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小麦赤霉病刻不容缓

索 引 号:005295119/2018-00036主题分类: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水利、粮食/农业/业务信息/农业防灾减灾
发布机构:中牟县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关 键 词:农业
文    号成文日期:2018-04-09发布日期:2018-04-10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防治小麦赤霉病刻不容缓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若在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雾霾或大面积露水天气,病菌就会集中侵染,引起病害大面积流行。赤霉病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造成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含有毒素,大量食用病麦将会造成人畜中毒。

根据省植保站发布的《河南省小麦赤霉病预防警报》,省气象部门预测预报,4月份我省有5次降雨过程,其中2-3次降雨与赤霉病子囊孢子释放、小麦扬花期在时间上高度吻合,赤霉病在我省部分麦田偏重以上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据县农委植保站3月30日对我县玉米秸杆残体剥杆调查,没有发现赤霉病菌源。随着气候变化在小麦中后期,不排除我县有赤霉病的发生可能。

据县气象部门预报,全县4月中旬至下旬阴雨天气较多,其中有6次明显降雨过程,气温不稳定,气候条件对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和流行十分有利。各乡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做好赤霉病预防工作,及早进行大面积预防,最大限度减轻其发生程度和危害损失,确保我县小麦优质丰产、丰收。

防治方法: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100克,或30%戊唑醇·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90克,或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在小麦扬花期喷施一次,若遇连续阴雨天,扬花末期再喷一次。可与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克,或3%啶虫脒乳油30~4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40毫升等杀虫剂混合用药,同时防治麦穗蚜。若天气条件适宜病害发展,应在首次用药7天后再进行第二次喷药。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