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郑州市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特殊群体,困难群体民生保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社会保障范围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新突破,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实现了“五险合一”的市级统筹。2014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5.3万人,比2010年增长74.3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61.8万人,比2010年增长131.0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1.1万人,比2010年增长90.44%;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2万人,比2010年增长17.8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154.9万人,比2010年增长72.6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8万人,比2010年增长173.3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4.4万人,比2010年增长136.29%。
二、城乡低保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加快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工作,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2014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为2.14万人,低保标准由2011年的340元/月增至520元/月;农村低保对象9.5万人,低保标准由2011年的140元/月增至290元/月。
三、社会福利稳步发展
郑州市“十二五”期间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七星级慈善城市”等荣誉称号。2014年,全市城乡各类收养性福利事业单位数达到141家,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达到2.08万张,较2010年增长23.83%,收养1.13万人,较2010年增长5.67%。 “十二五”期间,共接收社会各界爱心善款5.11亿元,社会救助方面支出达5.16亿元。举行各类募捐、救助、志愿服务活动四百余次,开展实施慈善项目50余个,发展慈善队伍5万余人,救助困难群众百万余人次。“十二五”期间,全市福彩共增加销售网点1200多个,销售总量达到69.4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47.5亿。全市福彩公益金共资助5000多名各类困难群众,资助总金额达500万元,福彩公益形象全面提升。
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2014年,全市养老机构数达到141家,较2010年增加118家,年均增加30家;拥有床位数3.15万张,较2010年增加1.45万张,基本实现每千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十二五”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并落实了养老机构建设和床位运营补贴制度,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全市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已有15家。全面建立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为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高龄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