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稳中有升,农业生产基本稳定,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消费活跃,社会和谐稳定,为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但农业靠天收的大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指标增速出现下行。
(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
2014年,中央连续十二年发出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改革力度,激活农村经济社会活力,加大直补数额,扩大良种补贴范围,政策的连续性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初步核算,2014年郑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69.9亿元(含巩义,下同),比上年增长3.1%,增加值为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3.1%,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全国低1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1个百分点。
1.粮食面积缩减,产量下行。2014年6-8月份郑州市降雨量严重偏少,遭遇了6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同时秋粮种植面积减少,导致秋粮大幅减产。面对严重的旱情,全市上下积极抗旱,全年粮食总产保持在160万吨以上,为162.0万吨,比上年下降3.7%。其中,夏粮总产量为81.2万吨,比上年增长0.9%;秋粮总产量为80.8万吨,比上年下降8.0%。粮食单产为302.9公斤/亩,比上年下降1.8%。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5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9%。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176.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3%;秋粮播种面积为180.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0%。
2.蔬菜水果面积产量持续下降。2014年全市果园面积为23.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4.2%,水果产量为28.8万吨,比上年下降3.5%。2012年水果产量达到30.8万吨的历史高位后,连续两年出现回落。全年蔬菜种植面积67.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8.9%,产量为286.3万吨,比上年下降4.9%。与水果生产形势相同,蔬菜产量在2012年首次突破300万吨达到302.1万吨后,连续两年出现下降。
表一 2014年郑州市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产量(万吨) | 增速(%) |
粮食总产量 | 162.0 | -3.7 |
#夏粮 | 81.2 | 0.9 |
秋粮 | 80.8 | -8.0 |
油料总产量 | 16.2 | -6.9 |
蔬菜总产量 | 286.3 | -4.9 |
水果总产量 | 28.8 | -3.5 |
3.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畜牧业增加值完成57.0亿元,比上年增长4.4%;肉类总产量26.7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猪肉产量18.6万吨,比上年增长5.0%;禽蛋产量22.8万吨,比上年增长1.2%;奶类产量49.0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位,比上年下降1.9%,其中,牛奶产量48.0万吨,比上年下降1.5%。
表二 2013年郑州市主要畜禽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 产品产量(万吨) | 增速(%) |
肉类总产量 | 26.7 | 3.4 |
#猪肉 | 18.6 | 5.0 |
牛肉 | 2.1 | -0.7 |
羊肉 | 0.7 | -2.0 |
禽蛋总产量 | 22.8 | 1.2 |
奶类总产量 | 49.0 | -1.9 |
#牛奶 | 48.0 | -1.5 |
4. 林渔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4年郑州突出抓好生态廊道、森林公园体系、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美丽郑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年提升生态廊道880公里,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55千公顷,四榜植树696.5万株,中、幼林抚育面积38.5千公顷,全市森林公园24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初步核算,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2.7亿元,比上年增长8.4%。
2014年郑州市创建全国首个现代渔业示范区。水产品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全年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9.7千公顷,水产品产量15.2万吨,位居全省第二位。初步核算,完成渔业增加值8.4亿元,比上年增长5.3%。
(二)农民纯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一系列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在经济健康发展、农村转移就业形势稳定、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提高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郑州市克服干旱对种植业和价格下跌对畜牧业的不利影响,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470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分别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1.1和1.4个百分点,增速连续五年超过城镇居民。农民增收主要受益于工资性收入增长拉动,从收入构成看,工资性收入8941元,比上年增长10.8%,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57.8%;家庭经营纯收入4690元,比上年增长5.8%,占30.3%;同时,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助推农民增收。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053元,比上年增长25.5%;转移性收入786元,比上年增长17.8%。
(三)农村消费活跃,投资下降
1.农村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2014年随着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强劲,达到 11125元,比上年增加986元,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8%。全市实现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8.6亿元,增长15.3%,高于城镇2.9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全市实现农户固定资产投资95.7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农户投资主要由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等构成。2013年,郑州市农户投向建筑工程的资金为61.2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占全部投资额的63.9%,其中房屋投资51.5亿元,比上年下降28.5%。投向设备工器具购置的资金为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四)农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
从产品贡献看,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为社会稳定和推动各项改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方面,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另一方面,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的发展, 2014年规模以上现代食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527.0亿元,比上年增长4.3%。
从市场贡献看,农村是工业品重要消费市场。农业生产资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农用工业和食品工作的发展。2014年,主食工业化率达到30%左右,全市农机化投入2.8亿元,农业机械原值达到48.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从要素贡献看,农村为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劳务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大量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近年在全市从业人员中,城镇从业人员在逐步增加,农业从业人员在不断减少。2014年全市农业从业人员为94.3万人,比上年下降0.9%,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