密要求或其他特殊规定的单位外,应采用透空围墙(结合绿化带设置的围墙)。积极推广单位建筑物、屋顶、墙面、阳台等立体绿化。
2.单位庭院绿地植物选择
(1)绿化设计合理,植物选择符合单位性质,充分运用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态特性的植物,可绿化用地全部绿化,最大限度地进行垂直绿化、高层绿化,工作、生产环境整洁舒适、美观、花木茂盛,环境生态效益良好。
(2)绿化布局力求自然活泼,做到植物配置形式既统一又有变化,色彩搭配和谐,既鲜明又稳定,结构布局有韵律节奏,力求以上层大乔木、中层小乔木和灌木、下层地被植物的形式,扩大绿地的复层结构比例,不提倡运用纯草坪、纯色块布置手法。
(3)选用大规格苗木,尽快形成绿化效果。落叶乔木胸径不低于8cm,枝下高不低于2.5m;常绿乔木胸径不低于6cm,枝下高不低于2.2m;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胸径不低于15cm,枝下高不低于2.8m;常绿乔木胸径不低于8cm,枝下高不低于2.5m。
3.推荐种类
银杏、香樟、楸树、悬铃木、白蜡、栾树、大叶女贞、枇杷、五角枫、樱花、国槐、广玉兰、紫玉兰、黄玉兰、梅花、红叶桃、刚竹等乔木,腊梅、石榴、桂花、锦带、紫荆、紫薇、木槿、红叶石楠、日本女贞、垂丝海棠、珊瑚树(法国冬青)、美人梅等花灌木,金银花、常春藤、爬山虎、凌霄、紫藤、葡萄、佛甲草、垂盆草、麦冬等攀缘植物和屋顶绿化植物,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
(五)风景林地
1.风景林地植物配置和选择
(1)风景林地植物配置和选择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重视景观效果和季相变化。
(2)在山坡景点周边、道路两侧应选择体现季相变化、观赏价值高,有良好视觉效果好的植物,山顶、一般景点地段应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土植物为主。对立地条件差、地势险要、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选择低矮花灌木、藤本为主,以丰富森林植物群落,提高植物自然景观效果。
2.推荐种类
黄栌、油松、银杏、樱花、紫叶李、乌桕、黄山栾、蜀桧、马尾松、雪松、龙柏、金枝槐、栾树、大叶女贞、枇杷、柿、杏、李、刚竹等。
(六)防护绿地
1.防护绿地植物配置要求
(1)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配置种类乔木、灌木比例为1.5:1。
(2)园林景观应结合园林生产,防护林与用材林、经济林结合,合理配置。
(3)有污染的工业区,外围设置宽度30m以上的乔、灌木混交的紧密结构和半透风结构为主的防护林带。
2.防护绿地植物选择
(1)深根性、萌芽力强、抗倒伏、速生尤其高生长快、干直的乡土树种。
(2)耐瘠薄、抗干旱、抗烟尘、抗有害气体等抗逆性强,并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3)物种之间及与防护生物协调共生关系好,不得有共同病虫害或是其中间的寄生树种。
(4)乔木胸径不小于6cm,灌木冠幅不小于50cm。
3.推荐种类
速生杨、泡桐、毛白杨、核桃、柿树、国槐、刺槐、旱柳、紫穗槐、枸树、苦楝、桑树、榆树等。
(七)干线公路绿化
1.干线公路绿化植物配置要求
(1)以抗污染能力较强的乡土速生树种作骨干,与常绿及落叶乔木、花灌木、花卉相结合,组成宽阔坚固的通道防护林带。
(2)配置能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能与线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点、线、面兼顾,衬托线形、回归自然、改善环境。
2.推荐种类
速生杨、毛白杨、苦楝、大叶女贞、国槐、白蜡、栾树、楸树、紫叶李、紫薇、大叶黄杨、紫穗槐、蜀桧、红叶石楠等。
(八)立体绿化
立体绿化是指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立面、屋顶、地下和上部空间进行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和美化,改善局地气候和生态服务功能、拓展城市绿化空间、美化城市景观的生态建设活动。包括建筑物屋顶、建筑墙面、坡面、围墙、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河道堤岸、立交桥、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1.屋顶绿化
(1)适用范围为16层以下、高度50米以下的中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和多层、低层非坡屋顶建筑。
(2)植物应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喜光、抗风不宜倒伏的花、草、地被植物、灌木、攀缘植物和小乔木。不宜选用根系穿透性强和抗风能力弱的乔、灌木。
(3)推荐种类(土层厚度小于100cm的屋顶)
金银花、佛甲草、垂盆草、麦冬、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红枫、红叶小檗、月季、紫薇、杜鹃、连翘、凤尾兰、棣棠、腊梅、红瑞木、南天竺、火棘、迎春、常春藤、葡萄、紫藤、扶芳藤、茑萝、红花酢浆草、美人蕉、金盏菊、大丽花。
2.垂直绿化
(1)选择攀缘、垂吊等植物。攀缘植株体长度1m以上。
(2)植物材料的选择,必须考虑不同习性的植物对环境条件的不同需要,选择浅根、耐贫瘠、耐旱、耐寒的强阳性或强阴性的攀缘和垂吊植物。
(3)推荐种类
凌霄、茑萝、紫藤、葡萄、常春藤、藤本蔷薇、爬山虎、扶芳藤、地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