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332模式”推动农村社区管理

  • 索引号:005294992/2018-00161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 发布机构:中牟县大孟镇人民政府
  • 关键词:工作信息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07-16
  • 发布日期:2018-07-16
  • 体裁
  • 生效日期:2018-07-16
  • 废止日期
  • 创新“332模式”推动农村社区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实施全域城镇化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可遵循途径、指明了方向。

    如何做好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借势借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大孟镇创新性地走出一条“332管理模式”之路。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15年4月15日,大孟镇镇区社区回迁仪式现场彩旗飘扬,锣鼓震天,这一天,是大孟村和朱大汉两个行政村群众值得铭记的日子:历经2年,镇区社区破茧成蝶,顺利竣工,2个行政村4个自然村1270户群众实现了多年夙愿,正式回迁入住新社区。这也是大孟镇第一个建成并完成回迁的新型农村社区。

    大孟镇镇区社区入住回迁后,针对群众以前2个行政村的居住区域重新规划、组合,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界限不像以前那样明显,而是结合社区规划及地域实际,划为2大片区、22个楼院,居民也不像以前自由而随意的相互串门;同时,村改居后,多数群众职业发生变化,家庭收入结构由以前的农业收入转为多数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群众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但新型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相比,其群众之间血缘、地缘关系仍较密切,并留有丰富的集体资源。

    针对镇区社区实际,无论是传统农村的治理模式,还是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都不适用于镇区社区管理,如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实施镇区社区管理?大孟镇党委政府经过不断摸索,勇于创新,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全县率先引进郑州“馨家园”社区管理服务,探索建立符合镇区社区实际的“332”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模式。

    所谓“332模式”,即:三委三区两覆盖。“三委”:社区分别成立总支委员会、社区事务管理委员会和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健全组织领导及管理服务机构;“三区”:在管理服务体制上,以社区、片区、街区(楼院)为单位,构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在人员上,引导原来的村、组干部及时转型,分别在“三区”任职,比如村支部书记任片区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小组长任楼院长等,找好新的结合点和平衡点;“两覆盖”:把增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一项统领工程,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在架构设立上,打破过去传统以村为单位的党组织建立方式和运行模式,成立了社区党总支,下辖党群服务中心等5个党支部,2大片区按照楼院区域设立22个党小组,其他党支部也分别设立相应党小组,把触角延伸到“三区”各类组织中,融合网格化管理,构建“党支部 网格”服务团队,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社区公共资源支配、工作保障倾斜等方面,社区党组织均处在前置地位,从而保障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导权。“‘332模式’运作以来,社区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广场舞、秧歌、篮球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书画、电器、家政等技能培训深受欢迎,社区群众切实感受到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很多好处和实惠。”镇区社区大孟村片区党支部书记孟宝路对社区“332治理模式”赞不绝口。

    大孟镇镇区社区实施“332管理模式”以来,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提升党群服务服务中心,整合社区公共服资源,以“馨家园”社区服务为主导,实施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不断丰富公共服务内涵,初步构建了“政务、公共、便民”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服务与管理有效融合。“332模式”实施以来,通过开展经常性便民服务、文化娱乐和特色功能等一列活动,把“文明、互助、感恩、和谐”的社区文化根植于每一名社区居民心中,比如,依托社区大学,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开设文化知识、技术指导等三大类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真切的服务,先后组织电脑培训、智能手机课程等75场次,接待服务群众1.3万余人次;创办红色网络家园和书吧,组织社区党员开展党课学习和文化活动,深受社区群众欢迎。

    近两年来,镇区社区党总支围绕建设美丽、富裕、平安、和谐社区,引进高端物业,成立保洁公司,在社区亮化、净化、美化、硬化、绿化等方面加大管理,在基础设施上实现水、电、天然气、宽带、有线电视等一应俱全,环卫人员全天候保洁,商业中心、中小学、幼儿园、养老院、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基本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服务。

    同时,立足打造省级党建示范点目标,建成“硬件完善、软件规范、特色鲜明、环境整洁、制度完善、设施一流”的高标准基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卫生院党支部、教育党支部、派出所党支部以及2个片区党支部资源,践行为民服务宗旨,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形成了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轴,医疗、教育、卫生等四周辐射的10分钟便民服务圈,为打造“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新型农村社区提供了有力保障。“我的培训合格证拿到了,可以上岗就业了,也可以跟城里人一样上班拿工资了。”社区居民孟爱凤参加月嫂培训班结业后难掩激动之情。这是大孟镇创新“332社区管理模式”组织开展诸多技能培训班中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居民拥有一技之长。近两年来,大孟镇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发挥社工和志愿者优势,先后举办电器、家政等技能的培训8期,培训居民1100余人次,实现居民家门口就业310余人;镇区社区党总支积极联系有关专家,先后组织开展新型农民培训8期、专业技术培训7期、文明礼仪培训2期,居民群众就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深化“332模式”让效应持续释放。“自从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后,现在社区环境比以前有秩序多了,群众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减少了,不文明行为也不多见了。”镇党委副书记郝新颜如是说。尽管取得初步成效,大孟镇仍不断深化拓展“332社区治理模式”。去年3月,在全面落实便民服务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志愿者活动制度的同时,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建立了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总支的主导作用,督促区域内各党支部积极参与社区管理服务,形成了“党建 服务群众 社区治理 推动发展”的社区区域化党建新局面。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以来,先后解决社区环境卫生、社区服务等问题12件,建立社区民调服务室、社区治安室,社区内巡防队员24小时全覆盖巡逻,安装视频监控探头130个;从社区信访稳定、大气污染防治到居民办理社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等工作,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社区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为更好地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社区党总支坚持落实基层党建“三个清单”制度,即书记抓基层党建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问题清单,把党建任务全部以项目化形式明确下来,为社区党建提供了方向和动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8年,镇区社区荣获郑州市优秀志愿服务社区称号,社区党总支被评为郑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社区治理创新就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让百姓安居乐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332治理模式’,在每个楼栋单元设立党员中心户,纵向延伸党组织全覆盖,逐步形成党总支 党支部 党小组 中心户‘四位一体’的党组织管理体系;在绿博2号、绿博6号以及堤头社区推广‘332社区治理模式’,拓展融合‘馨家园’功能服务,强化管理,提升品质,让‘332治理模式’继续在大孟区域内绽放魅力,让我们的社区更加美丽和谐。”镇党委书记刘海峰对社区“332治理模式”充满信心。

    截至目前,大孟镇已完成回迁社区4个,回迁群众达1.3万余人,在建社区2个,新启动社区1个,全镇规划7个社区梯次推进,全面开花;绿博6号、绿博2号、堤头社区等已回迁社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高端物业入驻管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在有序推进。我们相信,大孟镇在探索“332社区治理模式”的道路上,会越来越成熟,社区建设必将会更加出彩,全域城镇化的目标将会加速变为现实!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