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郑州市政府颁布实施了《郑州市妇女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妇女规划》)以来,积极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就业、教育和卫生等领域享有更多的平等权,努力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依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全面促进妇女参政议政,妇女生活和工作环境持续优化,妇女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要求,也促进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现将2016年郑州市妇女发展规划主要目标的实施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经济社会持续向好是妇女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2016年,郑州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全省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6年末,全市年末总人口972.4万人,比上年增长1.6%,其中女性474.7万人,占总人口的48.8%;全市人均预期寿命78.4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1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7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8.4%,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82872元,比上年增长6.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39元,比上年增长6.8 %。年末从业人口589.9万人,比上年增长5.9%,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1149元,增长15.4% 。2016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供给能力的提高,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与就业经费的投入力度。教育经费支出155.4亿元,比上年增长5.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86.3亿元,比上年增长6.0%;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经济的持续向好,是实现《妇女规划》各项目标的前提和条件。社会投入的加大为妇女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有效地促进了妇女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主要量化指标完成情况
在《妇女规划》中共有七大部分,28个主要量化指标(即有具体目标值的)。在28个量化指标中,有监测统计数据的24个,暂时无监测统计数据的有4个。在24个有监测统计数据的量化指标中,按市级规划目标,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值的有12个,占42.9%;未达标的12个,占42.9%。按省级规划目标,提前达到规划目标值的有14个,占50.0%;预期可达标(完成率在80%以上)的有5个,占17.9%;达标困难的有5个,占17.9%。(具体完成情况详见附件)。
三、《妇女规划》各领域的实施情况
(一)妇女与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健康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以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为核心,不断加强妇女健康的宣传,不断提高妇女保健和服务水平。做为《妇女规划》的核心领域——妇女与健康,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持续增长,孕产妇死亡率不断下降,系统管理率保持较高水平,各项指标达标情况较好。
1.孕产妇医疗保健保持较高水平。2016年,郑州市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7%,其中,城市96.5%,农村97.1%;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8.0%,其中,城市87.5%,农村88.7%,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推进妇幼卫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年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新增服用人数分别为24.8万人、3.4万人。提升孕优项目质量,拓展服务内容,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目标人群全覆盖,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保持在100%。2016年,孕产妇中重度贫血率继续保持2.5%的水平。孕产妇健康管理更加规范,妇女生育保健水平进一步提升。
2.孕产妇死亡率下降。2016年,郑州市针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高龄孕产妇、高危新生儿比例增高问题,在市妇幼保健院、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儿童医院分别成立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郑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由上年的16.4/10万下降到11.4/10万,其中,城市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12.1/10万下降到5.3/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由上年的21.5/10万下降到19.6/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降低趋势,已经达到低于14.5/10万的《规划》目标要求。
3.婚前医学检查率逐步恢复。婚前医学检查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关键。自从2003年新《婚姻登记条例》,取消强制性婚检规定之后,我市自觉进行婚前检查的人数大幅度减少。近年来市政府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和免费婚检服务等措施,多措并举,大力宣传婚前保健、婚检的意义,并且简便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使得全市婚前医学检查率2016年达到45.2%,其中城市为45.6%,农村为44.9%,农村婚前医学检查率首次低于城市。
4.妇女疾病筛查率提高。2016年,妇女常见病检查率75.9%,比上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73.6%,农村78.7%,城市妇女常见病筛查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而农村妇女常见病筛查比上年增加9.4个百分点。这一指标距离《妇女规划》目标要求的80%还有一定差距。2016年,郑州市继续为郑州市户籍适龄(35—64岁)妇女免费两癌筛查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共筛查宫颈癌10.2万人、乳腺癌10.4万人、HPV5.0万人。开展“关爱女性”两癌救助活动,救助妇女556人,减免医疗费用136.1万元。2016年,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489例,比上年减少65例,其中,女性97例,比上年增加30例。全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4461人,其中女性1141人,占全部感染人数的25.6%。女性艾滋病感染人数远低于男性。
5.妇女的避孕节育权利得到有效保障。2016年,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生殖保健知识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计划生育宣传品入户率、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都已达100%,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率已经超出《妇女规划》90%目标的要求。
(二)妇女与教育
2016年,郑州市以“做有未来的教育”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大教育投入,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支出中教育支出155.4亿元,已连续多年保持增长。而性别平等原则在教育领域得到充分体现,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女童的权益得到保障,女性平等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阶段女性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而在校生人数全面超越男性,女性受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1.义务教育的性别差异逐步缩小。2016年,郑州市适龄儿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8.0%,其中:女童88.2%,男童87.7%;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4.0%,其中:女童95.1%,男童92.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女童和男童一致;小学五年巩固率100.6%,其中:女生101.3%,男生100.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12.3%,其中:女生111.2%,男生113.2%;初中三年巩固率103.7%,其中:女生98.1%,男生108.8%;小学初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44.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性别差距日渐缩小。
2.高中阶段教育女生学生数全面超过男生。2016年,郑州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女生94.1%,男生92.6%;普通高中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50.4%,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女生在高中阶段入学人数和在校人数都已超过男生。
3.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已超过男性。截止2016年末,郑州市范围内普通本专科学校56所,新招收学生27.9万人,在校生88.9万人,毕业学生23.4万人。教职工6.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6万人。普通高校在校生中女性比重50.7%,高校的在校生中女性比重已经大于男性。
4.成人教育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10.2万人,其中女性5.4万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5.2万人,其中,女性6.1万人。2016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23所,新招收学生10.9万人,在校28.8万人,毕业学生8.6万人。在校生女生比例43.4%,比上年下降了3.4个百分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对妇女的就业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三)妇女与就业
2016年,全市加强对妇女的就业指导和培训,积极探索“互联网 ”等创业新模式,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妇女就业形势平稳,专业技术人才中女性占比明显提高,妇女的经济权益得到较好保障。
1.女性就业人数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妇女规划》目标要求, 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拓宽就业领域, 增加就业机会,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创新开展“业安万家”—“促进就业创业·巾帼在行动”活动,广泛开展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就业创业创新促进活动,服务广大妇女就业创业创新。积极实施“巧媳妇”工程,推动服装类加工企业在乡镇、村(社区)设立服装加工站点,带动基层妇女就业,妇女就业人数稳步增长。2016年末,郑州市从业人员592.0万人,比上年增加32.4万人,增长5.8%,其中,女性249.2万人,比上年增长5.9%,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42.8%,比上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2016年公有经济企事业单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所占比例达到49.8%。
2.“互联网 ”引领女性就业创业新局面。2016年,郑州市实施巾帼建功行动,探索“互联网 ”妇女“双创”新模式,开展“业安万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就业创业新局面。市妇联与海尔郑州分公司等企业联合创新开展“创客丽人”女性创业试点活动,将互联网引入女性创业,积极探索“互联网 妇联 企业 创客妇女”的巾帼创业新模式,帮助更多妇女实现创业梦想。2016年,郑州市举办巾帼电商培训班,开展网上就业创业项目普及推介,带动20多万名妇女就业创业。全年举办各类培训510期(次),培训妇女30751人,增强妇女就业创业能力。开展网上就业创业项目推介活动6场,近千名妇女加入互联网平台就业创业。组织女性专场招聘会101场,帮助16264名妇女实现就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4416万元,扶持1197名妇女创业发展。2016年,郑州市城镇登记失业人员5.1万人,其中女性人2.2万人,占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的42.9%,比上年下降了1.3个百分点。女性失业比重的持续下降也是近年来郑州市政府为做好女性就业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落实女性创业扶持政策的成果。
3.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机制逐步健全。近年来,郑州市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女职工劳动保护政策,建立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不断改善女职工劳动条件,女职工应享有的劳动保护权益得到保障。2016年,郑州市执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企业比重90.2%,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执行《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的企业比重90.6%,比上年增加2.3个百分点,郑州市企业对两个《规定》的执行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妇女参政议政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妇女地位提高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郑州市积极为妇女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女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女干部综合素质和决策管理水平;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保障妇女平等参加公务员的考选;明确各级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比例,推动妇女广泛参与基层民主管理。《妇女规划》中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各项目标落实到位,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各项权利得到较好的保障。
1.女性在人大、政协中所占比例保持稳定。2016年,妇女在郑州市人大委员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市人大代表中共有女代表151人,比上年增加4人,占代表总数的26.9%;市人大常委中女性12人,占常委总数的23.5%,和上年持平。市政协委员中共有女委员157人,占委员总数的28.7%;市政协常委中女性33人,占常委总数的33.6%,均和上年持平。人大、政协中的女性比例均达到《妇女规划》规定的“到2015年,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25%,人大、政协常委中女性数量有所增加”的目标。
2.女性参政比例仍有提升空间。2016年,郑州市市级、县级、乡镇三级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领导班子中有1名及以上女干部)分别为100%、82%、49%,市级、县级与上年持平,乡镇级增长5个百分点。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61%,与上年持平;县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78.5%,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配有正职女干部的比例为7.3%,较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
3.妇女参与企业(单位)决策、基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企业董事会中女职工董事占职工董事的比重为38.2%;企业监事会中女职工监事占职工监事的比重为37.9%;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为29.1%;教职工代表大会中女性比例为40.9%,妇女参与企业(单位)决策作用稳步提高。在基层,2016年有女性委员的村民委员会占全部村民委员会的比重72.6%,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19.6%,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重为5.7%,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59.3%,妇女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2016年,郑州市继续大力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妇女参保人数及覆盖人群。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一,全民医保基本实现,积极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范围。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日益完善,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1.女性参加社会保险人数稳步增加.近年来, 郑州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女性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持续增加。截止2016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70.9万人,其中女性1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6.8万人和14.5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76.0万人,其中女性95.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1.1万人和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81.9万人,比上年增加15.1万人,其中女性55.4万人,比上年减少11.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65.8万人,比上年增加6.8万人,其中女性40.9万人,比上年减少1.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113.0万人,其中女性49.7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4万人和5万人。虽然女性参加社保险种多数人员是增加的,但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和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女性参保人员的减少应引起关注。
2.持续提高低保救助水平。2016年,郑州市加大对低保人群的救助,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家庭1.2万户,人数1.9万人,其中女性0.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保障家庭4.5万户,人数7.5万人,其中女性1.7万人。2016年全市城市低保标准由520元调至55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290元调至320元;全市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1亿元,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1亿元。建立社会保障服务网点乡镇174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707个,农村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覆盖率100%,农村五保对象中女性718人。郑州市不断加强对特殊群体,困难群众民生的保障,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这些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六)妇女与环境
良好的生存环境,对每个人健康生活来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郑州市在努力提升经济总量的同时不忘改善人民的生存居住环境,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使妇女的生存发展与文化生活和谐统一。
1.妇女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2016年,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6210公顷,比上年增长75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7.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2016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4%,比2015年的35.3%,又有了大幅提高。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94.4%,比上年提高了0.6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到94.5%,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用水普及率继续保持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0%,比上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继续保持100%,农村集中式供水受益率达97.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2.6%,都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市区空气优良天数159天,比上年增加21天。上述变化进一步改善了妇女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2.妇女文化体育活动极大丰富。2016年,郑州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7个,演出4560场,观众5575千人次;艺术表演场馆12个,演(映)出1072场,观众800.8千人次;公共图书馆15个,年末总藏量660.8万册,阅览室坐席8431个,全年共接待830.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347.6万册次;群众艺术馆2个,组织文艺活动342次;文化馆12个,组织文艺活动899次。2016年,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和99.8%。2016年全市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30次;新增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00个,新增器材1200件;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妇女人数的37.3%。这些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较好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体活动、享受文体活动的权益,为广大妇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七)妇女与法律
2016年,郑州市保护妇女权益的社会体系日益完善,维护妇女经济、财产和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浓厚,为妇女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
1.严厉打击危害妇女的犯罪活动。近年来,郑州市积极开展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侵犯妇女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2016年,郑州市公安部门共破获强奸案件166件;破获拐卖妇女案件1件;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48件;解救被拐卖妇女1人;刑事犯罪被害人终妇女所占比重38.2%,拐卖、强奸等暴力侵害妇女案件的破案率64.8%,比上年提高了3.7个百分点。
2.法律援助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郑州市妇女法律援助机构12个,妇女获得法律援助人数2201人,比上年增加488人,增长24.5%。妇联系统的家暴妇女儿童救助(庇护)机构5个,救助(庇护)人次数136人次;全市法官中女性比例38.4%,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全市女性检察官843人,占全市检察官比例84.9%。近年来,郑州市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了郑州市12338妇女维权志愿者服务团,注册成立郑州市12338妇女维权服务中心,吸引专业律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各类愿者,专业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服务,使维权工作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切实维护了她们的合法权益。
四、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孕产妇保健不均衡需关心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卫生和妇幼保健水平的重要指标,2016年该指标虽然由上年的16.4/10万下降到 11.4/10万,已经达到《妇女规划》的孕产妇死亡率率控制在14.5/10万以下的目标要求。但城市和农村的比例相差很大,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从上年的12.1/10万下降到5.3/10万,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从上年21.5/10万下降到19.6/10万。农村的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3.7倍,城乡孕产妇死亡率差距的加大应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艾滋病蔓延侵蚀女性健康
女性在生理和社会双方面的脆弱性,导致妇女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等性病的侵袭。2016年,我市当年报告女性艾滋病感染病例数97人,累计报告女性艾滋病感染人数达到1141人;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率0.03%。对艾滋病等性病防控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三)基层女性干部比例有待提高
全市女性参与政治和决策的水平虽然逐步提高,但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从2016年的监测数据来看和上年相比变化不大:县(市)区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82%,乡镇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49%;市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为61%,县(市)区级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为78.5%,与《妇女规划》到2015年各县(市、区)各乡(镇、街道)政府领导班子,市和县(市)区政府工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有1名以上女干部(即配备率等于100%)还有很大差距;《妇女规划》要求村委会主任中女性比重要达到10%以上,而2016年我市村委主任中女性比重为5.7%,这与规划指标还有很大差距;《妇女规划》要求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重要达到30%以上,而2016年我市村委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19.3%,这与规划指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村男女平等意识不强,女性参与重要事务的管理决策还有一定阻力;另一方面也有农村女性自身的参与意识不强,对家庭之外的社会生活关注不高的因素存在;同时,由于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村劳动年龄妇女外出务工所占比例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女性参与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
(四)《妇女规划》提出的部分目标值缺乏基础数据
有些统计指标在《妇女规划》监测统计指标体系存在,而与此相关的部门却一直没有统计,无法提供相关数据。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市管企业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以城乡社区为单位的养老服务覆盖率等没有指标数据支撑。而近年来,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和部门职能分工变化,有些指标部门不再统计或不再管理,造成相关目标值缺失,如出生人流比。这些指标的空缺会将无法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五、对策建议
(一)加大投入,做好妇幼保健服务,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健全妇女健康保障机制,加大妇幼卫生工作力度。建议一是增加对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特别是要对农村和贫困地区适当给予政策倾斜,促进城乡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发展。要以农村、偏远地区为重点,切实加强妇幼保健网络建设,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二是需要建立婚前医学检查、妇女常见病筛查和孕产妇产前检查等长效保障机制,提供资金支持,婚前医学检查对控制疾病的传播、避免缺陷儿的出生、促进婚姻幸福和民族的兴旺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加强对产前医学检查和孕产妇系统管理重要性的宣传,提高医学检查率和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减少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的发生,从出生源头上提高人口素质。三是加大行政干预力度,大力宣传科学婚检和优生优育科普知识。进一步落实产前医学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四是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五是在流动人口较多地区,设立流动人口孕产妇定点分娩医院,孕产妇住院费用适当减免,确保流动人口孕妇卫生保健服务的落实。
(二)多措并举加大艾滋病防控力度
首先是加强政府对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其次要根据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预防干预措施。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第三是明确相关政策,加大抗艾滋病病毒治疗、艾滋病病人关怀救助和病人管理的工作力度。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治疗,采取医疗服务与社区服务、社会与家庭关怀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避免社会歧视。第四加强疫情监测,严格疫情报告。
(三)加大培养力度,提升妇女参政能力
一是要把提高女干部、女代表、女委员比例提上议事日程。加大对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提高妇女参与行政管理的能力,争取使我市各级女干部配备率有突破性提高,确保终期目标能顺利实现。二是加强女干部培养教育,提升女干部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参政能力和竞争能力,为进入各级领导班子打下牢固的基础。三是在选拔、晋升和录用上,要消除性别歧视,在同等条件下公平录用,同时要保持女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四是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基层妇女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引导和发掘,发掘和引导农村妇女中的精英人才进入到村委会中,担任村委主任和村委委员,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的参与决策水平。五是通过政策促进、鼓励女大学生村官聘选等多种举措,增加基层女干部的数量,带动农村女性更多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源头数据收集,控制指标缺口
由于规划涉及内容广泛,在实施以及监测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全方面配合,应进一步强化各部门的执行、管理和监测,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目标进展情况,准确掌握妇女发展态势,各个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督导检查;各有关部门要针对《妇女规划》提出的未能提供数据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指标缺口的问题。一方面疏通数据来源渠道,对难点指标做好重点调研、对应调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获取数据;另一方面加强数据质量监控,把好源头质量关。只有依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认真履行各自工作职责,为妇女监测统计提供丰富多样的数据产品,才能促进妇女监测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妇女事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妇女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妇女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市妇女同志必将敢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为郑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