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A(2018)017号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416049270/2019-00010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人大议案建议
  • 发布机构:郑州市科学技术局
  • 关键词: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8-12-28
  • 发布日期:2018-12-28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科学技术局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A(2018)017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坚决打好科技创新这张牌 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议案”收悉。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科技创新平台是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在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您在议案中提到“我市民营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尚未纳入河南省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支持范畴,不能平等享受政府投资园区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平等优惠政策,制约了民营科技园区做大做强”,目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在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四园”多点的科技园区均可享受郑发〔2016〕12号《中共郑州市委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中的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体系,截至2018年底,建有各级各类研发平台2733个,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研究中心等932个。但与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创新平台仍存在国家级平台少、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搭建率低,企业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您提到的“要积极牵线搭桥,为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提供服务;激活用好以本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本地区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型企业。通过扩大开放,大力开展科技合作,加快承接技术转移转化,努力引进培育一批高科技项目、高水平创新平台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创投公司,集聚市内外创新资源”,进一步规范我市创新平台体系相关政策制度,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一、工作思路

    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统领,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优势领域,汇聚各类创新要素,坚持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分层管理、规范运行的原则,积极争取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加快市级创新平台培育建设步伐,提升平台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产出转化效能,着力构建体系健全、功能完备、开放竞争、富有活力的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发展格局。

    二、重点举措

    (一)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

    根据国家实验室建设总体布局,依托郑州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优势创新单位,整合各类创新资源,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人才、协同创新、取长补短、务实合作,重点在量子与可见光通信、盾构机掘进技术、信息安全、航空航天先进材料与技术装备等优势领域,积极参与承担国家实验室、国家超算中心等国家大平台建设任务,主动融入国家创新布局。

    (二)重点培育省级创新平台

    以培育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服务我市主导产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支持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省级创新平台。依托、整合我市特色及优势创新资源,重点支持创新活跃、研发能力强、规模大、基础好、带动力强的研发型企业建设发展一批省级创新平台,新培育一批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    

       (三)加速布局市级创新平台

    持续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面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重大产业布局、培育与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需要,以企业为主体,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积极参加,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导向,推进市级创新平台建设布局,建立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2018年,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点领域新建市级研发平台以及创新创业平台、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平台341家。

    (四)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大力发展包括互联网创业平台、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园区、加速器、创新创业综合体在内的梯级创新创业载体,构建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形成适合各类创新创业需求的生态圈。鼓励各类创新创业载体不断增强服务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团队的能力与水平,通过“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的模式,为初创企业提供全链条孵化服务。

    (五)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整合和统筹协调全市科技资源,规划建设集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专利服务、融资服务、科技咨询、科技培训等为一体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发展平台“互联网 科技服务”新模式。发挥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园的资源聚集优势,搭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强化产业(集群)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产业创新和发展。

    (六)着力围绕重点产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产业新业态,积极谋划整合资源、共建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形成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发展,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解决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提升行业科技竞争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资金投入机制

    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集聚效应,进一步落实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的各类支持政策,引导带动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创新平台建设和研发活动,不断完善我市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经费保障体系。

    (二)强化政策落实

    进一步完善创新引领型平台的管理机制,推动赋予平台科研、分配、内部人事的自主权,认真落实人才引进、科研经费使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措施。建立评估监测机制,科学设立平台认定和评估标准,强化平台动态管理和分类指导。

    (三)加强宣传引导

    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宣传提升创新引领型平台在自主创新当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全社会对创新平台发展的重视度和认同度,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创新平台发展的良好氛围,总结推广创新平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不断推进平台建设发展。

     

    2018年12月28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科技局计划处(单位)   邮    编:450006

    联 系 人:周海燕               联系电话:0371—67177259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