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为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助推我市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市,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建立长效的协同创新机制,重点突破关键核心部件,尽快形成机器人本体、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等机器人全产业链的整体推进;整机引领、错位发展。引导本土机器人制造企业从许昌各行业需求起步,与国际国内龙头企业错位发展,大力扶持龙头骨干企业,加快产业配套和集群化发展;政策引导、应用先行。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大力推进各行业应用工业机器人,促进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致力打造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不断提升许昌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形成超300亿元的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其中包括年产3万台(套)工业机器人整机及智能装备的产能规模,形成2—3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和5—10家相关配套骨干企业的产业体系,全市8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使许昌成为全省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先行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二、发展布局
充分发挥我市在机械、电子、控制、传动、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制优势,加快载体建设。2020年前,重点建设许昌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以中原电气谷为核心发展区,长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生产基地,形成“一区两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一区。即许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核心区,位于中原电气谷。核心区的建设重点:1.做实现有产业。发挥许继集团的伺服控制技术、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立体视觉、工业机器视觉与目标图像识别技术等优势,加快推进智能巡检机器人等产品的研制及生产;2.吸引本地企业。依托中原电气谷的战略地位,鼓励本地现有工业机器人生产及配套企业入住核心区域;3.加大招商力度。瞄准国内外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引资,吸引一批整机、关键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进驻;4.加强平台建设。依托许昌开普研究院,吸纳许继集团、森源集团、黄河集团等相关企业参与,创建许昌市工业公共研究院(选址位于魏武大道以东、隆昌路以南、周寨路以西),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科技研发、成果孵化、产品检测、认证认可、金融租赁等业务。同时发挥许昌工业机器人协同创新中心校企合作优势,加强与华中科大、浙江大学、郑州机械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20年前,把核心区域建设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综合性区域。
(二)两基地。即长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基地。长葛市依托河南森茂在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所形成的产业基础,整合黄河集团、森源集团、三荣电器、易和电气、鸿舟车业等企业,成为既有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又能中试生产和实行技术开放服务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开发区依托中锋数控与台湾萝升集团的合作,引进7—8家机器人、数控等精密配件生产企业和团队,规划建设机器人集成及智能装备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制定发展规划。委托权威专业机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和专业基地发展规划,引领我市工业机器人产业做大做强、集聚发展。
(二)组建产业联盟。组建许昌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联盟由积极投身于机器人事业,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应用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用户单位及其他相关机构自愿组成。市政府主管领导任理事长,市工信局局长任秘书长,中原电气谷、长葛市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主管工业负责人任副秘书长。联盟坚持创新、合作、发展、共赢的工作原则,以顶层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搭建产、学、研、用的平台,提升联盟成员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和维修服务水平,提升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水平,完善我市机器人产业链,促进我市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许昌市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
(三)突破关键技术。以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学研用战略联盟为平台,围绕工业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进行协同创新,开展产需对接。依托许继集团、森源集团,重点攻克控制系统技术;依托黄河集团、三荣电器、新世纪机电等企业重点攻克伺服电机技术;深化森茂机械、郑州机械研究所、浙江大学、华中科大等的合作,重点攻克减速机技术;依托森茂机械、中锋数控,联合华中数控等,重点攻克本体技术,加强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通过联盟成员单位分工协作,有力支撑我市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四)加快推广应用。鼓励我市传统装备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以量大、面广、经济型的喷涂、焊接、上下料、搬运、码垛等工业机器人产品为重点,在劳动强度大、危险程度高和对生产环境洁净度要求高的陶瓷、汽车、冲压、锻造、物流等行业选择一批龙头企业,实施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推广工程,推动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本土应用和产业化。
(五)引进人才技术。围绕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重大项目,推行“人才 项目”引才模式,鼓励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的技术、项目合作,以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下大力气引进国内外掌握核心技术的关键人才或团队,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专家或团队,突破一项关键技术,发展一个产业”,整体提升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内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制订,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六)强化招商引资。借鉴中原电气谷的优惠政策,瞄准国际国内工业机器人、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重点领域的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推动我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做强做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许昌市推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召集人,市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负责日常工作。联席会议下设园区(基地)协调小组,负责具体事项的协调与落实。
(二)加大扶持力度。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除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支持奖励政策外,市财政设立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以下资金及政策扶持。
1.贷款贴息政策。2015年至2017年,市财政采取贷款贴息方式,重点支持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本体制造及产业化、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研发及产业化、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关键零部件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及制造产业化、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对申请银行贷款的项目,根据项目贷款额度,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全额贴息,贴息资金额度一般不超过500万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放在优先扶持位置,在贷款利率、审批时限、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支持。
2.推广应用政策。凡政府投资项目或政府采购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地产的机器人产品和技术服务。2017年年底前,对应用我市企业研制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产品的本市企业,按照购买金额的5%给予应用企业奖励;对销往市外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产品,按照销售金额的2%给予我市生产企业奖励,奖金由企业所在地财政安排。
3.税收优惠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在许昌市新注册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产品生产企业,自其首次缴纳企业所得税之日起,连续三年对其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同级财政安排等额资金奖励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2017年12月31日前新上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传感器等产品生产项目的现有本市企业,自项目建成投产之日起,连续三年对其新增企业所得税的地方留成部分,由企业所在地同级财政安排等额资金奖励企业,用于支持企业发展。
4.招商引资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机构总部迁至许昌、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并履行投资协议的,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0万元;将地区总部迁至许昌或新设立地区总部、注册独立法人公司并履行投资协议的,经市政府研究确定后,市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200万元。鼓励本市企业以商招商,2017年底前,对引入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项目,按其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奖励给本市企业。
5.技术创新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合资合作、自主研发等方式,开展减速器、伺服电机、驱动器和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研发。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要把工业机器人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给予支持,并积极推荐争取列入国家和省项目有关专项。6.人才引进政策。认真贯彻落实《许昌市产业集聚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许办〔2014〕19号),对我市引进的工业机器人及系统集成、机器人精密减速器、控制系统、传感器等重点领域关键人才,给予安家费、生活津贴、个人所得税奖励、科研经费补助等相关优惠政策。
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