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市政协第20180677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3103/2019-00029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 关键词: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1-06
  • 发布日期:2019-01-15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市政协第2018067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石阿蒙委员: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建立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的提案”提案已收悉,我单位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郑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标志着信息产业发展新浪潮的到来,是经济增长的战略制高点和内生动力,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加快自主创新和利用高新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背景下,已明确将“物联网”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郑州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物联网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我市已形成气体传感器、轨道监控、电力(网)传感器、物联网安全、农业应用等为特色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形成,并在多个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相关产品具备了批量生产能力,部分行业系统集成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构成了从传感器到行业应用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物联网行业骨干企业72家,关联企业近2000家。其中,高新区集聚了骨干企业54家,关联企业732家。汉威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企业在沪深上市,日立信、天迈科技等67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产业规模340亿元,同比增长约22%;2018年前三季度,工业销售产值前20名企业销售收入合计约74亿元,同比增长约26%。目前,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1. 政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5年市政府制定了《郑州市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简称《方案》)。继《方案》出台以来,市政府每年都有相关政策支持。2016年,市政府出台《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明确着力提高物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对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给予了一系列奖励支持政策。在2017年《郑州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实施方案》中,我市将物联网列为重点发展方向。2018年,相继出台了《郑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7-2020年)》(郑政办〔2018〕34号)、《郑州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培育专案》(郑政办〔2018〕81号)等6个文件;修订“制造强市专项资金”政策,纳入“智能制造、智能化改造、企业上云”等条款。特别是今年出台的《郑州市建设中国制造强市若干政策的补充意见》,更加明确了支持智能装备企业电子信息关键制造业企业(传感器、芯片、晶圆、面板等)的相关奖励政策。由市政府主导建成的中原物联网体验中心是中原地区最具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的展示平台。由22家郑州知名物联网骨干企业参加,涵盖了城市管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信息安全等众多应用领域,聚合了多家国家知名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营造了物联网产业的先进技术氛围。

    2. 物联网产业发展平台支撑不断增强。作为全国重要的通讯枢纽和数据交换中心,郑州市以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以及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郑州市区光缆覆盖率已达100%,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光缆、宽带实现了城乡全覆盖,省际出口带宽3430G。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分别在郑州建设的区域性数据存储、交换及备份中心已经启动,建成后将为相关工作推进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撑和先进的服务手段,为郑州市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营造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和空间。

    郑州市构建了中原经济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协作网,组建了郑州市物联网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州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建立了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研究院、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初步建成了物联网产业研发体系。在物联网软硬件、网络通信、系统集成等多个环节的研发、生产、应用、服务中,郑州市拥有一批骨干企业,在RFID(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嵌入式软件及传输数据计算等关键产品的研发、创新与市场应用方面能力较强。由汉威科技、郑州新开普、郑州信源联合成立的“河南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获河南省发改委批准,成为中国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化委员会参与单位,在国内较早的开展了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工作。

    3. 企业集群效应初显。高新区集中了全市80%的物联网研发企业,这些企业覆盖了物联网产业的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应用层5个层级。汉威、新开普等14家物联网联盟企业2017年主营业务收入36.06亿元。物联网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健康养老、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传感仪表智能制造新模式、城市公交智能调度与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新思路物联网与大数据关键技术融合等项目得到行业主管部门认可推广。这些企业与掌握电子、机械、自动化等物联网关键技术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形成15分钟车程的技术交流圈,70%的一线员工是位于高新区的高校毕业生,大大提升了研发效率。

    郑东新区中原智慧(物联网)创新创业综合体主要围绕智慧产业、智能制造、空间信息应用构建专业的发展体系架构,培育和形成产业发展集群;重点开展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产业孵化中心、综合服务平台、人才实训基地等工程建设工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源动力,稳步壮大东区物联网产业发展规模。打造中国电科物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领中原地区智慧产业发展。目前,郑东新区以物联网为主业的创业企业不断涌现。由天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申报的“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已经落地智慧岛。

    4. 有影响力的企业不断涌现。汉威科技的气体传感器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近百个国家,保持中国第一,国际领先。新天科技NB-IoT无线数据终端产品成功取得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核发的《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成为智能仪表行业首批获得NB-IoT电信设备进网许可证的企业。信大捷安形成了一系列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能力,成为移动信息安全领域的领军企业,并中标建设国家移动智能终端公共安全技术基础服务平台,研发并成功推广应用180nm、90nm低功耗和40nm超低功耗、高性能安全芯片,打造出信息安全领域真正的“中国芯”。正星科技成功研制出率先开发了物联网智慧自助加油机,拥有19项国家专利和12项软件著作权,在加油机行业创造了22项全国第一。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 转变发展观念,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重点发展。物联网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可促进我市农业、物流、制造业、服务业等优势产业与物联网产业互动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整体上提高郑州的产业竞争力。既能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又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市在全国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中赶超先进、抢占先机的重要契机。从战略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抢抓机遇,加快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化进程,培育龙头企业及其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使物联网产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全力争取国家支持,使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项目、示范性园区列入国家的各类专项行动计划,得到国家支持。通过强化舆论宣传、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多种方式和举措,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着力研究制定吸引物联网领域的行业领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进和培养领军型技术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认真做好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的人才引进和配套支持工作;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软件园区和企业联合引才。

    3. 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加速研发成果转化。一是针对产业应用瓶颈和关键技术,建立由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组成的联合产业研发联盟,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进研究成果转化,优先促使信息工程大学研发成果在我市转化为有效生产力,积极推动其与国内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战略合作。二是围绕培养小微型企业,以政府为主导,采取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建立专业物联网孵化器(加速器)。鼓励本地研发机构、院校科技人员和引进归国高端技术人才创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强化专家指导和个性化服务,加强小额贷款等金融服务,提高科技创业的成功率;开启孵化器企业的内生动力,引导被孵企业技术与市场、专业与产业链对接。三是充分发挥物联网产业联盟作用,促进制定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加强对联网产品采用的通用协议、通用硬件和通用软件的标准和安全协议制定,确保物联网产品在联网应用环境下的稳定性、安全性。

    4. 建设打造企业品牌的应用示范工程。根据市场发展需求,结合我市实际,以经济运行、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等领域应用为重点,由政府牵头,选择一些本土企业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工程。加大改革力度,重点开放水、电、气、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由企业负责基础设备投入,相关单位租赁使用。

     

                                  2019年1月6日

     

    联系单位: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邮编:450007

    联系人:王  凯                     联系电话:67185456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