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节假日期间,郑州市多数景区景点游客接待量和经济效益呈现一定幅度的增长,全市假日旅游市场顺利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
一、国庆节假日旅游市场整体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旅游政策优化,旅游效益增长明显。2015年旅游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极大激发了人们外出旅游的热情。上半年,国家旅游局连推八项举措,包括掀起旅游厕所革命、治理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景区行为、管理旅游不文明行为等,重拳整治旅游市场。今年“十一”黄金周,国家继续实行七座以下小型客车高速公路节日免费通行的政策,高速公路车流如织;今年中秋和国庆两个节日相连,为游客提供了比较充裕的出游时间,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出游愿望,多种旅游意愿得到集中释放。据重点统计和抽样调查测算,假日期间我市共接待游客1057.59万人次,同比增长8.2%;旅游收入39.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3%。
(二)品牌效应引领,旅游市场人气骤增。假日前六天,我市重点景区特别是4A级以上品牌景区,游客接待量稳定增长。嵩山少林景区共接待游客18.71万人次,同比增长7.33%,门票收入1543.49万元,同比增长8.49%;受少林景区的龙头带动影响,嵩山周边的嵩阳书院、中岳庙、三皇寨、嵩岳寺塔、会善寺等接待人数明显增长;郑州黄河生态旅游风景区共接待游客4.69万人次,同比增长7.73 %,门票收入261.63万元,同比增长12.44%;绿博园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同比增长43.68%,门票收入266万元,同比增长30.39%;与之相邻的黄河湿地公园、绿源山水、薰衣草庄园等新开放景点都借势增长。
(三)自助游持续发展,成为旅游消费新选择。在传统参团游变换多种形式的同时,游客自主出行特别是自驾游、乘高铁出游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旅游消费新选择。一方面,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加之假日期间高速公路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的利好,自驾游客成为假日旅游的主角。长假期间,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各类自驾车穿梭于各条公路、各个景区,成为黄金周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据统计,以自驾为主体的自助旅游者占全市景区接待总量的65%以上,部分景点景区更是高达85%以上。国庆前三天,登封市各大景区停车场爆满,尤其是10月3日,自驾车辆停满了登封旅游环线。与以往不同的是,自驾游的玩法也更富创意,户外运动、与自然亲近成为新现象,很多自驾游客在目的地景区尝试露营、单车、攀岩等户外项目,放大了传统旅游产品的商机。另外,我省高铁、城际铁路的优势日益凸显,吸引了越来越多省内外高铁旅游族的到来。部分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的接待信息显示,在国庆长假期间,高铁、动车路网沿线的广东、湖南、安徽、陕西、河北等省的大量旅游者前来我市旅游。在自驾游、高铁旅游的带动下,我市客源市场更加多元,特别是外省来郑旅游的的比重继续增加。
(四)旅游设施持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显著提升。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在我市通往景区的高速公路、主要干线公路以及相关城市道路上,都系统地设置了旅游引导标识,方便了自驾车旅游。如通往方特欢乐世界的旅游交通标识牌的系统设置,可以把省内外游客直接引导进入景区。近两年来,我市实施了旅游厕所整体提升和改造建设计划,全市主要A级景区厕所基本达到了星级标准,提高了服务档次和水平。如在郑州金鹭鸵鸟观赏园,园区内新建、改建105个旅游星级厕所,往年高峰期游客如厕拥堵现象在今年得到解决。节日前夕,通过安全检查和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整改活动,各主要景区内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星级厕所、旅游步道、引导标识等硬件服务设施整体提升改造,使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五)精心谋划打造,假日旅游市场丰富多彩。假日前夕,郑州市旅游局组织各县(市)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景区(点)、旅行社、星级酒店积极策划、开展了大规模的旅游形象宣传促销活动推出了系列节庆和旅游活动,使节日氛围更加浓郁,游客出游热情更加高涨。登封举办的“汽车拉力赛”、嵩山少林景区每天在游客中心举行大型武术迎宾活动,并推出“夜游天地之中、见证星月传奇”中秋节观星赏月之旅;绿源山水举办第四届冬枣山楂采摘节、四季同达生态园迎双节观光大酬宾、富景生态园“庆双节富景优惠大酬宾”普兰斯薰衣草庄园的“国庆节活动大放送”等,世纪欢乐园在双节期间推出了全家游优惠活动。荥阳“十一”国庆退出的万宝生态大庄园“儿童欢乐采摘行”和10月3日晚举办的华中区国际模特大赛、河阴石榴风景区的“榴乡风情采摘游”活动、环翠峪风景名胜区借助“2015甜柿采摘节”活动,吸引广大游客赏柿园的金秋美景,品尝柿子的甘甜可口,还可以体验摘南瓜、花生、玉米等农事活动。节日期间,中原影视城景区持续推出“真人CS对抗赛”、旅游微电影拍摄等游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活动。黄河风景名胜区今年建成对外开放的河南国防教育基地尤其引人注目。是河南省目前唯一一家以武器装备展示和互动为主题的红色生态旅游教育基地。在中心景区五龙峰,景区布置了省内景区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雾喷系统。每天上午10点准时开启。水经过雾化之后喷至半空,如雾如幻,美不胜收。
我市全域旅游大会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围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九大业态强力发展。各县市区 也相继召开了当地全域旅游发展大会,根据各自特色,围绕不同主题,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工作。
今年8月12日,国家旅游局下发通知,公布首批乡村旅游“千百万”品牌名单。二七区樱桃沟社区、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被授予“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推荐上报的中牟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乡村旅游在今年的国庆假期接待人数也是明显高于往年,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城乡互动,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我市旅游的一大亮点。
据统计,仅二七区农家乐“毛家湾”每天接待人数就达2000余人,神仙洞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5.6万人次,同比增长43.5%。
(六)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带动功能凸显。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性、带动性都很强的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在今年的国庆假日体现更为明显,“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现象比较明显。国庆长假期间,由于广大旅游者密集出游,旅游消费全面活跃,使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得到了集中体现。节日期间,我市旅游特色旅游商品也都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少林寺宝剑、少林素饼、登封的芥菜、新郑的大枣等特色旅游商品,在景区的购物商店里供不应求;荥阳刘沟的石榴在田间就被游客抢购一空,还有上街区的富硒梨、中牟的大闸蟹都成为受游客欢迎的旅游商品。餐饮、住宿和购物等旅游服务业营业收入大幅攀升。我市各星级饭店纷纷推出促销措施,加大营销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多家饭店举行了中秋赏月美食节和主题营销活动,使假日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多彩。据抽样调查,星级饭店平均客房入住率达73%左右,同比上升了3个百分点。热点景区所在的宾馆、饭店入住率较高,登封市星级饭店入住率达到98%以上,登封锦鹏大酒店入住率达98%,郑州丰乐园大酒店入住率达到95%。强烈的假日消费需求也带动郑州市各餐饮店、大商场的人气,全市各类特色餐饮店、大商场、超市人气兴旺,营业额大幅增长。在带动餐饮上,全市旅游饭店和社会餐馆的经营量都有明显增长,郑州市近郊的农家乐全线开花,家家爆满。在带动土特产、农产品销售上,很多景点景区的农民零卖户和一些采摘园的经营者都在长假期间着实赚了一回。另外,随着客流的密集流动,娱乐、通讯、商贸、康体等行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七)强化管理服务,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假日前夕,省旅游局寇武江局长多次对郑州市旅游工作提出指示和建议,要求郑州市旅游局全力确保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市政府杨福平副市长专题部署“十一”假日旅游工作,要求确保质量、效益、安全、秩序有机统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舒安娜带领十几位人大代表,对郑州旅游市场进行了专项视察,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准备到位。郑州市旅游局专门召开了国庆假日旅游工作会议,局长张杰锋对假日旅游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尤其是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检查、旅游咨询投诉、信息预报等项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责任到人。假日前夕,所有局领导带领相关人员全部深入到各县(市、区),分区分片对旅游市场、景区景点等进行了拉网式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情况登记造册,对检查中发现的情况登记造册,现场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出整改的时限和要求,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假日期间,局值班领导带队,逐日对旅游市场进行巡查,一线督导各县(市)区、主要景区景点的假日旅游工作。各县(市)区旅游部门对重要地段和重点项目开展安全排查,落实景区值班值守制度。节日期间,市旅游质量管理所分成三个小组,全天候进行巡查,对主要景区景点等进行巡视、检查,现场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加强了旅游市场的管理,严格执法,全力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市公安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委、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城管局、市消防支队等部门各司其职,确保市民过上一个安全快乐的国庆节假日。民航、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安排运力,保障游客和旅客的顺利出行。
假日期间,我市旅游安全形势平稳,旅游市场秩序井然,没有发生重大旅游安全事故。郑州市旅游质监所共接到各类旅游咨询电话100多个,共接投诉咨询电话28起,有效投诉5起,其中涉及景区(点)投诉4起,旅行社1起,均已全部处理完毕。
二、今年国庆节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接待与旅游交通等公共服务职能有待加强
近几年,我市景区游客接待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假日期间,一些景区受接待能力的制约,无法满足游客的停车需要;一些景区虽然也开始重视通往景区的交通问题,但由于旅游市场快速扩张,景区道路的建设尚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行车拥堵成为旅游瓶颈。
2、部分景区管理服务水平仍需提升
假日期间,大部分景区秩序井然,管理有条不紊。但仍有少数景区,虽然硬件设施比较齐备,但软件服务还不够到位。管理人员、讲解员数量不够充足,服务不够规范,准备措施不够充分,管理不到位,出现了卫生清理不及时,个别设施设备有损坏、景区客流密集区不能及时疏导等问题。
3、少数景区景点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产业化程度不够高
从游客反映情况看,我市部分景区对自身的文化资源挖掘、开发不够充分,体验性、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和项目较少;门票占整个收入的比重过大,产业链条较短;另外少数景区出现过度商业化现象。
三、几点建议
1、适应新型旅游方式,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旅游节奏的加快,必须尽快适应新的出游方式,才能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一是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应加快通往主要休闲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休闲度假旅游交通网络。例如设立黄河沿线景点旅游环线或设立近郊游环线,在假日旺季增加旅游公交车次,同时积极引导游客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对交通的压力。二是开发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旅游交通服务设施。鼓励景区加强通往景区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增加旅游高峰期临时停车场,解决高峰期旅游交通问题。三是完善务实高效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应加快推动郑州游客集散中心、旅游紧急救援网络、重要节点如机场、高铁站、客运汽车站等旅游集散咨询服务分中心的项目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公共服务保障。
2、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高速、高铁优势打造旅游新产品
节假日期间高速免费的利好政策,以及高铁时代的到来,都为郑州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旅游的客源市场也会因交通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要积极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策划推出针对国内远程市场的高铁旅游新产品。旅游企业也应抓住这一机遇,量身打造高铁旅游产品,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同时受假日高速免费政策引导,大大刺激了自驾车旅游和长线旅游,要尽快利用假日政策优势,组合新的旅游产品,争取做大长线旅游和自驾游的游客市场,为扩大外地客源市场创造条件。
3、顺应旅游发展趋势,培养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产品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增加,现有景区景点的数量、质量、种类、规模等,已远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要顺应旅游发展趋势,着力开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都市游憩等新兴旅游业态,尤其是要强力打造大型新兴、时尚旅游项目,不断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集聚区,实现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景区景点要努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单纯门票收入向综合服务收益转变,增加游憩内容,完善服务项目,拓宽收入渠道,细分市场,让不同消费水平的游客都能享受特色化旅游产品服务,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