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融合教育实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郑州市以国家级特殊教育(随班就读)改革实验区为依托,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坚持“特教特办”,坚持对特殊人群给予特别关怀和关心,把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和谐,特殊教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促进供给侧改革,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
近年来,郑州市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新建和改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管城区、二七区、新密市、巩义市分别易地新建了特殊教育学校;中原区育智学校利用向阳小学迁出,单独成校;2015年航空港区投资2000万元改建一所特教学校。我市利用优质高中外迁,投资500万元迁建郑州市盲聋哑学校,2019年6月2日,省教育厅批准该校加挂河南省盲人学校校名,自今年秋季起面向全省招收高中盲生。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期间,郑州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规划建设特殊教育学校学前部或附设幼儿园4所,资源教室22个;2019年市教育局在特殊教育专项经费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市财政局拟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6个、资源教室5个,并对10个已建成资源教室给予资金扶持。
二、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提高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近几年,我市建立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体系,着力提升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素质。市教育局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培训机构对融合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700余人次,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召开业务交流会和研讨会,提高服务特殊需要儿童的能力,全面提升了特教师资专业素养。各随班就读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为老师量身定制的各类专业培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推进融合教育,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需求
郑州市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管理体系,积极创造条件,接受残疾儿童青少年随班就读,不断扩大随班就读规模,保障残疾人就学的需求。一是以资源教室为依托,开展融合教育。各资源教室配备有关教学辅助设施和康复训练设备,配有专兼职辅导教师,并邀请特教专家、教授进行专业培训,接受志愿者的服务,针对每个孩子不同情况量身定制方案,安排康复训练活动,让每个残疾的孩子在校园中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二是推行个性化教育方案。为减少随班就读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实行“分层设标、分层施教、分层辅导”教学范式,坚持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为每个特殊学生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使随班就读学生接受教育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有效地避免了“随班就坐”和“随班混读”现象的发生。三是实施医教结合。积极整合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家庭教育,实行一般性课程 个训(小组课) 选择性课程的模式,构建医教结合课程体系;聘请专业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探索出康复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专业指导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方式,探索建立医疗教育互通和互助机制的特殊教育模式,有效地满足残疾孩子的教育康复需求。
针对目前我市融合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您所提出的建议,下一步市教育局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力度,加快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建设并发挥其在教育评估等方面的专业作用,提升普通教师的融合教育能力,加强市县两级资源中心建设为区域内残疾儿童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
再次感谢您对郑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
201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