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县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18.9亿元,同比增长12.0%,较上月增长0.5个百分点,较上季度增长0.2个百分点。
一、2017年我县消费品市场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1、基本情况
分行业看,批发业占比29.3%;零售业占比67.1%;住宿业占比0.3%;餐饮业占比3.3%。
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31.4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26.4%;其中大个体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87.5亿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73.6%。
2、运行特点
(1)从分月数据看,各月零售额总量差距不大,累计增速总体平稳。

(2)分行业看,批发业完成34.8亿元,同比增长11.5%,拉动零售额增长3.39个百分点;零售业完成79.8亿元,同比增长12.2%,拉动零售额增长8.18个百分点;住宿业完成0.3亿元,同比增长8.1%,拉动零售额增长0.02个百分点;餐饮业完成3.9亿元,同比增长11.7%,拉动零售额增长0.39个百分点。其中零售业总量最大增速快,对消费增长拉动贡献最高。
(3)分类别看,占比前五的消费品类有增有降,不同程度影响我县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
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8.3亿元,同比增长126%,占比达7%,超越汽车类,成为我县社会消费品市场的第一大支撑;占比第二位(5.6%)的汽车类实现零售额6.7亿元,同比下降16.3%;粮油、食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4.2亿元,同比增长13.6%,占比达3.5%;第四位的是烟酒类,实现零售额2.5亿元,同比增长14.8%,占比达2.1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8亿元,同比增长14.1%,占比为1.5%。

二、制约我县消费品市场增长原因分析
1、限上企业数量少。
限额以上企业是引领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其数量的多少及经营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中牟县限额以上企业在六县(市)中数量最少。另外,从限上企业零售额的占比看,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8.9%。
2、网络消费对传统零售业有冲击。
我县消费品网络交易的卖家大部分在外埠,使得从我县传统零售业分流出的消费份额转移到了外地,无法纳入统计范围。同时受地理及产业结构特点的制约,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目前,我县限额以上单位中没有一家网上零售单位,“出多进少”成为持续影响我县零售总额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大型连锁药店改制牵制零售业增速。
1-12月份,我县中西药品类增速为-41.5%。由于县城两个主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改变了经营模式,部分连锁店转为个人经营,不再由总公司管理,所以中西药品类的销售数据本年持续下降,终结了近几年药品类零售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四、做好全县消费品市场的几点建议
1、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领域。鼓励商业企业发展体验式消费、无店铺消费、私人订制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加大对新型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环保家具建材的政府补贴力度,尽快形成有效、持续的新兴消费热点,以全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全县整体消费水平。
2、培育在库企业做优做强,支持限下单位发展壮大尽快入库,摸排隐藏的企业纳入统计。应当着重培育出一批有发展潜力、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中型贸易企业,从而辐射和带动小型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支持小型企业更新理念、开拓创新,达到限上标准尽快入库,共同形成中牟县贸易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另外,部门联动,全面摸排县域内的企业,重点发现新生企业,督促入库,为我县贸易名录库注入新鲜血液。
3、引导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增加消费动力。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以及管理条例,鼓励企业将传统线下销售方式与线上销售结合起来,创新服务产品和方式,建立新的消费模式。
4、加快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我县特色商业街区的建设速度缓慢,从拆迁改造到路面铺设完成,已经4年有余,拆迁造成的影响未完全消除,而有余后期商铺建设和招商进度缓慢,新的亮点还未出现。建议政府督促加快进度,尽早完成硬件设施建设,根据中牟特色引进各类商业模式,以特设商业街区带动老城区商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