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5年,许昌将把郑许融合作为全市发展主战略,着力打造成郑州大都市区的靓丽“南大门”。日前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六项重点工作,郑许融合便是其中首要任务。“我们要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做足做好郑许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切实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中走在前列。”市委书记武国定这样强调。
推进郑许融合,是十几年来许昌市历届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强烈期盼。如此强调郑许融合,源于许昌的先天优势、现实机遇和发展诉求。许昌距郑州8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处于郑许之间,是郑许融合的战略支撑、独特优势。郑许融合,意味着今后加持在郑州、河南的利好和机遇,同样可以“为我所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家战略成功获批,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国家明确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等,都同样成为许昌发展的利好,许昌将享受到叠加的战略资源,提速迈向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为了郑许融合发展,许昌已筹谋良久。“多年来,我市积极抢抓各项政策机遇,主动推进与郑州间的各项对接,已经为郑许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发改委副主任冀伟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按照市委要求,立足于大都市区建设中走在前列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功能对接、交通对接、产业对接、生态对接、平台对接,把郑许融合这篇大文章做足做好。
注重产业链接,致力建设许港产业带,是郑许融合的关键环节。郑州和许昌产业优势各异,上下游配套能力较强,一体化互补发展优势明显。目前,在许昌到郑州80公里的带状区域内,集中布局了郑州市10个产业集聚区,以及许昌的中原电气谷核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葛市产业集聚区、尚集产业集聚区、魏都区产业集聚区、大周产业集聚区等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集聚了电力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汽车、超硬材料、食品、发制品、有色金属等许昌七大产业集群,布局了1841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3家,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许港产业带,成为中原城市群沿京广产业带的重要支撑,也成为郑许产业对接、协同发展的重要腹地。
“目前,我市正委托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许港产业带规划,下一步将坚持以临空产业为引领、装备制造业为支撑、产业集聚区为载体,致力于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临空经济基地、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将许港产业带建设成为支撑郑许融合发展的产业隆起带和城镇发展轴带。”冀伟介绍。
注重功能对接、提质发展,拉高了郑许融合的发展起点。我市致力于突出中心城区核心功能提升,强化长葛新兴增长中心支撑,加快禹州、鄢陵、襄城提质发展。十几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北上战略”,陆续形成了几块区域紧密相连的带状城市,而且城市功能较为完善,城市人口逐步集聚,产业发展形成规模,使生产力布局与郑州能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财政部中国政企PPP基金将我市列为试点城市,省财政厅将我市5县(市)全部纳入全省“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首批投融资支持试点县(市),并举行了“许昌城市发展‘1 5’PPP投融资公司签约活动”,签订三大类七项重大PPP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金额超过120亿元。这些都是许昌各县(市、区)提质发展的重大机遇。
“通过功能对接,全面提升许昌现代化、国际化水平,成为实力活力魅力突出的国际化城市,在支撑大都市区建设、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冀伟介绍。
注重交通先行,是我市推进郑许融合的优势条件。郑许之间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高铁、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相连。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和建设中的郑万高铁、郑合高铁形成了连接郑州的“四纵”铁路线,京港澳高速、郑尧高速、机西高速、永登高速形成了连接郑州的“四纵”高速公路线,正在建设的许昌至机场快速通道、107国道改线形成了连接郑州的客货快速通道。现在,我市正在加快推进郑许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开工建设,还有一批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郑许交通项目,正在抓紧谋划和推进。可以预见的是,郑许之间必将形成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通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廊道,郑许交通一体化指日可待。
同时,在生态对接、平台对接上,许昌都大有优势可用、大有文章可做。在生态对接上,立足水系、花木、绿化等特色优势,我市可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健康养生养老业,吸引郑州等周边城市人群来许昌消闲度假、开办会展、购房置业,着力打造郑州的“南花园”。在平台对接上,我市将用好郑州和航空港的各类平台,加快推进许昌综合保税区、电子口岸建设,实现郑许之间各类平台共建共享。
“我们唯有充分认识推进郑许融合发展的重要意义,紧紧围绕服务支撑大都市区来谋划发展、推动工作,才能借助郑许融合这一难得机遇,助推许昌大发展。”冀伟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