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005303449/2017-00427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
发布机构:登封市教育体育局 | 关 键 词:提案 | |
文 号 | 成文日期:2017-11-03 | 发布日期:2017-11-03 |
体 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提案内容: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教育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优秀传统文化要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登封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厚重,名胜古迹颇多,三教文化荟萃,人民依山而居,也应依文而化。随着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物质领域,身心的和谐、家庭的和乐,与自然的和顺渐渐成为人民内在地需求。敬天爱人的儒家文化、慈悲喜舍的佛家智慧、无为求真的道家思想、丰富深渊的历史典故等等,众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应贯穿于我市国民教育的始终,这是塑造我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经之路。
办法:(一)环境即教育。政府相关部门统一制作文化标语,并在街道、社区、公共场所特别是校园,设置专栏专刊、图片、宣传画,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二)系统纳入各年龄段教育领域。1.加大幼儿园、中小学(武校)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力度。2.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中加入经典诵读、戏曲、书法、茶艺、国画、传统体育等优秀传统文化。3、开展市民教育,利用市民学下定期开展不同年龄段的社会教育,使民心安定、民风淳朴。4、加强教师队伍培养,打造一支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历史,熟悉传统文化教材和教学方法,有独立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
(三)亲子互动。以学校、社区、民间公益团体为阵地,大力开展“书香传家”亲子共读的文化教育活动。我市在校学生达13万,由孩子带动家长,由家长改变家族,由家族影响社会,由此带动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四)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通过文娱活动,正能量音乐为载体开展渗透教育。
答复内容:
教体局一直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从多个方面对师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2017年德育工作重点。
一、诵读国学经典,教化学生品行
自“2331”德育工作模式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将“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的创建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有力措施。每年都评选出10所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学校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进行国学经典背诵,并通过诵读、手抄报、课本剧等形式将国学诵读的形式丰富化、全面化。自2016年起,我们在“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创建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为书香校园的创建。不仅要求学校进行国学经典的教学、诵读,还将我国其他优秀经典纳入其中。通过国学经典、优秀传统文学的诵读,学生们进一步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大力开展嵩山文化进校园、少林武术进课堂活动
近两年来,每年我们都会开展嵩山文化进校园、少林武术进课堂活动的评比活动。每年评选出嵩山文化进校园、少林武术进课堂普及推广先进单位各5名,并分别奖励5000元现金。学校通过宣传栏、黑板板、手抄报等形式宣传嵩山文化和少林武术。有数所学校编辑了有关嵩山文化、少林武术的校本教材。让嵩山文化、少林武术走进了校园课堂、走进学生们。
三、重点开展戏曲进校园
根据上级工作安排,2017年“戏曲进校园”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承办优秀剧目深入校园举办专场演出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每年观看一部优秀戏剧演出;二是以评促建,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并评选出4所戏曲进校园示范校;三是对音乐教师进行戏曲专业知识培训;四是组织“我和戏曲结个缘”作文、书画大赛。此外,要求学校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载体普及戏曲知识,将地方戏曲教学与音乐艺术教学相结合,统筹课程安排,增设戏曲教学内容。
四、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
我们与登封市书法家协会、登封市美术家协会联合组织开展了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在现场,学生们有序欣赏了书画名家带来的精美作品,各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进行了书画展示,有的书画名家边写边给学生讲解中国书法之美以及书写汉字的方法。现场绘就的国画浸润着师生的心灵,播撒下美好高雅的艺术种子。通过饱含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书法绘画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同学们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五、重视“我们的节日”等传统节日的主题教育
传统节日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高度重视利用传统节日的良好契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每年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里,学校都会进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除了班会、宣传栏、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外,还利用互联网,开展了“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活动,并通过学校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面向校学生,还包括除学生外的的所有公民。但目前,我们能做得只是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以及教师群体在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其他人员的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其他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感谢你们百忙中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