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2016年4月20日
许昌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全市上下按照致力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的总体思路,把稳增长保态势作为事关全局的首要任务,定向施策,精准发力,狠抓落实,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2015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2170.6亿元,增长9%,高于计划和全省1个、0.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8.5亿元,增长10.6%,高于计划和全省0.6个、0.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280.8亿元,增长8.3%,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719.9亿元,增长12.2%,高于计划和全省2.2个、1.7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1931.1亿元,增长17.9%,高于计划和全省1.9个、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7.2亿元,增长12.8%,基本完成计划,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增长14%,高于计划和全省7个、12.3个百分点;实际到位省外资金406.8亿元、增长8.8%,高于计划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5225元,增长8.8%,高于计划0.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355元,增长9%,高于计划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达到47.57%,提高1.87个百分点。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1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1931.1亿元,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经济增长。森源重工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73个项目开工建设,许昌烟机易地技改等33个项目竣工投产或部分投产。重大项目建设实现突破,郑万铁路、郑合铁路开工建设;中心城区河湖水系全面通水,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进展顺利;飞利浦-祺景光电中原联合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港一期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特别是2015年底又集中开工18个项目,总投资325亿元,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完成增加值719.9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首次突破30%。以“互联网 ”等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势头迅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318亿元、增长44.5%,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10.2亿美元、增长15.2%,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运营,阿里巴巴?许昌跨境电商产业带上线运营;支持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政策成效显现,全年房地产投资和销售面积分别达到151.7亿元和400.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1%和32.8%。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提升,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300亿元,四大特色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顺利实施,10个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00亿元以上。科学发展载体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1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850亿元、增长10%左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20亿元、增长14%左右,产业集聚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粮食生产获得丰收,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建成9个千亩以上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95家。创新能力继续提升,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16家省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科技大市场建成投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54%、124%,10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力电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禹州市“钧瓷特色产业基地”、中原电气谷“许昌电力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晋升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引进大院名校迈出坚实步伐,与中科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郑州大学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四)城乡建设扎实推进。中心城市首位度持续提升,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2.6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1.6万人。中心城区功能明显提升,市区178个城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0.4亿元,许由路提升改造、芙蓉商务综合体等70个项目建成投用;56个“十大城建工程”项目中22个建成投用,完成投资86.6亿元。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成效显现,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学校、医院、社区安置房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原电气谷核心区晋级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烟机智能装备产业园一期、许继智能电网产业园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商务中心区建设初具规模,服务外包示范园区被省政府认定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金融大厦等高端现代服务业项目开始运营。城市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以全国地级城市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荣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建沼气1020口,新改造农村危房1605户,新增农村公路350公里,实施9个农村环境连片治理项目。农村扶贫开发扎实推进,完成34个整村推进、82个脱贫项目建设,实现脱贫3.18万人。
(五)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等节能减排指标,均能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获批。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全面通水,“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已经形成,“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崭新许昌逐步呈现在大家面前,圆了许昌人的兴水梦。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和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顺利推进,拆除燃煤小锅炉88台,注销黄标车16312辆,全市PM10、PM2.5均值分别下降2.2个和1.2个百分点;截流改造排污口20个,综合治理城市河流49.3公里,提前实现“清潩河”水质变清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6个试点项目纳入省级试点名单,新增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13个省级生态村,鄢陵县4个国家级生态乡镇己通过省级评审,禹州市荣获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先进县。林业生态建设持续加强,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0.4万亩,完成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工程1.36万亩。
(六)要素约束积极化解。全市新增存款200亿元,新增贷款19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1%和16.4%。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实现直接融资96.4亿元,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2家,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15家,挂牌企业数量实现翻番。充分发挥互助资金作用,建立了市级规模3.04亿元、县级规模5.4亿元的企业发展互助资金,累计为157家企业调贷275笔,金额45.3亿元,使一大批企业得到救助,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大对非法集资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打击处置力度,保护了群众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组织召开季度性银企项目洽谈会和专项银企对接活动8次,对接项目1895个、签约落实资金396亿元。市政府与郑州浦发银行、中原银行、省建行、省农发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授信额度920亿元。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向社会公布了两批157个PPP项目、总投资1046亿元,18个项目实现签约。积极申报国家专项债券,争取到4批28个项目9.56亿元。不动产统一登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稳步推进。产销对接、产业链对接、用工对接等多种服务企业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保留市级行政审批项目98项,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全面推行,精简压缩行政职权690项,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圆满完成。党政机关公车改革如期启动,取消的公车全部封存。交通运输执法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成为全省首批完成执法体制改革任务的省辖市。产业集聚区与乡镇行政区域管理套合工作顺利完成。税制转换平稳过渡,“营改增”试点范围不断扩大,4900户企业实现税制转换。商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16万户、注册资本总额449亿元,分别增长2.8%和18.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稳妥推进。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全年利用省外资金406.8亿元、增长8.8%,100个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履约,54个项目实现开工。大通关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许昌海关挂牌运营,许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运行良好。
(八)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和“十件民生实事”圆满完成,全市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178.2亿元,增长13%。创业就业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小额贷款5.34亿元,举办招聘会21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7.7万余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1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8万人。基本医疗和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10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320元提高至380元,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14.29%,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95元提高到不低于225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由每人每月不低于99元提高到不低于115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3200元提高到不低于3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220元提高到不低于2800元。教育卫生公共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魏都区第十中学、开发区实验中学等项目建成投用,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1所,改扩建中小学15所,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市立医院等8个项目快速推进,年度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基层卫生中小型建设项目全面完成。绿色出行更加便捷,第三期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成,新增站点90个、自行车1800辆。市区农产品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新建改建8家农贸市场、20个社区生鲜便利店。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新开工保障性住房16020套,基本建成8891套。食品药品监管实现全覆盖,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平安许昌”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加快转换等多种因素制约,全市经济持续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上行动能还不充足,特别是受工业出厂品价格持续下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位徘徊等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困难。二是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受市场形势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新开工项目不足,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仍面临较多制约因素。受国际经济增速放缓和我市出口产品单一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长难度很大。三是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市场需求旺盛的高端消费品等生产能力相对短缺,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育不充分,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产业新旧动力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亟需增强。同时,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矛盾、创新能力不足、要素约束依然偏紧、风险隐患增多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在今年和更长阶段工作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针对性制定措施予以化解,防止叠加共振、演化扩大。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重点任务
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今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省外资金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一是大力实施十大产业链发展计划。优先发展电力装备首席产业链。依托中原电气谷核心区,以“整机带集群”,实施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智能电网、LED照明生产基地等重大工程,加快发展电力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培育壮大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3大新兴产业链。加快森源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打造以整车为龙头,电机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为核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加快中医药产业园、禹州医药健康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优化提升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6大优势产业链。加快奔马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化、中原电梯产业园、黄河工业园、远东传动轴高端智能化应用示范基地等重大工程建设,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计划。加快效益型、品牌型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0亿元左右,增长11%左右;固定投资达到1300亿元左右,增长12%左右。实施集群培育工程,力争超百亿特色产业集群达到12个。实施集聚区“235”招商引资工程,力争每个产业集聚区引进2个5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3个亿元以上链式项目,5个集群配套项目。实施集聚区创新创业工程,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新增1家创新型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研发平台,提升发展1-2个特色众创空间。实施配套提升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全覆盖、公共服务便利化。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三是大力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抓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和中原电气谷国家级高新区申建工作。推动许继等企业争取进入国家创新企业百强试点,新增1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0个,新建3-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制定实施“互联网 ”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抓住国家去产能的政策机遇,积极化解煤炭、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
(二)大力推进服务业提速发展。加快实施服务业“1242”发展计划,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一是加快推进服务业“两区”建设。加快商务中心区芙蓉湖楼宇经济圈建设,力争商务中心区13个以上服务业项目建成投用、10个以上新建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入驻各类企业300家以上。实施特色商业街示范创建工程,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城市综合体、总部经济、休闲娱乐等项目。全部完成“两区”规划调整,完善“两区”发展推进机制和管理体制。二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启动特色商业区电子商务专业园区建设,做强鲜易网、日日鲜、冷链马甲等本土电商品牌。全面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鄢陵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完善提升阿里巴巴?许昌跨境电商产业带功能。全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一中心、四平台和十三个智慧应用”,实施“宽带许昌”光网城市工程。三是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城市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区域物流基地。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以市区三国文化景区和水系景观、鄢陵生态休闲景区、禹州古镇体验景区为支撑的“三点一线”旅游体系。加快现代金融业发展,推进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争取市级农商行、禹州农商行挂牌开业,积极发展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鼓励民营企业作为发起人设立民营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新增贷款170亿元,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实现直接融资100亿元。全面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综合性、基地型养老项目,在市区建设5个集机构托养、社区照料、居家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四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落实国家促进农民进城购房、降低二套房贷款首付比例等政策,加大公积金归集扩面力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和二手房市场,提振住房消费需求。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园区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激活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优化商贸流通布局,重点推进东城区商圈建设,加快市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便利店、网络营销、无店铺销售等新型业态,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拓展农村经营网络。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加快向城市集聚。一是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实施199个城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229亿元。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核心区、曹魏古城、三国文化产业园及周边、中医药产业园、许东新城综合开发、高铁北站组团及保税物流园区等6大片区综合开发建设,圆满完成河湖水系连通工程。二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突出重点区域,推进飞利浦-祺景光电中原联合生产基地一期、许继智能电网二期等80个重点项目,加快产城融合发展。统筹推进道路、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同步推进医院、中小学校、安置社区等民生项目,完善城市功能。三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优先解决一批已进城就业定居的农民工落户、成建制解决一批城中村居民转户、推动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支持禹州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实施重点镇建设示范工程,全面启动镇区总体规划修编。持续推动乡改镇、村改居。四是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现代交通优势,配合省里确保高速铁路建设进展顺利,加强地方铁路建设,推进干线公路建设,加快许昌至机场快速通道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争取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城乡交通一体化”试点。强化能源保障能力,抓好电网提升、输变电、光伏发电等重大工程建设。提升水利支持能力,推进护城河环通、高效节水灌溉、引黄入长济许调蓄、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设施项目。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开通运营水上巴士,打造“品质大公交”,实现“一舟环游许昌城”。
(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以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土地综合整治和农田水利项目建设,新建高标准粮田30万亩、万亩示范片38个,打造50万亩农业精品示范园区。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指导,建设优良品种繁育基地30万亩,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示范区1万亩。二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重点推进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创建省级示范性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再创建1-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集群。加快现代畜牧业集群发展,种养结合养殖场达到100家。切实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着力提高畜牧业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三是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科学编制都市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都市生态农业圈和都市生态农业精品园区建设。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乡村特色经济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四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农民合作社500家、家庭农场200家,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仲裁体系。五是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3个新农村规划建设引导点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农村公路480公里,新增及提升农村安全饮水人口10万人,新改造农村危房800户。加大美丽乡村创建力度,持续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加快贫因人口脱贫,新解决5.25万人的脱贫问题。
(五)全面深化改革。落实国家和省改革政策,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精简审批事项、审批中介事项,全面建立权责清单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基本完成商务系统企业改制工作,稳步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保险 信贷”业务,探索融资担保新途径。大力推广PPP融资模式。抓住省政府设立新型城镇化、先进制造业等股权引导资金和产业引导基金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各项基金化改革资金的参股支持。加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城市运营发展基金,争取发行地方债券。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营改增扩围、消费税改革和资源税费改革,加快市级财政性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同时,统筹抓好教育、科技、文化、价格、医药卫生等领域的改革。
(六)全方位扩大开放招商。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更好结合,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竞争力。一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森源电气、鑫金汇等企业与德国、捷克等国家合作建设中德(许昌)工业园。二是加快“大通关”开放平台建设。按照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的要求,开展综合保税区申建工作。加快大通关机制建设,全面推进跨区域通关便利化,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实施“5651”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行动计划,谋划推介500个重点招商项目,推动60个已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落地,全年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10亿元。继续实施“二分之一”招商引资工作法。推进与省贸促会、省政府驻沪办、河南航投等的合作,筹建2家异地许昌商会。办好三国文化旅游周、花博会和中医药交易会招商活动,适时在京津冀、珠三角、港澳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地举办许昌专题推介对接活动。强化招商引资项目督查和跟踪推进,不断提高签约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四是巩固扩大外贸出口。完善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稳定发制品等传统外贸产品出口规模,扩大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鲜切花等产品出口。继续加强国家级、省级产业出口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许昌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
(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加大污染防治、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利用力度,持续提高环境质量。一是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实验区、静脉产业园示范区、水生态文明样板区和生态人居典范区建设目标,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力争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实施蓝天工程,加强工业污染、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综合整治,完成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持续提高优良天气天数。实施碧水工程,持续实施城市河流清洁行动计划,加快污水处理及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三是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突出抓好“两环三带四海二十园”建设,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16.8万亩。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海绵城市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完成生态修复2000亩。推动鄢陵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禹州市、长葛市、襄城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8个省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四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实施节能减排降碳行动计划,在工业、建筑、交通、能源、公共机构等五大重点领域推广节能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一批静脉产业园。探索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五是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制度。强化排污总量管理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预算管理,强化节能目标考核监督管理,加大环境执法监察,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坚决杜绝“两高一资”、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全面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工作。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实施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着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一是办好民生实事。重点办好中心城区河湖水系管护、切实解决中心城区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完善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区养老服务网络工程、市区“明厨亮灶”视频工程、持续完善中心城区农产品市场体系、解决“千户万人”住房困难、建设许昌市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发展绿色交通等十件民生实事。二是稳定扩大就业。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力争高校应届毕业生综合就业率达到90%以上。加大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3万人。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次。三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计划,完成199个“全面改薄”项目建设任务。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46所、改扩建幼儿园64所,新增幼儿就学席位1.4万个。实施“四区一县”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提速攻坚计划,建设中小学15所、幼儿园16所,扩充学位2.6万个。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深入开展人民满意学校创建活动。四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推进卫生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项目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质量、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五是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推进乡(镇)、村(社区)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加强体育教育,提高竞技运动水平。研究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工程、文化惠民工程、体育健身工程。六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调整政策。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对弱势群体应保尽保,加大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救助帮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
(九)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认真排查、防范、化解、管控好各类风险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一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充分发挥企业互助资金池作用,扩大市县两级企业互助资金规模,确保重点企业调贷、续贷顺利进行。针对生产经营企业、传统产业企业、投资担保类企业、房地产企业等重点领域,有效开展资金风险监测、排查、预警、协调和化解处置工作。持续加大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二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深化煤矿、交通、消防、校车、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力推进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常态化,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建设89个标准化监管所,开展食品安全县创建,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努力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发生。三是开展平安许昌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努力防范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着重解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防范治理。建立健全应对社会风险的预案体系,科学应对处置社会突发事件,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三、2016年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实施“1782”投资促进计划,全市安排17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700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0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
(一)着力实施新型工业化项目。实施49个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722.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34.5亿元。做强装备制造业,着力抓好许继集团智能电网装备制造基地、森源电气节能环保型输变电设备产业化、河南豪丰农业装备生产等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着力抓好森源电动汽车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及50万套核心零部件、黄河旋风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产业化、润弘本草健康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抓好天昌复烤厂易地技术改造、河南禹州绿色装备制造示范产业园等传统产业项目。
(二)着力实施高成长服务业项目。实施63个现代服务业项目,总投资989.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86.7亿元。依托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街区,突出抓好开普国家电工电子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低压输配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依托传统文化优势,强力推进三国文化产业园、曹魏古城等高成长服务业项目。依托现代信息手段,突出抓好中科院云数据研究中心及众创空间、鑫昌源文化旅游公司生态养老公寓等新兴服务业项目。创新商业业态、商业模式,大力抓好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禹州市电子商务平台等商贸流通项目。
(三)着力实施社会事业项目。实施21个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61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4.2亿元。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实施许昌高中北校区改造、示范区实验学校、南海街小学幼儿园、鄢陵县新区教育园区等教育类项目。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医技综合楼、和协医院等卫生事业项目。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许昌市老年大学新建工程、许昌市职工活动用房(职工之家)等文化建设项目。
(四)着力实施农林水利项目。实施11个农林水利重点项目,总投资60.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22.4亿元。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护城河环通二期工程、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打造美丽许昌,大力实施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鄢陵汶河林带生态湿地公园、禹州市颍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环境提升项目。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抓好鄢陵建业绿色基地、襄城县桃之源种植公司高效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综合开发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五)着力实施交通能源项目。实施12个交通能源重大项目,总投资386.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98.9亿元。强化许昌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推进郑万铁路许昌段、郑合铁路许昌段、禹亳铁路(许昌段)改建工程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国道107许昌境改建工程、许鄢快速通道、省道222鄢临线鄢陵段公路改造工程等干线公路项目。强化能源保障能力,着力抓好禹州市山地林光互补光伏发电、襄城县紫云风电场等新能源项目建设,着力抓好许昌城乡电网提升工程、500千伏许昌西输变电工程等电力项目。
(六)着力实施新型城镇化项目。实施14个城建重点项目(含打捆项目),总投资476.9亿元,年度投资138.6亿元。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不断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大力实施瑞贝卡大道与阳光大道连通工程、许昌市曹寨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持续提升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以产业为引领,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建开发类项目建设。
附件: 许昌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doc
注:1.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由2108亿元调整为2087.2亿元,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也做了相应调整。2015年计划绝对值以调整前数据为基数,按计划增速测算,实际完成绝对值按调整后数据进行核算。
2.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计划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扣除物价因素)计算。
3.土地指标是省国土资源厅每年对各省辖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2016年计划情况无法进行预估。
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4项指标,2015年完成情况以2010年完成值为基数测算;2016年计划值以2015年完成值为基数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