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继续强化创新驱动、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围绕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坚持“四重点一稳定一保证”工作总格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有效防控风险、克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一)工业生产总体平稳运行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3191.3亿元,同比增长7.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第15位,较上年同期前移3位;在中部六省会城市中居第5位,与上年同期持平。前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0%、8.2%、8.1%,进入四季度,受重点行业拉动作用减弱、大气污染防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增速有所放缓。
(二)多数行业和重点产品保持增长
超六成行业保持增长。2017年,全市39个行业大类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61.5%。有15个行业同比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9%、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长14.6%、食品制造业增长13.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烟草制品业增长10.9%。
六成以上产品产量实现增长。2017年,全市监测的252种产品中,有159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63.1%。从主要产品增幅看,超过10%的产品有13个,其中,同比增幅较高的产品主要有电线172.8万公里,增长80%;房间空气调节器174.7万台,增长79.6%;氧化铝248.9万吨,增长40.7%;矿山专用设备97.6万吨,增长25.9%;啤酒102.1万千升,增长22.9%;机制纸及纸板243.2万吨,增长21.3%;乳制品18.5万吨,增长19.2%;新能源汽车3.1万辆,增长17.1%;手机29595.7万台,增长14.6%。
(三)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经济效益指标增长平稳,整体经济效益稳步提高。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13536.8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较去年同期放缓6.5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13561.6亿元,增长8.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011.24亿元,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4.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200家,比上年同期减少11家;人均主营业务收入147.2万元,同比增加14.4万元;资产负债率57.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四)工业相关指标走势趋稳
2017年,全市工业用电量完成30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高于上年同期8.6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全省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平稳增长,2017年全年PPI由上年下降1%转为上涨6.8%,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的下降态势。
二、工业经济运行中亮点纷呈
(一)主导产业发展稳健,凸显支撑优势
2017年,郑州市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工业等工业七大主导产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2017年全市七大主导产业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70.9%,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96.8%,较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6个百分点。七大主导产业中有5个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长8.7%、电子信息工业增长20.8%、生物及医药产业增长14.9%、现代食品制造业增长9.8%、家居和品牌服装制造业增长8.7%。
(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7.1亿元,同比增长19.9%,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8.4亿元,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7.1%,太阳能电池增长7.7%,手机增长14.6%。
传统支柱、高载能行业增速放缓。2017年,化工、有色、钢铁、纺织服装四大传统支柱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六大高载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低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从去产能看,2017年,全市生铁、电解铝、硅酸盐水泥熟料、钢材等过剩领域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9.9%、2.5%、2.9%和28.6%。从去库存看,2017年1-11月,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0.9%,产成品库存占流动资产比重由上年的4.9%下降到4.7%。39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产成品存货下降,其中有4个行业降幅超过10%。从去杠杆看,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7.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39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17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下降。从降成本看,2017年1-11月,39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的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较上年同期下降,有9个行业的下降幅度超过1元。从补短板看,2017年,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比上年增长34.1%,提高47.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1.7%,提高3.8个百分点。
(四)产销衔接情况良好,市场需求持续改善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销售产值16104亿元,同比增长9%,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产销售率为97.9%,较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实现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938.5亿元,同比增长21%,较上年同期回升19.6个百分点。2017年市场需求有明显改善,全球经济、进出口贸易都在回暖,带动了PPI的回升。2017年全省各月PPI基本保持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全年收于6.8%的涨幅,表明制造业回暖态势明显。2017年,全市制造业同比增长8.5%,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7.8个百分点。
(五)新增产能贡献明显,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增入库企业(含新开工投产和规模以下升为规模以上企业)30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0.5%;实现增加值195.5亿元,同比增长43.2%,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29.7%,拉动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多拉动0.4个百分点,为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