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索 引 号 :11411000005747138B/201605-00297
  • 信息分类:市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许昌市人民政府
  • 生成日期:2016-05-10 18:14
  • 名 称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 文 号 :许政办[2016]30号
  • 关 键 字 :
  •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许政办[2016]3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许昌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6年5月9日

    许昌市2016年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趋势,进一步增强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市工业大会部署,以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为目标,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完善政企沟通、运行监测预警、企业问题解决、政策落实督查“四项机制”,突出分级精准服务、分类精准指导、分业精准施策、分企精准帮扶“四个精准”,深入开展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四项对接”,针对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完善企业服务长效机制,努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服务,为实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和建设“五型许昌”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保持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100户重点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新增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

    (二)规模逐步壮大。加大大企业集团培育力度,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企业1家,超100亿元企业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以上;新培育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和试点企业13-15家。

    (三)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精简涉企行政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率。各项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企业反映问题及时得到办理,政策范围内和规定时限内问题办结率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

    (一)完善四项机制

    1.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充分发挥许昌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工业经济联合会、企业(行业)协会等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中的作用,利用市县两级企业服务网、许昌企业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企业家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推送国家、省、市出台的各类涉企政策信息,接受政务咨询,实现政企“微”距离接触、“零”距离交流。

    2.完善运行监测预警机制。运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预测平台,加强工业30强企业和百户重点企业,特别是7家超百亿元企业的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每月召开1次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对企业上报数据搞好研判、精准分析,重点从各项指标数据中分析出有利和不利因素,科学研判走势,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运行数据分析水平,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和政策建议。

    3.完善企业问题解决机制。继续实行市、县两级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分包领导每月深入联系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实地调研,召开政商办公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突出问题。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涉企职能部门,每月要到重点企业和困难企业进行走访,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完善由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问题办理机制,重点落实需要多部门协调办理的事项。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实行企业问题办理情况定期通报制度,每季度将对各地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企业问题解决情况进行通报。

    4.完善政策落实督查机制。整合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法律、培训等中介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形象展示、问题互动等服务,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政策、灵活运用政策。市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定期对各地各部门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和督促落实,对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打通“最后一公里”,严防涉企政策落实不到位。

    (二)突出四个精准

    1.分级精准服务。各地要深入细致做好生产经营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分级建立市、县两级服务重点企业名单,一企一策,专题专案专人推进。分级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信息沟通、联审会商、政策扶持,整合资源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分类精准指导。对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组织摸底调查,根据企业现状进行分类指导。对产销两旺、成长性好的企业全力做好要素协调保障工作,支持其开足马力生产;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进行点对点服务,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对不符合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资不抵债、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用好国家政策,按照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原则和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逐步实现市场出清。

    3.分业精准施策。按照一业一策原则,发挥我市特色优势,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超特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及关键部件、二次继电保护设备等重点技术,推动输变电装备向高端化发展;加快云计算中心建设,推进大数据、软件服务业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许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园为载体,加强同台湾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的合作;推动整车动力总成的模块化、智能充放电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推动电动汽车示范运用;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园、中医药产业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加快推进汽车及零部件、电梯、食品及冷链、超硬材料及制品、再生金属及制品、发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大力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推动智能制造,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规模化、智能化发展。针对煤炭、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分行业研究提出具体措施,综合运用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政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尽快度过结构调整阵痛期。

    4.分企精准帮扶。对市、县两级重点服务企业和重大项目实行领导分包、企业联系员等制度,提供直通直达服务、上门服务、贴身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对困难行业骨干企业,组织专家咨询团会诊,建立一企一策帮扶工作制度,专题专案专人推进,在企业融资、缓缴社会保险、发放稳岗补贴等方面加强扶持,帮助企业转型解困。

    (三)开展四项对接

    1.深入开展银企对接。把2016年作为“企业金融服务年”,采取8项举措缓解企业资金困难。一是开好每季度一次的银企项目洽谈会,加强政、银、企、担、保协同联动服务,积极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介企业项目融资需求。二是积极推进我市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共保体”试点工作,为符合条件、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小额贷款支持。三是分类排查“两有”(有市场、有前景)企业,定期组织与金融机构对接,对重点企业实行一企一策金融帮扶。四是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抵质押贷款品种,大力推广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缓解中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问题。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五是开展全市金融支持工业企业扶优解困大走访活动,建立支持、扶持、限制企业目录,制定增贷、稳贷、限贷措施,促进工业增效升级。六是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进行直接融资,全年组织上市培训5场,培训企业300家(次),落实对挂牌企业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七是积极引导推荐企业争取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基金、河南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争取资金不低于上年度。八是推行信贷主办银行制度和抽贷压贷提前告知制度,对传统行业中有市场前景、有信用但暂时困难的企业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强化企业转贷服务,通过借新还旧或启动过桥资金帮助企业还贷续贷,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2.深入开展产销产业对接。采取4项举措帮助企业开拓市场。一是开展产销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省五大产业链产销对接大会和产业链“手拉手”活动。加大对本地企业拳头产品宣传力度,鼓励政府采购和重点项目建设优先使用市内产品。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分领域开展市内重点项目单位与工业企业、建筑企业与工业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与环保产品生产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等产销对接活动,推动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抢抓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建设等政策机遇,组织我市装备制造类企业与之进行智能制造产业对接。全年开展产业产销对接活动12次以上,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售、开拓市场,消除库存。二是组织名优产品扩销售行动。依托中国(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第十届中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第十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十六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等省市内外展销、推广平台,组织我市企业积极参加名优产品扩销售活动,提高我市企业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三是开展与电商企业对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豫货通天下”工业企业与电商企业对接大会,集中签订一批购销合同。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利用电子商务改造传统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产品设计、品牌推广、营销方式、渠道物流、支付结算、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革新,通过与阿里巴巴等平台合作设立服务专区,实现优势产品线上推广和销售。支持我市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每年帮助500家以上小微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对接“一带一路”市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为重点,深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推动我市优势企业走出去、优质资源引进来。

    3.深入开展用工对接。采取3项举措强化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家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产业集聚区、百户重点企业、中小微企业用工需求,因地制宜,定期不定期举办招聘会,搭建行业人才供需交流平台,搞好对接服务,促进求职人员与用工企业充分对接,力争全年举办用工对接及专场招聘会80场次以上,为企业招聘工人1万人以上。二是充分利用人才引智平台,做好国外高端专业人才引进工作,实现企业与外国专家智力对接。组织实施引进人才“英才计划”,结合企业需求,开展针对性服务,实现企业与所需高层次人才、技术人才对接。三是加大企业家队伍培训力度。实施企业家队伍培养“十百千”行动计划,举办企业家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来许昌授课;从全市2015年度受表彰的企业家中筛选80名企业家,到清华大学参加“许昌市企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接受高层次、系统性教育;组织部分杰出和优秀企业家出国进行1次学习交流,开阔企业家的国际视野,加强经贸合作联系;组织部分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培训,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构筑政企沟通交流平台,促进企业家队伍建设。4.深入开展产学研对接。采取3项举措推动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加强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再生金属及制品、食品及冷链等特色产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搭建高水平的研发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二是收集整理中小企业技术需求,向省、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布,为中小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我市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名校的对接、洽谈,早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中国科学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郑州大学深度对接,推进一批研发成果在我市转化。

    (四)强化要素保障。完善煤电油气运、土地、环保等要素保障机制,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制约。一是注重运行监测调节,做好运行预警与要素保障。加强工业经济监测分析,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走势和宏观政策调整,及时发现和了解新的消费需求。工信、发改等部门要定期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形势、经营状况、效益情况和市场开拓等信息。组织行业专题调研,掌握行业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二是确保生产要素稳定供给。完善监测监管和应急保障机制,做好对全市发电量、电煤储量、用电量、用电负荷的监测,强化运行调度。三是强化用地保障。力争我市重点项目列入省直接配备年度计划指标的省级重点项目序列,争取省全年计划指标对我市倾斜,加大差别化用地管理,对重大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四是做好重点项目环评服务工作。坚持监管和服务并重,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准入管理,完善环评审批制度,对重点项目实行提前介入、环评督办、跟踪服务,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环评审批工作。

    (五)帮助降本增效。一是减少行政审批,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扩大“三证合一”改革成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法治环境。二是壮大民营经济。全面清理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落实国家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对新进入全省民营企业前10强、主营业务收入百亿元以上的企业进行命名表彰。三是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宣传辅导,不折不扣落实小微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节能减排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深化国税、地税合作,降低纳税成本。四是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实施“十百千”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支持企业加快高端产品发展、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总结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开展行业对标挖潜活动,引导企业强化综合成本管控,提高盈利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完善由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企业服务活动办公室牵头、职能部门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全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和联络员,按照职能分工主动对接、主动服务,凝聚服务企业发展的合力。各地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工作经费,专人专职负责,构建市、县两级服务企业工作体系。

    (二)加强督导,严格考核。完善督导服务制度,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市企业服务工作的督导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促政策落实到位。实行企业反映问题办理情况季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各县(市、区)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办理企业问题情况。完善企业服务考核制度,年终由市企业服务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企业服务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报市政府同意后,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企业服务工作典型做法和企业在转型解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增加企业负担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在全社会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围绕企业反映的共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不断提升企业服务工作水平。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