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郑州市中学、大学及市企业单位学习户外紧急救援技术”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目前市教育系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工作情况
正如您在议案中所说“作为抢救心搏骤停这一直接威胁人们生命急症的主要手段——心肺复苏术(CPR),但是我国 CPR 普及率低于1%,医务人员向家庭成员传授 CPR 技术低于1%,院外突发患者‘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低于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生意外人身事故,往往因缺乏急救知识,不能先行妥善处理,而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造成不良后果。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有着充分必要性。随着时代发展,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健康安全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学校健康安全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08年,教育部就制定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对学校安全工作的39个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其中对德育主任岗位职责要求之一就是聘请消防、治安、交通、卫生等专家开展对师生的专题安全教育;校医岗位要求其负责学校卫生安全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师生食品卫生、疾病预防及急救常识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健康安全工作是全方位、多角度、全天候的,也是繁重、复杂和艰辛的,市教育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多年来按照“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要求,采取措施,积极作为,排除隐患,做好预防,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终身发展。
(一)加强健康安全教育
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各中、小学校每周安排0.5课时或每两周一学时开设健康教育课,明确了不同年级应开展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考评方法。同时,各学校充分利用世界爱眼日、无烟日、爱耳日、安全教育日、防灾避险日等特殊活动日和应急救护大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时机,通过健康教育课、升旗仪式、班会、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平台,对师生进行普及性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有活动、有考核,切实提高健康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开展应急演练
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中小学校每月、幼儿园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以避险科目、疏散科目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同时学校根据实际,在疏散演练中酌情增加或强化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人员搜救、治安维护、火灾处置、危化品处置等科目及内容,提高师生的应急处置意识和自救自护技能。
(三)增强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普及
市教育局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学校红十字会工作的指导意见》(红总字〔2005〕18号)要求,与市红十字会、市卫计委和共青团市委密切协作,以红十字会活动为载体,以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为主要内容,加强了学校红十字会工作,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2011年,为增强青少年安全意识,提高青少年的自救互救技能,经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河南省红十字会批准,市教育局和市红十字会在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学校健康安全辅导员培训及救护志愿活动”项目。经过5年项目开展,截止2015年底,共举办了11期“学校健康安全辅导员”培训班,共培训了300多名专业辅导员,普及教育25万学生,在市属学校内成立志愿服务队,依托各学校、社会实践基地等教育资源,使广大师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有效促进了学校健康安全教育工作。从201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郑州市红十字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大赛”,在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公德意识等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收到良好宣传教育效果。
几年来,我局也一直围绕“平安校园”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灾难演练”“急救培训”等工作,中小学卫生保健站也针对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定期举办专业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广大师生的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得到了普及提升。
二、针对建议的答复
建议一:.建议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把CPR技能的学习纳入到高中、大学的课程中去,让每个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CPR技能。
如前文所述,郑州市中小学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郑州市中小学幼儿公共安全教育手册》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和安全教育课程内容,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将中小学健康教育五个领域内容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加强了不同水平互相衔接,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开通各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健康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部分学校也开发了符合本学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如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开设了《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校本教材)》。大学阶段是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也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定型期,主要通过选修课程和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的形式,加强日常卫生保健知识外,围绕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安全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技能和突发事件处理开展健康教育。
建议二:建议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对CPR技能进行宣传推广,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了解并重视户外急救技术。
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虽然每个水平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安全应急与避险教学内容,但由于师资的专业性、教学设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市学生在应急救护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整体薄弱,缺乏实践经验,今后工作中我们将更加注重加强与市红会、卫健委联系, 发挥专业人员的优势, 多维度、多层次和多频率地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广大师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并通过举办全市范围内应急救护大赛和健康知识竞赛等方式,普及推广应急救护知识与技能。
建议三:建议市政府及相关单位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把CPR技能的学习纳入到市企业单位工作考核中去,让每个人都重视CPR技能的学习。
我们赞同您的建议。只有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参与这项工作,才能真正达到普及目的。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宣传普及,应急救护知识要深入到每个家庭,还需要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各级部门重视,社会广泛参与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工作格局。
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衰,事关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您关于“郑州市中学、大学及市企业单位学习户外紧急救援技术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您对教育的关心与支持,衷心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谢谢!
2018年12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