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迈上新征程成就回顾——社会建设篇

索 引 号:005275134/2016-00088主题分类:综合政务/文史/文史/其他
发布机构:管城区人民政府关 键 词:社会建设
文    号成文日期:2016-07-13发布日期:2016-07-13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喜迎党代会,迈上新征程成就回顾——社会建设篇

我们始终坚持执政为民、倾力改善民生,社会发展在和谐稳定中呈现新气象。五年来,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5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0%以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新增医疗卫生机构106家;“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显著,“15分钟便民生活圈”初步成型,城镇居民保障应保尽保,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

围绕“深化规范提升”主题,用心谋划、用力落实、用德履职,坚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通过制定星级网格评定、常态化联合执法、痕迹化管理等管理办法和自行研制开发网格在线培训平台等方式,有效提升三支队伍履职尽责水平;通过深入开展“大提升”活动,梳理出低效利用土地2680亩、楼宇资源10万平方米,奠定集聚集约内涵式的发展空间;通过创新信访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化解中博公司等一批重大疑难信访问题,保证管城社会大局的持续和谐稳定;通过结合社区建设提升年活动,持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发现社情台账信息120余万件,办结率达99.7%,让群众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幸福感。2015年1月,我区荣获郑州市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先进单位,2013、2014年连续两年荣获郑州市“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先进县市区称号,并都在市内六区中排名第一。

社会治理

坚持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并重,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加强“双基双治双安”建设,以“管得住、管得到、管得好”为目标,建立“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的服务体系,通过亲情化服务、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深入开展平安管城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消防安全整治,全区实现了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关口前移、信访积案清零化解、民意反映渠道畅通、流动人口管理有序、消防安全隐患消除,社会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向精细、静态向动态、局部向整体的转变。

1平安管城建设

深入落实“四包一”、“四到位”、领导接访下访等工作制度,圆满完成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节会的信访保障工作,2015年,我们取得了“两会”零非访、9·3阅兵在京登记“双零”等一系列优异成绩。全区未发生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治安及安全生产事故,连续3年获得省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建成全市首个平安建设信息指挥中心,构建集监控采集、指挥处置、服务管理于一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托三级监控平台,强力推进技防建设,全面提升我区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

抽调150名巡防队员组建巡防爱心岗,配备防爆盾牌、钢叉、头盔等装备,在上、下学时间为师生保驾护航。

在全区83个社区成立义务巡逻队,为每支巡逻队配备扩音喇叭、手电筒等装备,对小区、楼院开展巡逻。

“一打击两整治”专项行动中,组织公安、文化、乡(镇)办等力量,对网吧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工作。

2安全生产

我区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重点工作,创新工作方法,强化监管措施,注重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安全责任,进一步加强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和企业的“三级管理机构”、“四级管理网络”建设,创新“三位一体”社区安全管理模式,构建一区两乡镇九办监控网络,实现了安全监管全覆盖。五年来,全区未发生工矿商贸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了我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社区建设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创新,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的“三位一体”社区管理服务机制,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从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多元参与的社区建设新路子。
持续开展社区建设年活动,通过“星级社区”与特色社区建设,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涌现出了代书胡同、映月路、西大街、南顺城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社区,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以“三级三类”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体系完整、设施配套、功能完善、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为社区居民构筑方便、就近、舒适的政务事务圈、文化娱乐圈、生活服务圈,努力实现了“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标任务。

截至目前,我区城乡社区总数83个,社区综合服务用房面积近5万平方米,城市管辖约25万户、40余万人,其中城市社区77个、农村社区2个、村改居型社区4个;创建郑州市星级社区28个。

教育体育

五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塑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区”目标,坚持“巩固成果、夯实基础、提升理念、高标一流”的总思路,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解决群众入学难、大班额难题,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建、改扩建中小学36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1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新建的外国语牧歌小学已投入使用

回民第一小学地下阅览城堡

新建的创新街紫荆小学已投入使用

正在建设的银莺路中小学效果图

2教育改革成效显著

加强家校合作,探索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加入新教育实验区,引领教育改革

3课程建设引领发展

我区教体局承办2015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

民族教育课程,促进民族团结

4素质教育百花齐放

学生管乐团赴欧参加维也纳“2012龙年金色大厅新春音乐会”,荣获“杰出成就奖”。

南十里铺小学的“雅恺少年舞蹈队”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

5体育教育成绩斐然

管城辅读学校特奥运动员出征洛杉矶特奥运动会获得4金3银的优异成绩

卫生计生工作

我区按照“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要求,着眼于群众有更好的就医环境、生育服务、健康服务,立足于服务方式向“预防为主”转变、功能定位向“引导需求”转变,坚持问题导向、需要导向、目标导向,基础医疗设施建设与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实施,参合率连续5年达到99%以上,在全市名列前茅。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平稳运行,全区共有54家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让利群众1425万元。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

五年来,全区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逐步形成,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障范围实现广覆盖,社保各项基金收入创新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大提升,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9823人次,组织开展创业培训2376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53人次。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了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全区参保总规模达到了35万人次,基金累计滚存结余12.5亿元,全区退休人员养老金由2014年的月均2050元提高到目前的2252元,医保平均报销比例由2010年的70%提高到目前的85%。

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武部建设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工作扎实开展,民政、残联等各项事业取得新发展。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和政务服务模式,在工商、国税、地税、质监、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等单位中开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五单一网”制度改革,努力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广大群众。慈善工作保持领先,五年来,我区累计募集善款2101.37万元,围绕“安老、抚孤、助学、帮残、济困、助医”六方面,举办慈善救助活动90次,共发放救助善款1381万余元,惠及困难群众6万余人次。2014年我区慈善总会获得了“郑州市慈善风云城区”称号。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