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政 [2017] 5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许昌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1月20日
许昌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为推进我市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根据《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文化厅“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豫文字〔2016〕4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抢抓“一带一路”和“郑许一体化”发展机遇,针对我市三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文化企业集聚程度不高、文化消费氛围不浓、配套支持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坚持扶优扶强,补齐关键短板,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引导文化产业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占GDP比重达6%以上,建成中原文化产业强市,文化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三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工程
1.打造三国主题文化业态。围绕曹魏古城中轴线、城门片区、古韵街区和护城河文化休闲带规划建设,融入三国历史文化元素,结合曹魏古城不同区域的功能特点,实施文化业态的发展布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文化艺术服务、文化演艺等,提供具有许昌特色的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打造全国有影响的三国文化高地。
责任单位:魏都区政府、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2.加强三国遗址遗迹开发开放。合理保护开发汉魏许都故城、张公祠等历史遗迹,规划新建曹操生平馆、建安文学馆、许昌名人馆,改造提升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重要三国文化景点,设计策划具有三国文化特点的演艺、展览、庙会等,促进三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责任单位:建安区政府、魏都区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
3.推出三国特色文化产品。支持报纸、广播电视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企业,围绕文物、古籍、图文音像、传奇故事等三国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创意开发,创作生产以三国文化和曹操关羽形象为主题的图书、戏曲、演艺、动漫、游戏等,提高三国文化的产业化水平。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文联、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4.强化三国文化理论支撑。鼓励科研院所、专业协会加强研究力量,形成一批有较高理论价值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定期举办全国性的三国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建设三国文化研究高地,夯实三国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转化的理论基础。到2020年,编排曹魏戏曲剧目3部以上,影视作品2部以上,演艺节目2部以上,曹魏文化书籍6部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市文联、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院
(二)实施钧瓷文化产业壮大工程
1.拓宽钧瓷企业发展路径。坚持“阳春白雪、国之重器”和“走进寻常家庭、融入百姓生活”两大发展方向,进一步发挥禹州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禹州市(神垕)钧瓷文化产业园区优势,加快钧瓷名企双创基地建设,加强大宋官窑、孔家钧窑等名家名窑示范引领,提升钧瓷创意设计、烧制工艺水平,加强特色化、精品化的生活和艺术钧瓷商品生产,壮大规模,提升品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性的需求。
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市钧瓷产业发展办公室、市发改委、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
2.创新钧瓷产业发展模式。引导钧瓷企业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加强分工合作,拉长设计开发、制作烧成、市场销售、物流配送等产业链条。依托国内外高校和郑州轻工业学院禹州校区、许昌学院等在许高校的科研优势,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积极用好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钧瓷烧制技术、产业装备水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市钧瓷产业发展办公室、市工信委、市文广新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郑州轻工业学院禹州校区、许昌学院
3.弘扬钧瓷烧制技艺。依托孔家钧窑、杨志钧窑、星航钧窑、苗家钧窑等钧瓷企业和钧瓷艺术馆、国营瓷厂旧址等,建设钧瓷烧制技艺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展示馆、传习所,围绕钧瓷烧制技艺七十二道工序,丰富传统技艺展演展示和互动体验项目,增强艺术性、感染力,推动钧瓷文化传承发展。
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市钧瓷产业发展办公室、市文广新局
4.扮靓钧瓷文化旅游节。坚持办好禹州钧瓷文化旅游节,逐步提高规格规模和筹办水平,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打造国际性陶瓷文化盛会。到2020年,规模以上钧瓷企业达到100家,新上市企业1家,钧瓷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禹州市政府、市钧瓷产业发展办公室、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
(三)实施发制品业提升工程
1.推动发制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以瑞贝卡、瑞美真发、龙正等为代表的一批发制品重点企业采取多元发展、上市融资、兼并重组等方式不断壮大,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质量,着力打造全球工艺发制品知名品牌。
责任单位:建安区政府、魏都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禹州市政府、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信委
2.加快发制品产品转型调整。有效发挥瑞贝卡发制品公司的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及品牌优势,引领发制品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全行业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产品为主向高中低相结合并突出高端产品转变。
责任单位:建安区政府、魏都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禹州市政府、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3.突出行业技术标准引领。发挥发制品行业协会和技术质量标准的优势地位,不断完善和提升发制品行业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加大科研、人才、资金投入力度,注重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引领全球发制品企业和市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
4.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发制品销售基地,拓宽销售渠道,改进营销方式,增强产品的适应性、认可度和亲和力,培育一批发制品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发制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发制品行业实现年销售收入400亿元,培育亿元以上企业3到4家,新上市企业1家。
责任单位:建安区政府、魏都区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禹州市政府、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金融办
(四)实施生态文化产业培育工程
1.推动花木种植企业转型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转型、产品创新,由花木种植营销转型发展鲜花工艺品、花卉盆景、鲜切花等,推出符合人民群众消费意愿、富有文化元素的花卉工艺品,提高生态文化产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责任单位:鄢陵县政府、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
2.培育生态休闲娱乐业态。依托鹤鸣湖、花都温泉、五彩大地、花街花市、建业绿色基地等生态资源的基础优势和康养观光的人群优势,布局发展文艺演出、马戏表演、园林观光等文化娱乐服务,实现生态观光与文化休闲的双赢发展。
责任单位:鄢陵县政府、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
3.促进生态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依托鄢陵康养示范基地建设,挖掘和弘扬长寿之乡、彭祖养生、饮食文化等优势,推动生态休闲品牌向养生、养老、健康方向转型发展,促进生态文化与健康养生幸福产业的凝聚,聚集人气,提高文化消费水平。定期举办健康大会(论坛),提高许昌康养知名度。
责任单位:鄢陵县政府、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卫计委
4.扩大花木节会的影响力。坚持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办会方向,每年举办一次花木交易博览会,展示我市花木产业培育、科研、品种等最新成果,搭建鲜切花生产、花木精深加工的交易平台,促进我市生态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培育示范性鲜花工艺品生产加工企业5家以上,建成大型生态文化休闲基地5家以上。
责任单位:鄢陵县政府、市旅游局、市林业局、市文广新局
(五)实施文化产业园区突破工程
1.着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各县(市、区)要依托现有优势文化产业和特色文化产业资源,通过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拉长产业链等措施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吸引同行业规模以上文化企业集聚。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仓储用房、老旧建筑,采取租赁、收购等方式,兴办工商业遗迹与文化艺术、怀旧复原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搭建小微文化企业创业创新的发展平台。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
2.建立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依托许昌市文化产业网,推进百家企业、百家产品、百家名人等“文化百家”入驻活动,建设虚拟文化产业园,为企业提供信息资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企业宣传推广等服务,逐步覆盖全省。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
3.建设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积极推动与国内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促进文化创意企业的集聚发展。大力发展以创意为核心,依托智能和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的文化创意企业,建设具有较强创业辅导服务功能、运作规范的许昌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建立健全园区管理专门机构,提高服务企业水平。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
4.培育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文化产业园区为发展载体,加快发展以创意为核心的新型文化业态,开发动漫、游戏、数字文化内容等产品。加强与信息、旅游、商贸等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生产制造、销售流通、宣传推广等过程。支持发展集农耕体验、田园观光、教育展示、文化创意于一体的特色产业。促进声、光、电等高新科技在演艺、休闲娱乐等行业中的应用,展现新型传播方式和表现手段,推动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加快文化艺术品交易,加强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中心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到2019年底,各县(市、区)文化产业园区全部挂牌运行,全市达到8个以上文化产业园。到2020年,文化产业园入园文化企业中新型文化业态类占比要达到60%以上。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
(六)实施文化消费升级工程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项目建设,引导上网服务、游戏游艺、歌舞娱乐等休闲娱乐行业向超市化、品牌化、连锁化转型升级,建设多功能的文化娱乐体验中心。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
2.建立文化消费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一站式综合文化消费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文化消费信息,提高城乡居民获取精准文化消费信息的便利性。及时准确搜集、分析公众文化需求,引导文化企业采取个性定制、精准营销、网络共享等模式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
3.实施文化消费惠民行动。推广文化消费惠民“一卡通”,通过惠民折扣、积分奖励、财政补贴等方式,激发群众文化消费热情,引导和鼓励电影、演出等商业性活动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位场次或门票,培育市民文化消费习惯,增强市民的获得感。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
4.培育民众文化消费意识。结合农村和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存在差异的实际,农村将着力点放在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消费的有机结合上,城镇将着力点放在提升文化产品内涵档次上,支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剧院等举办文化展览、文化演出等活动,引导大众的文化消费意识。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文化旅游业专班的统筹引领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文化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问题。在市文化旅游业专班的统筹指导下,市文广新局具体负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各项工作,研究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功能平台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等。发改、文广新等部门要牵头建立全市统一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库,健全文化产业项目推进体制机制,确保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如期完成投资计划。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制度,加强服务,解决问题,定期通报。建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库,推进文化出口基地建设。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定期办好文化节会,持续开展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文化集市等赛事活动,搭建文化产品交易展示平台,以比赛激发文化企业的双创活力,引导文化创意企业集聚。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支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设立市级产业发展基金,把重点文化项目、文化企业作为主要支持领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加大对小微文化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押、质押贷款业务。支持商业银行设立文化银行,建立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完善文化资源评估抵押办法,健全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加快文化资产证券化转化。针对经认定当年从“规(限)下”转“规(限)上”且销售(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含)以上新的文化企业,由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每家2万元奖励。各县(市、区)要制订文化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区享受的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金融办、许昌银监分局、市文广新局、市统计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
(三)加强人才培育。建立市级文化人才库,在文化产业领域筛选一批有一定发展潜力和较高素质的企业家作为重点培养扶持对象,建立日常联络服务机制。健全管理办法,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激励作用,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技创新等为考核内容,对优秀文化企业和企业家给予支持鼓励。鼓励扶持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等形式在许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团队给予创业资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为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和智力支持。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工信委、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文广新局
(四)强化考核奖惩。制订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考评办法,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政府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区域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考核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加强统计力量,完善统计制度,强化培训指导,健全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统计体系,建立和发布重点文化企业排行榜。各责任单位要建立工作台帐,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专人,强力推进,确保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旅游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国土局、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