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为产品设计赋能的建议的答复

  • 索引号:005252258/2019-00033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人大议案建议
  • 发布机构:郑州市文物局
  • 关键词:建议提案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5-23
  • 发布日期:2019-05-24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关于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为产品设计赋能的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李电萍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为产品设计赋能”的建议收悉。对于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惠民工程”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一项惠及全国人民,普及公共文化的宏伟工程。 

           “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这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在1989年给出的一种比较通行和相对稳定的博物馆的定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新时期的一个崭新课题,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博物馆免费开放全面启动以来,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当前观众结构也呈多元化趋势,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免费开放让许多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市民,第一次得到享受“艺术大餐”的机会,得以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这使得博物馆融入社会的步伐得以加快,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空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增强。各地博物馆尝试开展了一些以互动体验和文化讲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览、“博物馆进社区”等活动,用形象化的语言、时尚化的方式使博物馆的文化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放大和提升。

           在“文化惠民”这一系统复杂工程中,博物馆应成为“大众舞台”,在改善群众精神面貌、社会公共气质方面发挥其深厚的文化滋润和反哺功效,不断丰富广大公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常感谢您对文物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研究为产品设计赋能的研究,使相关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民生。

     

     

     

                                                                                                                                     2019年5月23日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