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全市工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保持较高增速,超六成行业盈利能力增强,利润增长结构优化。主要指标既反映了向新常态转变过程中的特征,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改善。
一、工业经济效益主要特点
(一)效益主要指标保持较高增速
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17.37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较去年年底提高6.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18.26亿元,同比增长8.6%,增幅较去年年底提高3.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6月末资产总计12338.42亿元,同比增长12.0%,增幅较去年年底降低3.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二)超六成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全市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增长面达到65.8%,较去年同期扩大21.1个百分点。利润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16个行业。
其中,煤炭、专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对全市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8%、23.1%、21.8%、10.1%、7.2%、6.9%,六个行业合计对全市工业利润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100.9%,共拉动全市工业利润总额增长8.7个百分点。
(三)利润增长结构继续优化
从全行业增长情况来看,传统产业(煤炭、化工、建材、钢铁、铝、电力)增速放缓,上半年传统工业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1.81亿元,同比增长7.4%,较去年同期降低7.4个百分点,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1.9%,较去年减少1.3个百分点。上半年传统工业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35.63亿元,同比下降9.6%。
与此对应,生物及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工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则表现强劲。上半年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957.50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利润总额344.90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生物及医药产业同比增长37.6%,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同比增长21.9%,电子信息工业同比增长16.5%,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同比增长11.0%,现代食品制造业同比下降9.0%,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8.8%,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7%。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去年同期新增的利润中,制造业占67.8%,拉动工业利润增长5.8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占33.6%,拉动工业利润增长2.9个百分点。制造业对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点均超过采矿业。
二、支撑主要效益指标增长的因素
(一)大中型企业对效益增长贡献突出
上半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3.28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63.6%,同比增长10.4%,贡献率达67.2%,拉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6个百分点。其中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同比增长19.11%、河南省电力公司郑州供电公司同比增长22.38%、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同比增长1.1倍。
上半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92.7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6.5%,同比增长11.1%,贡献率达71.5%,拉动工业利润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广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郑州分公司同比增长24.39%、郑州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同比增长7.38%、格力电器(郑州)有限公司同比增长1.5倍。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
降成本成效显著,企业三项费用支出减少。上半年企业三项费用支出合计为334.5亿元,同比上涨5.0%,增速低于主营业务收入4.8个百分点,低于利润总额增速3.6个百分点。其中财务费用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0.4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保持较低增速或负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去杠杆效果明显,过半行业资产负债率明显下降。6月末全市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7.3%,较去年年底降低1.1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降低0.3个百分点.在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1个行业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下降面达到55.3%;去库存继续推进,存货库存持续波动减少。上半年产成品存货为304.47亿元,同比下降14.0%,下降幅度较全省平均水平快18.8个百分点,连续12个月持续波动下降。
(三)集聚区建设发展整体取得显著成效
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84.6 亿元,占全市比重45.9%,同比增长11.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1%,拉动增长5.4个百分点。在15个产业集聚区中,有9个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利润153.0亿元,同比增长8.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对全市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3%,拉动增长2.6个百分点。在15个产业集聚区中,有10个集聚区利润总额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