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疫病防控、质量监管”三大重点,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促进了全市畜牧业平稳发展。预计2015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7.3万吨、22.88万吨、33.7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5%、-1.8%。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持续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入开展“瘦肉精”、肉品、生鲜乳、饲料、兽药等专项整治。截止到12月底,全市出动执法人员18000多人次,检查出动车辆11000多车次,检查各类畜牧企业17560个,检查超市、商场520余人次,农贸市场580余人次,查处动物卫生监督及畜牧兽医综合执法案件12起,其中动物卫生监督案件4起,兽药案件8起,打掉私屠滥宰窝点8个,其中1个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组织兽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培训11场次,培训人员768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200多份,对企业发放签订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20265份,张贴投入品规范使用告知书23003份;完成兽药、饲料和畜产品各类抽检检测1678批次,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外埠入郑查验点消毒换证车辆7319辆,查验白条猪28.96万头,鲜猪产品0.43万吨,冷冻产品0.75万吨,有效确保了上市肉品安全,全市无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二)着力抓好畜牧产业集群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畜牧业示范创建”活动,鼓励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区),走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实行周边土地流转集中或协议对接,建设好与种植业衔接的沼液管网设施,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畜禽排泄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生猪、奶牛、蛋鸡、肉牛、兽药饲料等五大畜牧产业化集群,其中四个省级畜牧产业化集群全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约60.37亿元,带动周边农户15.7万户,吸纳当地8000多名农民就业。尤其是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走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已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为基础,辐射原料生产、饲料加工、良种繁育、畜禽饲养、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熟食制作、连锁专卖以及生物有机废弃物环保综合利用、绿色蔬菜种植等相关产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和全程质量管控链条,成为一家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农牧企业。还有河南花花牛集团万头奶牛牧场、郑州三全食品5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郑州市汇德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规模大、标准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先进的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也极大地提升了郑州市畜牧业产业素质,增强了其产业竞争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全力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不断强化畜禽免疫、监测预警、检疫监管、应急管理等综合防控措施,扎实开展以畜禽集中免疫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今年以来全市发放口蹄疫疫苗1439.4万毫升、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2335.075万毫升、猪瘟疫苗494.46万头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207.26万头份,应免猪、牛、羊、禽免疫率均为100%,市本级开展禽类疫情监测2658份,结果全部为阴性,全市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扎实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坚持以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健全无害化处理配套机制为抓手,多措并举助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目前,新郑市作为全省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试点,已依托辖区雏鹰农牧和银发牧业建成东部、西部两个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中心,年处理能力分别达到40万头和10万头。登封全生农牧有限公司已完成无害化处理厂基建和设备招投标,近期进行设备安装;中牟普新养殖有限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已建成,近期进行试生产;荥阳振华农牧有限公司已完成无害化处理厂选址工作,正处于基建过程中;新密市无害化处理厂和收储体系建设项目已完成招投标,近期投入建设。今年以来我市统计上报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96238头,病死猪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监督下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有效净化了养殖环境。
(五)突出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围绕贯彻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升级改造,积极鼓励扶持养殖企业、采用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沼气发电、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技术和方法,解决传统养殖费时、费力、成本高、粪便外流污染环境等问题,较好地促进了畜禽粪便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目前,全市创建了以雏鹰农牧、河南三木绿源公司为代表的31个国家级、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以河南瑞亚牧业、河南乐农牧业合作社为代表的15个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和省级畜牧专业合作社。已推广环保养猪200多家,落实扶持资金960多万元,建成环保猪舍约20万平方米。尤其是河南百顺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7600万元,建设有机肥生产线1条,年处理猪粪3万吨、猪尿3.8万吨;年产沼气10万立方米,50%沼气用于发电,年可发电12万度,另50%沼气用于生产车间锅炉取暖、沼气照明;沼渣用于生产有机肥,年产6万吨;沼液用于1万亩果园、花卉、无公害蔬菜、经济林等,年产无公害水果、蔬菜1.5亿公斤。
二、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形势。当前,我市畜牧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潜力:
1.政策机遇。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2007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从国家财政拿拿出900多亿用于扶持生猪、奶业生产;2011年,农业部又出台了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和“菜篮子”产品生产等扶持政策;还有《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重点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和良种繁育体系。加大对生猪调出大县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设全国优质安全畜产品生产基地。”2014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推进大农业结构向畜牧业调整”,并出台了《关于实施千万吨奶业跨越工程的意见》,启动了贷款贴息、畜禽良种补贴等一系列项目,进一步增加了对畜牧业的投入。这些都将为我们大力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
2.市场机遇。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拥有庞大的畜产品消费群体。2015年郑州市总人口已达937.8万人,加上全国交通枢纽和商贸城的特点,使流动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保持在120万人左右,而且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的全面推进和我省农民收入逐年提高,畜产品消费需求必将进入新的高峰期,给畜牧业发展提供巨大市场空间。
3.转型机遇。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程度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2010年以来,我市畜产品精深加工业进入快速发展轨道。双汇、六合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在我市投资建设大型畜产品精深加工厂,河南雏鹰集团、鸿源鸭业等一批本土企业也扩大投资。随着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陆续建成投产,预计2015年全市畜产品精深加工总产值达到90亿元,与畜牧业产值之比达到1.1:1,我市将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这将为全市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市畜牧业要实现新的跨越和发展,必须认真克服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1.市场保障与生产发展的问题。根据郑州都市区规划,2016年郑州市要建成千万级人口的现代代化都市区,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1500万,人口的扩张必然带来畜产品供应的刚性需求。就目前来看,本地生产的畜产品供应缺口还比较大。根据统计,2010年外地调入郑州的肉、蛋、奶分别达12万吨、5万吨和26万吨左右,分别占郑州市2010年肉、蛋、奶产量的51%、24%和56%。如果出现交通运输、外地产品质量安全、外地产品短缺等问题,我市畜产品将无法保障正常的市场供应。加速发展本地畜牧生产,提高城市畜产品自给率和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供应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畜牧工作紧迫而重要的工作任务。
2.产业政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问题。在资金投入上,市政府虽然出台了《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实施意见》,但由于信贷门槛过高、手续繁琐,信贷额度小等问题,一些农户在信贷支持上的难度还比较大。在土地政策上,土地的稀缺性使各级各部门把有限的建设用地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工业、商贸、地产等方面,畜牧业用地不断被挤压,加上市政府制定禁养限养条例,进一步压缩了畜牧产业的发展空间。在产业转型的问题上,由于受资金、土地以及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畜牧业在向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型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还很多。
3.畜产品质量安全与疫病防控问题。随着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畜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形势愈加严峻,执法任务越来越重。同时,动物疫病也呈现多变的态势,防控工作任务压力依然很大。
4.增加农牧民收入与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问题。2005年以来,我市畜产品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2005-2006年大幅下滑,2007-2008年大幅上涨,并带动我市CPI持续大幅上涨。2009年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2011年再次大幅上涨。每次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价格较高时,大多数农户生产量往往较小,价格较低时,大多数农户生产量往往较大。2005年以来,畜产品价格四次大幅波动,每次波动浮动都超过60%,对农民增收造成较大冲击。
三、2016年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
(一)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吴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市委“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和郑州都市区建设发展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安全、保供给、保环境”为主线,以实施《“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 按照吴书记提出的“大开放、大创新、大建设、大管理”总要求,着力抓好生态畜牧业工程建设、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为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重点:着力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强化综合执法与抓好疫病防控相结合,不断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效能。一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不断加大综合执法监管力度,重点查处使用无证、无标、无号产品、违规添加违禁物质和私屠滥宰、注水或注入有害物质的生产经营企业。严厉打击经营病死畜禽、制售假冒伪劣兽药、饲料和违法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等违禁药品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严格规范兽药、饲料和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管理。通过严查、严打、严管,确保人民群众食肉安全。二是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按照“四严”(严谨的标准、严格的检测、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抓好食品安全)要求,扎实开展“瘦肉精”、饲料、兽药、生鲜乳等专项整治,严把投入品监督关、畜禽出栏关、生猪屠宰关和市场准入关等四个关口,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继续实施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常规疫病程序免疫,加强免疫效果评估,完善养殖档案管理,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机制;切实加强产地屠宰检疫、道路检查、兽医监管,进一步完善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机制;健全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队伍、搞好物资储备管理,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机制;明确工作责任、搞好工作督导、加强目标考核,进一步完善防控工作责任机制。
2.坚持面向国内市场与开拓国际市场相结合,不断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一是实施国内与国际“双面向”战略。按照“引进来、走出去”发展思路,抓好河南新澳活畜进口屠宰项目和雏鹰农牧“高端发酵火腿”、郑州瑞益“博士鸭”加工项目,鼓励引导河南牧鹤集团、河南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做强做大,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实施畜牧品牌战略。坚持走“培植产品品牌--提升主导产业--带动整体发展”的路子,鼓励引导雏鹰农牧、花花牛乳业、河南三木、郑州瑞益等综合实力强、市场占有高、发展潜力大的畜牧龙头企业,瞄准高端消费市场,充分挖掘提升产品的档次和品位,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名牌意识、商标意识,大打“绿色牌”、“有机牌”、“安全牌”,全面提升畜牧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坚持转变养殖方式与抓好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相结合,不断促进畜牧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一是大力推进“科技 绿色 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按照《河南省生态畜牧业示范场创建方案》要求,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鼓励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区),走以集约化发展为特征的农牧结合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实行周边土地流转集中或协议对接,建设好与种植业衔接的沼液管网设施,使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实现畜禽排泄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二是继续抓好规模养殖场(区)升级改造工作。全面实施养殖场标准化升级改造,鼓励扶持现有规模养殖场(区)建设畜禽粪污贮存、雨污分离、大中型沼气等无害化处理综合设施。对于新建养殖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在选址、土地、环评及配套设施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力争年底前升级改造30个规模养殖场(区)达到标准化要求,配套建设废弃物贮存处理利用设施。
4.坚持狠抓重点项目与加强自身建设相结合,不断推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三个: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力争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平台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东南外埠入郑查验点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办完土地手续,下半年开工建设。二是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以“管行业、抓行风、强队伍”为抓手,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畜牧系统干部职工整体形象和服务能力。
2016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