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6年4月5日
许昌市“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65号),抢占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产业新生态,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许昌市“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一、重大意义
“互联网 ”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呈现出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加快推进我市“互联网 ”发展,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有利于打通“六路”,建设“五型许昌”。
当前,互联网应用正呈现横向延伸、纵向深入、跨界融合发展的态势,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2015年,许昌市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超过3800家,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18亿元,同比增长41%,培育了以蜂产品为特色的尚庄村等5个淘宝村、以发制品为代表的跨境贸易,涌现出了以许继、森源、众品、万里运业等为代表的两化融合领军企业,引进阿里巴巴、京东、大芝麻等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我市已具备加快推进“互联网 ”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存在运用互联网的意识和能力不足,跨界融合型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互联网 ”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紧紧抓住“互联网 ”难得发展机遇,真正使“互联网 ”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促使许昌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行动要求
(一)基本思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 ”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2015〕65号),坚持开放共享、变革转型、引领跨越、安全有序,以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着力实施11个方面35个重大行动专项54个重大建设项目。优化基础支撑和政策保障,营造安全网络环境。为建设“五型许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依靠企业等市场主体力量,推动“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同时,发挥政府的基础支撑、制度保障、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开放共享、优化资源。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开发、整合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等社会资源开放平台。大力引进优势企业开展合作,使互联网成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融合创新、变革转型。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广泛渗透特点,促使传统产业加快融入“互联网 ”新业态,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转型,推动经济发展动力由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重点突破,示范带动。根据产业发展不同特点,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重点推进,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实现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新突破。
——顶层设计、协调联动。要充分发挥许昌市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作用,将“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与许昌市智慧城市试点方案进行有效衔接,实现无缝对接,联动发展,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与资源高效利用。
(三)行动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融合发展明显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并成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互联网在促进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建设3个智能制造试点基地,建成1000亩精准农业示范区,建成5个智慧物流园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互联网对产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日趋凸显。
——社会服务更加便捷普惠。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健康医疗、养老、教育、社保、交通等民生领域互联网应用系统覆盖率达100%,智慧民生、政务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更加丰富多元。平台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普惠的服务。
——基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网络设施和产业基础得到有效提升,城乡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以上光纤接入能力,重点行业和企业达到1G以上光纤接入能力。TD—LTE网络进行补点增强,FDD—LTE网络实现对偏远地区的覆盖,并逐步实现向高带宽、扁平化网络演进,实现4G网络对全市所有区域全面稳定覆盖。许昌市政务云和公有云计算中心建成投用。
——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包容。全社会对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破除,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取得实质性进展,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 ”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 ”新经济形态在经济社会中占主导地位,“互联网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三、主要行动任务与行动专项
(一)“互联网 ”创业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为主线,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建设“创业创新”综合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1.众创空间建设专项。充分发挥我市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公司、社会组织等力量,依托许昌市科技公共创新服务中心孵化器、产业聚集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产业区)以及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中心)、实训基地等各类载体,引进国内知名创新创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众创空间。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到2018年,建成10个以上众创空间,争取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成国家新兴产业“双创”示范基地。
2.“双创”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建设许昌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许昌科技大市场),平台兼具科技公共管理服务、研发公共服务、人才引进和技术转移服务、科技信息服务以及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等功能,成为统筹全市科技资源的聚变器和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依托各产业集聚区,建设科技孵化器和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开放许昌国家质检中心等政府资源。加快建设国家中低压输配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专业化服务项目。到2016年底,新增10个公益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每个产业集聚区至少拥有1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到2018年,初步形成架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双创”服务体系。
(二)“互联网 ”电子商务行动
发挥我市区位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特色行业电子商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专业村,强化电子商务服务,使我市电子商务发展位于全省前列。到2018年,全市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超过8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0亿元。
1.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专项。充分利用毗邻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优势,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鼓励众品、瑞贝卡等企业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境外销售,特别是采取自主品牌方式建设境外零售终端,提升在境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鼓励许昌靓发饰品公司、许昌市对外贸易公司等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进出口代理业务,为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积极打造阿里巴巴?许昌跨境产业带平台,发挥我市发制品产业优势,通过第三方运营公司的规范化运营,建设集营销推广、跨境贸易、数据采集、信用认证、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扶持为一体的电商平台,形成电商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我市外贸转型升级。到2018年,争取90%以上的外贸企业开展在线销售、采购等业务,全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00亿元,努力把跨境电商打造成我市外贸发展的亮点。
2.特色行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引导各地围绕主导产业,发挥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行业电子商务。依托我市发制品、蜂产品、卫浴陶瓷、花卉苗木、中药材、特色食品、再生金属回收等优势产业,重点推动瑞贝卡、鲜易控股、卓宇蜂业、禹州鼎信中药材、长葛市远东陶瓷、鄢陵县花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拓展国内外市场。完善提升“鲜易网”、“日日鲜商城”、“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等平台功能,力争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电商品牌。
3.涉农电子商务专项。推广鄢陵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和长葛市农村淘宝经验做法,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阿里巴巴、“云书网”等电商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加快建设一批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服务点。重点推动禹州刺绣、长葛蜂产品、许昌县社火道具、鄢陵花木、襄城红烧猪蹄等一批具有特色产品和电商从业人员条件的乡村开展电子商务,引导农产品经营企业、农村合作社和农业经纪人等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业务。大力引进和培育电商服务企业,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网店建设、业务咨询和人才培训等服务。以返乡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和部分个体经营户为重点,积极培育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带头人。到2018年,争取全市具备条件的主要行政村建设300个以上的电子商务服务点,农产品交易总额中网上交易额占比达到25%以上。
4.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发展专项。加强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长葛市空港电商园等园区建设,吸引阿里巴巴、谷歌、微软、易贝、亚马逊、DHL等知名电商和物流企业集聚发展,打造电子商务发展高地。支持各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利用现有条件,建设一批特色电子商务园区,发展一批以专业市场为依托的网商集聚区,支持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创业园,打造中小电子商务企业孵化器。推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工商、税务、知识产权、消费者保护、政策咨询等各种面向网商的政务服务,构建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到2018年,建成9个以上综合电商园区,形成10个以上专业电商村,创建2—3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基地)、6—7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基地)。
(三)“互联网 ”高效物流行动
加快物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建设智能仓储系统和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连接南北、辐射东西的全省重要物流枢纽城市。
1.现代物流综合信息平台专项。抓住我市被列为全国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的机遇,整合商贸物流园、众品冷链物流港等综合专业物流园区和企业资源,建设许昌市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预留可开放数据节点,实现全市物流信息对接及互联互通。同时,与全国物流大系统实现联网,在更广范围促进物流信息充分共享与互联互通。鼓励万里、众品等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建设面向社会的货运、冷链物流专业物流服务平台。支持许昌商贸物流园区等6家综合园区和中原花木物流等10家专业园区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到2018年,构建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覆盖全国省(区、市)的物流信息互联网络,推动众品冷链物流建成国内冷链领域有影响的行业专业平台。
2.物流基础设施提升专项。推动万里、众品等骨干物流企业建设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系统,积极应用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感知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仓储设施与货物的实时跟踪、网络化管理以及库存信息的高度共享。鼓励各专业物流园区应用智能化物流装备,提升仓储、运输、分拣、包装等作业效率,加快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调配体系,整合市区快递业务资源,依托邮政、供销合作社建设快递物流园区,搭建许昌城际物流配送网络。积极发展社区自提柜、冷链储藏柜、代收服务点等新型社区化配送模式,支持中原国际农产品物流基地等大型物流企业在农村设立物流网点。到2018年,打造5个智慧物流园区,培育众品、万里、万家等10家智能物流骨干企业,建成覆盖许昌市主城区快递智能自提柜网络300个。
(四)“互联网 ”协同制造行动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在有条件的领域,推动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加快形成网络化协同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制造业提质增效。
1.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立足我市产业基础,选择基础条件好的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试点,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动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基础数据共享。重点支持许继集团建设基于智能电表、继电保护装置、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等为重点的电力装备智慧制造生产线和智慧工厂系统,创建国家智能装备智慧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支持森源电气建设光伏发电和变压器数字化车间,远东传动轴建设高端重卡传动轴智能制造车间。推动中原电气谷、长葛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建设智能制造示范试验区。到2018年,推动10家企业开展智能车间、工厂试点,力争3家企业进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范围。
2.个性化定制专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加快生产方式由大批量、规模化的典型工业化生产向顾客需求拉动型生产转变。重点推动以许继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以西继电梯为代表的电梯,以瑞贝卡为代表的发制品,以金博利为代表的箱包,以统一电器为代表的智能化移动式冷藏车等开展个性化定制产品和服务。到2018年,培育国内有影响的规模化个性定制企业3—4家。
3.网络化制造发展专项。围绕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等10大产业链,依托许继、森源等产业链骨干企业,按照“整机 配套”、“成品 原材料”等模式,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业链协作系统,提升产业链区域竞争能力。重点建设许昌市行业“工业云”服务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研发创新以及产品生产中遇到的信息化成本高、研发效率低下、产品设计周期较长等多方面问题;加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到“创造”的转变。到2018年,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应用许昌市行业“工业云”服务,10大产业链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入应用。
4.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专项。重点支持许继集团、西继电梯等在装备制造领域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大型企业,发展以装备制造为核心,外延至在线监测、故障预警、远程维护及系统解决方案的基于互联网的增值服务。同时,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为行业提供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等服务,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制造 服务商”转变。到2018年,培育5家服务型制造企业。
(五)“互联网 ”现代农业行动
加快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融合,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建立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1.农业精准生产专项。利用许昌云服务中心、基础网络设施平台、数据服务支撑平台等,建设并完善许昌市涉农数据库、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统等,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集约化、精准化。重点实施智能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示范工程、ATCSP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自动测控物联网系统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到2018年,在50万亩节水灌溉高效示范区小召乡,建成1000亩的智能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示范区,通过示范带动在全市推广,建立ATCSP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自动测控系统,实现半径10公里区域内病虫害远程自动监控。在全市高标准粮田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实现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施肥系统触摸屏版全覆盖,在50万亩灌溉示范区重点区域支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专家施肥系统微信版和网络手机版。
2.农业经营网络化服务专项。建立许昌市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推动农业科技信息共享体系、农技业务系统工作平台、农业信息网、集成农技推广服务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完善升级许昌农业信息网。到2018年,建成集农业新闻、农技推广、市场行情、政策法规、农业数据库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信息服务网站。
3.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专项。建立许昌市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重点支持河南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健全升级“天和蔬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促进众品食业生产、加工、仓储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鼓励长葛瑞之源农业有限公司、襄城县众生源农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卡特有限公司等开展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到2018年,逐步在我市建成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农业信息化示范应用基地,推动禹州市、许昌县、襄城县3个试点市县农业示范基地实现“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蔬菜、水果、淡水鱼3类农产品全过程追溯管理,覆盖面逐年扩大。
(六)“互联网 ”普惠金融行动
大力引进和培育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兴业态,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
1.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培育专项。积极推动移动金融技术创新,支持支付宝、财付通、网易支付等知名第三方支付机构与我市合作,支持在我市备案的银盛支付、银联商务、通联支付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为我市居民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金融服务。在建设智慧城市大框架下,推进金融一卡通工程,在水、电、气、暖、交通、旅游、教育、卫生、社保、社区、通信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支付”。大力发展农村移动支付市场,支持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为我市县域和农村地区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助农取款”等便民支付服务。到2018年,实现全市网络支付年结算额达100亿元。
2.互联网借贷平台培育专项。大力引进陆金所、阿里小贷等知名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市开展业务,在政府引导下,培育设立许昌市民间借贷服务中心。鼓励网贷平台探索新型网络借贷模式,完善征信系统,强化风险控制,为大宗生活消费、小微企业、“三农”、创新创业等领域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形成特色与品牌。到2018年,培育1—2家省内知名的借贷服务平台。
3.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专项。重点引进和推动法人证券机构打造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平台。支持阿里巴巴、京东、平安等国内优秀众筹平台在我市开展股权众筹业务,推动中原证券、海通证券等证券经营机构在许分支机构,鲜易网、冷链马甲、日日鲜商城等电商平台,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世界发制品网、鄢陵花木交易网等行业性网站,按照有关规定参与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引导天使投资、创投机构等发掘、支持优质股权众筹项目,为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到2018年,争取引进和培育1—2家互联网股权众筹平台。
(七)“互联网 ”益民服务行动
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医疗、教育、养老、旅游、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1.政府网络化管理服务创新专项。加快建设统一的市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建设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网上受理、审批、监督、查询等管理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提升融资平台、土地平台、人力资源平台智能化水平。深化城管、安监、水务、节能等智慧应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行网上信访,密切政府的群众的关系。到2018年,实现行政审批数据共享,并联审批事项网上办理覆盖率达100%,城市智能运营中心(IOC)建成投用。
2.便民服务新业态发展专项。发展体验经济,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重点发展以社区生鲜便利店为载体的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O2O”营销模式,到2018年,新建改造提升7家农贸市场、20家社区生鲜便利店;建设数字图书馆,打通许昌人民广播电台、手持电视、掌上许昌、CUTT(城市网络电视)联播平台、智能手机新闻客户端、移动数字广播电视频道、户外视听等多媒体;发展社区经济,推进互联网在物业、餐饮、家政等领域的应用。发展共享经济,规范发展网络约(租)车、闲置物品交易等新业态。积极推广基于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
3.智慧医疗发展专项。完善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员人口信息三大数据库,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系统(云计算)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领域信息互联互通和区域内卫生信息整合;利用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共享渠道,建设区域内以双向转诊、会诊、病案首页共享、检验检查报告互认等为主的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和区域医疗协同体系。到2018年,完成居民健康卡市级卡管中心和卡管系统建设,构建覆盖所有卫生计生服务机构的用卡环境,发行居民健康卡300万张。创新服务模式,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主线,探索基本医疗、远程协同、教学科研、慢病管理、医患沟通以及计生服务等领域的“O2O”服务新模式;鼓励健康服务机构提供长期跟踪、动态更新、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在医疗监管、疾病防控、卫生监督、药品管理、妇幼保健、医疗保障等方面为卫生计生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升政府综合决策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4.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专项。以社区为依托,整合全市保健站、托老所、养老院、护理院、文化活动中心等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建立集紧急救援服务、居家生活帮助、健康养老服务和智能养老看护等为内容的养老云平台,为老年人群提供包括“紧急救援、日常照顾、家政服务、休闲娱乐、法律咨询、精神慰藉”在内的综合性养老服务。同时,建立完善老年人基本信息数据库、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库、养老服务信息数据库、义工和志愿者信息数据库,为老年人提供呼叫救助、远程健康检测、健康管理等服务,实现养老资源的合理配置。到2018年,所有市、县(区)全部建立12349服务热线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并实现与省、市平台的联网运行,建成10家智慧养老服务机构和10个智慧养老试点社区。
5.智慧教育服务发展专项。鼓励互联网企业与社会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建设许昌市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许昌市智慧校园综合提升工程,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广智慧教育APP移动终端等在线服务。到2018年,全市公办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全部接入教育专网,民办学校逐步接入教育专网。新建20所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校园达70所,实现录播 无线、有线全覆盖。
6.智慧旅游发展专项。建设许昌市旅游产业信息资源库,实现旅游产业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开发;依托许昌市旅游服务中心建设许昌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通过许昌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系统接入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涉旅信息资源,链接旅行社、导游、星级酒店、景区人流量监测、景区(点)评定管理等系统的数据资源,实现对许昌市旅游产业24小时在线动态监测和突发事件及时预警处置;推动旅游服务智能化建设,围绕景区、旅行社、宾馆、交通、旅游商品销售运行情况及游客满意度等方面,通过展示场景设计,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个性化展示服务方案和展示内容,借助官网、LED大屏、移动APP、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展示,推动智慧旅游服务。2016年,完成全市旅游产业信息资源库及许昌市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建设。2017年,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建成运行。
7.智慧社保发展专项。建设全市统一的社保云服务平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和就业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实施社保办理、断保续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50社保补贴养老保险续缴、居民医保参保续缴等网上办理工程。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一卡通”数据库。到2018年,发行社会保障卡300万张,建立覆盖城乡、提供多险种和跨地区接续的全民社会保障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从失业登记到就业服务、从招工录用到解除终止合同、从参保到待遇发放的网络“一站式”服务。
(八)“互联网 ”便捷交通行动
在现有交通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重点建设许昌市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初步形成以服务和管理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充分共享、系统全面整合的信息化统一架构,显著提高交通运输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品质和科学治理能力。
1.交通服务品质提升专项。建设市民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电话服务热线、公交官方网站、公交微博、掌上公交、公交免费WIFI、公交微信、电子站牌等多种服务方式。建设道路客运联网售票平台系统。到2018年,实现城市关键区域电子化公交站牌全覆盖,停车诱导系统广泛应用。
2.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在全省联网的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启动的基础上,建设全市交通指挥控制平台,突出发展基于网络控制的交通信号控制、信息发布、交通诱导、数据采集分析、交通违法处罚、警力调度等功能,预防交通拥堵。
(九)“互联网 ”智慧能源行动
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加强分布式能源网络建设,促进能源结构优化。
1.能源生产智能化专项。配合全省建立基于互联网的能源生产调度信息公共平台。进一步完善火电与热电机组能耗水平、污染物排放水平及主要运行参数的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发挥许继集团、森源集团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优势,加快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及运行控制技术应用。实施智能变电站建设,新建500千伏许昌西智能变电站和220千伏长葛南、襄城麦岭、禹州南等智能变电站。实施110千伏灞陵、许昌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到2018年,建成110千伏智能变电站40座以上,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比例达到60%左右。
2.分布式智能化电网建设专项。重点推广10千伏及380/220伏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并网设备系统和智能电表应用等工程建设,提高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增强系统的自我诊断,自我愈合、自动适应的能力。到2018年,智能电表覆盖率达100%。
(十)“互联网 ”绿色生态行动
1.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专项。整合现有监测、信息能力建设成果及各种资源,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建设针对矿产、水、大气、森林、环境质量等生态自动监控系统平台,为全国探索生态环境管理模式先行先试。重点建立一平台两站点,即建立水、气、声、固废、辐射等各类环境要素监控平台,推动空气质量、生态环境、污染源的动态监测,并实现监测数据的共享。实施许昌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禹州山地与平原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到2018年,两个生态定位研究站建成投用,实现省际资源环境动态监测信息的互联共享。
2.智慧环保专项。建立环境数据中心、环保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及仿真系统模型,及时全面的获取环境质量、污染源、环境风险等方面的信息,预测分析各污染要素的关联性,对大气污染排放,污水的处置利用,地下水的监控,固废的处理做到模拟情景可控。同时,推动区域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信息公开,实现面向公众的在线查询和定制推动。完善环境预警和风险监测信息网络,提升重金属、放射源、危险废物等风险防范,大幅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到2018年,智慧环保应用体系投入使用。
3.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专项。依托大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加快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和葛天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平台与废旧资源回收产业园区有机嫁接。重点实施报废汽车、废弃电子电器拆解及废铝资源综合回收利用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形成6万辆报废汽车拆解能力、100万台以上各类废弃电子电器拆解能力、年产10万吨废铝综合利用规模。实施中原再生资源国际交易中心承载能力提升工程,增设1—2个交收仓库,在北京成立一家互联网股份制企业,在京、津、冀、西南区域等建设网络回收及仓储基地,到2017年,实现电子交易量300亿元,为客户循环提供资金服务10亿元,到2018年,建成2—3个区域性再生资源在线回收利用示范基地。
(十一)“互联网 ”人工智能行动
培育引进人工智能优势骨干企业和创新团队,促进人工智能在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品创新发展基地。
1.智能终端发展专项。扩大智能手机配套产品生产规模,引进培育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穿戴产品,推动智能辅助驾驶、复杂环境感知、车载智能设备等技术研发与应用。重点实施智能手机配件项目、创琦通信智能手表项目、传感信息融合纯电动汽车制造项目。到2018年,初步形成集研发、整机制造、配件生产为一体的智能手机产业集群,培育创琦通信等可穿戴设备企业和智能手表规模化生产。
2.工业机器人发展专项。依托许昌中锋数控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河南省中瑞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重点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谋划实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项目,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积极推动“机器换人”应用示范,重点推行“龙头企业机器换人”和“关键工位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到2018年,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系统集成企业为牵引、本体制造集聚取得突破、核心零部件制造形成局部优势的产业形态,建成2—3家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2—3家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若干家核心零部件制造企业,全市5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
3.智能家居发展专项。依托许继集团在智能网关、导轨表、分路控制器、无线/红外转发器、电动窗帘控制器、智能开关、智能插座等产品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优势,加快推动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到2018年,我市智能家居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同时,结合我市智慧社区建设,重点在社区开展家居安防、家电远程控制水电气智能监测以及微型新能源接入等示范应用。
四、基础支撑和保障举措
(一)强化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是“互联网 ”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与城市转型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我市要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到2018年,实现“社会管理睿智,市民生活智能,产业高端化和轻型化,生态环境优美”的发展格局,为加快实施我市“互联网 ”行动提供重要网络基础保障和应用服务支撑。
(二)强化信息网络
1.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宽带许昌”战略,持续推进“全光网许昌”建设和“4G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宽带网络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质量,强力支撑群众对高速宽带网络的需求。到2018年底,全市所有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光纤接入能力,家庭宽带用户平均接入速率超过50Mbps。建成4G基站7000座以上,4G用户超过300万户,构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安全可靠的高速宽带网络。
2.集约布局建设数据中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云计算中心,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信息基础服务资源。建设公有云计算中心,为社会提供各项信息化增值服务,为智慧应用提供平台支撑。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市公有云计算资源,建设企业数据中心,形成集约化、绿色化、标准化发展模式。防止盲目建设数据中心和相关园区。
(三)强化应用服务
1.建设智慧园区服务平台。以产业集聚区、服务业“两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为依托,全面整合园区内外的资源,构建智慧园区服务平台,重点建设许昌市智慧产业园。选择有条件的长葛等产业集聚区开展智慧园区试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开发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专业化和产业发展智能化。
2.推进云服务平台建设。以数据共享、平台交互为目标,在政务云计算中心和公有云计算中心的基础上,推动建设面向多种需求的网络基础设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四大基础平台,大力推进“信用许昌”综合门户建设,高标准建设智慧公共安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园区、智慧环保、智慧物流、智慧节能、智慧社保、智慧社区十三个智慧应用。到2018年,四大基础平台及相关智慧应用建成投用,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并实现与省级云平台互联互通。3.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建设以入侵检测、病毒防范、防火墙等为主的信息安全管理监测体系,以数字签名、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以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的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积极推进安全智能终端、安全路由器和安全芯片等新型安全产品应用。执行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信息人才培养与信息安全意识宣传,全面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态势感知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强化创新驱动
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市重大科技专项,推动“互联网 ”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围绕10大产业链,建立跨行业“互联网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升“互联网 ”融合水平。整合许继、森源、黄河等优势企业、各种众创空间、国家级发制品及护发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开普公司等第三方国家认可检验检测中心等,建设跨界交叉领域的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2.强化知识产权战略。支持融合领域关键技术、工艺和产品方面创造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申请国际专利、重大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商标等。加快推进专利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支持在线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互联网融合应用企业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3.大力发展互联网开源社区。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政府资金支持形成的软件成果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开源。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个人发起开源项目,鼓励企业依托互联网开源模式构建新型生态,促进互联网开源社区与标准规范、知识产权等机构的对接与合作。
(五)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建立许昌市人才智库应用系统,接入市政府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开设人才信息、产学研合作、课题研究、成果发布等栏目,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广泛采集吸纳国内各领域人才等信息,建立人才智库数据库。成立许昌市智库建设协调联络办公室,研究制定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等相关政策,落实高端人才奖励政策,实现企业与人才,院校与人才、政府与人才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为企业发展,政府决策提供多层次人才支撑。
(六)强化项目带动。建立“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库,重点实施许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许昌市跨境电子商务孵化基地、许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园、鄢陵花艺花木产业化集群电子商务中心等54个“互联网 ”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计划完成投资390亿元。同时,加强开放合作,积极搭建“互联网 ”开放合作平台,促进我市与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苏宁云商、浪潮等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尽快促成一批签约项目落地,以项目带动“互联网 ”产业发展。
(七)加强政策支持。设立“互联网 ”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适当专项资金,以股权投资、贴息等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的重大建设项目、关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引进等。优选一批“互联网 ”企业,优先进入市定上市后备企业和新三板企业库。对于投资超亿元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市高技术重点项目盘子,并进入市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协调解决立项、环评、土地等问题。对国家、省开展“互联网 ”重大项目工程包、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等,优先推荐列入市“互联网 ”储备库项目。
(八)完善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国务院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对未纳入负面清单管理的领域、业务,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加强征信记录、风险预警、违法失信行为等信息资源在线披露或共享。编制政府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和开放计划,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落实国家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营造互联网公平竞争环境。
五、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互联网 ”三年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市发改、工信、科技等相关部门参加,协调解决“互联网 ”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开展。
2.强化分工协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见附件1),认定研究制定“互联网 ”落实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重点任务和具体推进措施。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落实方案,扎实推进工作开展。
3.实施年度考评。由市发改委牵头,研究制定“互联网 ”实施情况考评办法,每年对“互联网 ”推进情况进行考评,对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附件:1. 重点工作分工.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