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2013]27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305-00022
  • 信息分类:市政府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3-05-28 15:59
  • 名 称 :许政[2013]27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 文 号 :
  • 关 键 字 :
  • 许政[2013]27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许昌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13年5月23日

    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重持续、求协调、促提升、惠民众”的总体要求,着力稳增长、着力保稳定、着力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总值1739亿元,增长12.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高于计划1.3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2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高于计划5.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6.6亿元,增长17.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高于计划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111.5亿元,增长23.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计划0.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4亿元,增长1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高于计划0.3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16亿美元,增长20.2%,高于计划1.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制目标。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大力实施“1241”投资促进计划,坚持行之有效的十项重点项目推进机制,着力项目前期、开工、竣工等关键环节,全市12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7亿元,高于年度计划77亿元。许继智能电网、许昌电梯产业园等44个项目开工建设,黄河集团合金粉体、金太阳示范工程等27个项目如期竣工,森源电气产业基地、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改等项目加快推进。交通建设实现突破,石武客专建成通车,顺利实现“全线通、许昌通”,我市从此步入高铁时代;新郑国际机场异地候机楼建成投用,进一步密切了与郑州机场的联系;零距离换乘中心建设按规划有序推进;许昌至机场快速通道开工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明显,围绕优势产业、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等领域,共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12.4亿元,比上年多争取4亿元。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立足基点突破,坚持规划引领,着力项目建设,四级城镇体系和“一中心五组团”城镇布局加快构建。中心市区124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51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完成投资74.8亿元,市区道路、供排水、城市小游园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明显提升。许昌新区重点功能区连片开发全面展开,主中心主干道路、管网实现局部环通,副中心25个项目开工建设,基础架构初步形成。城市组团发展加快推进,4个县市城区纳入省政府确定的县市城区功能区名单,城市组团总体规划编制完成,组团城市快速通道建设进展顺利。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加快建设,27个中心镇开工建设,36个新型农村社区基本建成,“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全面启动。文明城市创建深入推进,卫生城市届满复审、节水型城市创建验收顺利通过。

    (四)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产业集聚区建设持续较好态势,10个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700亿元,中原电气谷核心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周产业集聚区享受省级产业集聚区优惠电价政策。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倍增,主导特色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4%;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4家企业在天交所成功挂牌。服务业发展载体完善提升,许昌新区商务中心区和魏都特色商业区发展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6大物流园区、10大物流平台初具规模。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新增贷款153.6亿元,利用资本市场融资90.5亿元,金融机构引进建设取得新进展。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创建6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增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居全省第3位,著名商标拥有量突破百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6%。节能减排扎实推进,邓庄污水处理厂等4个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大周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

    (五)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到283万吨,增长2.1%。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年度项目竣工,建成高标准粮田42万亩。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启动,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持续提升,襄城生猪产业集群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长葛肉制品产业集群部分项目竣工投产。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提高,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67家,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畜牧业健康发展,“千场百区”标准化改造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7%。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继续完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发展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36万亩,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5.5万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1万口,改造农村公路324.1公里,林业生态建设21.6万亩。

    (六)改革开放取得积极成效。企事业改革改制稳步推进,列入年度改制台帐的30家企事业单位全部进入改制程序,其中18家已基本完成改制,城市公交公司化改造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省定3年医改任务圆满完成。文化、资源性产品价格、行政审批、招投标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拆迁、土地、服务企业、重点项目推进等机制创新取得实效。深入实施“5516”招商引资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七届豫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引进省外资金2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4亿美元,增长22.5%。与国家电网、平安集团、国药集团等央企省企合作巩固发展,与国开行、农发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成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开放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功获批,许昌海关申报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十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27.1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1.2%。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5元,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819元,实际增长11.2%。社会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9.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7万人,成为全省唯一获得“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的省辖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标准持续提高,价格上涨与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民生工程加快实施,138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市区小学三年重点项目有序推进,许昌电气职业学院一期工程建成使用,河南农大许昌校区实现秋季招生。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增加,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和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继续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基层全覆盖。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实施,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4406套、基本建成13500套。文化、人口、体育、广电、邮政、档案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行政效能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安全生产、消防、食品药品安全治理力度加大,社会治安大局稳定。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持续促发展、切实转方式、着力惠民生、争创新优势”的总体要求,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际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领导干部会议的部署,抢抓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中央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两大机遇,坚持把“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作为科学发展的实现途径,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新突破。突出“一中心、五组团”和四级城镇体系建设,切实抓好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持续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一是完善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功能。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工程,着力抓好市区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5.9亿元。加快市区(四区一县)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7.2亿元。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巩固提升卫生城市、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二是加快许昌新区建设。突出新区主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新区主导区60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70亿元,确保新区“三年出形象”任务圆满完成。三是加快组团城市发展。力争全市城市组团式发展规划尽快获得省里批复。加快组团城市基础设施扩容提升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增强组团城市人口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心城区与组团城市以及组团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建设,确保许禹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启动国道311许周界至官寨路口段、省道103禹州南环至襄城南环段等6条快速通道建设。四是扎实推进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突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试验区,按照“两个优先、五化十有”标准,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配套完善。五是巩固提升交通区位优势。实施许昌东站配套设施二期工程,加快“零距离”换乘中心长途汽车站建设。配合省里争取郑万铁路尽快开工建设,新郑机场至许昌城际铁路尽快研究确定线路方案。加快许昌至新郑机场快速通道建设。

    (二)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深入实施“三四五”产业发展战略,促进工业集约集群集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重点实施好200个亿元以上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推动中原电气谷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是做大做强主导特色产业。实施主导特色产业“千百亿培育工程”,着力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和100个亿元以上省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争取全市三大主导、四大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达到1900亿元、900亿元。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计划,着力推进30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争取年度完成投资40亿元,力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四是深度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推进智能工业发展,发挥许继集团、森源集团等企业在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五是加快重点企业培育。继续实施大企业(集团)培育计划,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7家。加强上市企业培育,争取1—2家企业在主板上市,5家企业在天交所挂牌。大力实施“质量兴市、品牌兴业”和标准化战略工程,持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施创新能力培育工程,力争新增6—8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培育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认真做好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创建工作。争取经济技术开发区纳入省第二批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七是加强行业指导。实行“五禁止、五限制”准入政策,“五禁止”即对造纸、皮革、印染、烟花爆竹、有色金属冶炼五个行业的部分领域,禁止准入,并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五限制”即对水泥、发制品、化工、木材加工、煤炭洗选五个行业,提高准入门槛,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八是推进服务业提升发展。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以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为重点,实施3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争取完成年度投资106.8亿元,带动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

    (三)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创新农业发展新机制。突出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四大重点,探索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实现途径,持续提升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水平。一是深入推进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有效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和节水农业工程,加快推进“五县十乡”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河道治理、灌区节水改造、防洪除涝、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小农水县”等11个水利工程,完善末级渠系改造、田间灌排等配套工程,确保全年新建高标准粮田39万亩。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建设。深入推进10大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动禹州、长葛、襄城生猪产业集群形成规模,力争鄢陵花木产业集群成功挂牌,加快长葛肉制品、长葛蜂产品、禹州中药材、许昌县蔬菜食用菌等农业产业集群建设。继续实施“千场百区”标准化提升工程,巩固提升畜牧业集群发展水平。三是加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建设。实施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农业重大科技项目,力争年底前实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乡镇覆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力争年底前实现动物防疫体系乡镇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级全覆盖。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一批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争取支持,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引导农民提高农业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保障农民在土地增值中的收益,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户用沼气等涉农惠民工程建设,新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20万人,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新建户用沼气5000口。加强扶贫开发和23个村整村推进工作,新解决2.72万人脱贫问题。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做好移民后期帮扶工作。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构建开放招商新格局。实施“6116”招商行动计划,谋划推介600个重点招商项目,全年合同引进市外资金1100亿元,突出抓好60个重点招商项目。一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借助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谋划推进许昌承接区规划建设,积极承接临空经济产业转移。以许昌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抢抓机遇,举办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争取产业转移项目引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着力推进中原电气谷招商,抓住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契机,突出装备制造业,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争取项目落地实现突破。二是创新开放招商机制。落实市级领导分包重点招商项目机制、县市区党政正职重点招商机制和招商引资激励机制等开放招商机制。坚持招商项目落地机制,开展“签约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紧盯96个10亿元以上重大招商项目,对60个重点招商项目实施市级领导分包制,力争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三是办好集中招商活动。筹办好第七届三国文化周、第十三届中国?中原花博会、百名东南沿海企业家看许昌、禹州药交会、钧瓷文化节等重点招商活动,组织参加好国家、省组织的第十五届高交会、第十七届厦洽会、2013年河南投洽会等集中招商活动,扩大招商规模,确保招商实效。四是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加快大通关建设,力争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挂牌运行、许昌海关申建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强出口示范基地建设,积极申报假发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污染物防治、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是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继续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及列入省千家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节能工作,继续在重点高耗能行业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等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二是强化污染减排。实施推动污染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禹州市第三污水处理厂等12个污水处理项目。扎实推进清潩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严格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环境准入制度。三是加强资源节约。切实抓好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争取尽早建成投用。制定实施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扩大循环经济规模。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深入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四是提升生态水平。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完成林业生态建设造林任务19.9万亩。全面实施矿区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山区生态体系建设3.2万亩。积极开展生态村和生态乡(镇)创建。推进市区和县(市)城区绿化、水系等城市生态建设,提升宜居水平。

    (六)深入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新动力。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要素保障机制。一是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实施2013年全市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工作方案,重点推进20家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以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推动企业战略重组和引进战略合作者。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文化团体整合重组,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落实国家、省改革政策,适时启动天然气、电煤、用水等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以价格杠杆推动结构调整。三是创新要素保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金融部门信贷规模,加强银企对接,力争全年新增贷款180亿元。积极拓展多元融资渠道,扩大资本市场融资规模,加快推动城投债二期、集合债、企业债发行等工作,力争直接融资80亿元,努力缓解资金约束。坚持煤电热保障机制,加强煤电项目谋划和储备,确保煤电安全稳定供给。落实拆迁十项机制,切实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依法推进拆迁工作。加强重大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建设和使用效率,积极推进“人地挂钩”机制创新,努力保障土地供应。认真落实国家和省物价调控政策,健全落实价格上涨与最低生活保障联动机制,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七)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动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继续集中财力,实施好“十项民生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加强就业和人力资源开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就业人数达到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以上。二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工程,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学校建设,完成6所市区小学改扩建和35所公办幼儿园建设任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推进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工商管理学校、许昌经济技术学校、许昌卫生学校等重大项目建设,创新职教机制和培训模式,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快推进东城区三级甲等医院、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新区三级甲等医院、东区综合医院、卫生综合大楼及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等5个卫生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好11个乡镇卫生院、2个县级急救中心、1个重大疾病预防控制项目、1个卫生监督项目和59个乡镇卫生院取暖工程,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四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扎实做好市科技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市广电大厦、禹州中医药文化博物馆、许昌县文化中心等文化事业项目建设。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健身计划。五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省定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做到应保尽保。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六是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万套,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新就业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住房困难。做好保障性住房公平分配,使享受保障的群众真正受益。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建设。同时,加强社会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此外,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调控调节,及时应对宏观经济环境的风险和挑战,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煤电、资金、土地等要素难题,防止经济运行出现较大波动,确保经济平稳运行。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狠抓煤矿、交通、消防、校车、非煤矿山和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不放松,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统筹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管理创新和信访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附件: 许昌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doc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