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266号提案的答复

  • 索引号:MB1532375/2019-00025
  • 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建议提案/政协提案
  • 发布机构:郑州市大数据管理局
  • 关键词:政务
  • 文号
  • 成文日期:2019-06-13
  • 发布日期:2019-06-13
  • 体裁
  • 生效日期
  • 废止日期
  • 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第20190266号提案的答复

    郭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在接到该提案后,局领导第一时间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提案办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具体办理落实到人,要求办理人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深入调研、充分论证,切实做到快办、精办、实办。目前,郑州市为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城区建设和道路交通协调发展,服务保障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努力为建国70周年和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创造优质、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力争一年内加强和改进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有效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问题,努力创建安全畅通有序的城区道路交通环境。

    一、加快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工作

    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郑政〔2015〕39号)和《郑州都市区主城区停车场专项规划(2016-2030)》,各区(管委会)组织摸排选址,2019年计划在全市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万个(其中独立运营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路外临时停车泊位7000个、公共建筑配建停车泊位3.5万个),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进一步研究市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的选址、土地供应、建设方式、税费减免、优化经营和奖补等措施,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建立更加简易的公共停车场建设联审联批制度。

    二、加大道路停车泊位施划力度

    依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按照“利民便民、应划尽划”的原则,2019年计划对市区道路停车泊位进行全面排查,经市政府联审联批并向社会公示后,分期分批高标准设置施划,并实行编号管理,6月底前完成不少于3万个、年底前完成不少于6万个泊位施划任务。一是充分利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空间,在部分流量较小主干道的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在除禁停道路外的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的机动车道设置停车泊位,最大限度利用道路空间。二是充分利用人行道和商户门前空间,明晰产权,由各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施划。在预留2米的人行通道和不占压盲道的前提下,根据地形全面施划,最大限度利用路沿石以上的空间。三是研究制定路内错时停车办法。按照停车必在位、在位有标线、标示有时间的原则,研究制定市区错时停车办法。对车辆乱停乱放现象进行规范管理。四是因地制宜在老旧住宅小区(10年以上)周边道路路内施划夜间限时停车泊位,限时免费停放时间为20:00—次日7:00,并加装电子抓拍系统,严厉打击超时停车、不按规定区域停车等现象。

    三、加快推进智慧停车系统建设

    按照“市级统筹、各区主责、市场化运营”的原则和“试点先行、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步骤,逐步建设全市统一的智能化停车管理平台。一是对市建成区的公共停车场、对外开放的配建停车场、住宅配建停车场、专用停车场、路内临时停车泊位等进行全面系统普查,为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提供大数据支持,为指导规范停车场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指导各区(管委会)于2019年年底前完成依法批准设置的道路临时停车泊位的智慧停车建设,推进公共停车场数据资源全部接入平台统一管理;三是组织各区(管委会)对辖区内停车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引导用户通过i郑州APP、支付宝、微信自助缴费,鼓励用户支付宝绑定车牌号实现无感支付全覆盖,逐步减少人工并最终实现无现金收费;四是组织各区(管委会)推进临时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数据资源接入平台统一管理,实现全市停车位资源整合共享。

    四、全面规范市区停车场管理工作

    指导各区(管委会)采取授权特许经营权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有序做好停车场的管理工作。对停车场管理法规制度进行细化完善。结合当前市区停车场管理实际,研究制定郑州市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设置导则、郑州市城区道路临时停车泊位停放导则、市区道路停车泊位施划联审联批、经营性停车场备案管理等相关办法。

    五、加大对配建停车场的监管力度

    一是按照“建为所用”的原则,对住宅、商业和企事业单位等配建停车场进行清理清查,恢复被挪用、闲置的配建停车泊位的使用功能;二是加强对新建项目配建停车场的规划核定和监管,确保按标准建设到位;三是建立内部补贴奖惩机制,引导商场、医院、学校和企事业等单位自我挖潜、自求平衡,倡导单位内部人员绿色出行,主动不占用公共停车资源,让车位于市民;四是优化老旧小区停车设施。优化老旧小区内道路的微循环系统,对现有停车位进行更新改造,建设投资小、见效快、占地少的机械立体停车设施,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老旧小区的车辆停放数量。                以上就是我局直接牵头或参与配合治理停车难问题的具体举措,不妥之处请您批评指正。

    最后,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也恳请您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