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水韵洛阳 古都新生

索 引 号:358372706/2020-00003主题分类:综合政务/其他
发布机构:郑东新区水务局关 键 词:水利要闻
文    号成文日期:2020-01-30发布日期:2020-01-30
体    裁生效日期废止日期
中国水利报:水韵洛阳 古都新生

2020年1月4日

  本报记者 李乐乐 孟梦 通讯员 郑斐冉

  深冬时节,记者跟随“中央及行业媒体黄河行”采访团来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的伊河伊水游园,只见这里河水清澈碧蓝,波光潋滟,为萧瑟的冬日增添了一抹灵动的秀美。

  九朝古都,华夏神往。依偎在黄河怀抱里的洛阳,因河而生,因河而兴,“河图洛书”的千年故事孕育了古都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战略为契机,洛阳市发挥独有的旅游城市资源优势,先行一步,走出了自己独特的治水兴水之路。

  伊洛双姝 竞秀古都

  伊河、洛河作为洛阳境内除黄河外穿境而过的最大河流,长期以来被洛阳人视为“母亲河”。其中,洛河为黄河十大支流之一,是黄河三门峡以下最大支流,在洛阳境内干流全长195公里;伊河是洛河第一大支流,干流全长264.8公里,全部在洛阳境内。由于伊河流域面积占洛河的1/3, 远远超过其他支流,又相对自成一个流域体系,故习惯上常把伊河、洛河两条河流并称伊洛河。

  提起洛浦公园,洛阳市民无不啧啧称赞。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洛浦公园便出现在市民生活中。作为横跨洛河两岸、穿越洛阳城区的开放式滨河公园,它为广大市民营造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和活动健身场所。

  洛阳市河道综合治理和水生态建设起步较早。1995年以来,洛阳以提高防汛能力、美化市容市貌、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为总体思路,持续对境内的洛河、伊河、涧河、瀍河等进行了较高标准的治理保护。伊河、洛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 城区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段为50年一遇,乡村段为20年一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沿河绿树红花映衬,亲水平台依水而建,亲水栈道步道伴水而行。在城区已治理水系总长300公里, 形成水面面积25平方公里。

  “伊河水质整体优良,伊水游园就在龙门石窟下游1.5公里,这里能达到Ⅱ类水质,经常有人在这儿钓鱼。”洛阳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张洪恩介绍。

  伊河绵延,在洛阳城区南部划出一道美丽的玉带,在洛阳偃师市汇入洛河。静静流淌千年、承载厚重历史的洛河,蜿蜒流淌汇入黄河,也让洛阳因水而名、因水而美。伊洛双姝,南北竞秀,扮靓古都。

  四河同治 三渠联动

  即使是冬日,在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瀍河入洛河口处,依旧可以看到高低起伏的绿色生态廊道, 点缀在瀍河两岸。

  洛阳市水利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刘琳介绍说, 曾经瀍河被洛阳人叫做“臭水沟”,而如今,入洛河口西的“瀍壑朱樱”俨然成了洛阳八小景之一,每年樱花、牡丹绽放之时,游玩者众多。

  近年来,在河南省“四水同治”治水方略引领下,洛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落实河长制为抓手,以“水清、岸绿、路畅、惠民”为目标,大力开展以伊河、洛河、涧河、瀍河和中州渠、大明渠、 铁路防洪渠为治理重点的“四河同治、三渠联动”,统筹推进水、城、山、田、园、林、路等综合治理和提升,洛阳市河道治理和水生态建设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治理保护新阶段, 共规划实施248个项目546亿元的建设任务。

  洛阳市委书记李亚亲自主持召开 6次会议,现场观摩和点评伊洛河治理,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尽责,积极推动河道治理和保护。目前,四河沿线360个排污口全部截流,河渠两岸城区段截污管道实现全覆盖,完成21条黑臭水体整治;建成了5项引水补源工程,引水总量达7立方米每秒,更好盘活了洛阳市的水资源;完成河道综合治理225.7公里,伊河、洛河防洪标准达到国家设防标准,沿线500余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基本建成; 完成28处游园、湿地建设,居民“出门进园”的目标基本实现;建成滨河干道136公里、堤顶防汛路230余公里、滨河步道300余公里,沿河三级路网联通工程基本完成;完成65个沿河村庄整治和5项沿河棚改, 实现了河道治理线内拆迁腾地、退田还河,完善了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根治了四河周边污染源;形成以洛浦公园和伊水游园为代表的生态水系,中心城区建成了总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吉利区黄河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并建成较大湿地9处,实现了城区湿地面积占城市区面积12%、人均湿地面积10平方米的 “双十”目标, 为争创国际湿地城市做好了“硬件”准备。2019年,伊河洛河保护治理作为河南省唯一项目被水利部列入全国首批示范河湖建设名单,成为全国河湖管理典范。

  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和治理保护的深入, 一个个绿色氧吧、一顷顷粼粼碧波、一处处城市公园,共同绘就了人水和谐的“牡丹花城”美丽画卷。

  引黄入洛 水润民生

  2016年1月, 历经近7年建设,引黄入洛工程完工。奔腾的黄河水在小浪底水库放慢脚步,化为汩汩甘泉润泽古都大地。

  母亲河水从已建成的小浪底南岸引水口工程开始,穿越邙岭的近20公里隧洞,自流至西工区红山乡汶家沟分水枢纽。分水后,一路进入金水河水库,经调蓄后进入涧河,一路经邙山渠进入瀍河。

  截至目前,引黄入洛累计引水4亿多立方米,在解决洛阳市工农业生产、沿线灌溉用水和洛阳市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9年4月13日,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工程,也是河南省“四水同治”十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小浪底南岸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首条隧洞于11月9日顺利贯通。工程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综合效益,解决工程所在区域“守着黄河没水吃”的问题。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洛阳市委市政府围绕推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研究提出以“一四三、双百千、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洛阳市新时代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治水兴水行动”,推进全市域水生态大保护大治理。“规划实施各类项目450个,总投资980亿元。一即黄河干流,四即伊、洛、瀍、涧四条河流,三即中州渠、铁路防洪渠、大明渠;双百即流域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100条支流、 各类水库100座; 双千即1000个小微水体、1000座淤地坝。 ”张洪恩介绍说,“市域内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流域全覆盖, 农村污水处理、面源污染防治全覆盖,打造‘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美丽古都。”

  2019年, 洛阳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验收和省级节水型城市试点验收, 水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兴水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黄河静静滋润着的广袤的河洛大地,既有古老华夏神都的雄浑厚重,又有新生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勃勃生机,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未来的洛阳,将借水之灵秀,在持续稳步推进美丽城市建设、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亲水城市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